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喻林源:大别山上“一杆旗”——记毛主席的炊事员李开文(图)
2016-09-19 16:27:39
作者: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喻林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李开文对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几十年前,他大名鼎鼎。他因在毛泽东等领袖身边当了11年炊事班长而名震遐迩。他又是普通红军的一面旗帜。自新中国建立后,便从北京返回大别山,在高山大岭间迎风招展,成了他所辗转的艰难时代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就是毛主席的炊事员李开文。

    1929年5月至12月,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和红32师大力支援下,在金寨东部的南庄畈、流波、西镇、白塔畈等地(原属安徽六安、霍山、霍邱等县边区),爆发了六霍革命武装起义,对大别山的革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李开文也就是在此之后参加了革命。

    李开文的孙子李运彬回忆说:“我家世代务农。16岁,我爷爷李开文就开始卖苦力。他打小就烧窑,还到过燕子河租田种地,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个头不到1米6,但人壮实,担子一上肩,一天可以走上一百多里的山路。32岁时,当了红军。由于他当时年龄大,文化程度很低,开始在红25军73师219团担架队当班长。其实,早在这之前,他就已经为红军做事了,不过那时他还只是个赤卫队员。”

    1932年秋,蒋介石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坐镇汉口,调集30万兵力,向鄂豫皖边区发动进攻。红军战士虽在七里坪、河口、胡山寨等地浴血奋战,却终因敌众我寡,不得不挥泪西撤,强行突围。9月8日黄昏时分,李开文的部队接到了要求转移的命令,说声走,当即就开拔。但是要去哪儿,谁也不知道。

    李开文的孙子李运彬回忆说:“那一天,爷爷的部队从家屋后经过。奶奶刚生下了一对双胞胎,才16天。爷爷怕进屋,奶奶一哭一挽留,就走不动了。当下心一狠,准备走过去。谁知还是被跑出来看队伍的大儿子李锦旭——也就是我父亲发现了。当时,父亲8岁,哭着、喊着奔到爷爷跟前,要他回家。爷爷不敢看父亲,不敢停下。父亲好不容易找到父亲,见父亲不理他,就拼命地哭喊着追上来。见此情景,爷爷边上的担架队员都忍不住劝他回去看看。爷爷这才停下来,回了一下头,望一眼早已哭成了泪人的父亲。但他马上又折过脸,走得更快了。这时,父亲疯了似地冲过去,一把抱住爷爷的一条腿不放。爷爷不由一惊,也不敢再犹豫了,一脚把父亲踢开。被踢了一脚的父亲,呆坐在地,他没有再追,爷爷也没再回头。就这样,爷爷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金寨,离开了大别山。”

    西撤的路是杀出来的一条血路。枪声一响,李开文就带着他的担架1班,两眼不眨地盯住火线上的战士。战士们冲上去了,他们就卧倒;有战士倒下了,他们就冲上去。他们同负了伤的战士们一道与死亡赛跑。首长负伤了就抬首长,战士受伤了就抬战士。这时他们的肩头便成了一个流动的“指挥所”。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部队忍痛丢掉了笨重的武器,轻装前进。但担架上躺着的战士,可不可能丢。担架上负了伤的首长,更丢不得。因此,李开文带领的担架班,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离开了大别山根据地的红军部队,突然打响的遭遇战越来越多。因此,常常要不停地冲锋,连天急行军。大路都让给敌人了,红军只能走小道,走那些没人愿走的山道。李开文脚上的草鞋早就磨破了,一步一个血脚印。

    当时73师数千名干部战士都害上了烂脚病,一边赶着路,一边龇牙咧嘴,忍不住地叫。有些战士吃不消,绝望了,就趁着黑夜丢下枪支溜号了。担架班里的一个金寨老乡,这天也要溜走,被李开文发现了。他上去一把将他纠住。老乡向他哀求,请求放他回家。李开文说,你咋这么糊涂?你以为你还回得了大别山吗?你参加了革命,就成了离弦的箭,没有了回头的路。现在大别山已经落在敌人手里,你回去就等于去找死。既然回去是一个死,不如跟着队伍杀一条活路来!老乡哑巴了半天,最后还是跟着李开文归了队。

    之后,李开文在长征中受了重伤,总算捡回了条命,双耳却落下残疾。伤好后,他由担架班转到了炊事班。

    1935年8月,红军炊事员李开文随部队进入草地。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李开文最“难为”的还不是“无米之炊”。没有米,可以用青稞下锅;没有青稞了,可以杀掉战马,吃马肉;没有战马了,还可以去拣苦马菜煮了吃;连苦马菜也挖不到了,还可以熬“皮带汤”充饥;即便连皮带也吃光了,还有能吃的草根。最难的是没柴,尽管草地上满眼是草,可那些草就像战士身上的军衣,整天裹着雾气,罩着寒气,湿漉漉的。甚至到了宿营时,也找不到一块儿干净地皮。再说了,草地上的天,说变就变,一天数变。一会儿大雨滂沱,一会儿冰雹如注,一会儿又是漫天飞雪……有许多战士走着走着,就倒在了泥沼中,再也没有起来。

    进入草地不久,战士们发现李开文不仅仅是面黄肌瘦,肚子也开始浮肿,浮肿得连走路都成了问题。可是部队驻下来之后,他浮肿的身体一下子又变了回去。战士们都觉得蹊跷。

    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他的肚子并不是浮肿,那是他把能引火的湿漉漉的柴草,塞进了自己的衣兜里。他是在用自己的体温把那些湿柴焐干,赶到宿营时,好马上把军灶烧着,保证及时引火做饭。他所在的团,乃至他所在的师,他的军灶每天总是第一个在草地上升起炊烟。于是他的军灶,就成为全团乃至全师炊事班的火种。李开文的名字,也就跟着他的火种,在红25军到处传颂!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李开文从红四方面军调入中央红军。他做梦也没想到,他随后被派往延安,直接分配到党中央机关,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接着又调任中央特灶班班长,天天同毛主席生活在一起。他就这样给毛主席当了11年的炊事员。后来有人羡慕地问李开文:“你做了毛主席的炊事员,一定感到很骄傲吧?”李开文听了,慌忙说:“我哪敢骄傲。不能瞎讲。毛主席不搞特殊,我们不是只给毛主席一人做饭。在特灶班吃饭的,有毛主席,还有周副主席、陈云部长、李富春部长,多着呢。”当然,他又说,有时毛主席写文章写得很晚了,他发现锅里的饭菜已经凉了,还不见秘书来,他就会把饭菜重新热一热,亲自送过去。

    有一次,其他首长的饭菜都由秘书们取走了,就是不见毛主席的秘书,李开文就端着热好的饭菜,给送过去。那是隆冬天,到主席的窑洞里时,门一推开,一阵寒风也跟着卷了进来。他禁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听到开门声,毛主席抬起头,恰好瞧见这一幕,就笑着起身取出一件羊皮背心递给李开文。李开文忙放下饭菜,一个劲摇手,执意不要。但毛主席坚持要给,不要不行。毛主席说,叫你穿上就穿上,你个小,我个子大,抗冷。你老班长要是冻病了,我就吃不到你做的那道我最爱吃的菜了!李开文穿上羊皮背心问主席,我做的哪样菜,您最爱吃?毛主席说,当然是红烧肉嘛!李开文一听,倒不好意思起来。他刚来就听说,毛主席是湖南人,最爱吃湖南的红烧肉。他就偷偷跑去请教了别的炊事班的大师傅,回来照葫芦画瓢,试了几次,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没想到竟得到了主席的肯定。穿着主席给的羊皮背心,他感到暖和了许多,回到灶间时,发现刚调进特灶班的一个小战士,穿得比他还单薄,就把才被自己焐暖和的羊皮背心,脱下来给了小战士。李开文后来回到大别山,把那一道受到主席称赞的红烧肉也带了回来。这就是金寨现在有名的“古碑红绕肉”。

    1942年,为打破蒋介石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带头开荒搞生产。当时中央特灶班只有7个人,大生产运动中,他们除去送茶送饭,也开荒。班里多是年轻的小伙子,数李开文的年纪大,就不让他下田,说家里总归要留人。李开文拗不过,就留下来烧水做饭。留在家里的李开文,其实比去开荒的年轻人还忙还累。他除了按时烧水做饭,还拾起了当年的“老把式”:打草鞋。他给自己订了指标:一天7双。打起草鞋来,他不光眼疾手快,还能打出花样。同样是草鞋,他会把收集来的各色布条、彩线,像插花织锦似的掺进草绳里,打出的草鞋既中看、又耐穿。

    他不光上班时见缝插针地打,大伙收工后也打。特灶班的年轻人一天忙活下来,爱凑在一起“侃大山”,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他就坐在一边打他的草鞋。他也想听大伙天南地北地说古道今,恨只恨他那对不中用的耳朵听不见,见到大伙突然张开嘴笑,他也跟着笑,却闹不清大伙究竟为啥会笑,咋会笑得那么高兴。大伙洗漱完了,上床了,他还要再打上一双。打到后来,放米放菜的小库房里,草鞋摞得有小山高了。这一天,他就和特灶班的年轻人一道,一筐筐地把草鞋送到开荒种田的战士们手中。他打的草鞋毛主席穿过,周副主席、陈云部长和李富春部长都穿过,连毛主席的小女儿李纳也穿过。

    那一年,李开文被评上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英雄。在上千人的大会上,毛主席亲自把一面白布毛边的奖状授给了他。

    1947年2月,蒋介石从南京飞往西安,亲自部署胡宗南,厉兵秣马,突袭延安。胡宗南为使“突袭”一举成功,作战计划连手下的师长、军长都不透露,只告知部队要集结,集结后要干什么却严加保密。其实,没等胡宗南的部队集结完毕,毛泽东已是成竹在胸。毛泽东说:“存人失地,地终可得;存地失人,必人地两失。”所以,当胡宗南集中了34个旅的23万人马,攻入延安时,才发现是座空城。这一年,李开文正满50,年届半百。他跟随毛主席、周恩来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到达陕北后,却发现此时三月的陕北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黄土高原一片肃杀之气。

    这可急坏了李开文。到处是冰天雪地,没菜吃——拖垮了首长们的身体怎么得了?李开文为此一连两宿睡不着。之后,终于有了办法。一天半夜,李开文悄悄带领两个身强力壮的小战士回了敌占区的延安。其实,李开文是粗中有细。他断定,这天寒地冻的,又是夜半三更,沿途的敌人哨兵一准会躲在哨棚里;何况他们又是一身夜色打扮,神不知,鬼不觉。再说了,特灶班随军撤出延安前,上级叫大家轻装出发,李开文却舍不得,他把大量的腊肉、腊鹅、咸鱼、咸鸡蛋,一时带不走的,一股脑儿全埋进了一处秘密的窑洞。当李开文带着两个战士抄小路直奔30里外的延安城,取了3担食物,然后手脚麻利地再回到驻地时,天才鱼肚白。

    开饭时,毛主席发现餐桌上忽然多出了许多菜,吃惊地问李开文怎么弄出了许多东西?李开文咧嘴直笑,说是他和两个战士回了趟延安。主席听完当场摔了筷子,沉下脸来责怪李开文,这样冒险的事怎么也去干,问他为什么不守纪律。李开文见主席真生气了,忙分辩说,敌人没他们路熟。主席半天没动筷子,见李开文低着头,一个劲地抹眼泪,又有些不忍。于是招呼大家吃饭,说别辜负了老班长的一番心意,这可是老李和两个战士豁出性命讨回来的。

    1949年7月,李开文跟随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一同进入北京。进城后,被组织上安排在中央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学习。1949年7月,李开文从干部学校毕业。他回到中央群工部,要求给自己分配工作。

    当时群工部长李维汉和李开文算是老熟人。李维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李开文说,组织上考虑他过去吃了太多的苦,现在给他安排了一个‘甜’的工作,决定派他去天津,当糖厂副厂长。李开文一听,吓了一跳,忙问天津糖厂的干部群众多少人。李维汉说,一千多人不会少吧!李开文一听直摇手。他寻思,这么多人,够得上一个整团的编制了。这么大个厂,自己哪有本事管好呢。他对李部长说,他不想去天津,也当不了那个领导,他还是回家乡大别山。李部长想不通。李开文也没拐弯抹角,解释说大军打到江南了,他家乡也已解放,该回去工作了;再说,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着他呢!李维汉劝他,当年红军撤离大别山,那以后国民党军队和当地还乡团,就大开杀戒,与红军沾亲带故的恨不能斩尽杀绝,他老婆孩子还能不能见到,恐怕都难说。还是劝他到天津工作。不去天津,就留在北京工作也行。可李开文坚持要回去找妻子孩子。他说,妻子孩子万一不在了,再说。17年前,他硬着心肠丢开了他们,现在眼看仗打完了,天下太平了,他得回去偿还这些年欠他们的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刘晓瑜:纪念抗日,不能忘却的临湘人——临危受命屡立战功的王翦波
·下一篇:无
·特稿:大别山上“一杆旗”——记毛主席的炊事员李开文(图)
·特稿: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汤国清: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特稿: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晏继祖: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特稿: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江山、布铁威: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喻林源:大别山上“一杆旗”——记毛主席的炊事员李
特稿:大别山上“一杆旗”——记毛主席的炊事员李开
刘晓瑜:纪念抗日,不能忘却的临湘人——临危受命屡
特稿:纪念抗日,不能忘却的临湘人——临危受命屡立
细菌战展览馆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组图)
何必会:细菌战展览馆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组
特稿:细菌战展览馆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组图
陈伟华: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扎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
特稿: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扎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
田淑群、杨珊珊:六十八载又中秋 长征精神代代传——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