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耿明志、刘春生:三上毛家山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郝广杰(组图)
2022-02-14 14:40:46
作者:耿明志、刘春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山西省运城市“感动运城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会场上,热情洋溢,人心激动。10名获奖人,排在第1位的是74岁的天津下乡知青,平陆县毛家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郝广杰。主持人宣读了他的事迹,人们无不热泪盈眶。

    50年前,天津市湾兜中学郝广杰老师带领30名学生从天津徒步行走51天,于1969年2月14日到达山西省平陆县毛家山村安家落户。以后他又陆续接来几批天津知青共107人,都是步行到达。郝广杰带领学生们同当地农民一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苦干10年,新建农田300亩,小水库一个,凿通360米长的石洞,修通2400多米长盘山渠道,修出25华里盘山路,架起了15华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使全村通了电、有了水,昔日老旱地变成稳产高产的水浇地。发展了山区农业机械化,绿化了百亩荒山,使毛家山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郝广杰和毛家山知青集体的事迹曾受到国家表彰,并被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广泛流传。毛家山知青代表多次出席省、地、县各级代表会议和积极分子会议,郝广杰也当选为第4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曾担任毛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平陆县委副书记和运城市地委委员。上山下乡结束后,他调回天津农学院担任副院长。退休后的郝广杰,2010年重返第二故乡发挥余热,再创新业绩,把毛家山建成了国家级生态旅游景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村官”讲习所。

    三上毛家山 插队落户当村官

    郝广杰不是山西人更不是平陆毛家山人,他是新中国50年代的大学生, 1970年便被推选为山西省平陆县毛家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学生村官。

    郝广杰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20出头的郝广杰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南开区湾兜中学任教。他深知在我国人口比例中农民仍占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体中有上亿人口仍生活在贫困之中。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不解决社会难以快速、顺利发展。为“三农”献身早已在郝广杰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了坚实种子。

    出生于河北唐山市的农村的郝广杰4岁丧母,8岁开始讨饭,10岁时得眼病双目失明。多亏新中国的建立,他才获得医治,重见光明,所以,他从懂事起就戴着一副嵌着厚厚镜片的眼镜。但是,镜片再厚也遮不住他那倔强、执着的眼神。服务农业,献身农村、农民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这颗理想的种子在他年轻的心灵土壤中就已开始萌芽了。他曾带着同学和几名教师步行到河北遵化县“三条驴腿起家”的农业社去参观学习,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到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当代“活愚公”、“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新店子镇沙石峪去感受那种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气氛。

    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当日,北京、上海、天津几十万人上街游行,欢呼毛主席最新指示的发表。在天津市南开区湾兜中学格外引人注目,在这次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指示中,30名学生组成长征队要用步行方式抵达目的地。

    当时,28岁的郝广杰心潮澎湃,如一石投水,脑海卷起千重浪,毛主席的指示不正是给了自己履行信念的一个契机?他满心欢喜,湾兜中学的学生选择地处偏僻的贫困山村毛家山,这正是青年学生经受艰苦接受教育的好地方,也正是他为农民做奉献的好地方。于是,郝广杰果断地报名参加了由9名成员组成的护送队与30名青年学生组成的长征队于12月26日出发了。

    进北京城、过石家庄、登太行山、访大寨村、越杜家山、祭刘胡兰,一路风尘仆仆,克服重重困难,于旧历腊月二十八,天津知青长征队到达目的地毛家山。

    锣鼓喧天,鞭炮脆响,“欢迎,欢迎!”的呼声回响在毛家山的叠峰山峦间。毛家山的老百姓喜悦异常,又杀猪又宰羊迎接毛主席派来的知识青年。贫农老大爷拉着郝广杰的手热泪盈眶地说:“腊月二十八,娃们盼到家。”大婶大娘们激动地满脸通红:“日盼,夜盼,总算把你们盼来啦。”······

    毛家山人把最好的窑洞腾出来让郝广杰们住,杀猪、宰羊让天津来的知青们吃,仅当地迎接客人吃的麻花就为知青炸了120多斤。

    激动热烈的场面,百姓盼亲人一样欢迎知青的心情在郝广杰心头唤起的是更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是更沉稳坚定的一种决心。30名天津知识青年信誓旦旦:“我们一定要把毛家山建设成大寨!”身为带队老师的郝广杰早被这浓浓的深情感动了。他下定决心,要和知识青年们一起扎根农村,与他们一起建设好贫穷的毛家山!

    护送知青的8位老师在毛家山停留几天后陆续离开了,毛家山贫穷恶劣环境比想象的还要严重。郝广杰心里何尝不明白,此行的任务就是护送学生,到达目的地后,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按学校规定及早回校上班是水到渠成般顺理成章的事。

    是留还是走?

    几天之后在毛家山最高的一座山头上赫然出现了白刷刷7个大字,是郝广杰和知青们用石头壘成:敢教毛山变大寨。这就是郝广杰斩钉截铁的答案。学大寨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指给全国农村、农民的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致富路,1969年的冬天,郝广杰毅然决然地带领30名知青和毛家山村民一起斗严寒战恶山掀起了学大寨求富裕的热潮。苦心志劳筋骨的岁月磨练着知青和同样年轻的郝广杰的意志,苦乐相伴,苦是客观的,乐需要主观意志去感受。稍一放松,便有打退堂鼓的可能。

    此时,乡村邮递员给郝广杰送来一封信,读罢来信,年轻的郝广杰那充溢自信和从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忧郁,那双总含坚定和执著的眼睛中闪放出几分淺淺的迷离。这是他的那位意中人的来信,字字现柔情,句句含蜜意,但却也是一封兵临城下的最后“通牒”。她在信中最后说道:“ 你到山西毛家山竟没有通知我,以使我在春节前急冲冲赶到唐山与你完婚时,却面对的是毫不知情的老人和远道而来的姐姐。你想想,那时我内心是多么难受啊!但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我向你表明,如果你返回天津工作,我们就马上结婚,如果你一定要留在毛家山,咱们就谁也别影响谁了,各走其路吧。”

    一道单选题,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非此即彼,艰难的抉择啊。一边是甜蜜温馨的爱情生活,一边是艰苦的山村和贫穷的农民。何去何从?

    郝广杰后来对人们说:“当时,我的确犹豫过,自己大学毕业又有安稳工作,完全可以马上回到天津,结婚生子,抚养老人,过温馨日子。但是,我的信念和性格决定了我不能改变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那时,我想到了邢燕子,想到了董加耕,想到了蔡立坚,更多的是想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行为是那样的果敢,他们为实现人生既定目标,牺牲了多少个人利益,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种楷模多值得我学习啊!”他觉得,好男儿志在四方,志在干大事、立大业,绝不能因为一桩小小婚姻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他毅然下定决心,要留在毛家山,献身农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

    一封果断却饱含惋惜回信发出去了:“我同意你的意见,各走其路就各走其路吧!你的东西我不还了,我的东西你也别退了,这些订婚信物就作为咱们朋友一场的永久纪念吧。”

    信寄走后郝广杰感到一种莫大的轻松,感情的纠结了却了,他可以把一腔情,一身劲,一条心都放在毛家山的建设上了。

    当时知青们常跟郝广杰说:“郝老师,只要你能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干,我们会更安心。”贫下中农说:“郝老师,有你和知青们一起吃、住、参加管理,我们会更省心。”知青家长们说:“郝老师,你别走啦,你就是他们的大哥哥,该说的说,该管的管。对不听话的,打也打得,骂也骂得,我们把孩子交给贫下中农,也是交给了你,只要有你在,我们就更放心了。” 郝广杰毕竟是比他们大几岁的老师和党员,天天早起晚睡为知青们操劳。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和榜样,在“帮”和“带”上下工夫。

    一晃3个月过去了,1969年4月底一封来自天津湾兜中学的电报飞到毛家山,内容是要郝广杰立即回校参加整党建党活动。这一消息在毛家山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

    郝广杰的脸上浮现出一种严峻的表情。在他居住的那孔土窑洞里,靠里沿墙根放着一张木床,靠窗户摆着一只陈旧的桌子,简陋的陈设显得地面十分宽敞。郝广杰在地上慢慢踱来踱去,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他明白:这是党中央鉴于不少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为使党组织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无条件参加的一次运动。他必须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但是,令他忐忑不安的是,此次回去倘若学校不批准他再回毛家山如何是好?

    知青们不想让他走,希望他能和他们在一起,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从情理上说,郝老师已安全把他们送到毛家山,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可以返校了。再说,毛家山如此贫穷荒凉,天津具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何理由不让郝老师走?然而从感情上知青们谁也不想让他走。

    毛家山的贫下中农们更不想让他走,几个月的接触中,他们看出郝广杰是一位人品厚诚、作风扎实的小伙子,如果让这个既有革命热情,又能真抓实干,既思维敏捷又虑事全面的小伙子离去,那对毛家山是一个巨大损失啊。

    70多岁的李大爷把郝广杰叫到他家里,语重心长地说:“广杰啊,你的思想是不是有点不稳了,咱毛家山人可都不想让你走啊!”顿了顿,李大爷继续说道,“毛主席领导山区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可在科学文化上还没有翻身啊,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看回天津办完事跟领导好好说说,还是回来吧。”说着,李大爷拿出一双粗布鞋递给了郝广杰:“这次回天津穿上这双鞋,记住咱贫下中农的重托,希望你能穿着它回来。”

    此时郝广杰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在与毛家山老百姓几个月的同甘共苦中,他深深体会到了毛家山急需改变面貌的现实,也深深体会到这里乡亲们的忠厚老实和善良淳朴,更深深体会到消除城乡差别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热血沸腾,激清荡漾,他十分坚定对李大爷说:“请毛家山人放心,我郝广杰参加完整党一定回来!”

    郝广杰把全部行李留在那间简陋的土窑洞里,只带着一个书包上路了。

    一条盘山的羊肠小路上,知青们惜别相送,翻了一条沟又一条沟,走了一程路又一程路。郝广杰为劝阻知青们再往前送,一个人大步而去。突然身后传来响亮的口号声:远离城市来乡村,扎根农村干革命,跟着主席干到底,意志要坚定·····他扭过头,看到知青们依然站在分手的地方一动不动,顿时,他热泪汹涌而出,举起左手左右摇动几下,然后攥成拳头高声呼喊:“我——会——回——来——的······”群山峻岭间激荡着一阵雄壮的回声。

    整党建党运动结束了,但学校决定让他留在学校从事新的工作,老父亲也打来电话让他不要再走了。父亲的工作经说服做通了,但学校工作却无法做通。无奈,郝广杰只好找南开区和市委、市革委会有关领导,反复陈述返回毛家山的理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领导们终于同意他暂去毛家山1年。于是,1969年的秋天,郝广杰背着背包二上毛家山。

    日月如梭,很快郝广杰留毛家山1年的期限将到了,怎么办?这一次,郝广杰索性带着贫协组长毛老大爷回到天津,再次向学校、区、市领导提出落户毛家山的申请,在反复的说服和争取下,他的要求终于获得支持。1970年3月,郝广杰3上毛家山,这一次他索性把户口和组织关系也一并带来了。

    认准的路,郝广杰铁了心要走下去了。

    1970年12月26日,经过整整两年的实践、磨练和考验,在毛家山大队党支部选举中,全体党员一致推选郝广杰担任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47年前,郝广杰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

    建设毛家山 改变穷山僻壤

    郝广杰踏遍了毛家山七沟八坡三道梁,一个初步设想浮现脑海,经反复征求社员意见,一幅毛家山第一阶段发展规划图正式形成:5年内实现通路、通水、通电,建好“三田”,做到每人一亩大寨田、一亩水浇田、半亩沟滩田,办好“五场”(林牧场、养猪场、良种场、砖瓦厂、铁木场)。

    改造毛家山农田耕作条件的艰苦劳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春寒料峭,地处中条山间的毛家山更是十分寒冷,寒风袭来宛如无形利刃刮在脸上。改造农田耕作条件首要的工作就是倒埝,即把山坡上里高外低的坡地整理成大寨式外高里低、土质疏软的海绵田,使雨水不致外流,肥料不遭流失。严寒艰苦的劳作,知青们个个双手起泡,人人肩疼腿困,男女皆身疲腰酸。长得结实健壮的郝广杰带头猛干,不一会儿肩头也酸疼发麻。他咬咬牙暗暗坚持并激励知青们:“革命不怕苦,怕苦不革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他的带领和鼓舞下,知青们精神抖擞,吃苦耐劳,与贫下中农一起同甘共苦。有知青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广阔天地苦磨练,革命征途大步跨,亲手送走穷和白,城乡金桥我们架;巧手绣出新家园,毛山开出大寨花。”如今,回忆起当年的体力劳动,有的知青深有感触地说:“在毛家山参加劳动是艰苦的,一年四季经常累的腰酸腿疼。冬天在外干活冻得十指生疼,夏天阳光暴晒都得脱皮一层。可是,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没有什么,艰苦锻炼对人生是有好处的。”

    为尽快改变毛家山的面貌,郝广杰和全体党员统一思想。首先抓了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处处走在前面。

    说干就干。当年冬天郝广杰和毛家山新老社员一起大战寒冬,变冬闲为冬忙。一个冬春深翻土地百余亩,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还整修了30余亩大寨式的水平梯田。两个月内郝广杰和主任走遍全大队4个生产队22个自然村,绘制了《毛家山发展规划》,决心用十几年的时间把毛家山变成“点灯不用油,磨面不用牛,砖窑一孔孔,吃水能自流,梯田平展展,满山绿油油,猪牛羊成群,水库任鱼游。机械隆隆响,铁牛遍地走,工农商发展,五业齐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早日实现奋斗目标,郝广杰向县委做了汇报,得到县委书记刘子光、武装部政委蒋利文、副政委孔令贵等领导的全力支持,他们还经常到毛家山指导工作。

    为了通电,1971年秋县委刘子光书记对郝广杰说:“郝老师,你回天津求援吧。能买高压线就买高压线,哪怕只能买回8号铅丝也要让毛家山今年通上电!”

    郝广杰借回津参加国庆观礼的机会,在市知青办郑凤桐副主任的安排下见到了天津市委常委警备区王元和政委。王政委当场给有关部门写信请他们“酌情解决”。第二天郝广杰找到有关部门领导,他们说:“现在工厂产量很低,一年只产10吨,我们供天津还紧张,3.3吨的数量无法解决。”难道我们通电的愿望就这样告吹了吗?郝广杰不甘心。10月初,天津知青在天津体育馆举行大会,领导也让郝广杰坐上主席台。为了解决高压线,郝广杰抢坐在王政委身边利用会前和休息的机会,再次向王元和政委提出,请求他们全力支持毛家山建设,让他们一定解决这3.3吨的高压线。郝广杰再次找到部门有关领导时,他们感动了,决定克服困难,从天津市内指标中挤出3.3吨正规高压线支援郝广杰们,南开区区长刘少夫派车把高压线送到天津南站发回平陆。

    毛家山要通电的消息传遍全村,知青们纷纷参加架线劳动。新老社员和架线工人一起测线路、栽线杆,使15华里的高压线跨过4条沟、翻过3道梁,架进了毛家山。同时使邻村上吉、冯卓大队也通了电。从此这些偏僻的山庄家家亮起电灯,户户响起广播,村村脱粒、磨面、粉碎、轧花用上了机器,大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沟底长流水、垣上渴死牛。”毛家山十年九旱,人畜用水必须下沟、爬坡到饮水泉去担,老年人“吃水胜过吃油难”。

    1971年党支部决定“兴建水利、改善条件、发展生产、造福后代”。经过五次考察调研,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做出了方案:“后山筑坝,凿通黑牛岭,引自流水到毛家山。”开始时,知青和贫下中农靠拾牛粪、买化肥配炸药。经过一年的努力,郝广杰他们只打通101米隧道,工程十分艰巨和困难。后来郝广杰向垣曲铜矿驻军的冯吉华师长求援。在他的全力支持下,郝广杰们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借来了空压机,范矿长还给郝广杰们派来四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自带工具和炸药,无私地支援毛家山。那时工人师傅三班倒打眼、放炮,知青们三班倒运石、出渣。又经过9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到1972年12月18日凌晨,一条高1.7米、宽1.5米、长367米的黑牛岭隧洞终于贯通了!

    为了感谢工业支援农业、工人帮助农民的行为,毛家山把它命名为“工农联盟洞”,以做永久的纪念。

    在4个月之内,郝广杰带领知青和社员们又修完了2400米的盘山渠道,1973年5月7日,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甘甜的后山泉水终于通过“五七幸福渠”流进了毛家山。

    “劳动炼筋骨,汗水洗灵魂,艰苦磨意志,奋斗最幸福。”天津知青和毛家山人民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通“工农联盟洞”,修成“五七幸福渠”,这是在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

    为了通车,他们也费尽了周折。毛家山自古只有羊肠小道,送公粮、买化肥,只能驴驮人背,重病人送医院只能担架抬。在兴修水利,把空压机请上山时,全大队动员几百人奋战20个日夜,削平4个山丘,动土3万多方,硬在两沟四面高坡上修了十华里的简易通车路。

    在毛家山实现“三通”过程中,郝广杰还始终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经过科学种田、改良品种、种试验田,使毛家山的粮食总产量由1968年9.02万斤提高到1971年的18.84万斤,三年翻了一番。同时,毛家山的林、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1972年9月10日,经当地人介绍,郝广杰与平陆县的一位民办教师结婚,后生有一儿一女。

    1973年8月4日,中共中央(1973)30号文件中肯定了“从天津市到山西平陆县毛家山插队的三十名青年和一名教师,同贫下中农一起艰苦奋斗,粮食总产量三年翻了一番”的积极贡献。

    为支援毛家山的建设和发展,平陆县委、县人武部动员全县10个公社1040个生产队的1040个基干民兵,自带工具、粮食和炸药,与郝广杰带领的知青和社员们大干1个月,修路10华里,接通了通往县城的土公路。

    至此毛家山人通电、通水、通车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73年12月第一批支农物资,用大卡车送进了毛家山。1974年天津支援的“铁牛”55开来了,1975年,山西省委书记韩英视察毛家山时,赠送的“东方红”60拖拉推土机也开来啦!

    毛家山“三通”的实现,既是郝广杰和天津知青的努力,更是平陆、天津、山西领导与人民群众关怀和支持的结果。

    1973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教毛家山变大寨》为题,介绍了毛家山天津知青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贫下中农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做出的贡献。从此毛家山知青的事迹传到全中国。1974年5月4日,北京电视台播出《毛家山的新社员》,把毛家山介绍给全国人民。

    毛家山人更是永世不会忘记郝广杰和天津知青。

    根扎毛家山 知青之树结硕果

    随着国家事业的发展,从70年代开始在平陆县和大队的要求下,天津市南开区又在1972年到1976年先后4次为毛家山送来76名知青,他们同样步行到北京、过石家庄、赴大寨、至云周西村接受传统教育。天津南开区15所学校107名师生组成了毛家山知青点。

    毛家山知青是集体插队,有民兵组织,平时大家以生产劳动为主,坚持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搞军训、学做人。经过几年的艰苦锻炼,知青们有的学会了犁地、摇耧、编席、养蚕;有的学会了管理果树、开机器;有的成了木匠、铁匠和电工;有的当了饲养员、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他们中间多数人入了团、入了党。第一批保送上大学的就有8人。

    实践使郝广杰和知青们体会到在农村,有学不完的知识、干不完的事业,农村大有用武之地。

    毛家山老贫农、老干部、老党员经常给大家讲村史、家史、抗日斗争史。毛家山的老支书李福魁更是他们的榜样,1967年他到了胃癌晚期,已经不能吃饭、不能下地。可到麦收时他却硬是让两个儿子抬上他到地里去看庄稼。毛家山贫下中农经常对知识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还给每个人做了一双“扎根鞋”、一件“劳动衫”,让大家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毛家山人对知青的关怀总是无微不至、胜过亲人。

    在那难忘的岁月里,毛家山知青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在他们中间出现过许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令人鼓舞、令人难忘。

    一次,知青队长朱金毅去县城路过南沟,正碰上给孩子去治病缺10元钱发愁的贫农社员老秦。朱金毅就把自己仅有的10元钱给了他们。这件事很快就在县城传开了,人们赞扬毛家山知青助人为乐风格高。人称“多面手”的迟德发,干活从不惜力。抗旱保苗时他双肩担4桶水,让他拉拉拉车,他就学会修拉拉车。他当电工时又主动去看磨房,他一个人总要干两个人的活。

    “红管家”司务长孙双喜,他总是说:“我就是张飞,我就是李逵,粗人一个,干不了细活。”实际上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他记账一丝不苟,开始食堂三人做饭,后来他把普通灶改成回风灶,不仅节省烧柴三分之二,他还一个人包下了食堂全部工作。他甚至一个人半夜到后山去找煤源,煤虽然没有找到,可他“一心为公”的精神却受到大家的好评。

    毛家山的农活已经够苦够累了,可有一对年龄最小的女知青王艳婷和曹金玲听到当时在绛县三线工地的张振中来信说:那里的工作更艰苦时,一天夜里她俩竟留下一张画着两个扎小辫的姑娘背着行李,带着工具向毛家山扬手告别的图画,去绛县了。为了她们的安全,为了集体,5天后宋春元把她们接了回来。为了锻炼自己,王艳婷特意选择去放了一段牛的工作,曹金玲选择去放一段羊的工作。

    人称“好牛倌”的李玉亮,得知“牛是农民的宝贝”之后,就一心一意当个好“牛倌”。他不仅用自己的钱买盐给牛吃,让牛多吃草料、多喝水、长精神;当母牛要生小牛时,他竟去向农民大嫂们请教怎样给牛“坐月子”。为了小牛的健康,他给母牛买红糖,给小牛买奶粉和奶嘴。在冬天小牛出生时,他把小牛抱到热炕上,用自己的被子裹起来,唯恐小牛生病。有这样的知青当饲养员,社员们能不放心吗?

    张振中,1970年应征入伍去当解放军,临走时把自己在三线劳动积攒下的80元钱交给生产队,让用于发展生产,表示复员后还回毛家山。贫下中农队委会一致决定用他留下的钱买了500棵苹果树栽到西坡上,留做纪念,起名“扎根园”。如今果树已经是第二代了。写在知青大院门旁的一副对联“远离城市来乡村,铁心山区当农民”,就是那时他们当年思想的真实写照。

    第一批知青队长朱金毅1969年曾到北京参加过“建国二十年大庆”的国庆观礼;曾任过平陆县团县委副书记。

    十五岁下乡的曹金玲也曾担任过平陆县妇联副主任,后自学攻读研究生,如今已是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处级高级法官。

    第一批知青陈树立,已是天津师范大学中层领导,他为“涌泉相报”父老乡亲,十几年内他为毛家山15户山里人家的孩子安排到天津打工,使他们受锻炼、见世面、得收益。

    陈胜利,一上毛家山就当“羊倌”,一干就是四、五年,后与平陆县女青年结婚,曾到茅津渡口工作,40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当上了爷爷,可他初衷不改,他还时常回毛家山看看。

    第二批知青权怀新,他当乡邮递员时,总是全心全意为山区父老乡亲服务。他每天独自一人带上“好伙伴”大花狗起早贪黑走六、七十里山路。在深山老林中,几次遇到过山猪和豹子。是艰难困苦,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现在是天津市东方集团副总经理,曾是国家“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天津市总工会立功奖章获得者,并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

    第五批长征队队长孙树青,1978年从毛家山考入山西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后没回天津,而是返回平陆县当了地方官,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公社书记。1988年起担任平陆县副县长。曾被评选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同样他与平陆县女青年结婚成家。1994年他调到运城市,可他的心在时刻关心着毛家山的建设和发展。毛家山村家家户户能用上自来水,所用原材料就是他帮忙解决的。

    第三批知青沈明昌和他在天津退休的父亲,近期正在研究,准备二次到毛家山落户安家。

    毛家山第一批长征队副队长宋春元16岁下乡,是上山下乡的先锋,又是移风易俗的勇士,1974年与本村女青年结婚,成为落户毛家山的天津第一人。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他20岁入党,21岁当生产队长,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后积劳成疾,患上脑瘤,虽经天津总医院多方抢救,终因医治无效不幸于1982年病故,英年早逝,年仅29岁。2008年10月1日,毛家山知青在毛家山为他立了墓碑,平陆县县委、政府,圣人涧镇党委、政府、毛家山大队和知青为曾经的战友送了花圈。

    在五批毛家山知青中,一些知青在共同劳动中产生了感情,共有14对知青组成了家庭,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1973年中共中央30号文件写道,经过5年的“学习、劳动、奋斗、创业、奉献”,毛家山既出粮食也出人才。4人入伍,8人上大学,多人入党。抗日根据地、贫困山区的毛家山真的变了样。

    天津赴毛家山长征队的知青个个都是优秀青年,他们在农村的艰苦奋斗中培育出浓浓的毛家山情结,深深的知青情结。目前他们正在编写《毛家山知青回忆录》,准备出版《毛家山知青画册》、《毛家山知青的故事》。

    为农村奉献一生 矢志不渝再创辉煌

    当年,正当郝广杰乘风扬帆,为使毛家山更大发展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祸害降临了。1976年10月,这一天郝广杰正在毛家山参加劳动,县委马书记亲自打来一个电话,电话里马书记郑重其事地说:“县委要召开一个会议,请你立即下来参加。”郝广杰还要再说点什么,可对方已经放了电话,而且县委的小车已停在知青大院门口。郝广杰坐车径直来到县委马书记办公室,马书记只告诉他说:“你马上到县委党校去学习、开会!”

    “我吃完中午饭再去吧。”郝广杰一看表,已快12点了。

    “不,现在马上去!带上你的洗漱用具。”马书记的口气不容置疑。

    郝广杰随着县委办的人来到县委党校,推开一间会议室的门一看,里面已坐了十几个人,这些人他大多数都认识,是县委机关的一些中层干部。平时这些人老远就向他打招呼,热情亲近,但今天他们严肃的脸上宛若蒙了一层冰霜。十几个人围成一圈,中间放着一个板凳。郝广杰一到,人们便让他坐到中间的板凳上,他正纳闷,突然一声断喝从会场中响起:“郝广杰,你为什么要反对毛主席?”

    郝广杰马上意识到这哪里是参加会议,分明是一场批斗会。他言正词严回答道:“我郝广杰最听毛主席的话,共产党救我家于水火,我把毛主席当救星,毛主席说啥我干啥,不然我为什么要到毛家山来?我全家7口人,就有6个共产党员,我为什么要反对毛主席?”

    事后,事实证明:这次整郝广杰,是运城地委一个副书记安排的。这个地委副书记原是当地一名回乡青年,郝广杰曾对他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过不同的看法,于是他处心积虑伺机打击报复。他借“揭批清”运动向郝广杰发起了近乎致命的政治打击。莫须有的罪名还有什么反对毛主席亲自树立的大寨旗帜、是“四人帮”黑线人物、阴谋夺取山西省委领导权、颠覆社会主义新中国......,件件事情没头没脑没有证据,却上纲上线。现在听起来真可笑至极。

    一个闻名全国的上山下乡模范一夜之间成了可怕的现行反革命。郝广杰的一腔忠诚遭受了肆意蹂躏,他像囚犯一样被关在党校,失去了自由。

    郝广杰的父亲、姐姐专程来到平陆,向县委第一把手质问,领导回答不上来,说:“这是地委布置的,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县委把他争取到平陆审查,也是为了保护他。”

    毛家山的知青和老百姓不管那一套,干脆炸好油馍,煮好红肉,带上自产的苹果、核桃、柿饼、花生,开着拖拉机,坐着大卡车浩浩荡荡到县委党校来看望他。当众乡亲和知青们提着过年的食品和山珍推开平时只有专案组的人才敢推开的房门时,郝广杰一颗刚强的心感动了,这个年已30多岁经受了多少雨雪风霜的汉子,竟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

    乡亲们和知青的关怀与信任给予他精神上巨大鼓舞,可是,在那个地委副书记的权力淫威下,近一年的关押审查却连他在平陆继续工作下去的资格也保不住了。

    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得知情况后,首先对郝广杰的工作和对山区建设的贡献做出肯定,接着对他说:“你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在当地不好工作就回天津吧。” 不久天津市委把他安排在了天津农学院工作。

    1979年的春季,这一天郝广杰怀着复杂的心情在毛家山收拾自己的行李。他边收拾东西,边回忆10年来毛家山的巨大变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酸痛。他索性让妻子收拾东西,自己来到一座山梁上,环顾四野,心潮起伏。当年,自己可以不顾生命的危险,用躯体挡住暴雨洪水冲开的堤埝的缺口,未使群众劳动一冬的成果毁于一旦,而今却无力为自己洗刷冤屈。浸透着自己血汗的毛家山啊,我怎忍心离开你呀;淳朴憨厚的毛家山人啊,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还没有完成啊,我的心在滴血、我不甘心啊。众乡亲得知自己的郝书记就要离去时,都赶来送行,他们个个眼里饱含着盈盈热泪。在即将告别的一刻,郝广杰不由自主地哽咽起来,他的两只手臂伸出窗外,在寒风中来回摇动。车子刚刚起步的一刹那,有人问了一句:“郝老师,回来啊......”

    “一定的,我一定会再回毛家山的······”斩钉截铁,无任何犹豫,山间激荡着清脆的回声。野风狂起,我志不改。正应了那句古诗:千磨万击还坚劲。

    郝广杰回天津后被分配到天津农学院工作,1987年天津市李瑞环市长任命郝广杰为天津农学院副院长。2001年1月退休。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学院规模迅速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可是,在郝广杰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一种思念和眷恋,那就是毛家山的山山水水,毛家山的群众百姓。这些年,他虽失去了在平陆工作的条件,但虽身不在农村,却依然关心着农村的发展和走向,依然心在毛家山上。在返回天津的29年间,郝广杰先后6次回访平陆,重上毛家山。

    那些年,他几乎每年回毛家山一趟。1987年的秋天,他再次踏上毛家山的山路,正是收获季节,那高挺的玉米,低垂的谷子,雪白的棉花,红红的柿子满山遍野,格外壮观。他沿着那条山间小路爬上最高的山巅,放眼昔日战斗过的地方,心中不禁感慨万端。世事沧桑,变化好快,当年他带着宏伟的革命理想,打着背包从遥远的天津市爬山涉水一路走到平陆,一头扎进这贫苦的山区农村,用顽强的意志,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硬是修造了几百亩大寨式海绵田,让毛家山实现了三通,短短3年使毛家山的总产翻了一番。那时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的心情却是快乐的,那时收入虽然很低,心里却非常充实。如今,他和知青们都回到了都市,过上了优裕的现代生活,可心中却有些许空虚。郝广杰来到当年曾与他心心相印的老乡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话聊桑麻,看到老百姓吃着白生生的馒头,生活有所改善,他心里得到一种慰藉。但看到当年修造的梯田遭到荒弃,水利设施逐渐退化,通村道路变得坑坑洼洼,电力设施严重老化,老乡们的日子仍然清苦时,一种使命感又浮上郝广杰的心头。他顿时悟到:这些年之所以感到空虚,是离开毛家山后丢失了自己埋在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毛家山的草依是那样绿,毛家山的山依是那样翠,毛家山的人依是那样亲。曾经给予他政治陷害的那个地委副书记已昙花一现般销声匿迹,自己的问题早已昭雪,这次回毛家山,他是要进一步考察早萦绕在他脑海中的几个问题:1,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才能尽快将毛家山发展成为一个富裕文明,特色独具的小康之村;2,在建设毛家山的过程中,能否探索出一条具有北方特色的发展模式?3,平陆县政府能否允许他再次回到毛家山做一份奉献?这一次回毛家山,是郝广杰为实现自己为农村、农民奉献一生的夙愿,演绎人生道路上的第二次冲锋在探路。

    2008年,作为天津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探访平陆组织人之一,郝广杰和当年的知青们一起回到了平陆。在参观了企业、学校、农村后,平陆县的领导们和知青一起举行了一个座谈会。就在这个座谈会上,郝广杰语出惊人地表示:他要重返毛家山,用余生建设毛家山,振兴毛家山。

    平陆县领导同意,毛家山老百姓更是欢迎,然而一场家庭斗争却无法避免。家庭会上,妻子、儿女往日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一种严肃又夹杂着忧虑的目光逼向这位满头白发、脸上刻满岁月年轮的老人。是呀,郝广杰已非当年血气方刚,而今人老气衰,腿软眼花,且还患有严重的高血脂症,再加上那段至今令人想起便心惊的往事,对他的决定,家人自然是一致反对。子女不好直言,可一向对郝广杰关怀备至,温顺诚厚,善解人意的妻子却露出了“狰狞”面貌:“当年你从天津跑到毛家山,风里来雨里去,为建设毛家山可是舍了命,可最终落了个啥?你倒好,一个人被关在县委党校,有吃有喝,有人陪着审查,你可知道我在外面受的什么罪?一个人孤灯独守,看着两个不懂事的吃屎娃,流着泪水往死里想,想你好心喂了驴肝肺,想你走的艰难路,想你以后怎做人,想你能否挺过关,想今后日子怎么过,子女们有啥前程?谢天谢地,那塌天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可现在你眼见着亲乎乎的孙辈不看,却又要回到那贫苦的毛家山。去继续那减寿短命的生活,我看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郝广杰理解妻子的心情。这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女人,从小受良好的家教,懂道理识是非,当年她曾经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维护自己,他们的家就落在了毛家山;她同他一起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经受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郝广杰清楚,妻子更多的是在关心他,担心他。她只希望他保养好身体,快快乐乐安度晚年。但性格倔强的郝广杰一切都难以阻止他那对理想执著追求的信念。他对妻子语重心长地说:“那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应该死后给后人留下些有价值的东西呀。我感觉我身体还行,还有余热可以发挥啊。”

    几番“争斗”,妻子无奈,知道他决定了的事谁也扳不回来:“你想去就去吧,留了你的身也留不住你的心。只是你可要注意你的身体,哪天干不动了可要想到回家啊······”

    就这样,这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老人又回到了毛家山。

    沿着山村小路,郝广杰走进毛家山。“我还会回来的”回声仿佛又在他耳边激荡。

    村子寂静而安宁,一个个十分简易的土门楼伤痕累累,脚下的土路坎坷不平。只有那株挺拔的柏树,还显着一副不为世情所动的朝气。毛家山在新的历史时期落伍了。他推开昔日副队长的家,只见这位过去浑身是劲整天活蹦乱跳青年,正坐在凌乱的院子里,抽着一袋旱烟,浓烟缭绕。从他的脸上分明看出,岁月已把他拖入臂曲腰弯的年龄。郝广杰紧走几步,紧紧握住他的手。

    “哎呀郝老师,可想死我了,你终于回来了。”

    “我这次回来不走了,是准备重新建设毛家山的。”

    两人无言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会儿,院子里涌进十几位村民,询问,喜悦,议论,院子里顿时热火朝天。众乡亲听到郝广杰这次回来就不走的消息,异常兴奋,好像又看到了毛家山新时期的美好希望。

    郝广杰经充分的调查研究,外地考察,请教专家,翻看政策,一个着眼未来、生态建设、红色旅游、传统教育为主线的发展蓝图初步勾勒了出来。坚持把毛家山的发展同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消除三大差别,坚持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毛家山的发展必须瞄准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绿色环保的方向,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郝广杰确定了毛家山的大致方针:争取实现3年大变样,5年达小康,10年达到规划要求,建成高水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俱佳的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旅游教育基地。

    蓝图画定,郝广杰开始实际行动,他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寻求有关部门支持,开发投资资源。不到一个月由县交通局组织实施的毛家山上山公路开工了,三个月的时间一条平整光洁的水泥大道像一条绸缎环绕在中条山颠毛家山虎圪塔岭上。2010年,县水利局的专业施工队出现在毛家山,清基,打桩,灌浆,填土,一个精巧结实的小型蓄水池耸立在虎圪塔下的绿草坡上。紧接着,原来破破烂烂的知青大院翻修一新,把原来毛家山村委会会议室改造成为“知青事迹展览馆”。接着在毛家山村口建立了一个“碑林公园”,36幅石碑上分别刻有全国模范知青的英雄事迹。在省市县各部门的支持下,郝广杰和村民一起努力,很快毛家山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改观。

    2011年冬天,毛家山新一届村委、支部班子正式成立,郝广杰经选举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距第一次担任毛家山支部书记30年后,郝广杰又站在了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位置上。而现在他已是一位70出头的老人。他住着一处里外间格局的小住房,里间大床上摆满了有关农村发展的各种资料,外间摆着一只老式沙发和一张陈旧的单人床,厨房的锅碗东一件西一件,整个屋子显得十分凌乱。他把心全部扑在了毛家山的建设发展上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走在毛家山坎坷山路上的这位老人,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一张更宏伟的发展蓝图形成了:一景两地三所。一景,即生态旅游大景区,在这个大景区里既有漫山遍野的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也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点,同时配套山庄旅馆和山野饮炊,进而建设大型索道和用于空中游览的直升飞机场。两地,是生态建设园地和红色旅游观光胜地,在生态建设园中,植物园、果桃园田连阡陌,干果园、药材园满山分布。红色旅游园地里,有共产党活动旧址及有关纪念馆藏,有抗日战争遗址及纪念馆藏,有知青驻地及纪念馆。三所,是大学生村官讲学所,知青历史研究所和生态农业研究所。

    目前,不少景点标志已经建起,省旅游局已将毛家山红色旅游项目列入省级项目,省农业厅初步把毛家山与一家果品联合生产社强果计划纳入扶植计划,省林业厅计划在毛家山实施5000亩绿化任务,运城市委组织部表示,要在这里建设一所大学生村官讲学所,把全市2513名村官陆续安排到这里进行培训。

    郝广杰和毛家山农民的努力初见成效,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一个新型的由穷变富的山区农村将崛起在中国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坡上。

    73岁的郝广杰,拄着拐杖,来到毛家山虎圪塔岭上,这里是当年毛家山知青林的所在地,一片苍翠茂密的松树林,散发出旺盛的生命气息。他向我们透露出一个久久埋在心底的秘密:我死后希望能把骨灰撒在这座山顶上,永远和毛家山在一起,原来,农业、农民、毛家山就是他的魂啊。

    2008年“国庆”期间,天津毛家山5批老知青,带上子女,重回平陆县,再上毛家山,受到平陆人民和县委、县政府以及圣人涧镇委、镇政府的热情接待,受到毛家山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他们把当年老知青、已成著名画家、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张庶丰副教授的大幅“牡丹图”献给县委县政府;把从天津带去的十八街麻花送给全大队每户乡亲。把赵淑芹送给山村孩子们的50件新衣,任玉芹、韩志云、宋兆庆、赵赫送给孩子们的图书、文具发给孩子们。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毛家山也发生了可喜的巨大变化。如今多数年轻人已搬进县城,住进两层小楼。留在山上的中、老年人搬迁至位于南坡的新村,也获得了实惠。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2007年毛家山人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了50亩的西红柿,创造了50多万元的收入。青年农民冯永军投资15万元,用生态养猪法发展畜牧业。

    为了保住毛家山知青点的遗迹,为了实现40年前的理想和心愿,也为了与农业、农村、农民的难舍情缘,从2007年开始,郝广杰在返回天津的29年间,先后6次回访平陆,上毛家山,了解社情民意和山区需要,策划毛家山前景。2010年4月5日,郝广杰终于自觉、自愿、自发、自费重新带上户口、党籍关系,再次告别天津和家人,重上了分别30年的第二故乡毛家山。

    郝广杰决心“70上山再创业,科学发展谱新篇;鞠躬尽瘁干到死,献身‘三农’不停步。”他和中科院、天津农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联系,准备和当地合作,尽快在毛家山建一个“科技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点”,重点发展工厂化种果、种菜、种药材,养猪、养羊、养鸡。使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业在平陆尽快发展,为“三农”建设服务,以求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在,这项工程正在进展和实践中。他还和全国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天津农学院合作,建成生物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试验、示范基地。

    40年过去了,过去上山下乡光荣,今天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边疆,到农村,当村官仍然光荣。为此,郝广杰要在毛家山这1万多亩土地上建一个“知青胜地”(胜利的胜),让全中国知青的英雄模范事迹在毛家山落户、放光。留芳百代,教育后人。

    要把毛家山建设成知青、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建成“关心下一代,对青少年、对大学生、青年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他还要在毛家山试办大学生村官讲习所,办知识青年文史研究所,办适合山区经济发展的种、养加工业研究所,力争在5到10年内达到目标。在毛家山实现让人们有说的,有听的,有看的,有赚的,让山区人们过上富裕、和谐、安宁、环保、幸福的城市式的新生活。 

    4年来,郝广杰多次上北京、回天津,数次上太原、到运城,为建设毛家山,豁出去了!他要做一个 “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人。

    在开发建设毛家山的过程中,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真诚帮郝广杰的第一个人是平陆县交通局员戊戌局长。当郝广杰第三次找他时,他跟郝广杰上了毛家山,在了解毛家山知青的历史,看了现状之后他感动了,他向毛家山在场的村民说:“郝老师70岁能从天津重回毛家山搞开发建设,咱平陆人一定要支持,我们交通局虽然也困难,我们先拿出20万,把上山的路修好。”这是郝广杰重上毛家山后得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半年之内郝广杰先后拜访31个局级单位。国土局周建军局长说:“郝老师,你们走后我在毛家山蹲过点,了解毛家山,请放心,修复知青大院的资金我解决。”县国土局已经拿出20万,知青大院得到了修复。

    更让郝广杰感动欣慰和荣幸的是,他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交通厅、水利厅、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同时,他们也得到省林业厅120万元碳汇造林项目,霍转业副厅长计划在三、五年内把毛家山的荒山、荒坡、荒沟绿化完。

    去年上半年郝广杰两次回到天津。3月24日曾以老朋友、老部下的名义给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政协写信,汇报郝广杰的近况和求援,想申请在天津建一个“天津市知青上山下乡纪念馆”,在毛家山建一个大学生村官讲习所,把运城市与南开区建成友好市区关系。天津市政协作了以下批示:“请转告广杰同志,为他的雄心壮志而高兴,祝你成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继红:位卑未敢忘忧国(图)
·下一篇: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梅县区松源镇老区案背村丘屋红色轶事(组图)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吴建平颁奖!今天,瑞金这些集体和个人受表彰!(附
总撰稿人 李慎明: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
特稿:《唐山劳动日报》小记者一行,参观学习访问《
【村樵颂英雄】
唯一在世的中共一代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现
唯一在世的中共一代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现
毛主席——中国妇女的大救星!(组图)
中红头条:毛主席——中国妇女的大救星!
岁月不减芳华梦,笑靥如花胜春娇——女企业家们不一
特稿:学雷锋树新风 弘扬雷锋精神——乘马岗中心学校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