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也有人说,战争本来就是男人的事。其实,古往今来,历史上驰骋疆场的女中豪杰不胜枚举,古有妇好(既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商朝最高军事领袖唯一人);冼夫人(史上拥有最高爵位、13岁即成为大首领并领兵作战的女将军);公主中的战斗机——平阳公主;平生两大军功一大政绩的——萧太后;大明传奇忠烈女将军、西南边陲女土司——秦良玉等等。今有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铁窗下合影、刑场上宣布结婚的归侨富商女—— 陈铁军;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抗日英雄——赵一曼;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中,曾经涌现出了无数巾帼英雄。而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张琴秋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留学莫斯科五年后回国,先后成为红军中唯一的女师长、唯一的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张琴秋作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不仅在求学和投身革命运动方面不让须眉,还跻身于过去一直是男人世界的战争领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1904年11月15日,张琴秋出生于浙江桐乡县石门镇的一户小康人家。1912年至1920年,张琴秋一直就读于石门振华女校。1920年考入杭州女子师范学院,后又转去上海爱国女校。在上海求学期间,张琴秋通过幼年好友孔德芷结识了其夫矛盾,随即与茅盾之弟沈泽民相恋。1923年夏,张琴秋考取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后又考取了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4年11月,张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1月,与沈泽民成婚。同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琴秋与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孙冶方等一百多人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次年,沈泽民也来到莫斯科学习。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张琴秋与王明等人结成好友,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1930年春,莫斯科中山大学停办,张琴秋和丈夫沈泽民绕道法国,乘法国邮船回到上海。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毅然决定把女儿张玛娅留在莫斯科的国际儿童医院。
1931年沈泽民改任鄂豫皖分局常委兼鄂豫皖省委书记,在去鄂豫皖苏区的路上,张琴秋和沈泽民化装成巨商夫妇,一个是西装革履的阔老板,一个是雍容华贵的阔太太。 刚到鄂豫皖根据地时,同志们只知道沈泽民带来了一位漂亮的夫人,并不知道她是军校政治部主任。当张琴秋第一次出场,就给干部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操集合时,她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彭杨军校的操场上,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惊叹。进行政治动员时,她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雄辩的口才更令人信服。原来,张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队列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人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同时,年仅27岁的女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还显示出了文武双全的才能。在组织宣传队时,张琴秋亲自教姑娘们跳苏联海军舞、乌克兰舞。后来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她又组建了四方面军剧团,给大都是童养媳出身的演员们上文化课,并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
1932年,红四方面军放弃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苏区转移,沈泽民在原地坚持游击战,于1933年底病逝。张琴秋随军转移后,出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成为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1932年底,张琴秋同曾中生、旷继勋等人联名上书批评张国焘对红四方面军的一言堂控制,招致张国焘的打击报复,被免去政治部主任一职,贬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江县(今通江县涪阳坝)县委书记。由此,她也成为川陕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上任后,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红江县在张琴秋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在苏区名列前茅,被省苏区评为模范县。她还亲自创办了川陕苏区第一张报纸《川北穷人》,后来该报改为省委机关报。
1933年,张琴秋从红江县委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在那里,多才多艺的张琴秋是出了名的,她除了指挥过战斗,还主持了一些建设项目。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那些为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7800多位红军烈士,决定在王坪总医院修建红军烈士墓,并树碑纪念。纪念碑就是由张琴秋亲自设计、绘制图案并撰写碑文。碑身正面镌刻镰刀、锤头图案,正中刻碑文:“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有楹联,上联“为工农而牺牲”,下联“是革命的先驱”,横批“万世光荣”。碑身四周浮雕手枪、步枪、红星、麦穗、葵花等图案。墓碑两侧各竖石雕迫击炮一门。碑文字体刚劲、工秀,从文字陈述到图案设计再到整体布局,无不透露出强烈的战斗色彩和革命特征,堪称融思想性与艺术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完美杰作。
1933年夏天,川陕苏区反围攻时,张琴秋带领500名女战士,护送住院的300名红军伤员转移。走到苦草坝(今四川通江县境内)时,她们与军阀田颂尧部的一个团遭遇。当时想躲,已经来不及,敌人已经发现了她们,并成扇形状逼近;如果打,500余名女红军基本没有战斗经验,而且也没有多少枪支弹药。张琴秋当机立断,根据地形,利用高山峡谷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人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打的敌人晕头转向,敌人以为遇上了红军主力,正当敌人惊魂未定时,张琴秋抓住战机,向敌人展开强有力的政治攻势,组织四川籍女红军向川军士兵喊话:“川军兄弟们,我们是红军,红军是打日本的先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自相残杀!”“受压迫的川军兄弟们,不要上白狗子的当打内战,不要为欺压你们的长官卖命”“欢迎你们到红军中来,大家一起来抗日!”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看到对面山头上突然钻出了这么多缠红布标记的女人,又听到这些前所未有的宣传,个个都停止了开枪倾听喊话,战场上出现了罕见的寂静局面,正在这时,敌军官凶狠的下令进攻,可士兵们像没听见一样,个个都不开枪。敌军官暴跳如雷,命令督战队上前,处决那些不开枪的士兵。士兵们开始骚动起来,有个士兵质问团长:“放着东洋人不打,打自家人,还要同堂客(指已婚妇女)打仗,是啥子道理?”敌军官恼羞成怒,抬手一枪击毙了士兵,狂叫道:“再不进攻,这小子就是你们的下场!”这话犹如倒进热油锅里的冷水炸开了花。顿时,群情激奋,有人喊“打死长官,参加红军”,有人干脆调转枪口,对准了敌军官,整个敌军阵地混乱不堪。张琴秋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赶紧发动大家喊话:“川军兄弟们,调转枪杆吧!惩罚那些残杀士兵的反动军官,不要再受他们的压迫了,不要再为他们卖命了!”“欢迎你们到红军中来!”川军士兵立刻产生了哗变,纷纷调转枪口,并将川军营以上军官们捆了起来,张琴秋乘敌内乱,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还吸收部分士兵参加了红军。
捷报很快传遍了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当天夜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便发来了嘉奖令。从此,“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奇闻佳话在川陕边根据地广为流传,成都报纸和《中国论坛》等杂志都相继刊登了这一新闻。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都可以写文章”的能人。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21800人组成西路军,在此之前,张琴秋与西路军总政委陈昌浩结为夫妻。当时,已怀孕的张琴秋作为组织部长随总部转战河西走廊,在临泽向倪家营子突围的途中,遭到了敌人的伏击,恰巧在这个危急时刻,张琴秋、陈昌浩唯一的孩子降生在了这冰天雪地的戈壁滩,由于战况非常紧急,她来不及看孩子一眼,就马上翻身上马又投入了战斗,当时,鲜血染红了她的马鞍和坐骑,最后终因产后失血过多而昏迷,而那个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也在冰天雪地的荒漠中夭折了,这次分娩给张琴秋留下了严重的妇科病后遗症,使她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
西路军失败后,张琴秋因产后身体虚弱不幸被俘,后被押往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才被释放回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央军委根据红军时期的经验教训,要求不再建立单独的妇女部队(应该说这是适合女性特点及残酷战争环境的规定),红军时期的女兵作战建制单位在人民军队历史上就此成了空前绝后的篇章。以往的组织形式虽然不再,然而,当年张琴秋和她所率领的女战士们英勇战斗的无畏精神,却作为光荣的接力棒,传给那些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奋斗的一代代有觉悟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