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保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革命老区易武乡大学生村官)>>正文
草籽儿.谢海涛:对正义的追求如滔滔海水民间流(组图)
2012-03-27 18:37:41
作者:保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谢海涛——-曾是被风抛出的一粒草籽,没人在意,可这枚小小的草籽,
  在每一个春天,紧紧抓住那一米阳光,那一颗雨滴,勤奋地生长着……
  记忆中的镜头 
  镜头一:
  河南太康县,面积大概有1000多平方公里,1983年,在太康县一个不到3000人的村子里迎来了他们的又一个新成员—谢海涛。海涛是家里的长子,他的诞生,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了快乐和希望。
  那年,还在上中学的谢海涛从新闻里看到被人们称作“无冕之王”的记者因为给百姓维权出生入死、受尽磨难,最终获得胜利。从此,“记者”这个词在少年海涛的脑海里,有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长大一定要当记者!”这个梦想充斥着,弥漫着这个小小少年谢海涛的整个思想。
  镜头二:
  九十年代末以优异的成绩,海涛毕业于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并于2000年进入《周口日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
  实现了梦想,海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整日天南地北的跑,采访、写稿、发稿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单位离家不算太远,可由于谢海涛太热衷于工作,一年也回不去几次,有时连过年过节也在外地出差,慈爱的父母思念在外奔波的儿子,却只能通过电话对儿子嘘寒问暖,而孝顺的谢海涛又何尝不想念慈祥和蔼又体弱多病的父母呢?但是为了工作也为了帮助更多的老百姓和弱势群体,他经常在放下电话后独自伤怀。
  镜头三:
  7月里的一天,北京的天气热得像蒸笼。谢海涛正趴在办公桌上写稿子,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谢海涛打开房门一看,只见门外一位70多岁风尘仆仆的老汉站在一辆人力三轮车旁,车上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老婆婆脸上爬满了皱纹,看起来足足有一百岁。老汉和老婆婆一看见谢海涛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浑浊的眼眸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热情地叫着“谢记者,我们看你来啦!”原来这位山东老汉,是谢海涛曾经无私帮助过的申诉人之一,他用人力三轮车驮着年近百岁的母亲,从济南出发,历经五天一夜到达北京,只为了给谢海涛亲手送上两个自己种的特大西瓜……
  镜头四:
  2009年,紫政天下(北京)文化传媒公司正式成立,旗下的“中国记者调查网”也同时改版上线,开国元勋王定国亲笔为谢海涛题字。


 
图一:开国元勋王定国为“中国记者调查网”亲笔题词


  客居北京
  做记者,做大记者,做好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做记者的热情不减反升,小小的周口已经容不下海涛心中的“大记者”的梦想。
  2004年,海涛毅然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开始了一生中最艰苦而又快乐的寻梦的日子。  初到北京,为了找工作,谢海涛几乎每天都要跑上几十公里的路去应聘,每到一家单位都要陪着小心接受大小领导们的一系列面试和考核,晚上回来,脚底磨得全是血泡,疼痛让他时常彻夜无眠。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身上仅有的一点点钱也花的所剩无几,奔波劳累和营养不良使他变得面黄肌瘦。
  为了不让家人知道他在北京过得如此艰辛,他每次和家人通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笑着说“在外面很好”,更多关心的倒是母亲和弟弟们。谢海涛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可以“背起山”的脊梁,和一个“容下海”的胸怀的男人。
  转眼身上的钱已经花光了,可是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迫于生活的重压,酷爱新闻且做过记者的谢海涛不得不应聘于一家饭店做了一名服务生。后来他又做过环卫工人、建筑小工和飞机票业务员等多种工作。
  艰难的打工生涯让谢海涛感到身心疲惫,前途渺茫,但他依然咬牙挺着。然而,就在谢海涛事业最艰难的时候,他的女友却意外的提出了分手,决绝地离开了谢海涛。事业再难,谢海涛不惧怕,扛得住;可是女友的离开,确实对年轻的他打击不小,深爱女友的谢海涛有点接受不了现实,仿佛心灵的支柱轰然倒塌一般。就在这时,王克勤(被誉为“中国第一揭黑记者”)给他发了条短信:“好兄弟,咬紧牙关坚持前行!”作为怀揣新闻梦想的年轻人,王克勤是谢海涛的前辈,更是兄长,他的鼓励至今让谢海涛心怀感激,也正是这份鼓励让谢海涛的事业之舟重新扬帆起航。
  在北京打工的大半年时间里,谢海涛饱尝了北漂生涯中的酸甜苦辣。也许是他对事业的执着和虔诚感动了上苍,幸运女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他有幸获得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珍贵机会,从而成为《市县领导》月刊的一名编辑。微薄的薪水使谢海涛恨不能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为节省开支,多攒一些钱寄回去补贴家用,北漂的日子里,他甚至没有吃过一顿早餐。尽管如此节俭,生活依然捉襟见肘,那次谢海涛的房租钱拖欠了好几个月,房东几次催讨,甚至声色俱厉。秉性高傲的他实在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个如同“母夜叉”般的房东,只得成天偷偷摸摸地出入租房。后来实在没办法,还是郑州的朋友杨再斌汇钱给他,才勉强交了房租。
  谢海涛在经历了大半年的艰难困苦后,工作和事业蒸蒸日上。凭借自身的新闻业务能力和锲而不舍的事业追求,谢海涛先后被聘请到《检察日报》和《中华新闻报》等国家级媒体从事记者、编辑或领导工作。在11年的新闻记者生涯中,他发表了数千篇新闻稿件,代表作主要有:《公开的偷排:湖北楚源化工集团假环保真排污调查》、《一位“军嫂”的控诉:宁安市公安局15万元摆平“优秀士兵”丈夫被警察打死案》、《河南省息县全县教师工资被教育局截留的调查》.《中国人寿异地“变脸”消费者怎能识别》、《神秘的2003110203批号疫苗一特殊腮腺炎患者的异常遭遇》、《优等生亡体“伤痕累累”淮阳一高“11.25”事件真相调查》、《河南柘城:在用暴力上演跑马圈地》、《追忆全国人大代表王维忠》和《河北省栾城县新民居建设“失信于民”责在何方?》等。
  2008年1月,辽宁省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派人进北京抓记者朱文娜事件发生后,谢海涛于第一时间跟朋友们一道组织法学专家及主流媒体共同探讨此恶性事件及有关“诽谤罪”等法律问题,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为后来解决有关事宜助力不少。
  最近几年,谢海涛更加广泛地参与多个影响深远的新闻调查,并不时地参与各种研讨会,且尽量挤出时间从事其它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甚至积极参与家乡太康县的招商引资,由于业绩突出,所以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为乡里乡亲交口称赞。


 图二:经济工作会议上

  谢海涛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一心为民的正义行为,让一些社会邪恶势力恨之入骨,2006年至2007年期间,谢海涛为了揭开华中某县的一个暴力征地真相,多次冒险深入虎穴。结果引起当地某些官员和开发商的强烈不满,扬言要用50万元买他的人头,甚至打来威胁电话。对此,谢海涛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既然选择了新闻之路,那么就要为捍卫正义而斗争,做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就是实事求是、披露真相!”他坚信黑恶势力终究是抵不过正义的,即便因为揭黑被黑恶势力所害,那他也无怨无悔。
  11年来的新闻生涯中,谢海涛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敬业精神使他业绩突出,3次荣获中国新闻奖,4次荣获北京新闻三等奖,2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好新闻评比二等奖。2005年,谢海涛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同年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荣誉民警”称号。他还因特殊维权案件,受到中共中央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亲切接见,并被给予高度评价。
  北京,以她广袤的胸怀接纳了这个勤奋,执着的小伙子。
  故乡的爹娘
  故乡,在谢海涛的心里永远是最柔软的部分,每每想起她,海涛就会想起慈爱的爹娘。海涛无法忘记,那年,自己还在周口的时候,处于盛年的父亲在一次体检中查出身患绝症!病魔无情的折磨着老父亲,慈爱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安心的工作,居然要求全家人隐瞒病情。当海涛从几千里之外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的时候,父亲被病痛折磨的几乎变了一个人。海涛抱住父亲羸弱的身体,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愧疚。作为长子,谢海涛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陪着父亲四处寻医问药,满指望可以挽回父亲的生命,可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父亲最终还是撒手人寰!谢海涛跪在父亲的遗像前,勇敢地接过父亲留下的重担: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尚未成年的弟弟们,憔悴的母亲……他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改变家庭的境况,要让母亲、姐弟们以及千千万万同谢家一样清贫的人家过上好日子。
父亲去世后,除了姐姐和两个弟弟,母亲是海涛最大的牵挂。那年夏天,姐姐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谢海涛,告诉他母亲近来身体出现些不适,人也瘦了很多,想带她去医院,老人家总是说“没事”,可是孩子们都知道老人怕拖累他们。谢海涛本想抽出身来回家探望久别的母亲,可面对众多上访求助的群众,面对众多的社会弱势群体,谢海涛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
总算挨到了年底,谢海涛匆匆赶回故乡,看到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母亲病体虚弱,他来不及喝口热水也没有心情置办年货,匆匆忙忙带着母亲到医院做检查。拿检查结果那一天,医生宣布母亲是癌症晚期,已经去日无多了!这一结果如晴空霹雳,让谢海涛心痛如焚,这个刚强的汉子坐在医院走廊里的椅子上,用力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哽咽着泣不成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吹“雷锋”之“春风” 育“人间”之“花蕾”——读《雷锋全集》有感
·下一篇:颂温总理、贺人民网15岁生日——写在人民网15岁生日之际
·品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艳女潘志艳:背水抗旱一心为民 走向世界感动中国(组图)
·云南西双版纳大学生村官保虎——品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大学生村官保虎在五四青年节上的发言
·永城祥丰澳都面粉 永红南北军民情
·绿色“付翔”慰航天 神舟飞天兴华夏
·大学生村官保虎含辛茹苦的幸酸往事
·米启旺:紧抓一米阳光治沙绿染地球感动中国
·女兵王惠心:智慧俊女献身绿色军营展英姿(组图)
·打造茶马古道茶文化游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朱华、郭红梅、彭星:“十一”黄金周 两当兵变纪念馆
特稿:“十一”黄金周 两当兵变纪念馆人流如潮(图)
省社科院赵福莲深挖崇山细菌战受害口述史
何必会:省社科院赵福莲深挖崇山细菌战受害口述史
特稿:省社科院赵福莲深挖崇山细菌战受害口述史
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罗雄: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特稿:公道正派的刘少奇(组图)
曾莹、谢香梅:大山里来了“洋教师”
特稿:大山里来了“洋教师”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