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军长征红色旅游基地>>旅游区新闻>>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
 

原始记录的,最真实的长征(组图)
2022-08-01 11:49:59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刘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分享到:0

    这些川军常年都是收税的,谁打过仗啊。结果吓得是点了门楼子就往后山逃跑,往泸定镇后边的森林逃跑,这时候红军开始一边铺板子一边开始爬桥,走到中间,火已经着起来了,结果突击队队长就犹豫了,回头望,看首长怎么说,团长政委高喊,同志们呐,犹豫不得呀,冲过去呀,结果红军就往上冲,冲了以后,脱下衣服来拿衣服扑火,终于把泸定桥给夺下来了。所以这是真实的飞夺泸定桥。但是我就想不明白,他们有什么样的体力,能一天一夜跑240里,那是一个半马拉松啊,而且还不是公路,是山间的小道。所以有些历史的过程,真不是我们今天用常规能想象得出来的。这就是红军顽强战斗的精神。这个原始的记录,虽然写得不长,但是这一段历史,就成为红军长征里边最光辉的一段历史,永存史册。而不到现场,就感受不到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那种场景。你在这个泸定桥上站着,看着大渡河,脚下那些波浪,然后你在桥上一晃一晃的,然后你就能感受到红军当年有多不容易。

泸定桥,1903年

    《红军长征记》,把四渡赤水,把过雪山、泸定桥、过草地,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其中还有很多故事,会让你感动得眼泪直流。当年,红一方面军过了草地,又过了腊子口,就到了哈达铺。红军到了哈达铺,最大的收获就是有饭吃了。在草地,吃草根、吃皮带,大家都饿坏了。此时,红军已经瘦弱到见风就倒的程度,结果到了哈达铺,就有吃的了。到底哈达铺好在哪呢?我到哈达铺一看才知道,哈达铺是甘南中药当归的集散地,这地方周边这片地出当归,好多人在做当归交易,这里有一条明清的古街,一百多家店铺,都是做当归生意的。所以在当地,哈达铺是个比较有钱的镇子。当年这里的物价是5块大洋买一只一百斤的猪,一块大洋就买两只鸡,红军到这以后,政治部给每个伙食单位都发了钱,一个口号,大家要吃好。于是红军在这就做饭吃,政治部写的回忆录,说邓小平非常高兴地坐到炕上吃辣子鸡,结果屁股底下很暖和,原来是当地的土炕。林伯渠,是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的总供给部部长,他是管钱的,管采购的。结果林老的那匹战马,从江西跟着他出来,一路过雪山过草地,走了两万里地,过草地的时候也饿成皮包骨头了。林老这会有了钱,能自己买东西了,他首先想着他那匹马,他就给他那匹马买回来一口袋麦子,有三十斤麦子,放那让马吃个够,结果那马也饿极了,把这一口袋麦子全吃光了,当天晚上就撑死了。跟他走了两万里地,一顿麦子给撑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什么叫艰苦卓绝,什么叫绝路逢生。所以红军的长征,绝对不是旅游,不是那种行军,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我特别注意到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去九寨沟,你看那一路风景如画,特别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是夏天,那会的草地今天一看,一片地毯,绿色的地毯,丘陵高低不平,白云飘着,多美的一幅景色啊。但是你看整部《红军长征记》里,没有一个写到景色有多美的,都是饿、冷、饥寒交迫。所以在那个时候,人是没有浪漫情趣的,美景摆在他面前也看不着。过草地的时候,他们说就是靠着一口气,要有强大的内心,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这口气一松,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哈达铺

    红军这样受苦、受难,为了什么?对比一下国民党的部队,他们能做到这些吗?他们能受这种苦吗?后来张学良做访谈节目的时候说,他听说红军到了陕北,第一反应就是,红军怎么走过来的,这队伍能走两万五千里,他问他的团长,带得了这个队伍吗?他的团长们都说带不了。我再给大家列举一本书,叫《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这本书是国民党将领写的回忆录。这些国民党将领都说,当年追剿红军,真是最受罪的任务。在四渡赤水的时候,川军、黔军联合奉命围剿红军,结果蒋介石在重庆坐镇,天天给这些川军、黔军下命令,红军现在已经到了某某地,限他们在两天之内赶到,消灭红军。这些军长、师长到了当地一看,贵州那些大山,真是又高又陡,而且什么公路也没有,都是羊肠小道。到了赤水河,你才知道那个路有多难走,就是今天我们有公路,我们坐着车,从山顶上下到赤水河边,还得弯弯曲曲绕那么多大弯。当年国民党军队,站到山顶上,就是看着红军在河谷边上,他下来也得走一整天。国民党在河这边,红军在河那边,你要想过来找他,你得走两天,你得绕两天的弯到一个渡口。所以当时追剿红军,国民党的将军们都觉得是真是苦差。当时有一个川军的师长特别聪明,蒋介石不是命令要哪天到达嘛,他就想个窍门,让侦查连特务连背着一部电台,在队伍前边先走,然后爬大山,他们轻装,爬山爬得快,然后爬到山顶上,到了指定地点了,马上就给重庆发报,我们师已经到了某某某地了,其实他的大部队还在山脚底下,要想到那还得两天的时间,就是这么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是按常规办事的。

    今天你给我吃多少饭,我能走多少里我就走多少里,多一里我也不走。然后这大山我爬多长时间,我就爬多长时间,你让我爬快一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跟红军的速度比,根本没法比。所以国民党军,尽管是多路的围剿,但他们就是围不住红军,就是堵不死红军。但是红军一天走一百里地,走八十里地,那是家常便饭。这就是作风的差别,而作风的差别,最根本的还是意识,你有没有那种理想信念,为谁打仗,你是来当兵吃粮的,还是来干革命的,这个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这一部《红军长征记》,我感觉到,它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非常青春的文笔,记录了当年红军长征的真实的场景。有很多的细节,有很多的情感,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尽管是历尽千辛万苦,但是依然是斗志昂扬,依然是非常的青春,依然是非常乐观的一群红军战士。这就是我整理这本书最深刻的一个感受。

四渡赤水处

    我因为原来是学古代史出身的,也学过古籍整理,当年在整理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时候,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所以我今天用过去受的这些训练,搬到了红色文献、革命文献的整理、研究中。首先,我尽量地还原真实,还原得越真实越好,它的文字我要把最原始的状态还原出来,让读者感觉到真实。

    第二,我在这些文字里作注释,他们说的这些地方,今天是什么地方,他们这些人,后来是什么身份,我都如实地记录出来。起码我对徐梦秋、何涤宙这些人身份的考证,反映出来一个问题,就是人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可能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不一定能革命到底,就像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一大当年那十三位代表,真正走到底的,除了四位烈士,不就是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吗?剩下的人不是也都分道扬镳了吗?但是,只要他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到过这种作用,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他们的历史作用,把他们如实地记录在案,这个就是对历史的真实,也是我们后代对前辈的一种尊重。

    我觉得我们后代,我们现在说的不忘初心,就是我们要真实地反映过去,真正能够还原历史真实的东西,这样的话,让读者看起来可信,他觉得可以接受,不是你在那给他灌输,给他宣传,给他做一些让他心里不相信的东西。所以做这些工作,我是诚心诚意的,是带着一种严肃的学术的态度和一种对前辈的尊敬来做这个工作。所以我要做到问心无愧,我要做到对得起先人,我也要做到把这一份历史遗产,原原本本地流传下去,直到永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长征路上的上百处宿营地〔18〕三元宫,得地图(组图)
·下一篇:无
·原始记录的,最真实的长征(组图)
·粟立章、杨通权、杨元举:退役军人重走红军长征路——回忆红军长征留下的这一发炮弹(
·特稿:退役军人重走红军长征路——回忆红军长征留下的这一发炮弹(组图)
·王震警卫员贺劲南回忆长征(组图)
·聂晓民:王震警卫员贺劲南回忆长征(组图)
·特稿:王震警卫员贺劲南回忆长征(组图)
·“长征与麻城”实地调研活动系列报道之五:废寢忘食追寻红军足迹(组图)
·李敏、熊晖、程胜利:“长征与麻城”实地调研活动系列报道之五:废寢忘食追寻红军足迹
·特稿:“长征与麻城”实地调研活动系列报道之五:废寢忘食追寻红军足迹(组图)
·毕志涛:红色文化进校园 伟人形象受青睐——贵州师范大学主题艺术党课《长征组歌》广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