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骆义飚:红色黔东南——80周年浅记
2015-05-25 16:40:36
作者:骆义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黎平会议、遵义会议80周年到来之际,本文百度搜集,思考整理:红军入黔路线、占领县城时间、红色资源等作概述,以期人们牢记红军历史和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助推革命山区奋勇发展。

    【关键词】文化  红军  叙述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主力军团分别离开江西瑞金,经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赣粤湘桂的交界西行和湘江等四道封锁线,来到了贵州黔东南,由于连续苦战,与敌人拼消耗,被动挨打,浴血奋战,红军兵力从8.6万人减到3万余人。

    过境前,红军已派便衣侦察小分队,以卖鼎罐、针线作掩护,沿途侦察敌情,观察地形,绘制行军路线图,在交叉路口上划箭标等,为主力行军提供了方便。

    各军团行军是交叉行进,行程是一幅纵横交织的行军路线图。当地百姓曾为红军带路、筹集粮草、抢救掩护伤病员、保护红军标语和革命文物、报名参军、游击武装、与国民党官军和地方政府作斗争,用行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毛泽东长征所走路线

    湖南播阳—→1934年12月12-15日黎平草坪、洪洲—→18日黎平会议—→19日勇寨、高场宿营—→20日经罗里至锦屏上八里宿营—→21日锦屏瑶光宿营—→22日剑河南寨柳寨宿营—→23日进驻返排—→24日柳川老县城短暂停留,宿营台江县城—→25日宿营谷陇—→27日凌晨2点进驻黄平县城,宿营新州财神庙、28日下午5时离开—→29日经旧州、30日凌晨3时浪洞出境—→经瓮安老房嘴—→31日猴场会议—→1月15--17日遵义会议

    切盼:修黎平草坪-河口-革东-谷陇-浪洞-草塘-遵义红路。

    二、黔东南相关县城占领时间及红色遗址

    中央红军兵分几路挥师向贵州腹地进击,把蒋介石有名的王家烈“双枪兵”(步枪加大烟枪)打得溃不成军,红军所向势如破竹,占领各县城:12月15日黎平和锦屏老县城同古,19日剑河分县柳雯,20日剑河老县城柳川,22日台江,25日夜镇远,26日施秉,27日凌晨2点黄平,28日黄平分县旧州。

    红色遗址:黎平羊角岩战斗和高洋民团战斗;锦屏同古和河口战斗;剑河分县柳霁战斗和南哨战斗、剑河凯寨和大广坳战斗;镇远鼓楼坪和两路口战斗;施秉黑冲战斗等。另有杨至成将军纪念馆、将军广场、将军故居、红军会址、红军纪念碑、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红军群众大会遗址、红军临时医疗住地、红军临时银行、朱德、毛泽东等旧居、“红军浴”(浪洞温泉)、红军墓、红军树、红军桥、红军街、红军广场、红军渡口、革命烈士陵园、地下党活动遗址、阿尔佛雷德•勃沙特旧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诗人《十六字令》三首词赞苗岭雷公山、朱总司令与侗族石大爷同桌进餐、《红星与十字架》、《太阳石》、红军树、侗族诗人杨和钧的红军情结等红色故事在黔东南经久流传,榕江《四季歌》、台江红军山歌等在苗侗群众中广为传唱。

    三、红军经过黔东南

    贵州山高雾多,敌机能见度低,有利于红军白天行军,晚上宿营。

    中央红军足迹踏遍黎平等8县的广大地区,行程1000多里,历经大小战斗10余次,毙敌俘敌600多人。编入军委纵队干部团休养连的毛泽东,在行军路上与王稼祥、张闻天一起商谈了许多党和军队前途的问题,形成了区别于“最高三人团”的“中央队三人团”。通过思想工作,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为此,中央专门就毛泽东关于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的主张,召开了两次关系红军前途命运的会议:一是通道会议,二是黎平会议。

    组织人员

    中央红军:为中央纵队和红一、三、五、九军团组成,红三军团在左(南),红一军团在右(北),齐头进发;红九军团右路跟进,红五军团左路,为全军阻击断后。

    一、中央纵队:司令员叶剑英37岁(奋斗名言“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政委陈云29岁。第一梯队司令员彭雪枫27岁;第二梯队司令员何长工34岁;第三梯队司令员李维汉38岁;第四梯队司令员陈赓31岁。

    在黔东南,中央纵队随左路纵队行进。领导:毛泽东41岁,周恩来36岁,朱德48岁,刘伯承42岁,刘少奇36岁,邓小平30岁,博古(秦邦宪)27岁,张闻天34岁,王稼祥28岁,邓发28岁,凯丰28岁。

    二、左路纵队(三、五军团):1、红三军团,团长彭德怀36岁,政委杨尚昆27岁,参谋长邓萍26岁;该军团后为解放军38军。2、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在黎平并入,实力最强大):团长董振堂39岁(唯一不是中央委员的军团长,1937年在甘肃高台血战牺牲,年仅42岁,被“马家军”残忍的割下了头颅,全军战死),政委李卓然35岁,参谋长陈伯钧24岁。

    三、右路纵队(一、九军团):1、红一军团,团长林彪28岁,政委聂荣臻35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参谋长左权29岁;2、红九军团:团长罗炳辉31岁、政委蔡树藩29岁,参谋长郭天民29岁。九军团没有进贵州黎平,是从锦屏沿清水江到剑河。占领镇远,以阻击追敌西进,保卫中央渡过乌江后,九军团经施秉向余庆前进,该团后为第54军,是仅次于38军的王牌部队。

    (一)红军经过黎平

    右路纵队先头部队于12月12--14日右路纵队从湖南平茶进入黎平界牌、猫耳塘、潭溪往黎平,在北面击溃铜鼓、隆里一线守敌后,向河口、剑河南加方向运动。左路纵队三、五、八军团及军委纵队于12日从湖南通道县播阳出发相继进入贵州,经草坪、洪洲向岩寨、下温、平甫、地青、中潮、佳所、平坝、两路口行进,在羊角岩击溃黔军守敌,于15日进入黎平县城。从12月18日起,至27日止,各军团和军委纵队先后由黎平的高洋、锦屏的河口和榕江的朗洞全部进入剑河县境。在黎平,有上百名侗、苗同胞参加红军长征,留下“一件毛衣”、“朱总司令驻过草坪村”、“红军桥”等上百多个动人故事和精神财富。

    【黎平会议】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博古、张闻天、李德等及应邀列席的军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从白天开到深夜,去湘西和北上遵义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斗争异常激烈。毛泽东审时度势分析敌情,有理有据地驳斥和批判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让在座的多数人所折服。经会议表决,讨论并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21日签发了《总政治部关于创立川黔边新根据地工作的训令》。

    黎平会议因“三个第一次”,在中共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是黎平会议是长征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二是它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名义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三是它第一次结束了长达三年时间内毛泽东在中央受排挤的地位,开始形成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转而赞成、支持、拥护其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确立他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黎平会议的召开和红军经过黔东南量的积累,产生了遵义会议质的飞跃。它,成为伟人毛泽东人生旅途和革命征程中一段深刻而重要的历史记忆。

    【红军在黎平故事】1、进入草坪、洪州的毛泽东看到了一幕惨景:一对讨饭的侗家母子,10多岁的小孩跪哭在饿死的母亲身边。毛泽东扶起小孩,拭去泪水,叫警卫员小陈拿来毛衣、布鞋给小孩穿上,让红军战士掩埋了饿死的妇女,小男孩一下跪在毛泽东面前:“卜佬呀,瑶佑当红军,袖瑶呀!”(伯伯呀,我要当红军,收下我吧!),毛泽东含泪点头,一名侗族孤儿就这样跟着毛主席走上了革命征途。2、军委纵队进驻洪州草坪村时,司令部设在寨边一位60多岁的侗族石大爷家。晚饭时,石大爷看见红军同志吃的是粗茶淡饭,好几个人共吃一个菜,就象百姓几兄弟合伙做工吃饭一样。很受感动,拿出自家的腌鱼和酸广椒给红军吃。朱总司令一再婉言谢绝,并向石大爷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对石大爷说道:“大爷的盛情我们都领受了,不过,吃你的东西要讲个条件,我们吃大爷的菜,大爷要收我们的钱,‘有往无来非礼也’,一家人嘛就要有往有来嘛。”几十年来,毛泽东、朱总司令在洪州的感人故事一直在洪州群众中传为佳话。3、在中央红军进占黎平县城前,县城的群众听到红军快要进城的消息,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准备迎接红军。两个月前红六军团西征时路过黎平,这里的群众曾听到红军宣讲革命道理,亲眼见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知道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因此当红军进入黎平县城时,群众自动组织起三四百人,列队来东门外10多里的地方,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夹道迎接红军大部队入城。4、红军到了黎平的高寨乡,为不打搅老百姓,晚上就睡在村子外的草地上。村里的老百姓开始很害怕,后来觉得这支队伍很奇怪:天气寒冷却不进村子避寒。最后老百姓们服了,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部队,于是老百姓们连夜发动群众编织草鞋。第二天早晨,红军醒来发现草地上整齐的放着一百多双崭新的草鞋。5、一把铜锁的故事。19日(农历11月13日)上午,中央红军3万多人马从黎平县城出发向剑河开拔,途经三什江、地西、勇寨,先头部队中午到达高场。当年的高场侗寨有百来户人家,是县城通往黎平西部和剑河县的主要交通要道,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向大山深处延伸。村民本来都怕兵患,加上对红军的不了解和受国民党“共产、共妻”、“红毛鬼”等的宣传影响,红军到来之前的几天前,绝大部分村民就躲进了深山老林,只有几位胆大且放心不下家里粮仓那些谷子的年青人在守家。12月20日清早,几位红军干部找到留守看家的杨光廷(1910年生,已故)和杨光华(1914年生,已故)俩个人,要求俩人给部队带路到罗里乡的平信侗寨。俩人指了指没有锁上的粮仓,为难地摆了摆手。红军干部明白了俩人的心思,立即叫2名战士找来一把铜锁,帮他俩锁好谷仓。从高场侗寨到平信有30多华里密林覆盖的山路,途经高更、罗里等几座侗寨,俩个人带红军部队抵达平信侗寨时已是傍晚。当俩个人返回高场时,为安全起见,红军干部将一杆铜电筒送给俩人,并教他俩如何使用。同时,在带路之前,红军干部看到杨光廷家里用的铁锅已破,就送给他一口铜锅。那把红军送的铜锁,杨光廷老人一家一直用来锁谷仓,直到“文革”初期交由当时的黎平县领导董正顺同志转交县文物管理所,目前存列在黎平会议会址里。

    (二)、红军经过锦屏

    1934年12月14日,右路纵队第九军团在黎平中黄兵分两路;一路在老百姓夹道欢迎中进入隆里。红军从隆里过了三天三夜,当地老百姓挨户凑集柴草粮食供应部队,军民打成一片,关系极为融洽。另一路向锦屏的新化、瑶里方向前进;一路直插敦寨,攻打老锦屏—铜鼓城。15日,红军击溃黔军一个团,占领铜鼓城。中央红军右路纵队从锦屏启蒙向河口前进。敌军为阻止红军前进,把韶霭村—塘东村这段路挖坏,并沿路砍树拦塞,红军被迫绕路前行,并留下一部分红军修补 “红军路”。16日,红军抵达河口。

    黎平会议召开时,右路纵队各部已会合于锦屏河口集结待命。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12月19日在河口、瑶光苗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以船只、木排、门板架设浮桥,渡过乌下江,向剑河南加堡进军。红军一部强渡清水江追赶上彦洞,大部队沿清水江追赶至剑河县南嘉堡,共歼守敌200多人。

    【红军在锦屏故事】1、中国工农红军由启蒙一带翻山经过塘东、河口,西上剑河,国民党瑶光乡政府便奉命派乡兵将塘东至韶霭一带主要道路两侧的大树砍伐,堵塞在路中,企图阻挡红军。塘东后山的古树林多被砍伐,一片狼籍,令人目堵心伤。红军来到塘东,见状,一位军官便拿出十八块大洋交给塘东村民,交代他们待来年开春后将树木补植。第二年春,塘东村民果然找来树苗,将被砍伐的树木全部补栽。有一株紫檀木胸围5米,高20余米。树根有一道很深的斧印,那是当时当年乡兵正在砍这棵树,红军突然冲到,乡兵于是丢下斧子跑了。2、21日,毛泽东、朱德、博古等随军委纵队抵达河口,在瑶光宿营。当时腹泻尚未完全康复的毛泽东经查访后住到寨脚李志熙家。李志熙是个私塾先生,同时也是小有名气的草医。毛泽东住进后,向李志熙讲明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要他不要怕,出去把外逃的群众找回来。随后又问了瑶光地方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并问其否能找到可治腹泻的草药,李志熙说马齿苋有消炎和止泻的功能,随后到屋边园中找得一把交给毛泽东,并交代服用方法。毛泽东住下后,派警卫员到寨上了解情况,警卫员发现一个名叫常帮朝的老人卧病在床,便将他扶到毛泽东住处,毛泽东吩咐警卫员送他几粒药丸服下。常帮朝离开时,跪下口称“谢谢老爷”。毛泽东连忙将他扶起,说“我们不是什么老爷,是中国工农红军,我姓毛。”又叫警卫员将常帮朝送回上寨家中。3、12月18日分路的红军来到隆里宿营,留下了很多标语,红军所宣传的革命主张,不动古城人民的一针一线严明的纪律给隆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中央红军的到来,隆里人民不但没有跑,得知消息的群众反而沿隆里古城三街六巷挨家挨户“红军来了红军来了……”!古城群众听到消息后,全城沸腾了,通过城内德高望重的寨老联系,群众并自动组织起来,由贫苦农民夏鼎元、姚吉伍等带领,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挥动写有“欢迎”的三角小旗,到城外门前欢迎红军。地方上的开明绅士胡汝相、陈华胜等也纷纷出门欢迎。红军在隆里古城宿营期间,当地的老百姓主动挨户凑集柴草粮食供应部队,红军并在龙标书院门口搭台与当地民间艺人联合演戏宣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让穷人翻身当主人的政策,据隆里古城年过八旬仍然健壮的王培义老人回忆,当年红军过隆里古城时自己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当时红军在龙标书院门口塔台唱戏三天与古城汉戏班子联谊演出。

    【锦屏河口战斗】河口,为清水江支流乌下江汇入清水江的当口,一渡两江三上岸。三岸中,东岸为清嘉庆时期从事木材贸易暴富的木商姚继周斥巨资从河滩上修建起来的高12米、总面积270平方米的弯月形平台,其余西、北两岸均为壁陡岩山,地势险要复杂,易守难攻。王家烈部杜肇华等第五、六两团早已奉命在河口乌下江西岸和清水江北岸设防,想凭借河口天险力阻红军。16日,红军右路先头部队为消灭河口对岸的瑶光守敌,保证大部队顺利渡河,在机枪和火炮的掩护下涉水强攻不下,正在此时,从南面塘东下来的援兵赶到,同时从南面沿乌下江下来的另一支红军迅速堵住乌下江西岸上边瑶光寨的敌人后路,并压向河边敌人阵地。守敌腹背受击,遂沿清水江南往西和渡清水江向北溃逃,红军先头部队占领瑶光。2006年1月国家重点水电建工程三板溪电站建成蓄水,红军经过和战斗过的遗址河口永眠水底。

    (三)红军经过剑河

    【右路纵队】当主力陆续抵达河口后,18日先头部队进入剑河县南嘉堡,到达南孟后,分兵两路前进:先头部队走新柳、南寨、返皓、董熬,于20日占领剑河县城;主力部队九军团和一军团之一部走基立、翁座、南哨、白索、巫库于21日开进剑河县城,与先头部队会合。22至23日,红军离开剑河,分两路进兵:一部在上渡口搭浮桥经上菜园上柳堡、柳落塘、六虎塘翻杠子岭到岑松,然后又经对门寨、塘脚向镇远的报京和施秉县的胜秉方向前进,于25日到达镇远城东的两路口;一部上三关口、加禾过苗族聚居的摆尾、巫溜向台江县的方召方向前进。

    【左路纵队】和军委总部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伯承、叶剑英、陈云等的率领下,于12月22日从锦屏的河口进至南嘉地域,中央领导机关宿营柳寨,并在柳寨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写有很多署名为“红星”的红军标语。23日沿右路纵队主力行军路线进驻返排,于24日进驻剑河县城。红军总部进城后,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根据“黎平会议”精神,向各军团发出了《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指出:最近我军经过之地,地瘠民贫,苗民甚多,各部队更应向战士详细解释,严格督促。一、明确传达与执行本部对苗民指示,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有信仰的甲长、乡长。二、山田牛少,居民视牛如命,绝不应杀牛。土豪的牛要发给群众,严厉处罚乱杀牛者。三、加强纪律检查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开展斗争,立即克服一切侵犯群众、脱离群众行为。红军还在柳利寨召开苗族群众座谈会,讲解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城关作短暂休整后,便沿着清水江南岸西进台江县的革东。

    【红军在剑河故事】1、 “一件毛衣”的故事:在剑河中都苗寨旁,正值隆冬天气,红军遇到一位衣着破烂单薄的60多岁的苗族老妈妈带着她10多岁的孙子饿倒在路边寒风中,毛泽东闻讯赶来问明情况,叫人拿东西给祖孙俩吃,又脱下身上的毛衣,拿出一条被单,叫警卫员拿过两条装满白米的干粮袋,一起送给老妈妈,老妈妈挣扎着坐起来连连作揖,对毛主席和红军战士说:“都衬免猛,修了外绞连”(苗语:恩人呀,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老人家抹着泪水久久凝视着面容慈祥的毛泽东,拉着孙子跪下磕头。毛泽东扶住祖孙俩:“老人家,不用谢我,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军队,老百姓的军队。”离去时,祖孙俩一步一回头,连声念着“红军、红军”。 这件毛衣现存遵义会议纪念馆。 2、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身怀六甲的贺子珍随毛泽东一起长征进入黔东南后,生下了一女儿,毛泽东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就把女儿托付给了当地群众。据有关史学家考证,此事有可能发生在剑河一带。建国后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曾到剑河寻访,给剑河永远留下了一个历史性的迷。

    【剑河南哨战斗】21日,以彭绍辉为师长、肖华为师政治委员的红一军团十五师也从黎平的高洋经巫孟翻越高定屋背老山界下小九当至南哨。九军团主力也从南寨进至南哨会合。南哨是剑河南面的一个重镇,周围悬崖峭壁,巫迷、太拥、朗洞三条大溪在这里汇成南哨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和民国时期,均设有哨卡,故名为“南哨”。红军过境时,南哨是国民党剑河县第三区区公所驻地。区设有“常备保安队”武装组织,队长是退伍军官陈光禄,其弟陈光锡也是一个头目。国民党区乡官员得知红军即将从东面沿河上来,便大肆造谣惑众,驱赶群众上山,自己也躲进深山逃命,只留下“常备保安队”三十来人坐镇窥视。他们选择南哨河南岸的白土地坳作“保险区域”,修筑工事。这样,若红军从东面来,此地是居高临下,可抵挡一阵,打胜了,可乘机抢夺枪支弹药,武装自己;打败了,可往深山老林逃窜。正当敌人赶修工事、准备阻击东面来的红军时,红军则正好从云雾缭绕的老山界和尖尖坡上沿着壁陡的羊肠小道下到了小九当、巫当沟一带。陈光禄、陈光锡得知消息后,一面感到突然,不知究竟,一面认为这不过是一小股“共匪” 探子,不在话下。于是他们调转枪头瞄准巫当沟溪口。当红军开始出溪口时,陈光禄等便开枪射击。红军一听到枪响,便跑步前进,进行还击。陈光禄等抵挡不住,败下山去。那知,红十五师另一支部队已从桃子寨包抄过来,对南哨形成一个半弧形的包围圈,将“常备保安队”围在其中,陈光禄和陈光锡、张发成、吴子奎、吴子魁等被活捉并当众处决。为各路红军会合南哨并顺利通过太拥区域扫除了障碍。

    【占领剑河柳雯分县和老县城柳川】12月19日红军主力行至南嘉、柳霁地域。柳霁位于剑河县城东部七十余华里地的清水江南岸半山腰上,是筑有青石围墙的一座古城,国民党柳霁分县就设在这里。红军到达之前,柳霁分县县长赵日晸曾调集地方民团“据碉防御”,妄图凭高厚围墙和居高临下的地势阻拦红军前进。但红军进军神速,势不可挡。当赵日晸正逼迫团兵们运走财物时,红军已经出现在眼前。守门卡的团兵们想抵挡一阵,但红军动作迅捷,很快占领了北门。团兵们见势不妙,纷纷往南门和西门方向逃溃。赵日晸如丧家之犬,从县衙“缒墙而出”。逃至竹子岭,才未被红军活捉。

    剑河县城柳川,位于清水江南岸,雷公山脉东北麓,筑有青石围墙。城墙高厚,分有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北门外是苗族聚居的柳利寨;南门外是苗族聚居的公俄寨。城内多半是汉族居民,国民党剑河县党部、县政府就驻在这里。当中央红军浩浩荡荡进入剑河县境、柳霁分县县长赵日晸 “缒墙而出”的消息传到县城时,县党、政、军官员闻风丧胆,除留下少数兵力“护城”外,其余人马弃城逃命。县长陈殿卿和县大队长丁沛生、县副指挥雷振环、常备队长蒋玉伦等,搂了县政府所有的公款,携带私人的金银细软逃往乡下躲藏去了。12月20日,作为先头部队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奉命从南寨爬马大营十里陡坡,经马大营、中营、反皓,然后渡清水江,经南包翻越董熬长坡,当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出现在东门和北门时,县大队留守的兵丁吓破了胆,虚放几枪后,就往三关口方向逃窜。红军以少量兵力追击并占领三关口。占领剑河县城,主力进至南哨。21日,红一军团主力部队从南寨、柳寨出发,经岔路到洞坎上、大坳后,下猫鼻岭到革东。正在下革东修碉堡、筑工事的地方民团和乡丁,见红军一到,纷纷逃散。在当地群众帮助下,红军在下革东架设浮桥,渡过南哨河进至返排,然后经南哀、野拢、乃寿进入剑河县城,与先头部队会合。红军先头部队胜利占领了剑河县城。为红军主力打开了通往台江、镇远方向的大门。

    (四)、红军经过榕江

    20日,红三军团主力从锦屏的瑶光进入剑河南嘉堡地域。由于三军团有占领台拱城的任务,到南嘉堡后,分成两路前进。一路从南嘉连夜出发,经康中、格里、新寨,进入黎平的德化、高洋。在高洋击败地方民团后,进入榕江八书、盘假至朗洞宿营,然后转入剑河的柳哀(今柳开)、巫莱,在巫莱上坝击败柳拉(今柳金)吴英带领的小股地方民团后,经巫良溪、南良,巫送与主力部队会合,当晚宿营南嘉。12月21日经基立、岩板田、螺丝垴、九家湾、塘留至翁座(当时属于榕江县管辖),所经之处山高路陡,时值寒冬腊月,路冻风寒云雾遮天盖地,睁眼只见五几丈远,行军非常艰难。后来翁座苗族老人回忆说:“红军眼睛象虎眼,日夜行军不失足,不声不响过翁座”。红军过翁座后,经老寨、巫莱又翻越更高更陡的宝岭坡,然后下至九虎、南哨宿营。23日,红三军团经九丢(今九仪)、得雍(今太拥)、巫送,与从朗洞方向来的红军汇合后,经巫脸进入台江县境。

    作为中央红军后卫部队的红五军团,在完成“黎平会议”的保卫工作后,12月23日,其主力从黎平的高洋进入剑河的高定(当时为榕属)宿营,红军进寨后非常注意民族政策,一律露天宿营,离开时打扫得干干净净。离开高定后,翻越高耸入云的老山界,经九当、乌当沟至南哨,到久仪后走返召,然后翻越尖峰岭经久敢、里生、嘉禾、摆尾、巫溜进入台江县境。

    (五)、红军经过台江

    右路纵队12月20日,红军总部、红一军团、红九军团由剑河县进入台江境内的大田角村,当红军准备渡巫迷河时,台江县南宫地区有一股百余名的民团,从大田角屋脚开枪射击,阻止红军过河进入台江县境。经再三劝说仍然无效后,红军被迫作还击。红军只放一炮和一梭子子弹,将一根大松树断成两截,周围的一些树枝也纷纷落地。这一炮一梭,民团乌合之众,已吓破了胆,纷纷向南宫方向逃。红军循交下、巫梭、脚交、掌下抵达台拱寨,中途分兵过李子、黄毛、交孟,绕县城东北郊经养茂、水井寨包围县城。国民党时任县长黎某和县保卫队长带着近百名保卫兵登临东门,想凭借碉堡、炮台阻挡红军进城。后来,看到红军部队兵强马壮,不战自溃,急忙从西门逃走。红军不费一枪一弹,进驻县城会合。

    左路纵队红三军团的一路,22日由剑河县进入台江县的掌架、革东、大稿午、八郎、宝贡(这些村寨,于2003年后划归剑河县管辖)、新寨、平兆、塘坝,最后抵达施洞镇;另一路由剑河县巫溜村进入台江县交汪、方召、歹忙、汪一、大稿午、八郎、宝贡、偏寨亦抵达施洞镇会合。红五军团,为中央红军后卫,兵分两路,于23日,主力从黎平的高洋进入剑河高定宿营,经九当、乌当沟至南哨。另一部分于22日从锦屏的河口进至南加地域后,然后沿右路纵队路线到南哨与主力会合后分三路行进,主力沿三军团主力行军路线从巫脸进入台江县境,一部进剑河境,然后沿江进台江;一部到久仪后走返召、久敢、里生、加禾、摆伟、巫留进入台江县境。

    两路纵队继续北上(右路经梅影、桃赖、南省等10余个苗寨,左路经朗等、南兄、板凳等村),到老屯乡报效村会合,再分一路红军走良田、黄泡、棉花坪过清水江出县境,另一路红军经洋桃、大塘、江边等村,25日两路红军渡过清水江,进入黄平县。

    【红军在台江故事】1、部队在台拱停留3天,红军在县衙门前召开群众大会,向苗族群众宣讲革命道理,现场惩办和处罚了几名劣绅、土豪、官吏,废除苛捐杂税,开仓救济,将收缴的粮食、衣物等分给穷苦百姓,为百姓申冤除害,用实际行动注释着共产党的好、红军的好。台江老百姓奔走相告,影响震及全县。苗族人民以歌抒发心声、赞颂红军:“红军红军,苗家救星;红军来了,我们翻身!”2、当红军离开台江后,有7个年小带病的掉队战士,遭遇土匪而英勇还击,在击毙好几名匪徒后,终因久病体弱,不幸落入土匪魔爪。面对匪徒,七个红军战士慷慨陈词:“我们红军不象你们国民党匪徒,到处抢老百姓。我们脚都烂了,衣服全破了,但是我们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红军是杀不尽的,今天你们杀了我们七个,后面还有千千万万的红军,他们会给我们报仇的!”最后七个勇土齐声高呼:“革命万岁!红军万岁!”英勇就义。七勇土悲壮遇难,当地老百姓目不忍心睹。一位苗族老人等冒杀人风险,偷偷为七位烈士收殓安埋。解放后,台江县人民政府将将七烈士遗骸,迁葬到县烈士陵园。3、脚交村苗族农民张王里,因上山砍柴,不慎摔倒,身上多处受伤。红军医生耐心地给他敷药、包扎伤口,还交给他一张条子,叮嘱他拿给后面来的红军看。果然,随后来的一批批红军,只要见到这张字条,都会叫来医生给张王里洗伤换药,周到而热情。红军的善举深深感动大山里的苗家人,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纷纷盛赞红军是“爱人民”的军队。4、24日,台江施洞苗胞听说红军准备架设三座浮桥过清水江时,纷纷前来支援。懂木工手艺的拿出刨、锯、凿过来修建,有木船的人家划船来架设,还有的人家折了木料、门板扛过来铺设……船工张荡东等十多人,亲自跳进寒冷刺骨的河水中,与红军工兵一道搭架浮桥。在老百姓的帮助下,半天时间,三座百把米长的浮桥轻而易举地搭成。红军离开时,附近的苗族群众纷纷赶到桥头、河边欢送,相互赠送物品作纪念,一副依依惜别的景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闫盛霆、孙巍巍:6月2日蒲松龄375周年诞辰日 蒲松龄纪念馆免费开放一天
·下一篇:无
·特稿:红色黔东南——80周年浅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骆义飚:红色黔东南——80周年浅记
特稿:红色黔东南——80周年浅记
四川华蓥:偏岩子新村 独具川渝特色(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偏岩子新村 独具川渝特色(组图)
6月2日蒲松龄375周年诞辰日 蒲松龄纪念馆免费开放一
闫盛霆、孙巍巍:6月2日蒲松龄375周年诞辰日 蒲松龄
特稿:6月2日蒲松龄375周年诞辰日 蒲松龄纪念馆免费
彭志安: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八十周年(组图)
特稿: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八十周年(组图)
赵富华:就读《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