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龙剑辉:母亲的长征路(组图)
2016-10-28 14:26:19
作者:龙剑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我的红军父母,特撰此文,以表达我们不忘红军精神、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我的母亲孟瑜,原名李翠芝,是四川省阆中县鹤峰寺人,她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母亲家里有六口人,在母亲仅仅能够记忆的时候,村里发生一场火灾,把母亲家的两间破房烧的片瓦不留。这一年的旧历年三十晚上,外公为了躲债出门再也没有回来了。过了几个月,大舅又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大姨嫁了,家里只剩下外婆、二舅和母亲,收下几颗粮食不够还地主的债。就在1931年冬天,生活逼得外婆无路可走,悄悄吊死在一个峡口的树干上了。外婆死后,二舅外出谋生,母亲被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

    一、参加红军

红军夫妇孟瑜(左)、龙飞虎

    1931年7月初的一天,红军到离母亲村三十里的三庙沟来了。穷乡亲们成群结队地到三庙沟去迎接红军,母亲也挤在人群中跟了去报名。因为年纪小,母亲分到区苏维埃政府给红军当了响导。不久,区上成立了儿童团,母亲当了儿童团长。1933年10月,母亲终于被批准参加红军,编入妇女独立营,队伍驻扎在通江县。

红军强渡嘉陵江雕塑

    妇女独立营从营长、政委到士兵全是女同志,而且大多数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像母亲这样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也有十多个。上级发给母亲一支“汉阳造”步枪。那时,母亲还没有枪高,扛在肩上很吃力。十一月的一个夜晚,妇女独立营接受了给前线送武器的紧急任务。出发时,落起毛毛细雨,山越登越高,雨愈下愈大,母亲的斗笠早就被狂风刮跑,浑身被雨淋得湿透,冷得母亲上下牙不住的打架。慢慢地,母亲掉队了。在一级石阶上坐下,打算歇会再走。想不到这时后面走来一个同志,她脱下自己的斗笠不声不响地戴在母亲头上,伸手从母亲肩上夺去一支枪,说了声:“快,跟上!”就大步走去了。母亲后来回忆说,让人感到革命队伍里的战友情谊是多么温暖啊。这一夜,母亲一连给前线送了两次枪,但在第三次送枪时摔倒山下不省人事,被战友们抢救回,捡了一条命。

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1934年5月,母亲加入了共青团。母亲因为年纪小就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剧团去了。起初,母亲她们学四川民歌,以后学跳舞,又唱又跳,学习了五个半月,就开始演出了。

    第一次,是到医院慰问伤病员。舞台搭在村子的空坪上。那时候的舞台是用几块门板临时搭成的,那时没有什么乐器,只有几支口琴,再就是从村子里借来的一面破锣。

    第一个唱的是“十劝伤病员”歌:

    一劝伤病员,杀敌真勇敢啀,你在前方打胜仗啀,我们在后方慰劳你啀;
    二劝伤病员,安心来养病啀,不吃辣椒不喝酒啀,早日复原上前方啀;
    ……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被调到被服厂去,为工人演出。这个被服厂是红四方面军自己办的,几块竹篷搭的厂房,厂内分织布、缝衣、做鞋几个组,工人都是姑娘和老太婆。剧团马上编了织布歌和纺车舞,还特地跑到山上砍了几根木头,做了一架纺车,搬到舞台上去,有的扮姑娘,有的扮老太婆,一边唱,一边吱吱嘎嘎地摇着纺车,工人看了,高兴得咧着嘴直笑,不断地点头说:“演得像,演得像。”

    二、运粮遇险

四川阆中红军纪念馆

    不久,形势紧张了。国民党军阀刘湘、邓锡侯的队伍向红军逼近。母亲就跟被服厂一起转移到通江、洪口一带。总部决定红四方面军剧团一边宣传一边筹粮。有一次,队长安排母亲和几个年纪小的同志跟几个大同志一道过江去运粮。

    傍晚,粮食筹足了。母亲刚登上船,便刮起大风,落下大雨来。江水“哗哗”响着,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把小渡船推得摇摇晃晃,颠簸得很厉害,母亲她们们十个人都不识水性,又没有撑船经验,风刮猛,雨下得大,耳边只听见江水呜呜乱叫,小船突然被卷进一道急流里,一下子像脱了缰的野马,随着江水直冲下去。驶近岸边,哗的一个大浪猛扑过来,小船被打翻了,母亲她们连人带粮落在水里。等母亲爬上岸来,发现除了她们几个小同志外,其余的同志都被江水卷走了。第二天一早,部队打捞起掉落在河里的粮食,开了一个隆重的大会,追悼光荣牺牲的七位同志。大家一致宣誓:化悲痛为力量,坚决粉碎白匪的围攻!

四川阆中县城

    不久,队伍转移到苦草壩。这儿是白区,队伍进村来,只见田地荒废了,杂草长得比人还高,村口几丘田里的蚕豆成熟了,因为没人采摘,豆荚落在地里又长出了新芽。那时候,红军生活很艰苦,粮食缺乏,同志们天天上山采野菜吃,什么中季菜呀,马头菜呀,洋花菜呀,都成了最好的主粮了。

    剧团受领的一个任务,把被欺骗的乡亲们找回来,帮助他们重整家园。母亲她们换下军衣穿上便装,先帮乡亲们庄稼地里除草追肥。过了几天,有几个乡亲悄悄走到村口来探望,见到地里有人干活,便上前来打听消息,母亲趁机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他们便马上跑回山上,把全村的穷哥儿们叫了回来。部队在乡亲们帮助下,找到了地主隐藏的大批粮食,便把它分给乡亲们。

    后来,部队在旺苍壩跟军阀刘湘,邓锡侯的匪军遇上了,打了一次大胜仗,抓了许多俘虏。俘虏兵大会在广场上召开。一眼望过,全是数不清的人头,少说也有两三千人。开始时,他们受了国民党欺骗,都很害怕,个个愁眉苦脸,耷拉着脑袋,后来看见剧团戏里演的正是他们自己的经历:被抓去当壮丁,受国民党当官的欺压,俘虏后受到红军的优待。于是,个个不知不觉咧开嘴巴笑了起来。接着母亲她们又唱了一首“俘虏兵兄弟你请听”的山歌:

    你们丢下妻和子,绳捆索绑被抓丁,
    受欺受骗受打骂,替财主白白去卖命。
    愿你们回头想一想,掉转枪口打敌人,
    打垮田颂尧狗匪军,你们才能得翻身。
    …………

    母亲她们唱一段,说白一段,他们边听边流泪,有的捧着脑袋呜呜大哭。母亲知道,我们句句唱到了他们的心里。第二天,不少俘虏兵便自动要求和红军一道筹粮,还学着帮助乡亲们挑水、扫地。上级又把押送俘虏的任务交给剧团,母亲端着枪押着俘虏挑着粮食、箱子行走在路途。不久,母亲她们就开始了艰苦的、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左起:孟瑜、龙飞虎1979年在广西南宁

    三、隔江宣传

苍溪塔山湾嘉陵江畔红军渡

    1935年初,我红四方面军粉碎军阀田颂尧、刘湘、杨森等白匪军六路围攻之后,开始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进发。二月中,母亲剧团随着三十一军军部到达嘉陵江边。江对岸驻扎着大批国民党军队,他们劫走江上的船只,修筑无数碉堡,部署了53个团的兵力布防在600里长的嘉陵江西岸一线。红军就在江东的苍溪、阆中一带住下。

    不久,抢渡嘉陵江的备战工作开始了。一批批红军战士和青壮年民工,背着干粮,带着斧头和锯子,到大巴山去砍伐树木,准备架桥造船。总部交给母亲剧团的任务是:向白匪军开展政治攻势,动摇和瓦解敌人,配合我们的军事行动。

    一天下午,李队长带着母亲来到嘉陵江边。这儿江面很窄,对岸敌人的碉堡、工事看得清清楚楚,白军的说话声、口令声也能听见,只是不见人影,都龟缩在碉堡和工事里。母亲她们对着敌人唱起歌来:

    白军士兵你请听,
    青哩哎子哟,
    我们是工农的红军,
    北上抗战打日本,
    青哩哎子哟……

    母亲她们唱了一首又一首,越唱越有劲,越唱越响亮。对岸的敌人没有动静,大概是被母亲她们的歌声吸引了。

    当兵就要当红军,
    处处工农来欢迎,
    长官士兵都一样,
    没有人来压迫人。
    ……

    几天后,母亲她们的宣传活动收到很大效果,白军士兵不再朝红军放枪了,母亲她们的宣传活动搞得更加活跃,不仅喊话、唱歌,还演戏、跳舞给白军士兵看。

    经过反复宣传,白军士兵开始看母亲她们隔江演戏时,不住声的喝彩:“好呵,么妹子,再来一个吧!”如果遇到他们长官来查哨,就先用手电亮几下,暗示红军赶快隐蔽,然后才怦怦崩崩地朝天乱放枪。一天晚上,母亲她们燃着篝火在江边演戏,突然江上响起“哗啦哗啦”的水声,一个黑黑的东西从对岸游了过来,母亲上前一看,原来是泅水来投诚的白军士兵。李队长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欢迎!欢迎!”并把他带回营房,拿衣服给他穿,端出热饭热菜给他吃。他感动得流泪地说:“你们太好了!弟兄们听你们唱歌、喊话,心里越来越明白,我们是被长官骗了,有的想到你们这边来,有的想丢下枪开小差。”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备战工作,红军修造了大批船只和木筏。3月19日,总部发出了强渡嘉陵江的命令。仅仅经过一夜的战斗,白匪军便全线溃败,母亲她们顺利地渡过了嘉陵江。

阆中老观镇红军造船遗址

    四、寻找食盐

    强渡嘉陵江之后,红四方面军接着在剑阁、梓潼、彰明、中壩等地打了一连串的胜仗,继续浩浩荡荡向西进发。愈往西走,四周愈荒凉,遇到的困难就愈多。很长时间,母亲她们不仅吃不到粮食,而且也吃不到盐。部队走过的地方尽是人烟稀少的大山区,筹不到粮,也买不到盐,三餐都是白水煮野菜,又苦又涩,十分难吃。

    六月中旬的一天,部队到达茂州。部队住下后,上级立即派母亲她们到各村去筹粮。于是母亲她们就挨家挨户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哪些户贫穷?哪些户富有?土豪地主逃到哪儿去了?群众还告诉母亲,在不远的高山顶上,有一种白石头,敲下来,放在锅里煮,能够熬出盐来。上级研究了这些情况后,决定部队在茂州休整一段时间,开展筹粮和熬盐活动,为进入藏族地区做好物质准备。

    母亲登上大山,找到了那种白石头,用小铁锤敲下一块,放到嘴里舔了舔,啊,真有点咸味哩!大家兴奋的抡起铁锤。太阳落山时,母亲她们每人背了满满一箩小石块回到营房。当晚,便升火熬盐。足足熬了一整夜,果真熬出两大碗雪白雪白的细盐。

    部队一天天靠近藏族地区了。为了团结藏族同胞,开展工作,部队到达理番(理县)后,便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跟藏族同胞联系,上级找来许多通司(翻译),组成通司组,配合母亲她们工作。母亲从通司那里学到一些藏话,譬如“好”叫“耶莫耶莫”,“不好”叫“西拉西拉”,“长官”叫“大各旦”等等。那时候,同志们一见面就学着用藏语打招呼,到处都是“耶莫耶莫”“西拉西拉”的声音。一天,队伍来到一个汉族杂居的村庄,母亲刚走到一家藏胞的门口,忽然闻到一阵奶油香味,她们好些日子来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不由得被这香味吸引了。屋子的右角上有一桶香喷喷的酥油,母亲她们互相看了看,谁也没上前一步,而是不约而同地退了出来。刚走到门外,绰号“小地牛”的女战士猛想起什么,转身三步并两步抢进屋去,找到一块木板,把酥油桶严严紧紧的盖好,朝母亲做了个鬼脸,说:“藏胞回来,准定很高兴啦!”

    这天晚上,母亲她们回到宿营地,便把这件事情编了一出小歌剧,并且请通司译成藏语教大家唱,准备将来对藏族同胞宣传。

    一个多月后,母亲便随部队进入了藏族地区。

左起:孟瑜、龙飞虎

    五、二次进入藏族区

红军浮雕

    1935年年底,在中央红军继续北上之后,红四方面军突然转过身子,挥师南下,翻过了长年积雪的夹金山。母亲她们心里都结了个疙瘩:为什么不跟中央红军一起北上呢?为什么进了草地又调头向南呢?当时母亲她们解不开这个疙瘩。

    不久,部队经宝兴向庐山、天全一带进发。一路上,尽碰上四川军阀的部队,走一路打一路。天天,敌机紧紧地盯住行军的队伍。有一天天刚亮,母亲她们正翻越一座山头,两架敌机俯冲下来,哒哒地打起机枪,向母亲隐蔽的地方扫射。母亲剧团里大多是小鬼,听着凄厉的枪声,心里确实有些发慌,但附近都是荒秃的山岭,连一棵可以隐蔽的小树都没有。队长沉着地指挥战士们跑到岩石旁边躺下,才避过了敌机的扫射。

    后来,部队只好改成晚上行军。每人拿着一束白皮火把照路。远远望去,像一条巨大的火龙绕着高山盘旋而上。

巴中红军将帅碑林雕塑

    在天全住了些时候,一九三六年初,又翻山越岭,向西进入了藏族区,受到藏族同胞的热烈欢迎,现在,母亲她们又来到藏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了。

    当部队进入藏族区后,就感到这里的小川小河特别多。当地的封建反动头领,在部队未到之前,把架在河川上的独木桥都拆掉了,这给部队行军带来一些困难。特别是象母亲这些年纪小的同志,遇到水深的河流,就没有办法渡过,站在河边干瞪眼。每逢这时,大同志总是两三个人架着母亲她们一个,一步一步淌过河去。由于连续过河,母亲她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到晚冷冰冰地贴在身上,当时又值寒冬,凉风吹来,好像跌到冰窖里一样,冻得嘴唇发紫,直打哆嗦。脚上的草鞋,也经不起三泡两泡,没多久,都烂得不行,许多同志只好光着脚板走路。不几天,脚下的水泡一层迭一层,每走一步,像有千万根针往里扎一样;后来水泡磨烂了,直流黄水,腿肿得像水桶一样,疼得同志们咬牙拧眉,直冒冷汗。晚上休息时,脚上火辣辣的,痛得不能睡觉。但睡着了,也不感到痛了,第二天又照样行军。

    队长看到这般情况,心里也很难受。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张牛皮,高兴地对母亲她们说,“来吧,每人做一双鞋子。”牛皮不大,队长叫大家把脚放到牛皮上比量,脚有多长,就给划多大,母亲也分得了一块。当天晚上就把牛皮攅了几个孔,穿上带子,一双鞋子就成功了。穿在脚上试试,哈,大小合适,又轻又软,比什么鞋子都好。从此,母亲她们剧团里的同志都穿上了“皮鞋”。行军走路就好得多了,再也不怕砂石磨脚了,原先磨烂的脚板也慢慢好起来。不过,从此母亲的脚板上就留下了几个铜钱大的疤痕。

    六、翻过党岭山

过雪山雕塑

    向西连续走了几天,有天下午,队长对母亲她们说:“同志们,我们又要过雪山了。前面这座大雪山叫做党岭山,比夹金山还要高一些,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

    自从母亲她们离开杂谷脑喇嘛寺到现在,带的粮食和野菜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驼物的牦牛也一一杀掉吃了。当时最大的困难,仍是物资缺乏,不仅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只好沿途挖些野菜吃,有时也能找到一些牛皮,就把它放在火里烧,牛皮见到火就缩成一团黑疙瘩。偶然幸运地弄到一些青稞,那就像得了宝贝一样,把它放到火上一烤,搓掉皮芒,装进裤管做成的米袋里,小心翼翼地揹着走。虽然这样忙了几天,还是没有弄到什么粮食。为了御寒,母亲她们每人分到半斤羊毛和几片生姜。为了行动方便,上级还叫大家轻装,除粮食外,能不带的东西就尽量不带。事实上当时母亲她们也没有什么行装可带,除了随身的两套衣服外,连毛巾、牙刷都没有,一个班只有一个脸盆,洗脸、浇水、打饭都用它。行军的组织也做了调整,红四方面军剧团分成两个女生排,一个排在前面当啦啦队,一个排插到队伍里面,负责唱歌、表演。

    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母亲她们就开始向党岭山进发。党岭山,当地藏胞把它叫做“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外,就连高原上最矫健的苍鹰也飞不过去,更谈不上人了。有的说它是“万年雪山”,意思是说山上的雪是万年积成的,人走上去,如同陷入无底深坑。党岭山,确实巍峨巨大,山峰重迭,直插云端,烟雾缭绕,不见山巅。山上盖满白雪,皑皑闪光,像是无数明晃晃的利剑,刺入蓝天。母亲她们虽然爬了两天山路,可还只是在党岭山的山脚呢!母亲她们知道,要翻过这座大雪山,确实有不少困难。

    晚上,在山下住宿。母亲她们在石崖上坐下,把衣服往身上一盖就睡觉了。刚坐下时,真像坐在冰块上,一阵阵冷气直刺骨髓,仿佛整个身子都要给冻僵了。可是第二天醒来时,却感到身下暖暖的,像坐在鸭绒毯上,真舍不得站起来。站起来后,地下还冒着一股股热气呢。原来是母亲用自己身上的热气,把冰冷的土地烘暖和了。

    天,灰蒙蒙的。母亲她们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就动身了,要争取在中午前翻过山顶,因为一到下午,山上气候就会突起变化,狂风怒号,雨雪纷飞,不能过山了。出发前,队长宣布两条纪律:一不准坐下,二不准掉队。并且发给母亲她们小鬼每人一根木棒。

    翻越大雪山的艰苦行军开始了。

    起先,不感到怎样困难,还能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队伍里也热闹得很,前面啦啦队在叫喊:“同志们,加油啊!”我们后面的同志就唱起歌来。一时歌声四起,有川北小调,有江西评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越往上爬,山越高,路越陡。有时左边是高高的雪崖,右边是无底的深渊,路陡得要笔直着身子往上爬,后边的人可以看到前面人的脚掌。体弱的同志脚跟稍微踩得不稳,摔下了雪岩,立刻就有上百个同志涌来,用木棒、绑腿帮他从雪岩下爬上来。爬了几个钟头,同志们都累得不行,双眼被雪光刺得异常疼痛,睁不开来。山上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都困难,大家张开大嘴,直喘粗气。突然,大风呼啸而来,刮得母亲她们摇摇晃晃,站不住脚。母亲用力拄着木棒,艰难地向上爬。在山下就听说:山上若起大风,必有大雪。果真,不一刻,大雪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母亲她们只穿着单薄的军衣,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颤,仿佛连血液都停止流动了。这时,队伍里静静的,只听见木棒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和同志们大口喘气的声音。掉队的同志越来越多,扶着一根木棒,艰难地走着,越走,距离我们越远。

    下午,母亲她们就下山了。下山比上山轻快得多,母亲她们顺着山路滑下去。傍晚,就到了山下。母亲回头看了一下来路,在这白茫茫的万年雪山上,还躺着母亲的许多亲密的战友,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左起:孟瑜、康克清在福州

    七、草地行军

红军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在鑪霍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休整了一段时间,就开始第三次过草地。母亲她们除了行李,还背着一些青稞、野菜和干木柴。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三四天,就进入草地了。

    部队全部进入了草地,灰蒙蒙的天空卷起一片乌云,狂风尖厉的吼叫,劈雷在草地上轰隆隆滚动。果然,不到一袋烟功夫,哗啦啦地下起大雨来了。天气骤然变得十分寒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杨文忠:赞谢觉哉同志
·下一篇:无
·特稿:母亲的长征路(组图)
·萧不才:英山县举行“重走长征路,红色采风集:《风展红旗如画》”首发式(组图)
·特稿:英山县举行“重走长征路,红色采风集:《风展红旗如画》”首发式(组图)
·鸡鸣三省:长征路上的红色明珠
·宋东方:探访“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记工程设计公司组
·特稿:探访“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记工程设计公司组织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
·发扬红军光荣传统 走好新时期长征路——中国旅游报社党委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
·徐行、董新有:发扬红军光荣传统 走好新时期长征路——中国旅游报社党委认真组织学习习
·特稿:发扬红军光荣传统 走好新时期长征路——中国旅游报社党委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龙剑辉:母亲的长征路(组图)
特稿:母亲的长征路(组图)
特稿:赞谢觉哉同志
赞谢觉哉同志
杨文忠:赞谢觉哉同志
特稿:赞谢觉哉同志
林叶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场馆)讲解员培
特稿: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场馆)讲解员培训
田金河: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宣传科全面启动大学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宣传科全面启动大学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