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路史话 >> 回忆史料
何长工 李志民:革命熔炉——回忆抗日军政大学的优良传统作风
2011-03-30 13:28:42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抗大每一期学习的时间不长,内容又多,所以在教学上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少而精”、“精讲多练”的原则。除平时多组织课外作业外,每期军事课基本学完,学员具有一定军事理论基础之后,学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两次行军、野营或战斗演习。演习的方式很多,有排、连、营的进攻或防御,有行军、宿营或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战斗;特别注重夜间动作的训练与演习,以适应游击战争的环境。1938 年7 月中旬,总校第4 期学员毕业时,校部就利用第l 大队与第2 大队换防的时机,组织了l 次由第l 大队2 支队与第2 大队参加的《 在团的背景下“前卫营的遭遇战斗”》 演习。第2 大队从延安向瓦窑堡进发,称为“南军”。第l 大队2 支队从瓦窑堡向延安进发,称为“北军,。两军在沿途100 多公里的行军途中,演习了行军组织、宿营安排、敌情侦察、战场警戒等课目,最后双方在蟠龙镇遭遇,进行了遭遇战、进攻、防御和撤出战斗,以及各种情况下政治鼓动工作的演习。通过这次1000 多人参加的实兵演习,不仅在近乎实战的情况下检查考核了学员的学习成绩,而且培养提高了军事教员组织教学和实兵演习的能力。

  毛泽东同志在抗大第1 期讲课时就教育大家:“谈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 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川从此,抗大便把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总校及各分校在频繁的反“扫荡”、反磨擦的战斗环境中学习,每次战斗后,都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打一仗进一步的目的。有一次,日军“扫荡”太行山区的第6 分校,分校教育长姚继鸣同志和校直党总支部书记邢亦民同志带领l 个排在刘槽沟伏击敌人,掩护分校转移。这个排占领了沟口一处有利地形,当敌人迸人伏击圈时,他们一阵猛打,敌人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敌大队长也栽下了马。他们打了20 分钟,给敌人很大杀伤,本应立即撤出阵地,但同志们打得高兴了,都不想撤,把伏击战打成了阵地战,撤晚了一步,结果敌人展开了兵力,包围上来,幸好同志们发觉后,奋力突围,虽然没有大的伤亡,但有几个同志负了伤,才勉强突出包围圈,赶上了队伍。战后,6 分校认真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使大家更深刻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游击战米的特点,以及严格执行作战命令的重要性。1 940 年4 月,1 分校派出第1 大队几十名教职员,在大队长贾若瑜、政委廖海光同志率领下,挺进胶东创办支校。当通过胶济铁路封锁线时,日军发觉,尾随追击,在高阳附近1 个村庄被日军包围。全体教职员与掩护部队胶东第招团3 营指战员井肩战斗,奋勇抗敌,从上午9 时直打到晚8 时,击退敌人多次进攻,然后乘夜暗突围,经受了挺进胶东的第1 次战斗考验。6 月l 日,胶东支校刚开学不几天,日军就对我大泽山区进行“扫荡,,胶东支校在铁奋寺与敌人遭遇,当时支校的武器很差,有的学员连枪也没有,只有两枚手榴弹,但教职学员临危不惧,由富有战斗经验的军事队阻击敌人,掩护全校安全转移,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抗大通过教育训练,使学员逐步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运用灵活机动的战路战术,毕业后分赴各个战场,给部队输送了一批具有一定军事素养的战斗骨干。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锻炼的沙场老将罗荣桓、彭雪枫、周建屏、陈光、周士第、陈赓、罗炳辉、王树声等许多同志,毕业后都重上前线,驰骋于抗日战场,屡建战功;有的就牺性在前线,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英雄业绩,为抗大增添了光辉。许多革命知识青年经过杭大培养,从“老百姓”成长为革命军人,又在战火中锻炼成长,不少同志成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干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校风

  毛泽东同志亲手制定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拨”的校训,为抗大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革命校风指明了方向,它也成为抗大师生养成优良作凤、抵制歪风邪气的座右铭.

  抗大师生来自四面八方,有老干部也有新干部,有工农干部也有知识分子干部,有本地干邻也有外来干部,但大家情同手足,亲密无间,犹如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当时延安机关、学校的同志都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每当晚霞斜照,抗大师生就三五成群地漫步在延水河畔、古城墙边。他们或指点江山;或纵情歌唱,或谈古论今;或研讨切磋,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抒发革命情怀,互相鼓励,要携手并肩为民族解放而奋斗。到处充满着战友的情谊,到处是一派盎然的生机。而今,许多住过抗大的同志还经常追忆延水河畔抒发的激扬文字,怀念那豪情满怀的如花年华。

  抗大有着良好的军政、军民关系,有着亲密的内部团结,上下级关系十分融洽。当时各级领导千部经常深人基层,找千部、学员谈话;学员们也经常到领导同志和干部、教员的宿舍串门,大家促膝谈心,谈学习,谈思想,都是赤诚相见,毫无拘束,不存戒.乙,可谓心心相连。在1939 年7月总校挺进敌后的征途上,每当过封锁线时,副校长罗瑞卿同志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亲自指挥,组织人员扶助女同志和生病、体弱的同志。他那种关心群众、身先士卒的精神至今令人难忘。当时机关的作风也很好,基层干部或学员到校部来,无论白天黑夜,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同志和机关千部们都笑睑相迎,热情接待,倒上一碗开水,请他们坐在炕头上就谈起来,能帮助解决的困难尽快帮助解决,使大家感到象回到家里一样温暖。

  抗大的团结并不是“一团和气”,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对于一些同志的缺点、错误或不良倾向,大家都能站在党性的立场上,开展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违法乱纪的行为,更不姑息迁就。1937 年9 月的一天傍晚,第6 队队长黄克功因与陕北公学1 个女学生谈恋爱遭到拒绝,竟开枪把她打死,犯下了杀人罪行。当时有的同志认为黄克功是个红军老干部,长征中立过战功,年轻能干,应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但抗大领导和大部分干部都认为,任何人都要服从法律,什么才能、功劳、地位都不能阻挡依法制裁。校领导当即将案情向毛主庸汇报,毛主席很快作了批示,将黄克功开除出党,井经法庭判决,处以死刑。这件事从延安传到西安、太原等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共产党、八路军不该罪,不枉法,公正无私,纪明法严!抗大为了把学员培养成我军的骨干,模范的军人,从学员入学的第l 天起,就从严格军事生活人手,培养他们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每天从起床到熄灯,出操、上课、讨论、演习、晚点名,生活既紧张又有节奏。当时住宿的窑洞虽很简陋,但内务卫生都搞得很好,使来校参观的同志和国际友人都赞叹不已。抗大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抗大师生却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朝气勃勃,愉快活泼。当时抗大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是闻名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从晨曦初照到星月当空,操场上、课堂里、行军途中、芳动工地,哪里有抗大的队伍,哪里就有僚亮的歌声。每逢集会、上大课的休怠时间,各队拉起歌夹,更是情绪热烈,斗志昂扬。战斗的歌声此伏彼起,叫人热血沸腾。各学员队的“救亡室”〔即俱乐部)经常出墙报,教唱革命歌曲,组织文艺晚会,开展球赛和军事体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热气腾腾。总校文工团和各分校的文工队、剧社,是一支支文艺轻骑队,他们不仅为教学服务,还深人各部队和根据地,创作并演出许多富有战斗性、艺术性的好节目,对普及文化艺术、促进根据地的文艺繁荣起了很好的作用。当年刘伯承同志曾对何长工称赞说:“抗大越抗越大,雄赳赳、气昂昂,又说又唱,歌声燎亮,走到哪里,哪里变了样。”良好的作凤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抗大所以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越抗越大,优良的传统作风确是一股无形的力量。

|<< << < 1 2 3 4 5 6 7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贺炳炎:神兵巧伏雁门关
·下一篇:王振祥:红色铁骑下太行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