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收藏>>正文
红色经典《南泥湾》深藏民间五十载(图)
2009-05-07 11:44:12
来源:《档案大观》
作者:记者 屈建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油画《南泥湾》 260厘米×95厘米 1961年 靳之林 作

  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靳之林创作的《南泥湾》,曾陈设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其后藏于作者家中。前不久,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征集到此作,并将在5月9日春拍油画雕塑专场上“露面”。

  油画《南泥湾》是靳之林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画作。作品气势恢宏,将波澜壮阔的黄土高原、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完美地统一于画面。这幅油画从开始创作到诞生,从陈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到流回作者手里,在近五十载的沉浮中,演义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1959年,靳之林接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委托,在王震将军的亲自指导下,开始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南泥湾》创作准备工作。他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完成草图50余幅。1960年完成定稿,请王震将军审阅,得到肯定;年底再赴南泥湾,搜集并完成作品的所有具体素材。1961年完成《南泥湾》创作后,调至吉林艺术学院,携画前往。1961年至1964年对作品进行了少部分修改后,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文革”时,造反派要毁掉《南泥湾》,为保存这幅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时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组组长的何孔德通知靳之林将画连夜取走,这件作品才得以幸存,并随靳之林辗转到了吉林。1973年靳之林到延安落户工作,《南泥湾》也随之到了延安。1977年,《南泥湾》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南泥湾》在“文革”结束后再次现身。当时整个艺术界创作风气依然保持着“文革”时期“高、大、全,红、光、亮”的特征,而《南泥湾》所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与同时展览的陈逸飞作品《黄河颂》所代表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与其他“文革”风格的作品拉开了距离,引起强烈的反响。

  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油画《南泥湾》是一件国家博物馆级藏品。它是至今仍可在市场中出现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现实主义大型主题创作中最重要作品之一。

  靳之林在回忆油画《南泥湾》的创作过程及辗转回到自己手中那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时,动情地说:“油画《南泥湾》是1960年为完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革命历史画任务,在王震将军的亲自指导下创作完成的。

  “抗日战争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党中央把抗日战争的大本营放到了延安,但是土地贫瘠,人烟稀少,连老百姓都难以生存的陕北黄土高原,在国民党重重的封锁下,怎么能使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呢?在中国革命处于空前困难的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王震将军领导的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屯垦开荒,边区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油画《南泥湾》真实地反映了南泥湾大生产战斗生活的这一历史事实。

  “1959年,我为完成中国革命博物馆《毛主席在大生产运动中》的油画创作任务,在延安和南泥湾的生活中,最深切的生活感受就是当年的干群关系与军民关系。因此,‘在劳动中,在群众中’,也是我这一时期最热衷的创作主题。王震将军提示我,当时长征过来的工农红军大都是南方人,初到陕北不会开荒,每个连里请一位老农教战士开荒生产。主题与情节就这样确立了。根据我1959年在南泥湾开荒劳动时,在地头休息拉家常的生活感受,最后确定了这幅画的定稿。我创作《南泥湾》的年代,正值全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我想借这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鼓舞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度时艰。

  “我们的队伍是能战斗、能生产的部队,是一支关心国家命运、有文化的部队,我在边吃饭边读报的情节突出了这一点。

  “画面结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把我在陕北生活感受到的波澜壮阔的黄土高原与近景的故事情节,活灵活现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为此,我跑遍南泥湾的所有山岭,进行写生,积累素材,最后选定现在的构图。在近景的一个山坡上展开画面人物形象,远景是波澜起伏的黄土群峦和烧荒开荒的大场面,以及远景山沟里的战士开凿的营房窑洞群落。

  真实与质朴是我最高的美学基础,浑厚质朴的黄土高原气质,浑厚质朴的农民与战士的气质,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气质,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我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最高艺术理念。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十五年他收藏了五千枚毛主席像章(组图)
·下一篇:图 :65岁的退休职工收藏毛主席像章300余枚
·邱锋:延安精神的典范——“陕北好江南”南泥湾新区游记(组图)
·特稿:延安精神的典范——“陕北好江南”南泥湾新区游记(组图)
·毛泽东视察南泥湾
·大型油画《南泥湾》雪藏民间五十载 翰海春拍面世
·王恩茂:忆南泥湾大生产
·永远的南泥湾精神
·《兵出南泥湾》剧组到四十七团采编
·特稿:《兵出南泥湾》剧组到四十七团采编
·梁晓春:《兵出南泥湾》剧组到四十七团采编
·歌曲《南泥湾》诞生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江山、李学叶、杨光: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