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特稿:大缸无言续新生——写在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之际(组图)
2018-08-16 09:47:22
作者:闫盛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市民在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参观。闫盛霆摄

市民在淄川区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参观。闫盛霆摄

渭头河大缸博物馆一角。闫盛霆摄

    提起“渭头河大瓮——掴货”这句歇后语,估计淄川人没有不知道的。这句话形象展示了渭头河大瓮的制作要经过手工拍打上千次才能成型的过程,由此引申出来一个人犯了错,要挨揍、有修正,才能慢慢成才成器。

    想感受一下渭头河大瓮的魅力,可以来大缸博物馆体验。

    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渭头河村。2017年,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列入全国博物馆名录。

    博物馆所在的地方是淄川的母亲河——般河的发源地。清代中叶,淄川的陶瓷生产业逐渐集中到渭头河一带,成为淄博地区陶瓷生产的中心。博物馆周围是兴盛于明清之际的渭头河窑旧址,明清时期完整的两座馒头窑奇迹般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也是我国北方近现代保存完整的仅存一处宝贵遗址,特别是在大瓮的器型制造、创烧、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开创之功。

    司维利馆长介绍,渭头河一带自宋、金便有制陶业。明清时期,渭头河大黑碗、大红碗在陶瓷集散地就享有盛名。民国早年,这里的产品开始以大瓮为主,并逐渐成为了风靡北方地区的名牌产品。渭头河大瓮品种多样,底厚壁薄,坚硬敦实,不渗水,经久耐用,行销中国整个北方地区,长盛不衰。其生产一直使用延续了上千年的原始制作工艺,直至上世纪60年代,牛拉碾、人採泥、手拉坯、泥条盘筑成型、手工剟修、窝窝头窑烧成等生产工艺仍在沿用。

    2012年,渭头河古窑址的发现带给文物界极大震撼。窑址内大型石碾、沉浮池、晾泥池、制作间、馒头窑等古迹完整展现了古人陶瓷制作工艺流程,成为山东地区唯一一处工艺流程清晰,保存完好的古代窑址,全国罕见。在古窑址附近,司维利通过四处收集渭头河窑出来的产品及各类大缸,精心准备,建立渭头河大缸博物馆。

    博物馆以“中国大缸发源地、中国园林陶瓷发源地、中国工业陶瓷发源地”三大板块为轴线,以大缸为主,突出园林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全面阐述了渭头河窑业的发展变迁和民族传统工业的有序传承,展示渭头河民窑文化的特征风貌。博物馆内共有300多个品种,涵盖元、明、清等年代文物。

    走进渭头河大缸博物馆,门口的台阶旁,四四方方的玻璃将历史久远的井口罩了起来,井下的阴凉让玻璃上缀满了一颗颗水珠,“圆圆水泡连升上,好似珍珠满井中”。司维利馆长把这里取名“珍珠满井”。任谁走到这片玻璃跟前,都会停下脚步仔细观赏一番。

    一楼的大厅里,一方一圆两个大缸在门口迎客。高1.08米的圆形大缸为工业用耐酸缸,方形大缸是耐酸槽。这两个大件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工业用瓷,硫酸腐蚀掉了大缸表层的部分釉料,颜色斑驳。

    走进馆内,记载渭头河陶瓷历史的图片与几千件古陶瓷,尤其是“掴货”——渭头河大瓮系列,让你大饱眼福。

    展厅中,最大的大缸直径为800公分,历史最悠久的则是清初的窑角大缸,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岁月没有影响大缸的使用,足以看出渭头河大缸的生产技术之先进。渭头河大缸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陶瓷文明史,它的成功既得益于成熟的工艺、当地的青黄土原料,更得益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大缸生产由手工拉坯打坯发展到机器成型和滚压,成为民窑传统特色产品。这才确立了渭头河大缸是中国陶瓷大缸的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像这样的大件,工艺成型难度很大。制作出来以后,工人们大缸套小缸,像俄罗斯套娃那样,一套缸可以套十七、八个,以节省大缸在窑炉烧制时的空间。”司维利介绍。

    “叶轮竟然可以是陶瓷做的?”在工业陶瓷展示区,一个复杂的部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这里,看到了工业用的粉碎器、陶瓷泵,还有陶瓷叶轮、过滤器等等,全部制作精良,耐酸耐碱耐腐蚀。“这都是标准件,在机器上可以和其他部位吻合,接着就能用的。你看,现在的泵壳子现在都是铸铁的,可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因为钢铁缺乏,这样的部件是用陶瓷制作的。”司维利当场演示起展品的使用方式,据了解,当时这些产品是直接代替钢铁使用的。渭头河窑的工业陶瓷生产盛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之后,生产出了硫酸缸、硫酸槽、泵叶轮、瓷反应釜等耐酸、耐碱、耐腐蚀的工业用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业陶瓷发源地之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君艺豪华颂雕塑在北京亮马桥外交公寓落成(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君艺豪华颂雕塑在北京亮马桥外交公寓落成(组图)
·特稿:端午感怀(诗歌)
·特稿:传承民俗迎端午 乡村振兴奔小康(组图)
·特稿:古镇觅芳华,德雅承文心:走进安徽师范大学“花津古镇”(组图)
·特稿:周易的智慧:简易、变易、不易——社区老年大学易经班开课(组图)
·特稿:尹树松书法(组图)
·特稿:李琦先生绘画书法作品捐赠仪式(组图)
·特稿:临颍县举办“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组图)
·特稿: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心灵品质,助力晶龙晶澳成就伟大事业
·特稿:“确山铁花”春节、元宵节再次在濮阳绽放(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大缸无言续新生——写在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列入
大缸无言续新生——写在渭头河大缸博物馆列入全国博
成都纪念牺牲六十万川军的丰碑可否申遗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84——埃德加·斯诺
闫西群: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84——埃德加·斯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84——埃德加·斯诺
汪婷婷:乐于潜心弘扬先烈精神的有心人(组图)
特稿:乐于潜心弘扬先烈精神的有心人(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半
特稿:抗日殉国民族魂之系列诗词(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