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善于从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中吸取营养,并根据他自己的外交实践和工作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充满辩证法的独特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包括外交斗争要“针锋相对”,但又要作出必要的妥协;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令行禁止”,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交行动要“后发制人”,“决不开第一枪”,但又要“见机而动”,“来而不往非礼也”;等等。他在这方面的精辟论点和有益教诲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叙述了。
对于周恩来同志留给我们的所有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对指导我们的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外交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更重要的是,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变化,新的问题,新的困难层出不穷,要我们去解决,去克服。新的任务,新的挑战要我们去完成,去应付。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认真学习周恩来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遗产,把我们的工作和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学习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和实践要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出发。周恩来同志一贯倡导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重视调查研究,尊重事实,全面掌握情况,因而能正确制定对策,解决面临的问题。比如对“一边倒”的决策,不能离开当时两大阵营严重对立的客观现实,也不能离开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现实威胁来理解。周恩来同志当时就指出,“一边倒”并非倒向某一国,也不是依赖人家,而是指外交上采取的基本立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并不矛盾,当时周恩来同志主持下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明文规定“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新中国的外交从“一边倒”、反对美苏两霸,到执行全方位外交有一个适应不同形势的变化发展过程,这是我们看问题应注意到的。
学习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和实践要与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外交思想相结合,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在国际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学习周恩来外交思想时,又要着眼于今天的现实,结合当前形势和任务,加深理解和更好掌握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更好地开拓创新,以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学习周恩来的外交思想要与学习他的外交艺术、外交风格相结合,因为他的外交思想与外交艺术和风格是一个整体。我们外交人员在外交场合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对外交涉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摆明事实,以理服人;对待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以实际行动充分表现新中国外交人员自尊、自信而又谦虚自处的形象;对外表态实事求是,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话算数。这些外交风格对贯彻周恩来的外交思想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习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和实践要与学习他的崇高思想和品德相结合。他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以身垂范,公而忘私,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善于学习,不耻下问,勇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的这些崇高思想和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今后培养和教育年轻一代外交人员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