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7)——黎平县城(组图)
2015-01-20 15:16:48
作者:田竞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黎平整编:

    中革军委从1934年12月13日至19日在湖南通道、贵州黎平期间进行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整编。主要是根据12月13日的《中革军委关于取消第二纵队,合编第一、第二纵队的命令》、《中革军委关于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的决定及其办法致董振堂等电》等进行和完成了整编。整编令是在通道县发布,而关于整编的宣传、解释、合编等则是在黎平境内进行和完成的,故称“黎平整编”。

    黎平整编主要是:取消军委第二纵队,组建军委纵队;撤销中央红军教导师;成立“总卫生部第二休养连”(即干部休养连),把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等老同志和一部分省部级苏维埃政权领导人,以及女红军(妇女工作队)编入该连;将干部团、保卫团编成军委纵队直辖的独立作战部队;撤销红八军团建制、并入红五军团;撤销红五军团师部,直辖团;军委纵队不设立没委(没收征发委员会);撤销卫生教导队;撤并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等。同时,第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调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党代表陈云调任军委纵队政委;第八军团党代表刘少奇调任五军团党代表,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调军委工作。

    13日,军委一、二纵队宿营于今通道县播阳镇,发布整编令。14日,军委两纵队宿营于今黎平县洪州镇,且开始合编军委纵队;军委发布命令,令红军于次日夺取贵州的黎平、锦屏,开辟前进道路。17日,军委两纵队进入黎平城,红五、八军团到中潮地域并开始合编。19日,军委第二纵队并入第一纵队合组军委纵队完成,并离开黎平城到高场宿营。21日,军委纵队从黎平下八里出发,至锦屏瑶光宿营。

    黎平整编后的中央红军战斗序列为:军委纵队辖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干部团、保卫团;红一军团辖第一师(下辖第一、二、三团)、第二(下辖第四、五、六团)、第十五(下辖第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三个师;红三军团辖第四(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团)、第五(下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团)、第六(下辖第十六、十七、十八团)三个师;红五军团辖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团;红九军团辖第三师(下辖第七、八、九团)、第二十二师(注:一个月后该师被撤并)。经过整编,全军编制、体制更趋于合理,增强了战斗力。

    顺序参观了黎平会议纪念馆,出口对着的就是“翘街”。

    黎平县城(德凤镇)的翘街,又称东门街,因此街两头高,中间低,形状如翘起的木扁担,所以称为“翘街”。这条街位于城东面,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千米余。翘街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远远望去,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此街面为石条和卵石铺墁。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座落在翘街明清古建筑群中心。

    翘街的街口有一青石牌坊,上有大红字“翘街”,古式建筑的店铺排列在古式街道两侧。过牌坊,是红军广场,广场的一边有木制标语牌式“黎平古城翘街游览线路图”,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黎平翘街》简介,现就简介文字抄录(标点照原文)如下:

    翘街位于黎平县城东面,因地形中间平坦、两头翘起而得名。黎平在唐宋始有建置,明洪武十八年(1385)建五开卫,永乐十一年(1413)设黎平府。明清时期,翘街商贾云集,贸易繁盛,至今四合院、封火墙等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1934年12月红军长征途经黎平,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翘街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红军战略行动方针问题,是红军实现战略转移、转败为胜的起点,谱写了中国革命光辉的一页。“黎平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的主要链接点、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翘街主要历史和红色文化遗存有:“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住址、陈云住址、中央红军教导师驻地旧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驻地旧址、李德博古凯丰住址、红军群众大会旧址“两湖”会馆、福音堂、红军广场等。2011年黎平翘街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接着就看见了黎平会议会址,匾额上的“中央政治局 黎平会议会址”是由陈云题字的。

    这个会址原是德凤镇东二郎坡(旧称翘街)52号土豪胡荣顺家的商号,是一座四合院,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平面如方印,称为“印子屋”。当时,是中央红军总司令部(野战军司令部)驻地。如今,在“黎平会议室”里,保持着当年开会时的布置,摆设着太师椅和八仙桌,木板墙上悬挂着当年会议的参加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秦邦宪(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照片。

    朱德总司令当年的卧室也在这座四合院里。

    翘街上还有其他不少的红军遗迹遗址,县城里还有红军群众大会旧址(红军广场)、诸位领导人居住处、红军银行办事处旧址等等,可是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们所剩时间又不多,只好放弃。我想,如果重走红二、六军团长征路,还会来到这里。

    临行前,我们向黎平会议纪念馆的负责人赠送了“重走长征路”的书法条幅。

    附记:毛泽东诗词——《十六字令三首》起于何时

    《贵州日报》刊文,“在黎平城头,几个指挥员环顾静静的贵州群山,再注目那条刚刚走过来的通道最难通的狭窄的小路,不约而同的产生了‘后怕’,大家长吁一声:这是怎么过来的呀!毛泽东《十六字令》的第一首,就在这个时候‘哼’出来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黎平政治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转兵贵州,进入黔北的主张。从此长征才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带来了一线光明,在漆黑路上长征的红军,对这片光明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种心情,没有经过漫长夜路的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陈靖将军在他的著作《红军在贵州的三进三出》中这样描述当年红军进入贵州的情景、评价黎平会议的历史功绩。

    而此前,有文献指出,《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路经湖南宜章白石渡擎天柱、神头岭时有感而发的。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 1934年至1935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附:黎平会议纪念馆解说词

    黎平侗乡、红色沃土、谱写过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

    巍巍群山、涓涓溪流、镌刻着红军长征的光辉足迹

    各位朋友,(各位领导、专家),欢迎你来到红军长征入黔第一城红色黎平,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在黎平古城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会议上拨正红军和中国革命的航向,乘风破浪走向去争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建设新中国的远航。以黎平会议会址为核心的众多的红色遗存见证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的难忘瞬间。

    这是新建设落成的黎平会议纪念馆,青砖灰瓦风火墙,徽派建筑将侗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为一体,建筑风格与翘街明清古建筑协调统一,总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38平方米,馆用面积5834平方米,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

    黎平会议纪念馆现在的位置是原江西会馆,走进大门,正面你会看到一堵残墙,有人要问,这么漂亮的纪念馆为什么要保留这面残墙呢,我告诉大家,这堵墙是残墙原样保留下来的,你只要走近认真细看就会发现,墙上的每一块砖面是都刻有“江西馆”三个字,体现侗族人民在兴建纪念馆的同时,保护文化古迹的理念。

    现在我们进入黎平会议纪念馆过厅,大家看到,左墙上刻着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右墙上刻的是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手迹。

    (走过过厅):现在我们已进入到黎平会议纪念馆序厅,大家请看,正前方是黎平会议参加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6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铜像。铜像后的浮雕墙雕刻着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经过黎平,召开黎平会议,转战贵州走向胜利到达延安的场景。

    左墙上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电子沙盘,右墙上是中国工农红军三进黎平路线图电子沙盘。

    序厅上方采用透明玻璃钢星格状安排寓意黎平曙光、走向光明。

    欢迎进入第一展厅:

    前言:

    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重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红军长征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34年10月,在“左”倾教条主义的指导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在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及时提出放弃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正确主张,先后得到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积极支持。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的正确主张,作出《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从根本上实现了战略转兵,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指明了正确方向。

    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恢复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点,是中央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

    第一单元    战略转移  北上抗日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加紧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进攻路线。由于他们对中国革命的错误领导和指挥,加之国共双方力量悬殊,中央红军苦战一年多,未能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最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1933年9月起,为彻底消灭中央红军,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当时的军事指挥权,掌握在不懂中国国情的博古、共产国际驻中共军事顾问李德手中。由于他们的错误指挥,反“围剿”一年,损失巨大,最后失败。

    图: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要图。
    照: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的红军战士。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部署在赣州阵地上的红军。

    照:国民党军队“围剿”根据地修筑的雕堡。
    照:进攻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飞机。
    照:瑞金。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撤离瑞金。
    物:红军穿的军衣。
    物:红军用的干粮袋。
    物:红军穿的草鞋。
    物:红军戴的军帽。
    物:红军用的挎包。
    物:红军用的树皮饭盒。 

    ——红六军团突围西征

    为打乱敌人的作战部署,中革军委决定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军政委员会率领红六军团西征,到湘西与红三军取得联系。1934年8月,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突围西征,9月经过黎平,10月到达黔东与红三军在印江县木黄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

    红六军团于9月20日兵分两路经平茶进入黎平境内,左路经界牌、谭溪等,击溃黔军一个营后取道高屯鳌鱼嘴(今敖市)等地;右路军由丘团、经中黄过新化、隆里,到鳌鱼嘴与左路部队会合,向锦屏婆泪方向进发。

    表:红六军团西征战斗序列表。

    红六军团领导人

    照:任弼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照:萧克(红六军团军团长)
    照:王震(红六军团政治委员)
    照:鲤鱼山。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县的鲤鱼山踏上西征路。
    照:新厂战斗纪念碑

    1934年9月19日,红六军团在今湖南靖州新厂,给尾随之湘军以歼灭性打击。这是新厂战斗纪念碑。

    图:红六军团过黎平路线图

    红六军团于9月20日兵分两路经平茶进入黎平境内:左路经界牌、潭溪等,击溃黔军一个营后,取道高屯、鳌鱼嘴(今敖市)等地;右路由丘团,经中黄过新化、隆里,到鳌鱼嘴与左路部队会合。两路部队会合后,向锦屏婆洞(今启蒙)方向进发,于9月22日进入剑河县境。

    照:潭溪战斗遗址。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在贵州黎平潭溪击溃黔敌周芳仁部一营。这是潭溪战斗遗址今貌。
    照:樟树坳战斗遗址。1934年9月20日,红六军团一部在潭溪樟树坳与黔军激战,毙伤敌70余人。
    照:甘溪烈士纪念碑。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甘溪一带陷入湘、桂、黔敌的包围,经过浴血奋战,突出重围。
    照:木黄会师纪念馆。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贵州木黄胜利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接着红二、红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表:会师后红二军团战斗序列(1934年10月)
    表:会师后红六军团战斗序列(1934年10月)

    会师后的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

    照:贺龙(红二军团军团长)
    照:关向应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二军团副政委

    前坐者王震,后排左一贺龙、左二李达、左三关向应、左四任弼时。
    ——中央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准备到湘西同贺龙、萧克等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1934年10—11月,相继突破由粤军、湘军等国民党军组成的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

    文照:中革军委发布的长征命令。
    文照:中革军委发布红军长征五号命令地——瑞金沙洲坝。
    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由于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共8.6万余人,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踏上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漫漫征程。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主要负责人。

    照:秦邦宪(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总负责人)
    照:张闻天(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
    照: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
    照: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照:朱德(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
    照:王稼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序列表。
    照:瑞金武阳威渡口。中革军委等机关和人员长出征发时经过的渡口之一  。
    照:中央红军长征渡口——江西于都河渡口。
    照:江西省信丰县古陂镇。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的主要地点。
    照:广东省韶关仁化县城口。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的主要地点。
    照:湖南省郴州市宜章渡口。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的主要地点。
    照:国民党在中央红军前进道路上设置的封锁线。

    ——血战湘江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派出军队在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从11月27日到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桂东北的全州与兴安之间强渡湘江,与各路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决战。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出发时的8.6万人减至3万余人。

    照:湘江。
    表: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战斗序列表。
    表:湘江战役国民党军战斗序列表。
    照: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
    照:何键(湖南军阀,国民党“追剿军”总司令)
    照:薛岳(国民党“追剿军” 前敌总指挥)
    照:李宗仁(桂系军阀,广西“绥靖”主任)
    照:白崇禧(桂系军阀,广西“绥靖”副主任)
    照:界首三官堂,湘江战役中红三军团渡江指挥部旧址。
    照:光华铺阻击战战场遗址。

    光华铺阻击战战场遗址。红十团两任团长沈述清、杜中美同日先后阵亡。

    照:界首渡口,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主要地点。
    照:位于广西兴安县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图: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示意图。
    表:湘江战役部分红军部队损失表
    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牺牲的营以上将领简表(1934.10—12)
    照:陈树湘,在湘江战役中负伤被俘、自断肠子、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
    画照:《血战湘江》(油画,沈尧伊作)
    画照:《红军过湘江》(漫画,黄镇作)

    第二单元    黎平会议  伟大转折的起点

    湘江战役后,党和红军内部对“左”倾错误领导不满的情绪达到高潮。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兵。
    ——通道会议

    湘江战役后,蒋介石已经集结重兵于湘西,妄图一举全歼红军。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力主放弃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主张向国民党军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博古、李德等不察敌情变化,一味坚持原定计划。这样就必然使三万红军将要同5、6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硬拼,红军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毛泽东的主张虽然被博古、李德否定,却得到张闻天和周恩来等同志的赞同。会后对行军路线上作些调整,改由贵州黎平、锦屏北出湘西。

    图:湘黔边界敌我态势图

    1934年12月中旬,蒋介石已经调集军队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消灭中央红军在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路上。这是湘黔边界敌我态势图。

    实文:中革军委关于我军向通道以南西进致各军团、纵队电(1934年12月4日)
    实文:中革军委关于我军十日行动部署致各军团、纵队电(1934年12月9日)
    文照:蒋介石手令。中央红军到达湘黔边境时,蒋介石给薛岳下令“追剿”红军的手迹。
    实文:薛岳关于向洪江、武冈推进的训令(1934年12月6日)
    照:恭城书院。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湖南省通道县城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

    ——中央红军攻占黎平

    黎平地处边隅、界连湘桂,自古以来是连接两湖、两广的交通要冲。当时黎平国民党军只有黔军王家烈部第四旅第七团驻守。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从湖南省通道县兵分两路向黎平进军。右路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经过湖南靖州新厂、贵州锦屏平茶和黎平潭溪、五里桥等地,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于14日上午攻克黎平县城。左路军委纵队和红三、红五、红八军团经过湖南通道播阳和黎平洪州、中潮等地,于15日至17日陆续到达黎平城。

    黎平是红军进入贵州后攻占的第一座县城。物产丰富,便于红军补充给养和休整;湘江战役后,党和红军许多领导人对“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极其不满,主张恢复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进入贵州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黎平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不利于敌人的兵力运动,敌人力量薄弱;黎平各族人民受红七军和红六军团过黎平的影响,群众基础好。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6)——洪州镇(组图)
·下一篇:无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7)——黎平县城(组图)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7)——黎平县城(组图)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6)——洪州镇(组图)
·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6)——洪州镇(组图)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6)——洪州镇(组图)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5)——草坪村(组图)
·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5)——草坪村(组图)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5)——草坪村(组图)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4)——县溪镇(组图)
·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34)——县溪镇(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上杭县四举措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发展
危春勇:《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林彪形象
特稿:《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林彪形象出
湖南驻京单位党委到红色伟业党总支调研(组图)
李学叶:湖南驻京单位党委到红色伟业党总支调研(组
特稿:湖南驻京单位党委到红色伟业党总支调研(组图
谢慧媛:长汀强化安全考核 推进旅游安全环境建设
特稿:长汀强化安全考核 推进旅游安全环境建设
一城多站不是便民是折腾和浪费
墙绘文化可规范性适度开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