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吴跃军:曙光之城 侗乡之都 黎平华章——读中国革命老区《黎平历史名人列传》出版感记(组图)
2014-04-28 13:44:38
作者:吴跃军(侗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翘街二郎坡52号“胡荣顺”店铺内召开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黎平会议会址为青砖盒子式封火墙建筑,前低后高,共5间大屋,9个天井,通面阔17平方米,基面414.8平方米,后院382.2平方米,总面积为797平方米。2006年6月6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重要节点。

1934年12月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住址--城东胡家坪胡胜私宅。随同毛泽东同志一起居住的有张闻天和王稼祥两位同志。

1984年4月,著名军旅作家魏巍为写作《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到黎平考察,并为黎平会议题词。

1986年10月,老红军、原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军旅作家陈靖为创作红军长征三部曲鸿篇巨著,到黎平会议会址等考察,写下了《黎平回眸》词稿:“大军逾八万,桂北湘南,潇水无情马蹄乱,东风不力西风狂,折兵过半。征士心如煎,落荒而战。通道西来人心展,黎平城中得黎明,曙光复现。”

1986年10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出席黎平会议学术研讨会并作重要讲话。

侗族祭萨大典

鼓楼下的千人侗族大歌。

    黎平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召开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所在地、被胡锦涛同志1986年誉为“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之乡、中国革命老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被世人誉为“曙光之城•侗乡之都”。石干成主纂的《黎平历史名人列传》2013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为600年黎平建府留下历史人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的老区留下了血性文字,为侗族大歌之乡拥有如此众多的建筑音乐艺术瑰宝进行了合理的阐释描写。《《黎平历史名人列传》》,是有灵魂的写作,有智慧的碰撞,有文化的魅力。

    正在参加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的知名学者、湖南省侗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佳能先生受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石干成主任所托,把为纪念黎平建府600周年列入黎平县“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文化工程项目、该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该县侗学界文史界专家学者用时3年辛勤编撰、云南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发行的大开本《黎平历史名人列传》送给我,感慨万千。由于职业兴趣的关系,我作为《侗族通史》子项目《中国侗族军事史》编写组组长,用一个礼拜时间认真看完了用铜版纸印刷的珍贵照片100多幅、达446页65万字68篇黎平本地各族名人和外地寓黎平有影响人物传主的史传作品,不由为“侗乡之都”黎平的大手笔和各族人民创造的伟大贡献而骄傲。

    正如主撰者石干成在后记所言:书中许多人物资料为首次公开,对于深入了解“红色”黎平、研究“绿色”黎平、宣传“大歌”黎平具有较高的文化参考、存史、资政和育人价值,填补了该县历史文化和人物志的空白。笔者认为,站在中央提倡文学作品接地气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高度,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所撰70多位人物史传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历史碰撞力、深度的历史穿透力、广度的历史影响力,也填补了中国侗族通史乃至中华民族通史、中国侗族军事史、文化文学史、教育科技史和中国音乐史的空白。存史、资政、育人,是侗族地区第一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传承文化、震撼人心、感受大美的能够通过阅读给人以生命哲学的侗族文化优秀书籍。

    《黎平历史名人列传》出版了,读了体现侗家人大智慧的史传文学作品很有感受。因水平有限,出于湘桂黔学友2002年一起参加第二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攀登侗族圣山“三省坡”考察侗族文化的千年情缘,写出与各族读者分享,并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第一、史传文学作品行文有史有据才能形成高度的历史碰撞力

    《黎平历史名人列传》反映的是侗乡之都黎平的人物。黎平唐代为龙标县治地,时称五脑寨,始兴土司;元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改称黎平;明洪武十八年(1385)置五开卫;清永乐十一年(1413)农历二月辛亥日(阳历3月3日)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即建省),设立黎平府,曾管一府三县(开泰县、永从县、天柱县)和一府二厅两县(古州厅、下江厅,开泰县、永从县),为黎平府治;民国二年(1913)改设黎平县,古称“黎平府”,为侗族文化的中心。黎平县辖面积4441平方公里,人口58万(2012年)人,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也是贵州省总面积第二大县。县内聚居着侗、汉、苗、瑶、水、壮、彝等众多民族,其中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71%,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居住着40多万侗族同胞。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之处,毗邻7个县,地理上形成侗族中心,历史上实为侗疆腹地。2013年为贵州省五个省直管县市之一。这些人物按民族分类有侗族35篇38人、汉族29篇29人、苗族3篇3人、瑶族1篇多人。按籍贯分本土人物59篇61人,外地人物9篇9人(唐代诗家天子、龙标县尉王昌龄,扫峒大王龙禹官,黎平官话教授者陆沧浪,黎平知府张广泗,清代中兴名臣、黎平知府胡林冀,老红军、毛泽东警卫班班长刘贵祥,首任黎平书记宋茂玉、黎平桂戏传人阳国杰、老红军李学山)。按境内境外区分,录有黎平人在黎平境外作出贡献的有27人,著名的有:明代“黎平五贵人”之称的吏部尚书梅友月、兵部尚书何腾蛟、南京大理寺少卿龙起雷、山东莱州知府朱万年、山阳知县董三谟,清官、鸿胪寺少卿张应诏,教育家胡长新,中兴名将朱洪章,黎平“彭家三代耕读传家楷模”黎阳书院主讲、举人彭应洙(祖父)、举人、清国子监博士、礼部员外郎、光绪版《黎平府志》主笔彭汝畴(伯父)(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彭汝畴编撰的《大清最新百官录》,由北京琉璃厂《南槐荫山房》出版,现藏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抗日名将、遣返将军彭克负少将(孙),黄埔军校生、国民党抗日少将、台湾陆军大学干训总队少将总队长、学生总队少将总队长、少将教育长、在台湾逝世的胡序荃将军,共和国开国大校、呼和浩特军分区司令员罗成章将军。按历史人物正反面分,录有反面人物有4人,知名的有:国民党元老、国府秘书兼印铸局局长、孙中山总统秘书、北伐军第十路军党代表、“黔湘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高级顾问周仲良(死于黎平),卖国降敌汉奸、中国青年党头目之一、死于日本的赵毓松(曾任吴佩孚的秘书长、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权时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农矿部部长、司法行政部部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见东亚问题调查会编,《最新支那要人传》,东京:朝日新闻社,昭和十六年(1941),收入蒋介石、毛泽东等中国名人343人,赵毓松排203位),指挥衡阳保卫战以牺牲1.3万人的代价杀敌1.8万人的抗日将领、“黔湘桂边区游击指挥部”副司令彭克负少将(死于黎平),侗苗抗日联队队长、“黔湘桂边区游击总指挥”杨锦彪(杨标,死于黎平)等。黎平名人众多,有史有据,还有很多。选择的重点是人物写作的难点,必须站在黎平府的高度,跳出黎平看黎平,跳出世纪看世纪,跳出民族看民族。

    同时,像吴文彩一样传播侗族文化、创造侗戏戏种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蝉之歌》《知了歌》作者、侗族大歌歌师吴传龙,爱民如子为民谋利的侗族乡贤陆本耸,首创竹坪私塾的南路款首吴堂印(中国社会科学院侗族著名学者邓敏文研究员即生在此地),别号万麻(侗语“万条舌头“)《劝世歌》作者的侗族歌师吴朝向,“大用情歌”的创始人、著名侗族歌师陆大用,十二组《嘎段》琵琶歌师祖杨固岚,《鲁朗花赛》作者、侗族戏师陈承明,侗族银匠石贵邦,《晚辈要把老来敬》作者、洪州琵琶歌歌师石美发,“金松派”六洞琵琶歌歌师吴金松、姚成仁师徒,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诗人歌手座谈会”的侗族歌师潘老替,创造“09数字记法的”和“侗族变角鼓楼”的侗族著名鼓楼墨师陆培福、《侗族鼓楼建筑机构图和施工图》首创者陆文礼师徒,循环换气演奏技法创始人、14.16.18.23管侗族新组合芦笙发明者、侗族民间乐器演奏家和制作师石国兴、石威父子,“工艺犹存人不存”的侗族剪纸师杨胜寰,“幕落音犹在回味有余音”、把侗族大歌唱到贵阳、北京、朝鲜、莫斯科的第一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侗族金蝉吴培信,图表教学法、首创《黎平乡土历史教材》的特级教师吴应国,侗族大歌1986年巴黎演唱成功的艺术指导、电视连续剧《侗女贝仙》音乐设计、《侗族大歌——人与山水的和声》电视专题片编导、《侗歌教学演唱选曲一百首》主编、著名侗族艺术家吴定邦等等。他们是侗族文化的高山。同时传播汉族文化的有龙标县尉王昌龄、黎平教育先驱陆沧浪、翰林院典簿胡长新、黎平知府张广泗、胡林翼、举人彭应柱、彭汝畴、侗苗子弟汉文启蒙者石国华、石宗英、黎平女子教育先驱王开媛、黎平新学先驱赵学烺、黎平桂戏传人阳国杰等。

    可以肯定地说,《黎平历史名人列传》所选人物行文有史有据,形成了高度的历史碰撞力。人物如同高山大海,仰止深邃。

    美中不足,因为种种原因,然也有知名度高的没有选入。如首次中举的后曾官云南太和知县的王大臣;第一位出任布政使的人周大谟;武举人吕应阳;武状元,官至副总戎的顾景元;侗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吴国佐;最先开创五开卫汉文化教育先河的人顾谅;享年93岁的侗族琵琶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世恒(1909-2011)培养了一大批歌师,包括国家级传承人吴玉竹等等。希望再版时予以补充。

    第二、 史传文学作品人物有胆有识就会产生深度的历史穿透力

    《黎平历史名人列传》编纂者是黎平侗学界、文史界的顶尖高手。

    杨再宏、石干成用十个版面在《侗戏鼻祖吴文彩》一文写道:

    吴文彩,侗族,贵州黎平腊洞村人,侗戏鼻祖。生于清嘉从三年(1 798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5年),享年47岁,葬于腊洞村头右山泥鳅形。父亲的名字叫吴昌荣,母亲的名字叫吴婢女,妻子的名字叫吴婢脑,他们都是侗族普通农民,世代以农耕为业。吴文彩生性聪敏,自幼喜歌;少时读私塾七年,勤奋好学,通《幼学》、《四书》及经史诗文。青年时代开始白编侗歌,有《开天辟地》、《吴家祖宗》、《历代皇朝》、《酒色财气》、《乡老贪官》、《劝吴正理歌》等叙事歌和劝世歌,共成四集问世,先传于“天甫洞”区,后流传于侗族各地乃至邻近宫府,成为小有名气之士。约30岁时出游附近府州县地,接触大量汉戏、阳戏、京剧、彩调等,并用兴趣而搜集大量汉戏脚本及小说,以习唱与研读,是时,侗族民间尚无侗戏,而仅有侗歌,族众大多不通汉语,听不懂京戏、汉戏、阳戏等,阅此吴文彩致力于编创侗族民众听得懂、能接受的侗戏,在汉戏的启发之下,他于出游回村之后一改生活常习,住进自家一间旧禾仓里,独自编创侗戏。传说三年时间里,他不参加生产劳动,不会客交友,且一日三餐都由家人递送。起初,村上人准也不知他在旧禾仓里做什么,路过旧禾仓边的人们时常听见仓内或传出哈哈笑声,或传出打闹、哭诉的声音等,就都以为“吴文采癫了。”也无人敢进旧禾仓里盘问什么,然而,三年之后的一天,吴文彩却突然走出禾仓,腋下还夹着两本厚厚的构皮纸书,说是要召集村里人排演什么侗戏,于是村人们依然以为吴文彩说着疯话而无人听其使唤。后来,人们见其言行井无疯癫之征,于是才有人相信他而参加排戏。出人所料的是,吴文彩编创的侗戏在村里上演之后,却轰动了全村,人们惊嘻若狂。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闻讯,四邻八寨的人们不断地涌向腊洞利来看侗戏,并抢着接戏班到各村去演出和作客,吴文彩因此受到了侗族人民的拥戴,成为侗族著名的文化名士而传颂至今。当年吴文彩编创上演的剧目,正是的下侗族民间依然传世的侗戏《梅良玉》和《李旦凤姣》。据查,《梅良玉》是吴文彩根据汉族通俗小说《二度梅》改编而成,《李旦凤姣》则是他依据汉文说唱书《朱砂记》改编而就,是故,世人视《梅良玉》和《李旦凤姣》为侗戏的始创剧本,吴文彩因此成为侗戏的创始人及名副其实的侗戏鼻祖。

    汉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产生侗戏,只活了47岁的吴文彩(1798-1845)为中华民族创立了一个新剧种:侗戏。吴文彩的雕塑被历史刻在湖南怀化五溪文化广场上,他就是人类文明文化交融的侗族大使和古代以来侗族十大名人之一!现在流传吴文彩“三年装疯编侗戏”的故事:“由于吴文彩编歌传唱出了名,29岁那年,被县城里的人请到城里去传唱侗歌,在城里他看到外地人表演汉族戏曲,便如痴如迷地追看,于是萌发了创作侗戏的灵感。回到家后,他便把自己关进一间谷仓里,三年不走亲探友,不会客应事,废寝忘食地创作侗戏,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大哭大笑,有时哼哼唱唱,完全进入了侗戏创作的境界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之中,人们对他退避三舍,说吴文彩疯了。经过三年装疯卖傻,呕心沥血,吴文彩终于借鉴汉族传书《朱砂记》和《二度梅》,以侗族民歌为基调,改编、翻译出了最早的侗戏《李旦凤姣》和《梅良玉》;并设计了别具民族特色的闹台、引腔、上下句、过门、转台、尾声等一整套唱腔和器乐伴奏曲谱;以及“8”字形的表演动作,从此侗族有了自己的戏剧。当吴文彩把改编的剧本拿到鼓楼表演给大家看时,人们才明白吴文彩并没有疯;而是为了避免干扰,使侗戏尽早问世。吴文彩后来被人们尊称为“侗戏鼻祖”。侗族人民为了缅怀他,至今各地的侗戏班子开演前都要念词请祭他:“阴师父,阳师父,吴文彩鼻祖师父,弟子不请不到,有请即来,日请日到,夜请夜来,师父请到,马上开台。”而且吴文彩为了侗戏传播,作出了更为惊奇的举动。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中央民族学院(现大学)专教侗语侗文的郑国乔教授致信众山文学社社长水光、边村和秘书长杨标时信中鼓励文学社用吴文彩创建侗戏传播侗戏例子指出:

    侗族文化有其辉煌灿烂的一页。鼓楼已成为侗族文化的象征。以大歌君jenh体、款词为代表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堪称人类的优秀精神财富。作为侗族子弟,应该责无旁贷地接受、继承祖先的这份可贵遗产。但更重要的发扬光大,改革创新,使现代侗族文学跻身世界先进文学之列。愿众山文学社在繁荣和发展侗族文学方面独树一帜。繁荣和发展侗族文学只能靠侗族本身的力量。特别是民间的力量。需要许许多多志愿献身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传说侗族戏祖吴文彩不仅呕心沥血创编了侗戏,还为各地来学侗戏的人们免费提供食宿。他说:“我教歌教戏愿赔本,只要歌戏传四方,家财败光也高兴”。侗族历史上不乏吴文彩那样舍己为民的歌师、歌手。他们是侗族文学史上的功臣。今天,众山文学社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提倡“无名树”精神。有你们这群自觉为民族文化献身的朝气蓬勃的青年,展现侗族文学繁荣的光明前景,愿你们在摸索前进中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见《水光诗选》郑国乔代序《在侗族文坛上吹出一股清新之风》)。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柳飞:我母亲眼中的共产党
·下一篇:方涛、胡海颖、蒋超亮:农大与信师志愿者偶相遇,红色教育与服务意识同绽放(组图)
·特稿:曙光之城 侗乡之都 黎平华章——读中国革命老区《黎平历史名人列传》出版感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