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清代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清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龚自珍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激昂的诗篇,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颗星。《己亥杂诗》,这组诗集共315首,是龚自珍在辞官后南北往返途中的所见所感。1839年,龚自珍愤然辞去官职,离开北京,南归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这一南一北的旅途中,他以诗歌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的忧虑与反思 创作《己亥杂诗》时,中国正处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龚自珍,这位敏锐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深刻地感受到了清朝所面临的危机。他通过诗歌,不仅回忆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更是对时政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反思。这些诗歌,成为了他抨击社会、提出改革倡议的工具,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和制度改革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激昂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 《己亥杂诗》中的名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表达了龚自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更是对时代变革的强烈呼唤。他希望天公能够振作精神,不拘泥于旧有的规则,降下各种人才以振兴国家。这种激昂的情感,是对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呐喊。
个人情感:
辞官归乡的复杂心境 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也表达了自己辞官归乡时的复杂情感。“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四句诗,既流露出离别的哀愁,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落花虽无情,但化作春泥后却能滋养新的生命,这正是龚自珍对自己未来角色的期许,即使离开了官场,依然要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