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吕玉兰》>>正文
第三十九章 生命在于劳动
2014-08-26 11:35:12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凡是看过中共“九大”、“十大”和“十一大”新闻照片的人,都会对主席团中两位头裹白毛巾的北方农民打扮的成员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曾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山西省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另一位,就是中共中央委员、河北省委书记吕玉兰。有的报刊在报道玉兰事迹时,称她为“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

    “为什么要头扎白毛巾?”我曾问玉兰。

    “这是北方农民参加劳动的习惯打扮。北方风沙大,头裹毛巾,可以防风防沙,冬天还可以防寒,夏天热了还可以擦汗。俺从小就喜欢扎白毛巾。”她说。

吕玉兰从小就喜欢头扎白毛巾,开会和劳动都是这样。

    后来,我同临西的同志们谈起北方农民头扎白毛巾的习惯,他们还告诉我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其他地方的农民头上扎毛巾都扎得比较低,甚至盖住了眉毛,只有临西这一带农民的毛巾扎得高,把前额都亮了出来。他们还说,这是学吕玉兰的扎法。我问玉兰为啥这样扎,她回答:“这样扎精神。”

    常年头扎白毛巾,这是参加农业劳动的一种习惯。然而,它对于玉兰来说,也说明她当了省委书记后,仍然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从小就热爱劳动的玉兰,从1955年起为改变家乡面貌,什么脏活累活也干。后来,她走上了公社、县的领导岗位,继续坚持参加农业生产,长年劳动在100天以上。从1971年5月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后,她仍然注意参加生产劳动,而且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干实干。正如东留善固老人们对我说的:“玉兰干活,从来不闹虚腰。”

    那年盛夏,玉兰从省上开会回来,进村就去找生产队长吕廷和,要求给自己安排农活。当时,队里正给玉米追肥,肥料是大粪掺棉仁饼,用手把肥料施到玉米棵上,活儿又脏又累。队长考虑,玉兰刚回来,怕她累着了,便给她安排了别的轻活——到正在浇水的棉花地里看垄沟。可是,刚刚领了任务的玉兰,转身又来找队长,风趣地说:“廷和哥,这一回,俺得挑活。”

    “挑活?要不,你到菜园里薅草去吧!”不解其意的队长,又给玉兰安排了一个更轻的活。

    “你把俺当成啥人啦!俺听说,社员们正在棒子地里追肥。”

    玉兰话还没说完,队长头摇得像拨浪鼓:“不沾不沾!用手抓粪,又脏又累。”

    “俺啥活儿没干过?用手抓粪,那怕啥!”

    队长见玉兰态度坚决,只得答应了。

    三伏天,玉米地里闷热得像蒸笼。玉兰同社员们一道,肩挎粪筐,把肥料一把一把地抓到玉米根上,干得又熟练,又认真。

    这是另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已经在村里等了好几天的新华社女摄影记者张彬,出于职业习惯,望望天空,不胜感叹:“这种天气真盖帽了,可惜玉兰还不回来!”

    正在这时,村头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不一会儿,玉兰站在了张彬的面前:“俺早听说你来了,可这几天县上老开会,今儿中午才结束,一吃完饭,俺就赶回来了。”

    玉兰的到来,使张彬喜从天降:“这天拍照最好,咱们赶快到棉花地里去吧!”

    “说走就走。俺先上家里拿个盛棉花的包袱去!”玉兰高兴地说。

    她们来到棉花地里,看到妇女们已经开始摘花。玉兰便赶紧把包袱扎到腰上,同妇女们并肩干了起来。张彬走进棉花地里,忙着选角度,对镜头,一连拍了好多张。干起活来的玉兰,好像忘了有记者在旁边拍照,也不顾得摆姿势,马上和妇女们比了起来。只见她两手在棉棵和包袱之间,穿梭般飞动,棉花摘得又多又净,把张彬看得眼花缭乱。

    “玉兰,你摘棉花怎么这么快!”张彬赞叹道。

    “比过去,还是差点儿。”玉兰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

    “我已经照完了,咱们回去吧!”

    “你先回去吧,俺再干一会儿。”

吕玉兰当了省委副书记和书记后,一直坚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天黑了,等着同玉兰一道吃饭的张彬,才看见她和妇女们从地里回来。张彬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你还真干啊!”

    玉兰说:“这阵子,省上、县上的会太多了,俺好不容易下地干回儿活,逮住机会多干一会儿。”

    张彬感慨地说:“真不愧是劳动模范!”

    1974年初,玉兰由省上挂职变为正式调到省上工作。

    坐落在河北省委大院东侧的一号楼,是一幢灰色的二层楼,东西走向,坐南朝北,门前是一条水泥路,两边是闲散地,长着几株不大的核桃树和红果树。当时,省领导中,只有玉兰一人住在办公楼里,另外还有几个秘书、公务员。每当会后公暇,玉兰就在楼前的闲散地上散步。她看到这里土质很好,阳光充足,又有水源,是块好地方,却杂草从生,一片荒芜,于是就动了开荒种地的念头。

    那天傍晚,玉兰来到公务员韩长林的办公室,对他说:“小韩,你能找把铁锨不?”

    “找铁锨干啥?有啥活你说吧,让我来干。”韩长林说。

    “俺看楼前那片荒地,开出来种菜不错。”

    “算了吧!你的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干这个!”

    “这点活儿算什么,早起晚睡点,就捎带干了。”

    韩长林拗不过玉兰,便给她找来一把铁锨。接连几天,玉兰开完会,吃过饭,也不休息,就在楼前的荒地上,挥动铁锨,刨地整畦。在她的带动下,韩长林和其他工作人员,也都参加了这一劳动。不久,一块三四间房大小的整整齐齐的菜地,出现在一号楼前。家在郊区的韩长林,向生产队要了些青椒秧、白菜籽,让玉兰种上。他们还从附近的下水道中,打来废水,浇在地里。

    小苗出土了,菜秧成活了,绿油油的一片,煞是喜人。玉兰一有空,就给它们松土、拔草、浇水。在人们的精心照料下,蔬菜长得又旺盛,又鲜嫩。当他们摘下第一批青椒后,炒了满满的一锅,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汗水结出的丰硕果实。

    “玉兰爱种地,也会种地,使这块地长出了很多的菜。”谈起多年前的往事,任省委办公厅老干部处副处长的韩长林十分动情,“玉兰热爱劳动,从她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她经常主动拖地板、擦桌子,坚持自己洗衣服。有好几次,工作人员要替她洗衣服,她总是不让。还说,俺又不是七老八十不能动了,还要你们照顾,俺也有两只手,啥活也能干。”

身为省级领导的吕玉兰,坚持劳动不忘本。

    1976年11月18日,玉兰生下了我俩的第一个女儿江河。省委机关分给我们两间房子,我们第一次有了家。后来,我们又搬过两次家。我们先后住的这3处房子,不是平房,就是楼房的一楼。玉兰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只有平房和一楼,房前屋后才有块空地,她也才可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每逢节假日,玉兰主要干两件事,一是看望老领导、老同志,二是在房前的菜园里劳动,一干就是一晌,甚至一天。为了干活得心应手,她从临西老家先后捎来铁锨、锄头、镰刀、果树剪子等常用农具。

    在城里的闲散地上种点菜,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就拿土质来说。我们住的第三个家,位于省委、省政府东大门马路对过。楼前正好是工程队当年盖房时堆放和搅拌建筑材料的场地。那天,我们把家搬过来不久,玉兰就要我跟她一块儿种菜。谁知,我用铁锨一挖,地里全是些砂石、碎砖、石灰和水泥块。我又使劲往下挖了好几尺深,结果全是这些东西,就对玉兰说:“哎呀,全是这个,连土都看不见,这地没法种了。”

    “咋没法种!人家沙石峪张贵顺,青石板上创高产。咱们起出砖头,换上好土不就行啦!”玉兰坚决地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四十章 保持本色第一桩
·下一篇:第三十六章 深入再深入 学习再学习
·第三十五章 主抓农业的女省委书记
·第三十五章 主抓农业的女省委书记
·第三十六章 深入再深入 学习再学习
·第三十六章 深入再深入 学习再学习
·第三十七章 敢为人民鼓与呼
·第三十七章 敢为人民鼓与呼
·第三十八章 解决保定问题
·第三十八章 解决保定问题
·第三十九章 生命在于劳动
·第四十章 保持本色第一桩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第三十五章 主抓农业的女省委书记
第三十五章 主抓农业的女省委书记
第三十六章 深入再深入 学习再学习
第三十六章 深入再深入 学习再学习
第三十七章 敢为人民鼓与呼
第三十七章 敢为人民鼓与呼
《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陶骅一行考察华蓥山红色旅游(
杨洪野、杨天军:《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陶骅一行考察
特稿:《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陶骅一行考察华蓥山红色
第三十八章 解决保定问题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