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爱梅、葛爱琴:流动的中南海——在毛主席专列工作的日子
2016-12-15 14:27:59
作者:王爱梅口述、葛爱琴整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毛主席说:“我保证,绝对保密。”

    1958年11月,中央在郑州召开会议。专列在中原大地连续行驶了十几个小时了,一直伏案工作的毛主席太疲劳了。这时,他抬起头,目光透过车窗注视着外边的田野,然后放下手中的笔,伸展了一下四肢,慢慢站起来想活动一下,从他包房出来向客厅走去。正在走廊巡视的我看到他走出来,急忙迎上前去。突然,飞速行驶的列车驶进一个弯道道岔,车厢猛地晃动了一下。身材魁梧、动作迟缓的毛泽东一个趔趄差点摔例。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想把他抱住,但终因身单力薄,再加上车身的摇晃,不但没有抱住他,我们反而都摔倒了。万幸的是毛主席倒在了长沙发上,我倒在地毯上。我赶紧爬起来,看到他高大的身躯半仰半卧在长沙发上喘着气,我心里怦怦直跳,不知如何是好,身上也冒出了冷汗,心里直埋怨自己没照顾好主席。嘴里也在嘟哝着:“哎呀。主席,在车上您可别自己走动了。列车运行中不知哪会儿有弯道,哪会儿有急刹车,这要把您给摔坏了,我可怎么向党和人民交待呀。”我喘了一口气后,又对主席说:“以后您想活动招呼我一下。我随时都在您身边呢。”我一口气不知深浅地说了这么多。他看着我着急的样子,摇着头连连说:“没关系,没关系,你做得对。”主席顺势躺在沙发上笑了。

    我看毛主席没有磕着碰着,心情也平静下来。但又一想,这事要让领导知道了也够我一呛。心里不禁又有些害怕,于是又对毛主席说:“主席,这事您可别告诉我们车长啊。”“什么事?”主席问我。我说:“就是刚才您摔倒在沙发上的事。”他听完像个孩子似地笑了。用手比划着幽默说:“我保证,绝对保密。”他又抬起手指指我,又指指他自己说:“你知,我知,行了吗?放心了吧,小鬼。”看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容,听着他风趣的谈话,我开心地笑了。

    专列遭遇枪林弹雨,李银桥化妆毛主席,专列驶出白云机场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气焰十分嚣张。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很复杂,很紧张,有时也很危险。作为毛主席专列上的乘务人员,我们的战备意识也非常强,得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随时准备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毛主席,保卫毛主席专列。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民兵独立营。训练也抓得很紧。要求我们平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一声令下,风雨无阻,没有命令,有情况就是命令,枪声就是命令。我担任了民兵班长。我们除了政治学习,一有时间,就是民兵训练。我们专列的基干民兵都学会了打枪,而且技术还相当过硬。记得我当时带的那个民兵班,参加铁道部小口径步枪射击比赛时,还拿了全路冠军呢。

    记忆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61年中央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专列就停在白云机场专用线上,不知是哪个环节泄了密,使敌人掌握了毛主席专列在广州的情况。那天,我们搞好车厢卫生,乘务员们都回到宿营车去休息了。突然,车厢外边突然机枪声、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我们都惊呆了,正在不知所措时,专列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开动了。我们突然意识到是紧急情况,都猛然清醒了,没有命令,没有安排,都各自分头迅速跑回自己的车厢。拉下总闸,关闭车内所有灯光,锁好车门,拉好窗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列车速度突然加快,我来回检查着车厢,发现还没有来得及撤掉的临时电话线,扯断后一头悬挂在车窗外,正随着专列的运行来回摆动,赶紧把它拉回车厢。这时,从漆黑的车厢内向外看,天空硝烟弥漫,火光一片。当时我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虽然很紧张,但保卫毛主席的高度责任感,使我们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随时准备应付任何突发事件。为保卫毛主席献出自己的一切。此时此刻,我真感到自己的岗位特神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专列冒着枪林弹雨,驶出硝烟弥漫的白云机场专用线,转入另一条僻静安全的专用线。

    第二天,专列又开回白云机场专用线,做出专列要开出广州的阵势。随即开来了一串汽车,从汽车上下来很多年轻人,迅速奔向各车厢,动作迅速且悄无声息。这些年轻人一个个文质彬彬,身着便装,每人提了一个大皮箱和一个手风琴箱,乍一看,人们还以为是文工团员呢。其实来到车门一看,都是我们熟悉的8341部队的干部战士,他们的皮箱和手风琴箱内装的全是武器。

    这时,毛主席的灰色吉姆车停在专列公务车的门口,我站在车门口迎候毛主席上车。吉姆车车门被警卫战士打开后,身着灰色中山装的毛主席走下汽车。我一看,心里一愣,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又马上镇静下来,走上前扶着“主席”上了车。列车开动后,我关好车门走进车厢,站在走廊的李银桥对我点点头一笑。我惊讶地问:“怎么是你呀?”我们相视一笑。

    专列开出一段后,又悄悄转入另一条安全的专运线上停留。事后,我们听公安人员讲:白云机场上空有敌机侦察这一带地形,我方解放军用机枪和高射炮向敌机进行了猛烈的开火射击。至于其他情况和以后的情况,我们就不清楚了。事后,大家风趣地说:“没想到,我们这些乘务员也是经历过枪林弹雨考验的人了。敌情给了我们战地演习的机会,也检验了我们专运队伍的素质。”

    “流动的中南海”

    建国初期,专列的车辆设备都很陈旧。不利于毛主席在车上的生活和工作。为给毛主席改善乘车环境,1957年,铁道部从德国为毛主席进口配套了新专列。在经过车辆整修和人员技术培训后。毛主席于1958年8月4日第一次登上新专列。当他看到车厢里有包房,卫生间,客厅后很满意。在客厅里他环视了一下说:“这大小沙发能坐十几个人,这日光灯的光从灯池射到顶部,使整个客厅的光线明亮又柔和,让人赏心悦目,我喜欢。”

    随后,他又来到餐车。餐厅里摆放着约有8米长的长条方桌,上面铺着洁白的桌布,整齐地摆放着笔筒和烟灰缸,笔筒里放着己经削好的红蓝铅笔。桌子两边摆放着整齐地软椅子。灯光和客厅一样柔和明亮。餐厅的另一角摆的是一个方桌,洁白的桌布上还照着一层蓝色印花塑料台布。上面摆放着装着油盐酱醋的四味架和牙签盅。可供4人用餐。当他看到后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各省委,地委,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以后就在这里开。工作、就餐全都解决了。能解决不少开支,又节省时间,可以召开中小型会议,专列随时停随时开。,我工作起来也随心顺手,我喜欢。”从此,毛主席无论春秋冬,年复一年,在专列上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他称这里是他的家,专列乘务员是自家人。汪东兴则称毛主席专列是“流动的中南海”。

    在“流动的中南海”里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至今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

    每年,毛主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有时一年里,我们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在北京,其他时间都随毛主席在祖国各地视察、开会。他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而且经常吃、住、办公、开会在火车上。有时由于工作需要准备住在车下,但为了节省开支和不麻烦地方,就又返回到车上来住。

    毛主席曾经说:“我在火车上都习惯了。工作、休息都很方便。”其实我理解他的心情。火车上的条件再好也不如下边,长途坐火车可是个苦差事,不说别的,整天离地三尺长途运行,一路颠簸,我们年轻的乘务员都疲惫不堪,更何况是一位老人呢?看着严于律己、整天为人民操劳奔波的他老人家,我常常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也更加敬佩他老人家,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常常暗暗告诫自己:要用我辛勤的工作,为毛主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老人家感到在火车上和在中南海里一样。

    毛主席每次外出,汽车运来的行李,除了一个包里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简单的日用品外,其他的都是整箱整箱的书籍和文件。他包房里的木床上、办公桌上也跟中南海里一样,多半地方都被摆好的书籍和文件占用了。毛主席不仅吃、住、行、办公在车上,甚至有病做手术都不去医院。

    有一次,毛主席背上长了一个脂肪瘤,随身大夫发现后让他到医院检查治疗,做手术。但毛主席说什么也不去。后来实在没办法,向上级汇报后,由卫生部黄局长上车给他做了切除手术。手术后,我对毛主席说:“车上条件怎么也没有医院里好,您在车上做手术,多危险呐,万一感染了怎么办?”毛主席微笑着看了看我说:“不会的,要相信我的抵抗力。"我又问:“主席,刀口疼吗?”“傻小鬼,哪有开刀不疼的,我也是人呐。”毛主席诙谐地对我说。我吐了一下舌头,没敢吱声。毛主席又说:“不过疼也和困难一样,你不战胜它,它就要吃掉你。现在疼一点,也就是牺牲一点,去了病根就好了。不过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这点疼算什么?对吗?”说完,他对我很幽默地挤眼。我摇摇头苦笑着。

    毛主席整天操劳国家大事,日理万机,辛苦至极,但他的生活却极为简朴。他的衣服是破了补,补了再穿,一双皮鞋跟随他几十年,生活上他总拿自己的标准和战争年代比,和全国老百姓比。就说毛主席那件补了60多块布丁的睡衣吧,从50年代初,一直穿到71年,实在没法缝了。毛主席才同意让它退休。我还清楚地记得,1961年到1962年间。毛主席到南方视察时。有一天,卫士李银桥来到乘务室找我说;“小王,你有块布头吗?“我当即回答:“没有啊。”又随即问他:“你要布头干嘛呀?”他说:“毛主席的睡衣又有一块儿麻笼了,得给他补上。”我想了一下说:“我们急救箱里有纱布,我还存口罩,能行吗?”他说:“可以的。”

    我先到主席包房看看他有什么事没有,看到他正在看文件,平安无事后,就让李银桥在乘务室等一下。我快步跑回宿营车,拿了我的针线包、口罩和急救箱里的纱布。返回乘务室。这时卫士长李银桥也把主席的睡衣拿来给我。我打开睡衣一看,天哪!睡衣上层层叠叠的这么多布丁。我也来不及数数,就赶紧补了起来。我先用大块纱布把麻笼的地方从底下托起来。用针线把它固定好,在外面再盖上一块纱布。然后,认认真真的把它缝好。因为睡衣上的布丁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手,我缝的可能比卫士们缝的好些。李银桥接过我缝好的睡衣说:“你还有这特长呀?”我说“你以后有针线活找我,我只会补衣服,不会做衣服。"后来,我们乘务员在一起聊天时说起此事,刘跃芳说:“她也給主席的睡衣补过一块。”

    回乘以后,我向领导作了汇报。后来,我们专列还成立了缝补小组,单位也建起了洗衣房,乘务员轮流下去劳动,为国家节省了开支。为支援国家建设单位还办起了小工厂。我在小工厂还干了几年。毛主席听说后高兴地说:“这也是为人民服务嘛!”得到了毛主席表扬,我们别提多高兴了。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也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毛主席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共度难关。身为国家主席他首先提出:不吃肉,不吃鱼。把自己的工资也降到最低。这期间,我们的专列停在某个机场专用线上。很大一块场地上长满了很多野菜。为补充乘务员的伙食不足,从农村出来的李师傅说:这些野菜可以吃。能做菜包子,凉拌当菜吃都可以。听说这些野菜可以充饥,我们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一起到地里去挖野菜。弄回来后,由程汝明等师傅们给精心的加工制作后,摆上了我们乘务员的餐桌。大家吃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毛主席听说后,也让我们给他上了一盘凉拌野菜。吃完后毛主席说:“口感很好。”还表扬我们说这样做就对了,让我们一起共度灾年。这以后有段时间,野菜也时不时的摆上毛主席的餐桌。

    看着中国最高级的厨师,做好的凉拌野菜摆上中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的餐桌。我们乘务员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毛主席啊,战争年代,你和战士们一起出生入死;和平年代,你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从他的衣食住行,到他的一言一行,对自己到了苛刻的地步。他爱吸烟,但他的火柴是从火柴厂买的散装的,装火柴的大盒子比茶杯还粗,外边贴着一层很厚的磷皮。火柴从磷皮上一擦就能点着。这样既经济又方便。这个火柴盒他走到哪就带到哪。在餐车开会,也让李银桥把它带到会议桌上。开完会再拿回去。车上本来给他准备好了火柴,他怕浪费不用。但是,他对我们身边工作人员却关怀备至,地方上给他安排文艺活动,他也惦记着我们去不去;外宾送他的水果,他送给我们乘务员吃;他要到下边去住,还关心着我们住在车上的乘务员。

    记得1958年庐山会议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我们专列停在武汉一条仓库专用线上,条件很艰苦。铁皮车厢被太阳一晒,像个蒸笼,车上根本没法休息,我们只好拿个凉席钻到车底下。但是,具有火炉之称的武汉是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因为开会,毛主席在山上住。当他知道我们还住车上后,马上让王任重书记安排我们到庐山宾馆住,使我们免受火炉蒸烤之苦。在我们驱车前往庐山宾馆的路上,环山公路两侧青山滴翠,古树参天,山花点点簇簇,如同从远处飘洒过来,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清香。随我们上山的当地公安人员指着头顶上一大片白云,向我们介绍说:“你们看,这一大片云雾正向我们冲过来。这就是山里的雨,你们赶快把车窗关好。"还真灵,车窗刚关好,倾盆大雨盖顶而下。车顶车窗被白花花的大雨拍打的啪啪作响。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山里的天气小孩的脸。不一会儿,雨便停了。随行人员又让我们把车窗打开。只见车窗外又一片白云。公安人员又介绍说:“再转一个山头,就能看到雾从空。”听着随行公安人员的介绍,看着眼前巍峨俊美的庐山,我突然想到毛主席刚上庐山时作的七律《登庐山》的前两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是啊,庐山真是人间仙境。太美了!太凉爽了!

    从似火蒸烤的武汉仓库专用线,一下子来到这风光绮丽、清凉怡人的庐山,我们真有飘飘欲仙之感。身处这人间仙境,我们心中溢满了毛主席的关怀和温暖。汽车里,不知谁喊了一句:“小王,大伙拜托你了。毛主席再上车时,请他老人家跟我们合个影吧!”“对,大伙拜托你了。"车厢里同志们齐声说道。我微笑着向大家点点头答应。一定努力争取。

    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回到停留在仓库专用线的专列上。我见到毛主席的第一件事,就是兴致勃勃地给他讲我们在庐山见到的美景,讲到忘形处,我突然想起了汽车上大家的嘱托,便向毛主席说:“主席,您和我们照张相好吗?”毛主席愣了一下,微笑着点点头,欣然同意。我高兴地几乎拍手跳起来。急忙走出车厢,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好消息告诉车长,告诉全列车的同志们。

    在武汉仓库专用线的空地上,在毛主席的专列旁,我们全体专列人员,终于幸福的留下了和毛主席永远在一起的合影。当年庐山绮丽的风光,美不胜收的人间仙境,在我的脑海里己经模糊一片,但在光秃秃的仓库专用线空地上,毛主席和我们乘务员合影的情景却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间。

    毛主席不但关心我们的生活,还经常关心我们的思想。有时,我们乘务员之间闹点小矛盾,他老人家都亲自过问,给我们调解。记得1958年3月份,“大跃进”的前期,毛主席坐专列到成都开会,后来又到重庆、自贡等地。他中途几次停车下去看庄稼、看农田,视察四川的天然气,重庆的兵工厂和炼铁厂,接见地方各级领导,调查了解情况,听取各方面汇报。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涌来,“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经久不息,人们泪流满面,如醉如痴。我们也前前后后地紧跟着他担任保卫,亲眼目睹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国人民对领袖的热爱在此渲泄得淋漓尽致,毛主席也为人民群众这极大的热情所感染。不难看出,在毛主席眼前,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限信任已转化成他们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此时,我怎么也没想到,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扭转乾坤的他,还有闲暇时间注意和调解我们乘务员之间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我亲身感受到:毛主席不仅有他惊天动地的胆略和气魄,也有他感情细腻的情怀。

    毛主席在成都连续开会20天,我们专列也停留了20天。在这20天里,我们除了保养车辆外,领导也安排了我们一些自由活动。一次我和几个伙伴一起上街去买一些日用品。在一条很热闹的大街上,我看到一个卖棺材的铺子。那里的棺木做得很讲究,精致美观。根据当地人讲:他们的习惯是人活在世时,就把棺材买好,以后每年上一层漆,直到用上为止。不知怎么的,看到这样考究的上等棺木,听着当地人的介绍,我忽然想到辛苦、劳累了一生己近暮年的父母高堂。当时,我真想给他们买两口留待百年之后用,就走上前问了一下价钱。同来的老孙和小杨知道我的想法后,讥笑我冒傻气。回来后我心里很委屈,也不服气,就跟他们争辩:我父母受苦受累一辈子,我给他们考虑点后事有什么不对的呢?

    这事不知怎么被毛主席知道了。在一次舞会上,毛主席笑着向老孙和小杨问起此事,对他们说:“人家小王本来不傻嘛。她是个孝顺女儿,尊敬老人是对的喽,你们想一想,是这个理不?”经毛主席这么一说,她俩也都笑了。我高兴地对他说:“主席,您真好,真能理解人。其实,我也是跟您学的。那年我们跟您去韶山,您不是还到您父母坟上给老人扫墓了吗?”他拍拍我的肩膀,笑了。

    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和体贴,更激发了我们为他老人家服务好的工作热情。为给毛主席创造舒适的环境,我们全体乘务人员不怕苦累,经常连续工作。只要他在车上工作和休息,整个专列都鸦雀无声。我们通过他包房的走廊时,都脱掉鞋踮着脚尖走路,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其他车厢的工作人员要通过主车时,都要等列车停下来时到下边轻轻绕过去。在这流动的“中南海”里,我们沐浴着世界上最温暖的阳光,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岁月悠悠,离开毛主席专列己经50多年了,他老人家逝世也40年了。我也由当年的“小鬼"变成了近80岁的老人了。在这风风雨雨的50多年中,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始终激励我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不屈不挠、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3周年之际,我要告慰主席的是:峥嵘岁月稠,寒梅仍依旧。如果有来生,我还想做您忠诚的专运人。

    2009年11月23日,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学术联谊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地点就设在毛主席经常下榻的东湖附近的清江饭店会议室。参加人员有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警卫,专列的乘务员和子女等。大家团聚一堂,又回到了当年在毛主席身边的岁月……刘思齐大姐回忆了主席严格要求子女的几件事。让在场的人员无不感动。

    在延安,毛主席第一个安排毛岸英到农村去,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来体验生活,之后才有了干部下放劳动这一说法。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又派毛岸英到战场。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过了好长时间她才向毛主席请求:到朝鲜给毛岸英扫墓。毛主席答应后提出3点要求:

    一、所有经费不要朝鲜一分钱。
    二、不能给朝鲜人民添麻烦。
    三、代表毛主席看一看毛岸英,说爸爸想念他,是爱他的。最后由沈同陪着她去了朝鲜。

    会后我们一起合影时,我请刘思齐大姐坐首席。而她却说:“毛主席在世时对儿女们讲过: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论岁数大小,男的叫大叔和叔叔,女的叫阿姨。”结果我坐在刘思齐大姐的右边,张玉风坐在刘思齐大姐的左边。如今,毛主席己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家风还在子女身上延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志波:电影《铁血英魂杨靖宇》在驻马店首映
·下一篇:无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十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继续演讲(组图)
·中红网主办第十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继续演讲(组图)
·江山、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十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继续演讲(组图)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十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继续演讲(组图)
·毛主席的卫士刘纪春来到山底抗日地道!听听刘老说了啥?(组图)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九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演讲(组图)
·中红网主办第九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演讲(组图)
·江山、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九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演讲(组图)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九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王爱梅演讲(组图)
·毛主席的警卫战士杨银禄讲述:毛主席平易近人的故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王爱梅、葛爱琴:流动的中南海——在毛主席专列工作
王志波:电影《铁血英魂杨靖宇》在驻马店首映
特稿:电影《铁血英魂杨靖宇》在驻马店首映
第一章:暴风骤雨(五)(图)
袁永涛:第一章:暴风骤雨(五)(图)
特稿:第一章:暴风骤雨(五)(图)
张月霞:武都游客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武都游客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张月霞:陇南市电力公司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陇南市电力公司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