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人物>>正文
抗大老学员追忆浆水岁月
2017-10-09 17:13:57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张莉 王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阅读提示]

    邢台市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

    1940年底,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总校转移至这里,三年间,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97年,前南峪人在这里建馆,一座全国建馆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校史的陈列馆依山而立。

    从2016年开始,陈列馆专门组织力量,对当年的抗大老学员进行了走访和史料发掘。

    老学员的讲述,也将人们带回到那个不屈抗争的烽火岁月。

    为了不当亡国奴

    “爷爷(奶奶),能不能唱一遍抗大校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98岁的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吴因老人(今年1月去世),越唱声音越高。

    唱到结尾,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唱道:“劳动者的先锋,劳动者的先锋,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这位曾担任抗大总校文工团音乐指导的老人激动地说:“我们不仅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去勇当先锋,更要为全世界的劳动者的解放而勇当先锋,这就是抗大的使命。”

    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光阴,淡化了老人对许多往事的记忆,却没能使他们稍稍遗忘这同一首歌曲。

    这首歌,倾诉了这些耄耋之年的老学员,当初从天南海北共赴抗大的深情。

    如今104岁的王金革,来抗大之前,曾是一名旧军人。

    “我6岁以前,住在鸭绿江口。能看到的就是对面的朝鲜。”王金革说,他从小就见过日本统治下朝鲜人民的苦难生活。

    这样的印记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淡化,反而随日军的侵略而愈发沉痛。“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丢掉了,一二九运动后,反内战的情绪高涨。”终于,王金革不满当时蒋介石的攘外安内政策,在韩复榘的三路军里,通过地下党员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辗转来到抗大一分校。

    99岁的刘光军,当年则是兄妹5人一起来到抗大的。

    1937年底到1938年初,刘光军兄妹5人或抛工作、或弃学业,从老家广东奔赴延安。在近一个月的行程里,他们有时搭车,有时徒步,有时还遇到日寇的飞机轰炸,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延安。除三哥刘如心抵达延安后不久被派往英国深造外,其余4兄妹均留在抗大学习。

    “父亲一贯支持革命事业,大哥刘梦晖、三哥刘如心很早入党,常对兄弟姐妹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刘光军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刘光军兄妹想去延安抗大学习打鬼子。“父亲得知我们的想法后,非常高兴,说:‘没有国,哪还有家呢?你们兄妹去打日本鬼子,是报效国家,好得很。’”

    报效国家,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1939年,我16岁,一个欢蹦乱跳的女孩子,为了不当亡国奴,从这个大门走向了革命。”曾在回顾往事时写下这句话的老人,今年94岁,名叫郑织文,是抗大总校第五期学员,出生于河南官宦门第、书香世家。

    “一二九运动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奠定了无数青年学生走向革命的思想基础。我就是其中的一个。”郑织文回忆。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正在开封求学的郑织文,和当地大中学生一起,参加了开封学生游行。后来郑织文对延安愈加向往,并于1939年1月,瞒着大姐偷偷离家出走,投身革命。

    为不当亡国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背井离乡,走进抗大,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座“革命熔炉”。

    抗大学员在浆水

    2016年正月初三,94岁的辛良志老人从邯郸来到邢台,站在抗大陈列馆前。

    老人看着通往陈列馆的路,想起了往事。“我们当时在这里的时候,只有一条街,村口有站岗的。进村以后这一条街北边是住户,南边也是住户,就这一条街。”

    如今的辛良志走路需要搀扶,已经很少出门。但在陈列馆前,他固执地拒绝了大儿子的搀扶,一步一步,缓慢而庄重地踏过了陈列馆前的108级台阶。

    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浆水镇一带。当时,校部设在前南峪,政治部在浆水,供给处在河东,医院在桃树坪,卫生处在安庄,文工团在浆水。在这里,抗大开始了建校以来的正规化办学和建设,并指导全国各个分校改进工作,先后培养了十万多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辛良志是在1941年底,跟随抗大总校特科大队来到前南峪的。当时特科大队下设三个分队,一个是他所在的工兵队,一个是学医为主的女生队,一个是炮兵队。

    “我们稳定下来以后,开始上主要的课程。政治课程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辩证法唯物论》等。”说起所学课程,老人记忆犹新。

    也正是在浆水期间,辛良志开始系统学习工兵知识,包括散兵坑、坑道、爆破、筑路、架桥等工兵队的专业课程。“攻城的时候城墙很厚,怎么办?一个是炮轰,另一个就是用炸药炸开。还学挖地道,从城外挖到城里。行军的过程中过河怎么办?就要学习架桥的技术。下雨道路泥泞怎么办?就要学筑路。”辛良志说。

    1942年,辛良志即将结业的春天,抗大附设陆军中学在浆水成立。

    “陆军中学学员平均年龄十四五岁,是抗大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学文化、学军事、学开荒,什么都学,在太行山下迈出了成为军人的第一步。”如今92岁的张书琴,曾就读于陆军中学。老人回忆说,当时陆军中学下设6个学员队,约800人,这些小学员是被作为建国人才培养的,因此有“建国大队”之称。

    “我父亲何长工说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抗大是在浆水川度过的,是浆水人民养育壮大了抗大,对此我们永志不忘。’”何长工的儿子何光暐说。

    浆水办学环境虽已有所改观,但学员们学习、生活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

    “盐比金子还贵。”当时,由于敌人封锁,食盐短缺,一个学员给发一个盐包挂在腰上,辛良志舍不得吃。辛良志每个月有一块钱的零用钱,竟也没东西可买。“干啥用呢?哪个学员病了,到老百姓家里买点面,做点面汤喝。有时买点鸡蛋、核桃、柿饼等,大家一块儿吃。老百姓好到什么程度,给老百姓一毛钱,老百姓给我们好几斗核桃。”

    夏天,学员们在树荫下、打谷场上听课。冬天,破庙、祠堂或老百姓的羊圈就成了他们的课堂。没有黑板,借来老乡的门板;没有粉笔,就挖白土搓成细条晒干代替;没有桌椅,就用背包当凳子,膝盖当桌子;没有笔墨,就用子弹壳自制蘸水笔,刮锅底灰或用煤灰调成墨水。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老人们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描述抗大经历对自己的影响。

    “浆水那三年,是我们这一生里的一个亮点。”王金革说。

    辛良志说自己从抗大摇篮里获得的知识和品格,受用终身。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建设矿山时发挥自己的军工特长,后来在保定化纤联合厂任党委书记时,还让原本靠贷款发工资的厂子重获新生。

    陈列馆人员寻访到的抗大老学员中,有将军,有学者,有音乐家,有外交官,更有一大批在国企和国家机关任职的管理干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各条建设战线的栋梁之材。

    难忘同志,难忘牺牲

    都说百炼成钢,抗大学员们磨炼本领、锻炼意志的“熔炉”不仅在课堂,更在血色弥漫的残酷战场。

    “抗大在浆水的三年,敌人扫荡很多。”王金革说,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政治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埋在日军心脏地区的一颗炸弹。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扬言: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发生在1942年的“五一”反扫荡战役是抗大学员们在浆水期间经历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对敌斗争,也让老学员们至今难忘。

    1942年5月21日,日寇调集1万余兵力,分四路合击抗大总校所在的浆水镇一带,敌人来势之猛、兵员之多是空前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永远的红军
·下一篇:无
·张丽超、赵乾荣:实时追踪,重走抗大路,再踏新征程——红色党性教育践行活动!(三)
·特稿:实时追踪,重走抗大路,再踏新征程——红色党性教育践行活动!(三)
·张丽超、赵乾荣:实时追踪,重走抗大路,再踏新征程——红色党性教育践行活动!(二)
·特稿:实时追踪,重走抗大路,再踏新征程——红色党性教育践行活动!(二)(组图)
·张丽超、赵乾荣:实时追踪,重走抗大路,再踏新征程——红色党性教育践行活动!(一)
·特稿:实时追踪,重走抗大路,再踏新征程——红色党性教育践行活动!(一)(组图)
·求真:探寻抗大为什么会越抗越大的秘密——观瞻抗大文物的随想和感悟
·特稿:探寻抗大为什么会越抗越大的秘密——观瞻抗大文物的随想和感悟
·颜中洋:邢台抗大陈列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游客观看十九大开幕盛况(组图)
·特稿:邢台抗大陈列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游客观看十九大开幕盛况(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红网主办第二十一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
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由吴
江山、杨建国、布铁威: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特稿:中红网主办第21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
周恩来故居喜获珍贵周家资料(组图)
青春跟党走 砥砺奋进“120”(组图)
“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新四军
赵朋洋:“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
特稿:“人民军队忠于党,铁军热血铸军魂”——北京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