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次讲话一脉相承,是周恩来重视教育、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的生动写照,也是体现建国后17年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政策的三篇重要文献。
这三篇历史文献,分别反映了在中国历史发生伟大转变的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前夕和“左”倾蔓延的年代里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问题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所采取的政策。因此,这三篇文献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乃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也就分别具有鲜明的里程碑意义。
周恩来一生重视教育、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业绩,在人民的心中,在广大知识分子的心中,早已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
纵观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过程,在建国前后那样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采用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到了1956年,中共中央根据知识界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同工人、农民一起成为我国三支基本的社会力量和人民的主体。这个估计和判断,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正确政策的基础。但是,在党的领导人中,并不是都像周恩来那样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分子发生的巨大变化,都深刻认识到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依然沿用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60年代、70年代始终不变,好像知识分子永远也改造不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尽管毛泽东把“改造”的涵义解释得很宽泛,认为人人都需要改造,也包括他本人在内,这不无道理,但那毕竟不能成为一种政策。
由于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越来越严重,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一场更大的浩劫——“文化大革命”降临了,广大知识分子便又蒙受了新的、更大的磨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