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道术并重,中医才能行稳致远
2021-11-15 10:20:10
作者:曹东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目前,我国抗击新冠疫情,能够做到一次又一次“清零”,依靠“中西医合作救治”模式,取得了独特的“中国经验”,为中医药走出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百多年以来,按照西方科学与医学模式看中医,要求中医“科学化”,却没有能够把中医西化、科学化,而且西方医学长足发展之后,虽然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取得了成就,却出现了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三大弊端,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需要中医智慧救世。

    一、道术并重是中医的大智慧

    中医之道,也就是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黄帝内经》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中医把人放在天地自然之间,强调生命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主张人是整体自然生成的,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医论述脏腑功能和治疗方法,都是通过“时空化”来实现的。

    中医不从空间结构认识人体,不说心脏有心房心室,肺也不说有左叶右叶,也不分肝胆管、门静脉系统,肾也不分肾皮质肾髓质。中医对于五脏的病变,不做手术进入体内局部解决,而是把人体放在时空之中看问题,依靠人体的内在调节机制(神机),与时空化的方剂药物(四气五味),来影响身体的升降出入代谢,保持精气神的圆满,恢复气血阴阳的畅通与和谐,从而帮助人体获得健康、治愈疾病。

    中药多组分的群体效应,与西药化学成分单靶点治疗,是不同的学术原理,是多元共存整体和谐的世界观,而不是彰显个性的还原论。

    中医治疗疾病还有非常丰富的“非药物”疗法,都是利用脏腑经络理论,在远离病灶、远离脏腑的肢端、表皮,进行针刺、按摩、熏洗、贴膏药等来治疗内在脏腑的疾病,这种“内病外治”,施治于外,“神应于中”的大智慧,与《河图》《洛书》的原理是一致的。

    二、东西方文化、医学观念差异很大

    在这次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的时候,欧美国家很多人拒绝戴口罩,认为没病的人戴口罩是侵犯人权,所以需要协商、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之后,下达“戴口罩令”;摘口罩,也需要发布命令。此前,欧美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大面积爆发,与不愿戴口罩有很大关系。

    中国不会有口罩令,也不需要口罩令,依靠的是大众的自觉和互相督促。到高风险的地方,或进社区、进商场、高铁、机场,不戴口罩过不去,也没有人说这样的规定不人道、侵犯人权。进入人员密集的地方自觉戴口罩,这是大家的共识,没人反对,并且可以互相监督,蔚然成风。

    防疫期间戴口罩,是一个值得世界普遍学习的新风尚、好习惯。

    三、中医境外出征,“清零”获全胜

    西医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预防依靠疫苗“群体免疫”,其屏障不断被“突破”,有了漏洞,需要中医药来弥补。不仅国内如此,境外中方员工患新冠肺炎,也由中医“出诊”大获全胜。

    2021年6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表彰三支中医出国胜利归来的抗疫医疗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境外办副主任柳长森表示,赴境外中医抗疫医疗队交出了一份彰显中医药力量、体现中医药速度、展现中医药担当的优异答卷,他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极大增强了海外中方员工抗击疫情、安心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决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指出,三支中医抗疫医疗队在境外克服困难开展救治工作,16名队员成功救治确诊患者821人,实现了零转重、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出色完成援助任务。

    这次涉及的中企,主要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支医疗队的16名队员,分别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的广安门医院(救治366名)、西苑医院和望京医院,带队组长分别是刘震、李浩和刘祖发。

    中医药之所以能够补偏救弊,是因为应对瘟疫流行,有几千年的经验,中医也绝对不限于喝汤药一种措施,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就说过“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

    四、中医药预防发病、减少重症的优势很突出

    喝汤药预防是中医一个标志性的措施,也是行之有效,被反复验证的措施。

    预防疾病大面积爆发的“大锅汤”,一直是中医药的传统,除此之外,熏香避瘟,饮食养生等,都具有很丰富的内容。针灸、拔罐、外治等都有利于控制病情。

    经过石家庄、吉林、黑龙江、瑞丽、广东、南京(扬州)、上海的疫情反扑与防控,大家都知道了,有了疫情,第一时间喝汤药,就可以“迅速”减少发病,喝药当天有效,三天左右控制病情,得病后不容易变成重症。没有重症,就没有死亡。因此,笔者认为“喝中药大水漫灌,可以把高风险区变成耐火材料”;应对变异,中医药才是永恒的“疫苗”。

    很多从国外回来的数千例“境外输入病例”,也大都喝汤药,所以,几千例病人没有死亡。

    这些经验来之不易,有过深痛的教训,比如武汉爆发疫情的时候,缺乏中医药储备,初期参与率很低,数千名患者因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五、治慢病,中医药“一揽子解决”的优势

    老龄化社会到来,慢性病井喷式增长,一人多病十分常见,依靠单靶点治疗,往往此起彼伏、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由此,必然会出现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医源性疾病在欧美占有很高的比例,都是西方还原论为主的医学弊端。

    中医诊治疾病,不紧盯病灶,而是格外重视开发“内在卫生资源”,充分依靠生命自身的自组织能力,调动自我完善的机制,依靠心理、运动、食疗为基础,未病先治(即中医健康管理)、辨证论治、内病外治、活法巧治、杂合以治、健身助治、食疗能治等,千方百计都是为了人体健康,而且多种疾病往往兼顾,一揽子解决困扰机体的病痛问题。

    在中医的体系里,也就是把健康贯彻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融入生命的整个周期,除了具有科技优势、文化价值,还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

    六、五个战略举措,急需具体实施

    1、加强正面宣传,让大众知道中医药很多的原创理论、技术,落在西医目光之外,是另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由此来提升中医药的“大医”社会形象,有利于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2、中医药发展,事关健康和生命,也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可以破解西方医改“慢病高发难治,费用高昂难付,化学制药滥用成灾”的世界难题。因此,做好中医药战略储备(纳入政府规划,在人员、财政、物资方面,提出五年、十年规划,分时段落地,实施和验收,如同脱贫计划那样复兴中医),为迎接各种瘟疫挑战提供基础支持;

    3、协调好中西医的关系,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尤其是需要“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用包容的方法,以“生成包容构成,状态包容形态,多元包容单一,通学包容科学,中医包容西医”,来创新、发展中国的卫生事业,这些“包容”就是“合作共赢”,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基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这个“万能药”是中国人的最爱,不花一分钱,管全身病痛!太好了
·下一篇:振兴发展中医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重要论述体会之十二
·群众的需求与呼唤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一(
·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防疫方服务好有保障——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二
·北京周氏时珍堂的防疫方确实好——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三(组图)
·​周总理与几位名老中医的感人故事(图)
·国医:张先忠(组图)
·神农架的绿色宝库为解除民间寒湿疫献出“四大宝”——炎帝仙草露酒、富锶矿泉水、千年
·为什么狗有时候通人性?
·震撼!中医文化即将拯救全人类!(组图)
·朝鲜副总理函谢本会荣誉主席金日光教授爱心传授中国战疫经验(组图)
·仲景国医学校:大医之风 大爱情怀(组图)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