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2019天下贵州人榜样人物丨杜兴成:一个从自卑到自豪到自信的贵州人(组图)
2020-05-29 09:16:31
来源:天下贵州人
作者:梅雨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年轻时不理解叶落归根的深刻含意,如今迈入古稀之年,有时几乎每天都在想老家,一会儿是父亲生前时的身影,一会儿是母亲离世时的模样.....」

    杜兴成档案

    杜兴成,著名作曲家、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原音乐组组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49年生于贵州绥阳,1969年入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作品有歌曲《战友之歌》《游子吟》《贵州放歌》、钢琴组曲《乡梦》等。为《马贼的妻子》《彝海结盟》《东方巨响》等60余部影视作品作曲配乐,作品曾荣获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时代杰出艺术成就奖、2019天下贵州人年度榜样人物等。

    人生心曲——访作曲家杜兴成

    徐安琪

杜兴成老师荣获2019天下贵州人年度榜样人物 图为杜兴成老师在天下贵州人年度盛典上接受采访

    “年轻”气象

    尽管已经到了“古来稀”的年龄,也必然有着饱经沧桑的人生阅历,但认识杜兴成老师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依然有一股昂扬的气息,甚至有着年轻人一般的朝气。待人慷慨、富于活力、志士之心、热忱向上、与青年平等地交朋友……这些品质,让走近他的人如沐春风、如浴朝阳,如饮了一杯产自云贵高原的原生绿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备受鼓舞。

    杜兴成老师住北京六里桥“八一电影制片厂”院内,第一次去他家拜访时,笔者曾邀一位朋友同往,朋友提前到达了。事先并未见过杜兴成老师的这位朋友,后来跟我说:“第一眼看到杜老师,我定了定神,在想,这是杜老师的儿子,还是他本人?也太年轻了吧!”这话后来传到杜老师耳朵里,他摆摆手,哈哈一乐。朋友口中的“年轻”,并非指年龄,或许是一种气象。是什么让与共和国同龄的杜兴成老师保持这种气象呢?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你听了杜兴成老师笔下流出的一首首乐曲,触摸到他的心迹与豪情,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无论是他家乡漫山盛开的金银花,还是名满天下的黄山迎客松;无论是低调朴素的小县城绥阳,还是贵州的名胜梵净山;无论是简单质朴的亲情,还是茶海邂逅的浪漫;无论是日常的军旅生活,还是大名鼎鼎的英烈传奇。到了杜兴成的笔下,谱成曲子,无不饱含感情,各有风味,别具洞天,余音绕梁。悠扬也好,曼妙也好,活力也罢,深情也罢,明晰的主调、变幻的旋律常让你听一两次就记住,并形成一种催人奋进、感人至深、引人向善的精神力量。揉进你的血液,久久挥之不去。有些曲子甚至使你魂牵梦绕,走着路、干着活、吃着饭,脑海中却也都是它。他的歌曲有这么灵?或许真有些这种效果。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传播这样的旋律和气场,让千千万万的听众受益、奋发,自己保持一种年轻的状态,也就并不奇怪了。在生活中寻找感动,于奋斗中发现乐趣,从耕耘中收获福报,杜兴成的人生,给了“当代文艺工作者该怎么活”一个很好的回答。

    创作箴言

    40年前的1979年,一曲《战友之歌》在全军唱响。年仅30岁的贵州青年杜兴成因此曲一举成名,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接纳为会员。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曾为该曲题词“战友之歌,催人奋进”。实际上,直到今天,这首歌仍然是很多当兵的人熟悉的旋律。笔者曾随机询问了几位复员军人:“听过《战友之歌》没有?”哼起旋律,几位昔日的解放军战士无不激动地点头。“新兵连就学唱这首歌了!”“当然有印象!”

    杜兴成老师平日里常接到转业军人们聚会时的电话。有时,电话那头,酒气中带着轩昂、激动和呼啦啦的热情,对方语无伦次地说道:“杜老师,得、得感谢你啊!歌曲作得太好了,今天是我们战友聚会,唱的就是你写的《战友之歌》哦!这首歌每天都有战友聚会在唱,得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电话那边,隐约还有笑声、哭声、喧闹声......就是这首《战友之歌》,它伴随无数战友们走过青春,走进集体,走向勇敢和成熟;又送别他们离开部队。而每当旋律响起,那段青春战友相伴的峥嵘岁月便又在眼前浮现,使人热血沸腾。

    创作《战友之歌》并非易事,它源自自身的积累,源自工作中的灵感,源自从军的经历,源自“开门办学”政策使杜兴成走进内蒙古草原牧民家中体验生活并在民歌中汲取养分,源自同志的配合,源自深入一线的调查和打磨。而创作出来后,又经过一番曲折,这首歌才走红起来,并一发不可收拾。

    年轻时获得的荣誉并未让这位作曲家止步,后来的岁月里,他又创作了钢琴组曲《乡梦》,二胡叙事曲《遥寄》,以及大量的影视剧曲目。但他仍坦言:“《战友之歌》是我至今无法超越的曲目。”如何创作出传世之作?年轻人的文艺创作应该注重哪些要点?杜兴成老师有很多感悟。“现在很多人都太幸福了,生活节奏也太快了。每天对着手机,信息都是些碎片化的,情感也同样是碎片化的。这样就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要创作好的作品,你必须得沉下来,有时候要到偏远的艰苦的环境中去。这样才能挖掘出素材。情感的沉淀,有时候需要很长时间,十年、八年之后,才会一下子爆发出来。创作太快的作品未必是佳作。”

    “自私的创作,只表达自我,是很难出什么精品的。包括现在的很多诗歌、文学作品,从本质来讲就是自私的,只知道表现自我,不知道体量他人。创作的出发点,应该是无私,是为了大众。”

    “对于创作而言,创作者需要读书。但也不是读得越多越好。有的作家,学历增加了,反而写不出先前那么好的作品了。创作有时候是一种感觉,一种感情,情感是尤为重要的,知识积累反而不是首要的。”

    “年轻人要多与比自己年长的杰出文艺家交往,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是很有必要的。我年轻时,也有幸结识了冰心、李瑛、贺敬之、施光南等许多文艺大家,他们给了我很多支持与鼓舞,可谓让我终身受益。”

    “有一次出国旅行,团里有一对新婚夫妇,十多天里,全程都以手机为伴,对团里其他的人熟视无睹。其实该团的成员里确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值得交流。看到这对年轻人这么淡漠,既不交流,也没有一种探索的愿望,我感觉这种态度是有欠缺的。人还是要对生活有激情,能够发现乐趣,对世界有探索和渴望。”

    这种对生活的激情,我们至今还能从杜兴成老师身上感受到。或许,这也是他保持年轻心境的一个原因吧?

    总而言之,如同杜兴成某次撰文的题目“好作品只能来自苦耕耘”,拒绝浮躁、勇敢探索,或许是文艺创作唯一的成功之道,古今中外的创作者概莫能外。该文犀利地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一浪高过一浪,各媒体、商家相互抬价,把歌星影星捧上了天。那时,他们演出一场最高可达数十万元,他们乘飞机是坐头等舱,到达一个地方有警车开道,住房是高级宾馆。其实,报酬越高的年代,越难创作出好作品,这是一个辨证的哲理性规律。”这或许是对于当今文艺界的“警世恒言”。

    故园亲情

    杜兴成老师的歌曲,重感情,尤其是亲情。无论是《忘不了你呀妈妈》,还是《游子吟》,亦或是《老伴》,都蕴含着绵绵的情思、家庭的气息,唱起来,宛如母亲如歌如泣的诉说,宛如游子如梦如露的呓语,宛如亲人间心心相印的呼唤。既愁肠百转,又挚爱刚强,既婉转动听,又柔中含刚,既明快动人,又意味深长。

    “无论我走到海角天涯,都忘不了你呀亲爱的妈妈。忘不了你缝的书包,忘不了你补的小褂。啊,妈妈!啊,妈妈!忘不了你送我上路,春风吹动你那白发。不论我送走多少年华,都忘不了你呀亲爱的妈妈。忘不了你的抚爱,忘不了你叮咛的话。啊,妈妈!啊,妈妈!忘不了你深情的眼睛,闪耀着希望的泪花。”当这些深情的歌词,配上他谱的曲调,听众便难以不动容。只有深切体会母爱,心中有柔情的人,才有可能谱出这样的曲子。

    在一次采访中,杜兴成这样说道:“年轻时不理解叶落归根的深刻含意,如今迈入古稀之年,有时几乎每天都在想老家,一会儿是父亲生前时的身影,一会儿是母亲离世时的模样......”是啊,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故乡,是人心灵的归途。

    然而,在漫漫旅途中,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守着故乡,甚至无法守着亲人。于是,便有了《游子吟》。古代孟郊的诗,配上当代杜兴成的曲,唱出了多少父母和游子的心声。想到贵州的绵绵群山,在这样一个省份,多少人必须得通过走出来而开辟生存、生活之路!每每月明星稀的夜晚来临,多少本地的留守儿童和外乡的打工父母在望月长叹?白天刻意麻木了的情感又苏醒了起来,揪动心灵深处的情与不舍。

    一位对《游子吟》十分喜爱的听众写下这样的感想:“好诗,千年不朽;好曲,川流不息;好声,回味不穷。‘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痴心父母古来多,一曲歌吟动心神。游子北漂思故乡,慈母炊烟空飘香。游子扛枪上战场,慈母眼穿望儿郎。游子海外念故国,慈母微笑入梦乡。游子打拼在天涯,慈母祈祷何曾忘。春晖正当好,可曾有心?家国情,不应问苍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创作出这样重感情的作品,与杜兴成自身的家庭经历与治家经验有关。他是一个极为重视亲情和家庭的人。谁看到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的80余口大家庭合影时,都会感到震撼与羡慕。这是杜兴成父母留下的八个子女延伸出的大家庭,不仅在于人丁兴旺,更在于一种团结、祥和、吉庆的氛围难得。这样的照片,在这个年代太罕见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石祥书面发言:唱响最可爱的人(图)
·下一篇:特稿:革命老区陆丰碣石戴厝村的红色事迹(组图)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革命老区陆丰碣石戴厝村的红色事迹(组图)
革命老区陆丰碣石戴厝村的红色事迹(组图)
中红网:革命老区陆丰碣石戴厝村的红色事迹(组图)
特稿:革命老区陆丰碣石戴厝村的红色事迹(组图)
蔡诗华:“战士诗人”蔡诗华写给方方作家10首诗
2019天下贵州人榜样人物丨杜兴成:一个从自卑到自豪
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在彭真纪念馆开展“不忘初心 重温
新聘用近50名员工,山东沂蒙老区一企业成群众就业“
特稿:石祥书面发言:唱响最可爱的人(图)
红笔杆:中国第十五届“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感恩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