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周秉宜:关于周恩来家族迁浙江始祖周茂借葬浙江宁海清溪寺山的若干论证(组图)
2022-02-10 10:02:20
作者:周秉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宁海清溪寺山的具体位置

    周恩来家族祖上没有留下家谱,只留有《周氏渊源考》和《老八房祭簿》两份史料,均为清道光四年(1824)周氏家族第十六世祖“周文灏遵照老谱誊录。”

    其中对周氏家族迁浙江始祖周茂的介绍,则有“周氏渊源考”前序中一节:“沂国公讳茂。嫡母孙氏,左丞相女,封太夫人,系延祐二年所封。沂国公之父遗漏失考,俟确查全谱载入可也。”(影印图)

图是《周氏破塘祖莹祭簿》之“周氏渊源考”。

    又有“周氏本支世系”一节:“一代元泊府君讳茂,字元泊。由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配司马氏,继施氏,俱封一品夫人。”(影印图)

    根据以上介绍,可知周茂乃元朝的一位宰相。他曾考中进士,又受封沂国公。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曾为他的嫡母申请了“太夫人”衔。周茂去世后葬于何处,“周氏渊源考”和“老八房祭簿”两份文件中均没有记载。

    1940年代,周茂的第二十世孙、周恩来的堂伯父周嵩尧写过一份《周氏家训》。2008年春,笔者收到堂兄周华凯(周嵩尧之孙)寄来周嵩尧所撰《周氏家训》的复印件。周嵩尧在这份《周氏家训》中记载了周茂的埋葬地:

    “始祖元泊公茂,葬台州宁海县清溪寺山(不在绍兴)
    二世祖无叴公万,葬豆葬(绍兴马山——笔者注)
    三世祖葆真公寿,葬豆姜(绍兴马山——笔者注)”
    后略
    (影印图)

周嵩尧著《周氏家训》

    2013年3月,笔者委托《绍兴晚报》首席记者周能兵前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寻找清溪寺山。在宁海县桃源中学退休教师周明礼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处地界,即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的东岙小学。这个东岙小学即是原来的清溪寺。

    笔者自2013年6月至2019年11月九次前往浙江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小学,实地考察清溪寺山和采访村民,得到了宁海县政协、县文物局、一市镇及东岙村和官塘周村的有关领导及村民们的热情帮助。

    清溪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坐落于东岙村清溪河以东约200米处。清溪寺原名袭庆庵,北宋时期曾是东岙村的望族东洲周氏人家的香火庵。南宋初年改名清溪寺(见2019年11月第22期《浙江周氏文化》“天灯墓考”一文,作者周林云)。

    清溪寺后墙外紧靠一座山,山势不高,但绿荫覆盖、苍翠浓郁,风水绝佳。此山是东洲周氏人家的一座坟山。几百年来,“周家后代裔孙死后陆续归葬此地。”(见2019年11月第22期《浙江周氏文化》“天灯墓考”一文,作者周林云。)清道光二十三年《汇修周氏宗谱》又将此坟山称为“清溪墓”。

2013年6月周秉宜在东岙村东岙小学与清溪寺山前留影

    明代以后,由于东洲周氏人家陆续迁离东岙村,村中的王姓、陈姓等人家便也开始陆续在清溪墓设坟。

    清溪寺与清溪墓一直存在于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1969年左右文革时期寺庙被拆毁,改建成学校,即为今天的东岙村小学。据村民们反映,寺庙被拆毁前后,后山的很多坟墓也都被填平。(2018年第1期《宁海周氏文化》“寻找周氏家族迁浙始居地”,周明礼文)

    宁海县历史上一直归属于浙江省台州府管辖。1949年建国后仍属台州专区管辖。直至1961年10月才正式划归宁波专区管辖。1983年7月改隶宁波市管辖。

    至此,周嵩尧一文中所提及的“台州宁海县清溪寺山”的位置可以确认,那就是今宁波市宁海县东岙村东岙小学的后山。

    (二)清溪寺山上确有周茂的坟墓

    关于周茂的坟墓是否存在于清溪寺山(亦称清溪墓),几年来笔者和几位朋友先后采访了东岙村的几位村民。现将采访记录整理如下:

    王家祥(原东岙小学校长,71岁):
    清溪寺山西北角有一个最大的坟,我们都叫它和尚坟。坟的上部分以石块砌成半圆形,坟顶有个石柱,石柱顶上有一个圆球形的石帽,石帽有小孩头那么大,光溜溜的像个和尚头,因为不知是谁的坟,大家就叫它和尚坟。我小时曾坐在坟上玩。坟高大气派,看来主人有钱有地位。坟前有个红色石墓碑,石碑上有没有字,我不记得了。村里曾有一个老人,说他见过墓碑上的文字,有“周茂”两个字。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了。
    ——2017年5月20日,周海燕采访。

    王家祥:
    和尚坟在后山的山坡上,坟的面积很大,差不多相当于农村里三个坑洞的大墓那么大。和尚坟造型整体是圆的顶上有圆球,坟两边还有两根柱子也是有圆球在上面。坟前有个很高的坟碑,我小时候要爬才能上去。关于坟下面有没有带着字的石板,我没印象了。
    ——2015年12月15日,周全行、周开水、周明礼采访

    村民 陈小金:
    我小时我家就在和尚坟前10米远地方。和尚坟高1.5米,直径3-4米,顶上立一个圆石头,有小孩头那么大。坟两侧各立了一个石柱,坟周围用石块包围起来,有7-8米长,高1.5米。坟前有石碑,上有汉字,但我不认识。山上其它的坟都是土坟,这个坟是由蛇蟠石砌成的,看得出坟主有钱有地位。另外这个坟的样式和我们当地的坟墓的样式也完全不同。听说后来还挖出过石盒子,里面什么也没有。文革中那个坟前的石碑被抬走了。
    ——2017年11月14日,周秉宜采访

    村民 周瑞宋(78岁):
    周家人的坟全在学校后面的山上,有一个坟特别大,大家都叫它和尚坟。我小时候看见过,坟的样式不是我们这里的样式,精致、高档、质量好。坟前有一个石碑,大约1米高,70公分宽。碑上有字,但我不认识。平坟后埋在地下,地上种了菜。后来这个坟就完全挖掉了,没有了。
    ——2019年5月19日,周秉宜采访

    村民 陈尔俊夫妇及其子陈余文:
    和尚坟十分别致。底部是方的,上面是圆的,全部用石板构建,石板十分光滑。墓室内居然一点草根苔迹都没有。坟墓里没有棺木,也没有骨头,空的,但是有个玉镯,可能是和尚绑袈裟用的。
    ——2016年3月17日,周开水、周全行、周明礼采访

    东岙村民:
    坟在东岙村小学的后山上,坟的规模比别人家的坟墓要大、要高、要长,坟头有个馒头包。坟有三层,棺板在最下面一层,棺板是石头棺板,很大,质量很好。有人说两个棺板并列,有人说三个。棺板上有字,但是看不懂。这个坟在土改后开荒时被搞掉了,上面种了菜,还有一个坟碑,后来被抬走去垫了祠堂前的水坑。
    ——2015年12月26日,周全行、周开水采访

    村民 陈玉莲(93岁):
    那个地方很可能还有石板埋着呢。
    ——2016年3月17日,周开水、周全行、周明礼采访

    村民 吴香凤(78岁):
    这个和尚坟质地好,样式和本地的坟不一样,规格不一样,不知道是谁的坟,就知道是个当大官的坟,就没有动它。后来1956年政府不让搞坟,要平坟了,和尚坟就被平了,并在那里种了菜。1970年左右这个坟都还在。
    ——2019年5月9日,周秉宜采访

    村民 王成渺(81岁):
    我小时,我王家太公公的坟就在大坟隔壁,我扫墓时衣服放在“和尚”头上,后来看不见坟了。原来还有坟圈,也没有了。石碑我见过,质量好,碑文我没印象了。

    村民 周瑞宋:
    文革中盖小学时,这个石碑原先要给学校,他们不要,后来有村民抬走石碑,放在王家祠堂。

    村民 王维朝、林吕丈(当年抬石碑人):
    石碑当时在和尚坟附近扔着,因为王家祠堂边有水沟,我们就抬去铺路了。后来祠堂前的空地用水泥硬化,就不知石碑去了哪里。
    ——2016年3月17日,周全行、周开水、周明礼采访

    村民 王维朝(76岁):
    抬碑时间约1972年,这个石碑和其他的碑不一样。红色,碑面光滑,有字,是中国字,但是我看不懂。这个坟碑头上有帽,碑下有基座,看得出是个当大官的。石碑很沉,我们抬着很费劲。
    ——2019年5月9日,周秉宜采访。

    村民 林吕丈:
    石碑就在和尚坟的旁边,挖出来没人要。我和王维朝抬到王家祠堂前的晒谷场。石碑1米20公分×60公分,15公分厚。
    ——2019年5月9日,周秉宜采访。

    2019年5月9日中午, 笔者在对东岙村村民采访结束后走出村委会门外时,又有村民向笔者介绍说有一位叫王夫平的村民说他见过墓碑上周茂的名字。王夫平目前在蛇蟠涂围垦工程指挥部工作。笔者立刻与浙江周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全行、宁海周氏文旅研究会会长周晗、副会长周照才、三门周家谱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德府等人一起驱车前往宁海县蛇蟠涂围垦工程指挥部并在那里采访了王夫平同志。

2019年5月9日在宁海采访王夫平时合影

    下面是王夫平同志的回忆:

    王夫平:

    我今年56岁,我们王家有个祠堂。大概在我小学六年级、我12、13岁,也就是1975年或者1976年开春时,我去祠堂那边,祠堂旁边有个小树林,盖房子需要用木头,我们王家有人就去祠堂边的小树林砍树,砍树剩下碎树杈,我妈就让我去祠堂,把大人砍剩下的碎树杈捡回来烧火用。我放学后就去祠堂等着大人们砍树过后,我再去捡他们不要的碎树杈。

    祠堂大门口与前面的地面高低不一样平,祠堂门口的位置高,与地面相差有差不多30公分。这一片地面当时都是烂泥塘,王家人就用一块石板放在门口往下坡着当垫板。我就睡在石板上等大人们砍好树后,我再去捡树杈。就这样我每天放学后去祠堂捡了一个多月的树杈,也在石碑上睡了一个多月。

(王夫平回忆所画石碑位置)

    石碑颜色红希希的,很干净,很光滑,长1米3左右,宽60或70公分,碑顶上有帽,下面有底座,碑上面有字,10多个字。碑的中间是个“周”字,形状圆圆的,右边的笔划向左边弯过来。(如下图)“周”下面那个字是茂,但是笔划多,上有两排4个草字头,我当时很奇怪:怎么有这么多草字头?就感觉“周茂”两个汉字写的很不规范。
艹艹
艹艹
这块石碑当时就铺在祠堂门口下面,现在应该就埋在祠堂地下,没人要的。

(石碑 王夫平画)

(周字外形 王夫平画)

    至此,根据东岙村村民和王夫平同志对坟碑的介绍,应该可以确认,清溪寺山的“和尚坟”就是周茂的坟墓。

    (三)周茂安葬于清溪寺山属于借葬

    (1)东洲周氏首迁宁海县东岙村的时间与周茂葬东岙村的时间相差近500年。

    东洲周氏首次迁入宁海县东岙村的时间为唐朝。据台州三门县周氏宗谱记载,三门周氏东洲(东岙村)一支始祖周钦(号宣卿),原籍福建,唐太和六年(832)赴浙江黄岩任职,任满后留居台州府城(今临海县),至其孙周希星于唐僖宗年间(873-888)自台城迁居三门湾畔沙栋,后称东洲,即今宁海县一市镇东岙村。(见2019年11月《浙江周氏文化》“三门周氏各支派的源流及分布”,《浙江周氏文化》秘书处供稿)

    而周恩来家族迁往浙江的第一人周茂则是元朝人。从时间上算,宁海东洲周氏迁浙的时间与周茂迁浙的时间相隔了三个朝代,近500年。

    (2)宁海东洲周氏各宗谱中均没有对周茂的记载。

    元末明初,东洲周氏后人繁衍壮大,逐渐迁居、分散于宁海各乡镇。2008年7月,笔者通过电话请宁海县茶院乡宣传委员、副乡长赵安超帮助了解东洲周氏后裔、茶院乡岙里周村的周氏家谱。9月18日赵安超回复笔者,他已问过岙里周村的书记周相辉,周相辉说,他又重新看过他们这一支的周氏家谱,“都翻过了,但是没有周茂这个人。”

    2013年7月21日,宁海县桃源中学退休教师周明礼对笔者说:“我们市门周(东洲周氏后裔)的家谱中,从一世祖至今已经30多代,且没有断代,其各代都有名字,没有看到周茂的名字。”2015年12月8日,周明礼向笔者出示一张他所编排的“宁海周氏辈份图表”,其中岙里周、大周、大路周、檀树头、后周、下畈、路下周、路上周、后山周、下洋周、冷水孔、田孔周、发洪坑、大畈洋等宁海县周氏各支派图表中的历代子孙均没有周茂的名字。

    (3)东岙村周氏人家每年清明扫墓时,并没有给“和尚坟”即周茂的坟扫过墓。

    以下是2019年5月9日笔者对东岙村村民采访时所记:

    村名 周瑞宋:
    这个坟一直没人扫墓,不知谁家的,但是,没有人动它,平坟之前保护的也很好。

    村名 吴香凤:
    我夫家姓陈。陈家先人的坟也在小学的后山上,清明时我去扫墓,我公公对我说:这个和尚坟是姓周的坟,但是没有人扫墓,你去扫墓时把这里也给拜一下,给插个坟草。

    根据以上几则实例,可知周茂并非宁海东洲周氏后人,周茂去世后安葬于周家坟山——清溪寺山应属于借葬。

    (4)元朝宰相因借葬宁海东洲周氏坟山,故起周姓汉名周茂。

    前面说过,周茂是元朝的宰相,然而遍查《元史》,元朝担任大臣高官、上至左丞相下至参知政事者,甚少汉人出任,更没有查到“周茂”这个名字,故“周茂”不是这位大臣的本名。

    周茂身为宰相,去世后理应安葬故里,落叶归根。然而他的棺木却被借葬在距京城千里之外的东南海边小县,比较大的可能是他在朝廷工作时因故被贬,并且没有被遣返回乡,而是被流徙于边远之地。

    清溪寺自唐代以来就是宁海东洲周氏人家的香火庵。寺庙背后的那座山也一直是周氏人家的坟山。北宋时期,官至“少师”的周弁即安葬于此山。周弁少年丧父,母亲施氏因为恪守节操、勤俭持家且教子有方,培养出儿子周弁、孙子周炳、周炜皆举进士,并皆任职官府效力朝廷,其中尤以周弁官至从一品少师,施氏因此受封为“魏国夫人”。这对于历代从事海上贸易的东洲周家来说亦不失为莫大的荣耀,东洲周氏由此成为宁海望族。

    封建社会承认私人占有制,坟山属周家人所有,外姓人去世后是不允许安葬此山的。周茂去世于宁海,当时他在宁海应该还没有产业,没有自家坟地,无法下葬,家人不得已才去向东洲周氏人家请求借葬。而周氏同意周茂的棺木借葬清溪寺山,应与周茂显赫的宰相身份有关。另外,周茂的第二个夫人施氏,与北宋少师周弁之母“魏国夫人”施氏或许有亲戚关系,也应是东洲周氏允许周茂借葬的原因之一。据《周氏渊源考》记载,周茂的两位夫人司马氏、施氏去世后与周茂同葬。

    当然,东洲周氏人家也会提出自己的条件,其条件之一应该就是坟碑要使用周姓汉名。我们通过宁海东岙村村民王夫平的回忆,可知周茂坟碑上确有“周茂”二字,但这两个字又并非规范的汉字,“周”字并非横平竖直,而是整个字的笔划向左弯斜;“茂”字的草字头“艹”则是分开的,并且在草字头上方又多加了两个“十”。而这样做的缘由,或许是周茂的家人为了自觉与主人家区别开来,同时也为周茂的身份留下了伏笔。

宁海县官塘周村瓦窑山周义之坟

2017年11月,周秉宜和周秉钧在东岙小学后山周茂坟原址前。

    (四)对周茂在宁海留有后人的探究

    (1)周万和周义父子

    自周茂和他的两位夫人去世后,有关他们的安葬事宜,应该是由周茂的家人所安排的。在《周氏破塘祖茔祭簿》的世系表中,周茂的儿子名周万。周万应该是周茂儿子的周姓汉名。

    那么,我们在宁海县是否能找到周万的踪迹?宁海县东岙村以东5公里处有一个官塘周村,在官塘周村的周氏家谱中明确记载了周万的名字。根据民国二十七年(1938)《官塘周氏宗谱》所记,官塘周氏的始迁祖名周义。周义原居东岙村,后来从东岙村迁往官塘村,他是官塘周氏的第一人。而周义的父亲名叫周万。这说明当年宁海县东岙村确曾有一个叫周万的人。

    那么,周万与东岙村的东洲周氏有族亲关系吗?据《官塘周氏宗谱》中记载,周义的父亲周万是东洲周氏始迁祖周钦的第十一世孙周彤之子,但是多年研究东洲周氏族谱的周明礼说:“根据东洲周氏各房家谱中的记载,周彤是南宋人,并且周彤没有儿子。”又说:“我看了《市门周氏宗谱》《下洋周氏宗谱》《田孔周氏宗谱》《柳州周氏宗谱》等家谱,发现这些家谱中都没有周万,只有《官塘周氏宗谱》中有周万。”(2013年7月9日周明礼给笔者的信)

    周明礼还去查阅过三门县的沙柳周、下桃山周等从东岙村迁出的东洲周氏后裔的家谱,他们的家谱中也没有周万这个人。

    周明礼说:“我们东岙村周家和官塘周不是一个谱。说‘周万是周彤的儿子’是硬加上去的。”

    故而官塘周村原村支委周作梁为此也感叹道:“我们老祖宗很可怜,长久以来没有人认他,不承认他。”

    总之,东洲周氏家族没有承认官塘周这一支周氏人家和自己出自同一个宗族。也就是说:周万不是南宋人周彤之子,他只是周茂的儿子,是官塘周始迁祖周义的父亲。

    (2)周万安排周义一支留在宁海

    据周嵩尧所撰《周氏家训》所记,周万去世后葬在绍兴豆姜(今绍兴马山镇),这说明周万在世时便已离开了宁海,而他的儿子周义则留在了宁海。

    那么周义为什么没有跟着父亲迁去绍兴?我们知道,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一个人去世后,他的后代中必须要有一个留在坟前守墓而不能离开。比如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去世于江西九江,他的长子周寿留在九江守墓,此为周敦颐江西九江一支后裔;次子周焘回到老家道县,此为周敦颐湖南道县一支后裔。

    周万在绍兴的儿子名周寿,那么周义应该就是那个留在宁海为祖父周茂守墓的周万之子。

    那么周义大约是于何时从东岙村迁往官塘村的?我们查看《官塘周氏宗谱》,从官塘周一世祖周义到他的第七世孙周彬吾,他们的出生年月都没有记载。直至第八世孙周伯高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若按30年左右一代人往前推,周义应该生存于元末明初。另外,2015年12月8日周作梁对笔者的回忆也证实了这一点:“听村里老人说:我老祖宗来到官塘村已经600多年了。”

    笔者认为,周义当年迁往官塘村的原因,应该是考虑到官塘村距离东岙村相隔只有5公里,子孙们日后扫墓比较近便;同时,作为宰相的后人,周万离开东岙村时,应该给儿子留有产业,故周义在官塘村是有产业的。周作梁说:“祖上是很有钱的。”(2015年2月12日周作梁回忆)在官塘村,除了大片耕地以外,瓦窑山、大湾山也都是周家的产业。周义去世后就葬在瓦窑山,其坟墓至今尚在。官塘村背山临海,景色秀丽;山上竹林遍布,枇杷丰收,海边虾蟹满塘,田间稻谷丰盈。乃至周家后人在《官塘周氏宗谱》的序中都禁不住感叹道:“聿来胥宇(察看风水)之始祖,可谓独其双眼矣。”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古穗贤:爸爸的教诲记心间(图)
·下一篇:张黎光:为了理想和信念而贡献一切——记我的外公盛慕莱烈士(组图)
·周恩来首倡“宣誓”及其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周恩来家风之探论
·陈国民:周恩来首倡“宣誓”及其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特稿:周恩来首倡“宣誓”及其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李彦璇:周恩来家风之探论
·特稿:周恩来家风之探论
·特稿:关于周恩来家族迁浙江始祖周茂借葬浙江宁海清溪寺山的若干论证(组图)
·周恩来:一生六件大事为共产党人树立永远楷模(组图)
·特稿:周恩来
·赵子祥:周恩来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21岁的胡锦涛写了一篇文章,致敬毛主席!刊登在《人
21岁的胡锦涛写了一篇文章,致敬毛主席!刊登在《人
“李讷下乡”与“毛岸英赴朝”,毛主席的孩子就不是
“李讷下乡”与“毛岸英赴朝”,毛主席的孩子就不是
周恩来首倡“宣誓”及其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周恩来家风之探论
陈国民:周恩来首倡“宣誓”及其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
特稿:周恩来首倡“宣誓”及其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李彦璇:周恩来家风之探论
特稿:周恩来家风之探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