首页 >> 红色记忆
点燃红色圣火——探寻瑞金中央苏区毛主席读书阅报处(组图)
2021-04-12 10:15:26
作者:邱瑞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迎着灿烂阳光,伴着和煦的秋风。我置身于红都瑞金叶坪、沙洲坝、云石山革命旧居旧址群的毛主席读书阅报处,静默地接受心灵的洗礼和思想境界的净化。

叶坪景区讲解员向游客讲解这棵古樟树为毛主席挡住国民党飞机炸弹的故事

叶坪景区毛主席旧居旁那棵被栏腰炸段古樟树

 (一)

     走进叶坪国家4A级景区犹如来到了一个静谧的绿色世界。景区内红色丶绿色丶古色相映成趣,吸引着国內外游客在此体验“红色故都,绿色风光,生态环保游”的快乐。随着潮水般的人流,跟着讲解员彼有节奏感地脚歩,轻轻地放缓行进速度,来到了毛主席旧居旁东侧的一棵有着1110年轮的古樟树,隔着红色的栅栏,屏着声息凝视着毛主席读书阅报处,忽然间,脑海中浮现出毛主席阅读不辍和为创建共和国摇篮忙碌操劳的身影……时光轮回到1931年9月。随着瑞金第三次反“围剿”胜利,赣南、闽西苏区联成一片,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9月28日下,毛泽东、朱德、项英等率领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兴国县进驻叶坪。警卫员为使毛泽东能在战斗间隙在古樟树下读书看报,便从一处祠堂旁搬来石凳摆放在那里给毛泽东坐。高挑清瘦的毛泽东在古樟树下,在那绿荫遮蔽的泥石路上,手捧厚厚书本深层次思考立党治国的大政方针,苦苦思索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壮大发展。他认为“红军目前急切休息,须训练,须补充,须筹款,须布置新战场,创造根据地。从瑞金的条件来看,只有这里建造一个以瑞金为中心的坚固苏区,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最为适宜。”并断言:“瑞金是个好地方,一定要把这块根据地搞好。”他的主张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废寝忘食的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筹建,以及准备在11月初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和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和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的工作上。11月7日,“一苏大”如期胜利召开。大会发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向全国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主席的称呼在叶坪叫响。由此,瑞金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色首都,改名为“瑞京”,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和领导全国土地革命斗争的中心。大会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律。至此,中国红色政权的建设更臻完善,并为我党我军铸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有生力量,储备了一大批建国安邦的优秀人才。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瑞金中央苏区开始治国治军理论与实践探索成功的开端。

     在沉思和暇想中,讲解员深情地指着古樟树, 向我们讲述着它用自已血肉之躯为毛主席挡住国民党飞机炸弹的神奇故事。1933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的侦察机、轰炸机不断在空中盘旋,毛主席手拿书本正坐在古樟树下的石凳中聚精会神地看书,警卫员急忙叫毛主席迅速隐蔽。手不释卷正享受读书快乐的毛主席,对于空中国民党的飞机置之不理,把个人的生命危险抛至脑后,挥手示意警卫员不要惊慌,保持镇静,便又继续翻动那已阅过半的书本。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一会儿,一棵炸弹朝着主席看书的地方投下,神奇的是,此炸弹不偏不移地穿插在古樟巨大的躯杆正中部位,但没有炸响,滾烫的炸弹烧的树枝“吱、吱”作响,直冒青烟。见此情景,警卫员吓出了一身冷汗,而此时的毛主席临危不惧,泰然自若,有惊无险地手拿着书本站了起来,拍了拍因炮弹震动而漂落在身上的树叶与灰尘,回头看了看相距10米开外的另一棵被栏腰炸段古樟树,幽默诙谐地笑着说:“国民党花钱太冤了,从国外专门进口臭弹。”鉴于此次国民党飞机轰炸叶坪事件,为了毛主席和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中央政府于1933年4月搬至距叶坪十几华里的沙洲坝办公。从此,毛主席惜别了工作、战斗、生活了一年零七个月的叶坪。“为什么飞机炸弹会落在古樟树杆上没有爆炸呢?怎么会如此神奇呢?”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游客心底中。善良、纯朴、厚道的红都瑞金人民出自于对毛主席无限的热爱,道出了真诚的心语:“毛主席是富贵之人,古樟已千年有余,已幻化成精,它用自己的身体为毛主席躲过一难”。后来,也就有“古樟伸枝接炮弹,主席树下静观书”的佳话。叶坪景区把那棵炸得面目全非的古樟树残体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被保留下来,并在毛主席读书阅报的古樟树的躯杆正中部位安装了一个仿真塑料炸弹模型,游客从中能直观和深临其境了解这个传奇故事,真切感受70多年前毛主席在瑞金中央苏区战火纷飞岁月中所经历的各种险境。

     叶坪古樟是一棵历尽岁月折磨的大树,它承受过炮弹打击,也曾被雷火焚烧,其躯干已成为一个大空洞,曾一度枯萎。但它以顽強的生命力,古枝吐露嫩绿,凸显勃勃生机和青春活力。2003年8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叶坪参观毛泽东曾经读书阅报处时,看到参天古樟长满新芽、枯后重生,意味深长地说:“它象征着我们党是打不垮的,战无不胜的”。

(二)

     喝着清澈甘甜的红井水,循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朗朗读书声,来到了与“红井”遥相呼应的沙洲坝毛主席旧居。门前那棵挂着古钟,技叶繁茂,绿荫蔽日的古樟树倒映在静如镜子的水塘上,显得那样的优雅和宁静,让人流连忘返,寻觅着一代伟人留下的一串串深深的脚印……由于当时苏区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许多同志产生了战争环境中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工作的错误思想。因此,毛泽东主席晨钟暮鼓在水塘边散歩、在古樟树下沉思。进而在苏区红色的土地上进行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他带头带着干粮,日穿草鞋为群众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他带头倡导求是、求实、求新的工作作风,深入到苏区县和挨家埃户开展细致、求实的社会调查研究。夜深人静时又在简陋的办公室兼卧室里,伴着微弱的油灯,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伏案疾书。毛泽东主席在沙洲坝短暂的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里,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巨著。提出“即使在革命战争条件下,也要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的论点,深刻阐明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在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了中央苏区经济政策,指导了当年苏区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毛泽东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着重強调“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早年,沙洲坝流传着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理,落实在行动上,从书本的理论走进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中。在1933年,毛主席带领身边工作人员为当地群众寻找水源,在短期内打出了一口水井,为附近的群众解决了饮用水问题。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坝人民,时时刻刻想念毛主席,给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并立了块纪念碑,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毛泽东主席树立群众观点,从群众柴米油盐等小事想到,真心实意办实事丶做好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诠释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一定要办好的执政为民丶立党为公的理念。在关心群众生活中树立了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更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先进性、代表性。


沙洲坝景区毛主席读书阅报处


                                                                
云石山景区毛主席读书阅报处

(三)

    在几只飞舞的美丽蝴蝶引领下登上百余级迂回折转的石砌台阶,漫步在云石山毛主席旧居旁花团锦簇,曲径通幽的山路上,用心触模那棵厚实的参天古榕树,似乎伟人那律动的心博依然在跳动。树荫下一块岁月风雨打磨成锃亮发光无言的大石头,仿佛还在静静地等待离开了77个春秋的主人回来,在追思昔日的烽火战斗岁月情景……1934年7月,郁闷寡欢的毛泽东与妻子贺子珍,以及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悄然地从沙洲坝迁驻在这里,在山中的“云山古寺”仅住了两个多月时间。毛泽东时而在古榕树下读书阅报,时而在弯曲的山道上独自踱步,时而满脸凝重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山脚下碧绿的田野。因五次反“围剿”失利而受挫,对“左”倾错误路线产生疑问的张闻天,也时常来到古榕树下与毛泽东恳谈,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彼此真诚和坦诚,顿时冰雪消融,两棵炽热的心终于碰撞出最真挚的革命友情。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逆境中,毛泽东又找回了坚定理想信念。这两位革命先驱者忧国忧军忧民,共同分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给革命带来的危害。探讨中央苏区在被动和不利的环境和因素下,又如何顺势扭转战机,进行战略转移,最有限、最可能地保存革命和红军实力的思路和对策。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决策方针得到了张闻天的吸纳。1934年9月29日张闻天在《红色中华报》上发表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社论:“为了保卫苏区,粉碎五次围剿,我们在苏区内部求得同敌人的主力决战,然而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分出我们的主力的一部分深入到敌人的远后方,在那里发动广大的群众斗争,开展游击战争,解除敌人的武装,创造新的红军主力与新的苏区……我们有时在敌人的优势兵力的压迫下,不得不暂时的放弃某些苏区城市,缩短战线,集结力量,求得战术上的优势,以争取决战的胜利"。社论中提出的关于中央红军转移的若干重要战略思想,与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所阐述的战略思想是基本相一致的。10月10日晚,在发出中央红军准备长征实行战略转移信号后的第13天,毛主席点燃起熊熊燃烧的红色圣火,和他的战友们从这里迈出了最悲壮丶最壮丽的万里长征漫漫征途。因中央红军长征从云石山出发,故被誉之为“长征第一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抹不去的红色历史记忆——中央苏区红军长征第一山云石山(组图)
·下一篇:装点此关山 今朝瑞金更好看——-踏寻红都瑞金掠影(组图)
·装点此关山 今朝瑞金更好看——-踏寻红都瑞金掠影(组图)
·邱瑞红:红土铸英魂——为长眠在红都瑞金热土上的英烈们而写(组图)
·特稿:红土铸英魂——为长眠在红都瑞金热土上的英烈们而写(组图)
·瞰中国|瑞金:红色故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组图)
·将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红都”瑞金传承红色精神(组图)
·黄维魁:红军寄养的儿子——记陈瑞生与其第二故乡瑞金的情怀(组图)
·特稿:红军寄养的儿子——记陈瑞生与其第二故乡瑞金的情怀(组图)
·初心之地忆伟人——毛主席当年在瑞金的爱民故事(组图)
·初心之地忆伟人——毛主席当年在瑞金的爱民故事(组图)
·瑞金举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日纪念活动暨中国(瑞金)首届长征节(组图)
江西红色旅游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红色旅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红色旅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红色旅游”。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