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戴哲恒:《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与上虞渊源
2020-09-22 11:21:08
作者:戴哲恒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共产党宣言》又译为《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革命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到24日正式出版,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20年2月至4月由陈望道(《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按照戴季陶(《星期评论》创办人兼主编)提供的日文版、陈独秀的英文版(由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所借)原著来翻译,近两个月夜以继日、废弃忘食的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埋头构思,在翻译过程中虽有困难,但他反复思考、斟酌修改,开篇便这样介绍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今意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他以简洁鲜明的文字修养、丰沛详实感情传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人类发布的宣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作出着重论述。至4月下旬便完成译稿,5月其译稿由陈独秀、李汉俊先后审阅校对,8月正式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即《新青年》月刊社,今金陵东路279号)的名义在又新印刷所(取义于“日日新又日新”,今复兴中路221弄成裕里12号)承印出版(因上海共产党组织资金欠缺,由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出资),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则全面地在中国传播,堪称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单行本,首印一千册,立即销售一空,9月再版又印一千册,之后曾重印达17版之多,至1926年5月止一直畅销发行,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定为“禁书”,不准再版,见之即查缴。

    1920年10月叶天底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即中共上海发起组,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党的第一所干部学校)。学习(主要攻读俄、日、法语)期间,《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初次在学社中广泛流行,不仅是共产主义理论的首种教材,也成为学员的教材和宣传资料,当时同学华林获得了一本,华林(1920年12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为杭州支部第一批团员)在阅读学习完后,即传给同学叶天底,叶天底如获至宝,认真阅读,思想大为提高,这也为他日后走上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1921年4月,叶天底结束了在外国语学社半年的学习生涯,获准与其他学员还有同乡王一飞等赴苏俄学习,却不幸因麻风病猝发,而未能如愿。5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内大部分团员先后赴海外深造,不久前原址又被法租界巡捕房搜查,留沪人员信仰各异、意见不一,奉命暂时解散,同月叶天底为养病便回到上虞家乡,同时他把《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本也带回了上虞,他认为学习《共产党宣言》能够进一步统一群众的思想、凝聚人心、坚定信仰,甚至在晚上他也会挑灯夜读此书,因此他当时对于这本小册子格外珍惜,从那时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便开始在上虞广泛流传。

    这本《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是仅只有56页、3万多字的一本薄薄小册子,内页用5号铅字竖版直排,长18厘米、宽12厘米、为平装本,风格及其简洁。封面正中是一幅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没有扉页、序言、目录,坐像上端印有4行繁体字,从上到下依次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大写的“共党产宣言(由于排版失误,书名倒置印错)、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的字样;下端印有“马格斯”三字,而右下角则盖有篆体“华林之印”淡红色方章一枚,封底从左到右则依次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原著者马格斯安格尔斯、翻译者陈望道、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字样,至今全国各地仅存的首译本共有7册(分别在北京图书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虞档案馆、山东广饶博物馆),而存放在上虞档案馆的一册根据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物鉴定小组专家的仔细鉴定、辨别确认,该书确系1920年8月出版的中文全译本,也是国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本,可谓弥足珍贵。

    作为革命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不仅影响着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也影响了当时无数热血澎湃的青年学子,引导他们(众多读者)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还在1949年7月召开的全国首次文代会上对陈望道说:“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称《共产党宣言》为:“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所以这本小册子显得尤为珍贵,被审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全国革命历史档案”,它的问世,使中国先进的求索者如饥思渴,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代表了又一种引人瞩目的思想和主义从此出现,成为共产党人创造信仰、焕发力量的思想起点。

    1921年秋,总是牵挂着革命事业、病情稍有好转的叶天底,即在家乡上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现丰惠镇小)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从事革命及党的活动,并向进步教师推荐从上海带回来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还有《新青年》、《新潮》等一系列杂志期刊,积极地向青年学生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同时提倡白话文、推行新国语运动,并且热情地在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就这样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上虞大地开始传播,这也有力地加快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普及发展,并逐步在人们心中扎根,同时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以深遂的思想、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揭露了“吃人”的旧社会,号召贫苦大众团结起来推翻封建恶势力的反动与黑暗,激发爱国之心。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19年12月2日春晖中学在上虞白马湖畔创办。1922年9月10日正式开学,叶天底应原一师校长经亨颐、国文老师夏丏尊之邀,到学校教务处工作,并任教务员兼代艺术科教员,但他并非正式任课教师,而是常刻蜡纸、印讲义等为工作,因有出色的才华,多才多艺(善绘画、能篆刻),每遇到音美教员丰子恺(一师同学,著名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外出缺勤时,他就前去代课。刚来学校时就住在师生宿舍一字楼内,后搬至学生宿舍曲院里,与学生们的关系非常融洽、来往密切、十分亲近,课余饭后,常在校园中跟学生们接触、聊天交谈,给他们讲述革命真理,把自己亲身在杭州参加的革命斗争“一师风潮”事例讲给学生们听,使学生首次听到马克思、列宁的名字,知道了共产主义、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等。后来春晖学生王文川(著名民主人士、曾任春晖中学代校长)回忆说:“这位叶先生和我们特别亲近,经常给我们谈论革命,我们从他的口中,最初听到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名字,知道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中还有一个叫做共产主义的东西,他有时为我们画肖像,有时为我们画一些中国画和我们无话不谈,他虽不会给我们上课,我们却都把他看作最好的老师之一。”

    同年12月12日,为帮助学校附近等村的农民们补习文化知识,叶天底与春晖同仁们(有夏丏尊、戚怡轩、许松年等)在校内矩堂(今科学馆)率先办起农民夜校,以实践“到民间去”的理想,有农民10余人入学,每晚上两小时课程,共开设六门课,习字、常识、珠算、时事、农事、国语,他每星期上4节课,担任习字和国文教师,还会结合农村生活的日常事例,经常给农民讲一些革命道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的宣传,讲穷人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闹翻身,介绍压迫与反抗,或许当时那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也成为了农民夜校中主要的学习材料,指导大家学习革命,起到了必然的作用。为此在1923年5月1日他在校刊《春晖》半月刊第11期上撰写发表了《白马湖上伴农民读书半年》一文,记述了湖边陪伴农民朋友读书半年(指1922.12~1923.4)的场景,同时也反映出叶天底与农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叶天底在春晖中学任教到1923年7月初,在这约一年的时间里,在他的宣传和鼓动下,这一“星星之火”便很快燃遍了上虞,因而在1961年11月14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的胡愈之先生在给春晖中学40周年校庆贺信中,热情赞颂了叶天底是一位最可敬的英雄人物,散播最早的共产主义革命种子,也是上虞革命运动的点火人、引路人。信中他作高度评价:“三十多年前,当中国革命还十分艰难的日子里,就在这个地方,白马湖边上,有一位最可敬的英勇的革命青年,曾经艰苦地生活,静默地工作,散播最早的共产主义的革命种子,并为此付出他的宝贵生命,这个人就是上虞早期共产党员叶天底烈士。现在他所散播的种子早已开了灿烂的花,结了丰硕的果。”让我们永远纪念他,永远不要忘记他”,以此勉励春晖师生。据说叶天底手中的这本《共产党宣言》还曾经摆放在春晖中学图书馆的书架上,夏丏尊先生把它列入学生必读书目,可称得上是撒播在春晖师生心中最早的一啻革命火种。1987年4月,同乡著名社会活动家、当代茶圣吴觉农在《悼念叶天底烈士》一文中称他为“率先奋起,随处播马列。”

    1926年春,正值国共合作期间,叶天底离沪返乡,以国民党员的名义组建国民党区分部,同年秋,经过了3个月的时间,全县相继建立了11个国民党区分部,党员达106名,12月19日,在全县召开了国民党党员大会,成立了国民党上虞县临时党部执行委员会(由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领导),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革命活动,下设组织、宣传、农工、青年、妇女共5个部门,叶天底受到大会选举,担任执行委员兼农工部长,他在一师的同学即同乡夏禅臣(先后担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春晖中学教师)为县临时党部委员,在叶天底的言行举止下,受其影响与教育,曾在春晖附小任教的何云,关心着民众的文化生活并参加相关活动,从此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另外还有周达明、徐懋庸等人。

    早在1921年5月时,当叶天底因病回上虞休养时,夏禅臣闻悉前往谢家桥望霞楼宅邸探望知己,俩人关系十分友好,交谈之中,叶见夏思想进步,又有忧国忧民之心,便给夏看了几本进步书籍,其中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内各地腥风血雨,不觉使人寒颤,大批共产党人被捕入狱、惨遭屠杀,轰轰烈烈地大革命宣告失败,国共两党合作旋即分裂,革命走向低潮趋势,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开始隐蔽,在白色恐怖及其严重、环境恶劣的情况之下,11月7日因《共产党暴动浙东计划》被敌人探悉,叶天底(暴动主要领导人,负责组织和指挥攻占上虞)共产党员的身份也不幸被暴露,国民党右派改组、实施“清党”密令、发布通缉并到处搜捕他,11月12日病重的叶天底在家中不幸遭到逮捕,上虞党组织也随之受破坏,此时夏禅臣先生因有一定身份,受影响已被迫离开、远走他乡,但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撤销职务。次日叶被押解至杭州,1928年2月8日拂晓,在西子湖畔浙江陆军监狱(今下城区环城西路2号)关押的叶天底壮烈牺牲,时年30岁。就这样,这位上虞先进知识分子、革命先驱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他年轻宝贵的生命,用自身的言行实现着崇高的革命理想,然而《共产党宣言》这本曾经让中国掀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火种的小册子从此就留在了夏禅臣的身边。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刘春泉:中国人
·下一篇:无
·特稿:《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与上虞渊源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初心—评《光明日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共产
·特稿:《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初心—评《光明日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共产党
·郝贵生: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与应用——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和《共产党宣言
·特稿:《宣言》第一章基本思想、方法论及其影响的当代现实意义——论《共产党宣言》第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
·特稿:《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
·郝贵生:《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整个全书中的理论地位——论《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
·张清华: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文献精品展一一河北省图书馆举办纪念马克思200周年、《共产
·特稿: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文献精品展一一河北省图书馆举办纪念马克思200周年、《共产党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戴哲恒:《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与上虞渊源
特稿:《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与上虞渊源
刘春泉:中国人
特稿:中国人
张前:多次亮相央视的老红军创作的南邮校歌发布了
特稿:多次亮相央视的老红军创作的南邮校歌发布了
红色圩场观众冒雨观看《红色圩场》(组图)
谢九玲:红色圩场观众冒雨观看《红色圩场》(组图)
特稿:红色圩场观众冒雨观看《红色圩场》(组图)
走进红色芦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