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红色年华》(北京红色创意文化发展中心)>>正文
谈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
2014-06-05 15:09:08
作者:徐中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第二个特点,毛主席喜爱的书延续读的时间长。我们服务工作过程当中知道,毛主席爱读《共产党宣言》。从1920年他第一次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一直到1976年,56年里不知道反复读过多少次,一直到晚年还在读大字本的《共产党宣言》。他在1976年9月9号去世的时候,身边就放有好几本《共产党宣言》,一本是大字线装本的,还有延安时期出版的小字本,还有外文版的。

    除了《共产党宣言》,《鲁迅全集》也是毛主席爱读的。1938年上海出的《鲁迅全集》送到延安之后毛主席就读到了,一直到1975年,他还在手不释卷地读这本《鲁迅全集》。后来大字本《鲁迅全集》印出来以后,他还反复地看大字本。《鲁迅全集》他读了近40年的时间。

    还有《二十四史》,就是清代乾隆武英殿版的大字线装本《二十四史》,毛主席从1952年得到之后,一直读到1976年,前后24年手不释卷。许多人物传记是他老人家最爱读的,不少传记他还在阅读时十分用心地作了标点、断句,划了着重线,许多地方都写有批注文字。其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都读过多遍。直到1975年,他老人家已经82岁高龄了,还在手不释卷地读《晋书》。还用颤抖的手在《晋书》好几册的封面上用红笔写上:“一九七五年、八月再阅”、“一九七五,九月再阅”。他不仅自己读,还把自己觉得内容比较有意义的送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彭德怀等中央领导阅读。

    除了读《二十四史》,其他的各种稗官野史、历史小说毛主席也爱读。

    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就很爱读古典小说,到了晚年还一次一次反反复复地读。他自己讲,《红楼梦》要至少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实际上像《红楼梦》这些中国古典小说,他老人家不知读了多少遍,在上面做了很多的圈划,还做了很多的批注。

    第三个特点,不动笔墨不看书。

    这源自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老先生的教诲。徐老师曾经跟他们讲自己的一个实际做法,强调“好脑筋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看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毛泽东在国家百孔千疮、百废待兴,自己日理万机之余,仍然挤时间努力研读马列著作,写了不少批注。在1958 年的大跃进中,曾经出现了一种否定商品生产的极“左”观点。为了从理论上提高对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说服持这种观点的人,毛主席下功夫钻研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书。这本书毛主席读了多遍,经他批注的就有四个本子。毛泽东的批注都是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否定商品经济的观点进行批评,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此外,毛主席还挤出很多时间读哲学书籍,写了不少批语。1963年读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 第三册) 时,他对该书关于华严宗思想的分析写了近百字批注。该书认为:华严宗承认个别与一般的内在联系,总算有一点辩证法观点,但华严宗又唯心地夸大、吹胀了个别与一般的联系,把这种联系绝对化,甚至抹煞个别的存在。毛泽东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在旁边写了一个批注:“何其正确。”很赞赏这句话。他还批注道:“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只存在于相对之中,普遍只存在于个别之中,永恒只存在于暂时之中,离开这些来谈什么客观辩证法,岂非自相矛盾。”在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唯物辩证法》上,毛泽东写了近300字的批语,表达了他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看法。

    刚才说到的《二十四史》,毛主席生前不知反复读过多少遍,许多册的封面和其他一些地方都磨破了,许多页上还有毛主席当年看书时留下的种种痕迹。

    几十年里,毛泽东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用笔在画上竖线、横路线、曲线、斜线、三角、方框、问号和圈、点、勾、叉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许多书因为反复读了很多遍,勾画了很多很多。这些笔记、批注、批画反映了毛泽东读书时头脑的一种活动,是思考的真实记录,也是他和作者思想认识、观点、想法、看法、感情的互动与交流。毛主席读书的时候,身边、手边不能没有笔。年轻时、延安时、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用的是毛笔,后来逐渐地改用铅笔,包括黑铅笔、红铅笔、蓝铅笔、粗黑铅笔、粗红铅笔等。最后几年大部分都是用粗的黑铅笔或者红铅笔在书上圈圈画画,或者写批注文字。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他卧室床头桌上、办公桌上,卧室外间会客室的茶几上,总是习惯到处放着由工作人员削好的各样颜色的铅笔。

    我们发现,《二十四史》是毛泽东晚年读的遍数最多、批注最多的一部史书。有15 种史,一共做了198 条、3583 个批注,批注的文字,最少的是两个字,最多的写了914 个字,大部分都是十来个字到三四十个字。各种各样的符号比比皆是,有时候布满了全书。

    第四个特点,密切联系实际。

    毛主席读书都是密切联系实际的。他在读书过程当中,将书上的内容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与党的建设的实际,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的实际,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理想信念实际、情感实际等等紧密地联系起来。他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写下来,记下来,表达出来。这种所思、所想、所写、所记、所表达的,仿佛是自己作为读书人在与书的作者或书上的人物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交谈、讨论。对作者的话、书上人物的话及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认识、观点,过去的事、书上的记载等,毛主席都是用心思考,有感即发,有想就批,有话即写。赞成就表示赞成,不赞成就表示不赞成,有疑问就提出疑问,有反对就提出反对。总之,随读随想,随想随记,怎么想就怎么批、怎么注就怎么记。

    直到晚年,毛泽东读《二十四史》都是密切联系实际的。密切联系实际是毛主席读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读书方法。我在《毛泽东读书十法》新书里面介绍的第一条方法,就是毛泽东密切联系群众读书。第五个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读,重点部分反反复复读。

    从毛泽东晚年读书实践的具体来看,选择的书一般都是他有兴趣、爱读,对自己有启发和教育作用的书。选择的书不一定是重点的书,重点书一般都在选择的书之中。选择的书肯定是要读的,“重点”书则是反反复复读的,有的一读就是十几年、几十年,读得多、下功夫多,批注多,圈画多。

    “选择”这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经过选择,可以读更多的书,可以拓宽读书的范围,可以拓宽思路。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寻求重点。选择是读书的开始,重点是读书的延续。如果说读选择的书是一般的层次,读重点的书对毛主席来说就是更高的层次。

    关于读选择的书和读重点的书的事例是很多的。毛泽东生前,选择的书和重点的书往往是交错阅读的,读读选择的书,又读读重点的书,重点的书读久了、读累了,又读读选择的书,选择的书读多了,读累了,读倦了,又读读重点的书。正如他曾经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的一段话:人的脑子这么大,功能这么复杂,感觉、思维、视听一定也是各有分工的。我看文件累了换换纸笔,看政治累了看看文艺小说,看诗词累了看看自然科学,看文字累了看看小人书,这样达到调节大脑的目的。

    上面说到的武英殿版大字线装本《二十四史》,毛泽东是通读过的,读得多、批注得多、批划得多,许多人物传记读了五六遍以上,《南史》、《新唐书》、《后汉书》里面的人物传记就是他晚年读书的重点部分。

    第六个特点是读书的视角多。

    “多视角”读书,就是从多个不同的视角读同一部书、同一种书、同一本书的读书方法。我们在服务过程当中知道,毛主席读书,有一些一读就是几十年,例如《共产党宣言》、《二十四史》、鲁迅著作,很多哲学方面的书,还有各种《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等。这些书因为每次读都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收获,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收获,所以几十年读而不厌。

    就拿《二十四史》来说,作为史书,从历史角度去读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毛泽东在还能从政治的视角去读,从政策和策略的视角去读,从战略和战术的视角去读,从外交的视角去读,从组织工作选人用人的视角去读,从生产生活的视角去读,从民族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视角去读,等等。不同的视角,他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他读而不累、读而不倦,越读越爱读。

    我们在服务工作实践中感觉到,书是同一部书,人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视角去读,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效果。在读书过程中常常变换变换视角,变换变换方法,这样读起来新颖、有新意、有兴趣,有新的成效,所以就会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有劲头,越读越有成效。这是毛泽东晚年读书活动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要启示。

    第七个特点,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书放在一起对照着读,对比着读,研究着读。

    所谓对照着读、对比着读、研究着读,就是在读书过程中将同一个内容来自不同作者、不同版本、不同体裁、不同注释、不同评说的书,或者将同一类文体的书,两种或两种以上放在一起,看看这一种,又读读那一种,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立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服务工作中知道,毛主席晚年读《二十四史》的时候,常常把《前汉书》和《后汉书》放在一起读,读读《前汉书》,又读读《后汉书》,对照、对比着读,对书中记载的史籍、史实、人物、评价等等内容在阅读中进行比较。他反复读了这两种书之后,写了这样一个批注:“《后汉书》写的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在晚年,他有时候还把《二十四史》当中的《南史》和《北史》对照着看,对比着读。他说:“《南史》和《北史》的作者是倾向统一的,他的父亲李大师也是搞历史的,也是这种观点。这父子俩的观点,在李延寿写的《序传》中也说得十分明白。”他还说:“《南史》、《北史》的作者李延寿有倾向统一的思想,比《旧唐书》更好些。”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手稿揭秘
·下一篇:无
·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手稿揭秘
·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点建议
·洪湖岸边红旗飘——叶昌保和他的“红色村庄”
·中国农业合作道路的曲折坎坷和坦途——在中国农业合作社首届(北京)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农村干部的一面旗帜——深切怀念史来贺同志
·尼联共(毛)的分裂、大选失利及未来政治走向
·乌克兰:抗议运动和法西斯
·赵树理和曲里村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富田事变”的历史真相——兼与戴向青同志商榷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