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中国红藏委副主任洪荣昌谈怎样评估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组图)
2018-05-14 16:20:42
作者:洪荣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有一天,一个文物商人打电话给我,说是收到一张绿色的苏区通行证,搞苏区文物买卖十几年,还是头一次看到,是珍贵之物,问我要不要?此人跟我打交道已经有八九年时间了,互相之间还是比较谈得来的。我顺便问他是什么单位发出的?什么人使用的?去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他态度非常好地一一作了答复。完了之后,他还不厌其烦地喧染藏品的珍贵性。我知道他之所以这样喋喋不休,无非想高价出售,做生意想多赚点钱是可以理解的。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我毫无保留地给他讲述了,怎样评估一件苏区通行证问题,像这样一张通行证大概什么价位?

图1

    怎样评估一件苏区文物的价值,其实并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是综合运用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过程。一件苏区文物的价值评估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大致上的价值区间。

    要使对一件苏区文物的价值评估更加准确些,首先必须了解苏区红色文物收藏市场概况。苏区红色文物收藏市场,我们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总量稀少,毁坏极多,长期征集,流失海外,收藏滞后。

    总量稀少。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而失败。起义部队不得不由城市转入农村进行游击战争。1927年9月2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攻克湖南汝城,建立了汝城县苏维埃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比较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还有1927年11月11日,广东省惠东县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11月27日建立的湖南省茶陵县苏维埃政府;11月21日建立的广东省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等等。

    从1927年秋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1931年中国最大的一块红色区域——赣南和闽西连成一片,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历史上称之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叫中央苏区。除此之外,还有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等。据不完全统计,十年苏区时期有16个省300多个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大多数建立过人民政权,有的叫“革命委员会”;有的叫“工农兵政府”;有的叫“苏维埃政府”。虽然名称不同,实际上都是红色政权。但就全国而言,苏区的面积很小,只有4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0万。面积只占中国大陆960万平方公里的百分之四。以说,苏区存在的区域是非常小的,苏区红色文物的总量是非常少的。

    毁坏极多。一是自然条件差。苏维埃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尤其是春天阴雨绵绵,极其潮湿。受到如此天气影响,钢铁制品类的东西很容易生锈,棉布类的东西很容易霉变,纸质类的东西很容易腐烂。很难保存文物。二是人为毁坏严重。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军队就占领了大部分苏区,对红色苏区所遗留的东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和销毁。那时候,如果有谁私藏红色文物,严重的查出来可能被杀头。所以红色苏区所遗留的文物是极其有限的。

    长期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苏区的群众,包括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关怀。从1950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原来苏区所在地的省、市、县博物馆都在征集苏区红色文物。据福建博物院自1950年开始,就在全省范围内直接或者间接地搜集革命文物。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通过筹办“福建省革命文物展”,征集到大批革命文物。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举办革命文物展览,又征集和接收了各地的大批革命文物。改革开放以后,仍然还在征集,到目前,福建省博物院已经珍藏革命文物达12万余件。

    福建是这样,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方同样是这样。不仅国家博物馆和省博物馆是这样长期征集,相关地区的市级博物馆、县级博物馆同样是这样征集。以福建省龙岩市为例,龙岩市是个地级市,原来叫龙岩地区,它所属的有龙岩市博物馆、中央苏区(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及下属7个县(市、区)共有10多个博物馆,有的县有二、三个博物馆。各自都珍藏着不少几十年来征集的革命文物。所以苏区红色文物绝大部分被国家和地方政府博物馆所征集。

    流失海外。按照国家文物局规定,苏区红色文物只能在中国大陆交流转让,是不能出境外的。认真看看历次拍卖公司的拍卖目录,凡是苏区红色文物都被加了个*号,注明该件拍品不能出境。

    但是,我们看看外国拍卖图录,常常有不少苏区红色文物拍卖。究其原因,一是当时境外就有人收藏苏区红色文物,境外人的收藏意识比中国人强,纵观这些境外人的红色文物品相都比较好。二是过去法制不够健全,没有规定苏区红色文物不能出境。三是不排除有人私贩苏区红色文物出境。

    收藏滞后。中国人对收藏品的热衷起始较晚,尤其是大众收藏热潮很迟才形成,至今不过20年时间。我曾经听江西一个做苏区文物的老商人,讲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1982年一位当地农民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旧房子拆下来准备建新房,从墙缝里滚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一数300多个,品相都不错。这个农民知道他会做古董生意,跑到他家要求收购。他开了一毛钱一个的价格,不曾想农民非常高兴,他说天上掉下30多块钱,足够盖新房买瓦的钱了。想想也是,那时候一个普通干部的工资也就30多块钱。过没几天,他就以每个三毛钱的价格卖出去了。几天功夫竟然赚了70多块钱,相当于干部两个月的工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一毛买来三毛卖出,农民和文物商人都很高兴,说明那时候收藏的人寥寥无几,价格低的可怜。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普通品相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也还才10块钱左右一个。到了2002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价格开始飙涨,一高歌到1500元左右一个。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价格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收藏热潮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近十来年高涨的。这比西方成熟的收藏市场可以说至少晚了100多年。当然,说来也很正常,西方国家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国家。收藏品这东西是有钱人玩的游戏,中国人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富裕起来的,但这仅仅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上述这种滞后现象叫“经济滞后”。从时间上说也可以叫“时间滞后”。除了经济滞后、时间滞后,苏区红色文物收藏还存在“队伍滞后”和“认识滞后”两个问题。

    不管什么收藏品,都是买方市场,买方队伍庞大,买方市场火爆,收藏品价格就高。反之则低,东西没有销路,没人买,价格自然上不去。苏区红色文物的收藏队伍,目前就全国的情况来看是非常小的。我经常去各种古玩市场,包括我们北京的潘家园、报国寺、马甸桥等等,问过不少文物商人,当我问到有没有苏区的东西时,都觉得很愕然,听不懂,解释了半天,才开口说没有这东西。有些钱币商的柜台里我看什么古钱币、机制币、现代钱币都有,问他有没有苏区钱币,也很多人不知所然。苏区的钱币如此,知道苏区其他红色文物的人就更少了。知道的人少,说明收藏队伍很小。我所接触的苏区红色文物爱好者,也大多数是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地方的人,属于原来就是苏区的地方。苏区人有苏区情结,对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有一种自豪感。近十来年我每年都参加中国嘉德、北京诚轩等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这里苏区红色文物的价格比在原来的苏区地区直接购买更便宜。如中国嘉德2013年春季拍卖2155号拍品(图1),这里成交价包括佣金才3680元,要是在赣州、南昌地区起码要6000元以上。我接触过许多做苏区红色文物买卖的人,也都说经常去北京、上海把东西买回来,当地更好卖,价更高。北京、上海是收藏的大都市,是各路人物云集的地方,这里的价格比当地便宜,说明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人少。从收藏者角度看,这也许是个好事,东西要的人少,收藏成本更低。

图2

    为什么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队伍不大,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就是认识滞后,广大红色收藏爱好者还没有把苏区文物当作红色收藏的龙头品种来看。江西赣州市有一个专门搞粮票收藏的人,在全国粮票收藏界颇有名气。我们在谈到苏区米票时,都觉得这东西很好,是中国最早发行的粮票,存世量又很小(图2)。为什么它的价格卖不过建国初期的粮票?全国粮票收藏爱好者近百万,拥有苏区红色米票的人寥寥无几。他开玩笑说老子卖不过儿子,儿子卖不过孙子,现在六七十年代的一些稀少粮票已经卖到几万块钱了。第一期红色收藏鉴定师培训班时,有一位老师说文革期间一张“毛主席第八次接见红卫兵”的宣传画,尽管当时的发行量是300多万,但是现在很难找了,可以卖到五万块钱。当时我心里就想,五万块钱可以到赣南闽西买到多少苏区红色的文物!苏区的红色通行证、分田证、优待证、税票、米票就几千块钱一张。2005年我在赣州市买了一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印制的地图(图3),卖方也是个老文物商人,开价1500块钱,我还价1300块钱,他竟然卖给我了。这张地图虽然品相不是特别好,但这也是红色政权第一张全国地图啊。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民间藏品只有两张。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纪念馆里,也有一张同样的《中国地图》,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对苏区红色文物的认识不到位。我常常给人讲,苏区红色文物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我们搞红色收藏的人来讲,苏区文物中很多都是红色收藏的龙头品种。除了书报宣传资料类的东西出现比较早一点以外,很多红色收藏品的源头都在苏区。苏区文物创造了多少个红色收藏品第一我不完全清楚,最近也想理一理,编一本《淘最苏维埃》,把能够体现红色政权历史第一的东西都罗列出来,让搞红色收藏的人都了解了解。我们很多人都是搞徽章收藏的,有人提出第一枚毛主席像章产生于1932年,是当时上海地下党人做的,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中国红色收藏》杂志有一个栏目叫“红色徽章欣赏”连载,已经19期了,里面有一级红星奖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证章,等等。多好啊,都是红色徽章的龙头品种。可我们搞红色徽章的懂得的人不多,见过的人很少,想收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收藏这事人各有志,无可厚非,但我们作为搞红色收藏的人,应该了解、支持、宣传这些东西,以进一步推动红色收藏向更高层次发展。

    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怎样评估?评估的程序、要件、方法是什么?理论评估与实践评估怎样有机结合?这都是非常复杂的,很难在一篇文章里说清楚。我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一锤定音》节目,对一件宝物,专家团的评估价、投资人的评估价与持宝人的评估价位相差甚远,有的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有信息不对称原因,有评估者的知识局限性,有出售者的期望值,有购买者的喜好程度,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收藏行当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古董无价,卖出去才是真正的价。我在福州时买了一本收藏方面的书,叫《泪水与梦想》,是上海一个收藏家陈治木先生写自己收藏经历的著作。封面附带了一张条子,写着:挑战马未都,三十八载传奇收藏生涯,一个身价30亿的古董大王。全书看完,觉得迷迷糊糊的一团雾,就他自己都承认他的藏品争议很大。他的东西是否值30亿,我不敢妄加评说,由于他的东西还没有卖,这也只能说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等他的东西全部出手了,也许不止30亿,也许3000万都卖不到。所以,要准确评估一件收藏品的价值是不容易的,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也是如此,只能说是相对评估,交易时适当参考。

    应当指出的是,苏区红色文物价值的评估,不仅仅是交易价格的评估。不同于其他古董,如玉器、根雕、赏石等艺术品的评估。有些苏区红色文物可能价格不是特别高,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我在职时就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老干部多次要求更改入伍时间。区分离休还是退休干部,政策依据是1949年10月1日入伍的时间界限。凡在这个时间之前参加工作的为离休干部;在此之后的为退休干部。解放初期我们的干部都很年轻,没有人退休,根本不会考虑后面干部待遇悬殊变化的情况,许多人不太在乎入伍时间问题,不少10月1日前不久入伍的人,初次填写干部履历表时,为了便于记忆就随便写一个10月1日。后来,我们国家不断出台干部政策,离休干部与退休干部,待遇悬殊是非常大的。因此入伍时间成为一个干部一生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始我都以为前任领导都没有解决的事,肯定是件非常棘手的。但看了他送来的材料后我才认为事情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提供了一份县档案馆珍藏的当年一位游击队长日记本的复印件,里面记的非常详细,某月某日某人来投奔他。其中就有他的名字。在确认日记本的真伪以及向相关人员核实后,我们果断给他确认了入伍时间,解决了他应该享受到的离休干部待遇。一个小县城游击队长的日记本,在全国众多红色藏品中,价格肯定高不到哪里去。但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解决了一个人的政治生命问题。

图3

    我们在评估经济建设项目时,有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估。有些建设项目经济价值高,而有些项目则社会价值高,还可能有些建设项目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比如公共事业项目中的道路、桥梁等等。对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也要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进行综合判断,给出比较科学的评估价值结论。

    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我觉得要得出比较科学的评估价值结论,必须掌握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熟悉评估对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评估任何一件收藏品,评估者必须对该件藏品了如指掌,懂得它的历史背景,懂得它的来龙去脉,懂得它的内涵与特征。我看过不少有关文物鉴定的电视节目,去过不少文物鉴定现场,认识过不少搞文物鉴定的人。有些确实是很专业很负责任的,他们对一件藏品所作的评估结论,可以说是绝妙精伦。但也很多人是混饭吃的,不负责任的乱评,轻率下结论。有时候我也很纳闷,有些人怎么懂得那么多东西,什么都看得懂,从字画到瓷器,从古钱到纸币,从古代的当代,什么都懂得。最好笑的是搞杂项的,没有办法归类的藏品都归到一处,竟然也有人可以把它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想想我自己,搞苏区红色文物的收藏与研究也十多年了,除了对中央苏区的票证和国家银行钱币比较有把握以外,其它苏区的文物藏品,我都不敢轻易下结论,主要原因就是不熟悉。
熟悉评估对象,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认识过一个在中国很有名气的票证收藏大家,看了他的各种时期的票证,确实让人瞠目结舌。纸制品的东西,一个文件夹可以放置几百张甚至几千张,他那装有票证的文件夹已经放满五六个大橱子,究竟有多少票证,可能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就是这么一个藏品万千,著作等身,赫赫有名的人,在他收藏的十几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米票里,却有几张是假的。我一个草根,在大师面前说话非常谨慎,不敢正面直接说这几张假米票的主要特征,只是说了句:某某老师这几张苏区米票值得商榷。他斩钉截铁地说:绝对没有问题!还把为什么没有问题说得头头是道,此时的我只好不支声了。这次拜访对我教育颇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什么事情都弄得清楚。所以,在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问题上,熟悉评估对象是非常重要的,是价值评估前提条件。

    2、抛弃个人好恶

    要比较准确地对一件苏区红色文物进行价值评估,必须抛弃个人好恶。近年来在纸币收藏界,有一种现象很值得关注,搞地方钱币、钱庄票的人赚了不少钱。有些地方钱庄票贵的让人不可思议,在我家乡一个70多岁的老收藏爱好者,也不知什么时候弄到一张本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角钱的纸币,因为是自己家乡的纸币,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收藏了几十年都不想卖。我曾经看过这张纸币,图案还算精美,品相很差,中间都快折断了。最近他告诉我把它卖了,因为实在忍受不了钱的诱惑,买家开出3万块钱的价格。3万块钱买一张5成左右品相的地方辅币,实在让人有点不太理解。后来我了解到,买这张纸币的是本地一个老板,喜欢地方货币的收藏。可以肯定地说,这张纸币的价值与其成交的价格背离太多了,购买者被自己的爱好洗刷了脑子,冲昏了头。

    其实,这种离谱的事常常在我们收藏者中发生,个人的好恶情结影响、干扰对收藏品价值的评估。收藏界有个笑话说,说收藏品这东西是:“傻瓜买,傻瓜卖,还有傻瓜在等待”。这说明藏品的价值评估在各个人心里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个人对藏品的好恶,兴趣度不同。自己喜欢的东西认为价值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认为价值低。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克服,对藏品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就影响较大。

    苏区红色文物,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就是有些了解的人,也不可能对苏区所有红色文物的历史背景、文献价值、文物特征都了如指掌。像我这样的人,还算是比较专业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但也有重点,像苏区的票证和钱币,我比较喜欢收藏和研究,而苏区的书籍、徽章、铜铁制品以及生活用品,我就比较不去收藏和研究,比较不熟悉。因此我对苏区的票证与钱币的价值评估结论是比较准确的,在同行中都比较认可。

    3、了解藏品信息

    对苏区红色文物的价值评估,了解和掌握藏品的信息很重要。现在虽然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可在收藏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对藏品的价值评估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文物商人利用藏品信息不对称赚钱,当然作为商业行为无可厚非。作为一个收藏家也好还是文物商人也好,对藏品信息掌握如何都会直接影响你对藏品价值的判断。有一次,我北京碰到一个搞红色政权纸币收藏的老朋友,交谈之中,他有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也很值得我们搞红色收藏品价值评估同仁深思。他说现在半年不到市场转转就会落伍,不能老守着过去的陈规陋习,满足于自己已经了解的东西。他所指的实际上就是价值评估问题,长期封闭、不了解信息的人是没有办法对藏品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的。江西南昌有个长期买卖苏区文物的商人,对我说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苏区的好东西,偶然碰到一些都很贵,现在要专门去找那些过去卖东西给他的老藏家才能捡漏。事后我想想他这种思维太有哲理了,难怪他买卖苏区红色文物那么赚钱。可以想象,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长期不去收藏市场了解信息,又不会使用电脑,现在什么行情是他想也想不出来的。30年前买苏区红色文物都非常便宜,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就几毛钱一个(图4),东西在自己柜子里沉睡几十年之后,现在人老了,或者家境贫穷,或者子女不喜欢,一般都想出售。待他想出售时可能也知道现在物价涨了,他会开出高于当时买入价的几十倍,他那里知道现在已经是一二千块钱一个了。就算当时一块钱一个,现在也长了一二千倍啊。

图4

    上述是说藏品的交易信息,作为藏品价值的评估者要及时了解,长期不去市场,孤芳自赏就会落伍。了解藏品信息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指藏品源头信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炫耀自己的产品,这个是孤品,那个又是孤品,满手都是孤品。孤品这个东西不是你认为是孤品就是孤品,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必须考虑。一个是全国藏家那么多,都说收藏的水很深,不少人是长期藏而不宣的。你那能都知道人家藏在保险柜里的东西?另外一个是藏品会不断被发现。搞古钱币收藏的人都知道“大齐通宝”历史上就发现两个,一个叫“缺角大齐”,一个叫“四眼大齐”。“缺角大齐”后来下落不明,“四眼大齐”据说现存于美国某基金会。从目前情况看,“四眼大齐”是世界上唯一一枚“大齐通宝”,但谁知道啥时候会不会从地下挖出一坛子来?我常常给收藏苏区红色文物的同仁开玩笑说,收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铜币风险很大,现在是一千多块钱一个,说不定哪一天在某地方挖出一大堆来,价格可能马上就会去掉一半,甚至还要多。因为这种可能性存在,主力红军长征之前,带不走那么多东西,铜币很重,只好埋藏地下。作为评估者要非常重视这些信息,没有新发现之前,价值评估为千把块钱是比较正确的,如果真是被挖出一大堆来,就要及时调整评估价格了。所以信息对价值评估很重要,不能轻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44——张学良(图)
·下一篇:无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44——张学良(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44——张学良(图)
·特稿:缅怀红军著名女将胡筠烈士史话
·特稿:铭记·感恩·奋进——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举行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十周年主题展览暨
·特稿:湖南韶山190多位毛氏乡亲莅临河南南街村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商南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记袁汉铭烈士
·特稿:《朝鲜上空的中美对决》作者见面会登陆2018天津春季书展(组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2018年志愿者培训班课程安排预告(图)
·特稿:阅读与人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走进周恩来红军小学讲学(组图)
·特稿:湖南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洪荣昌:中国红藏委副主任洪荣昌谈怎样评估苏区红色
特稿:中国红藏委副主任洪荣昌谈怎样评估苏区红色文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44——张学良(图)
闫西群: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44——张学良(图
特稿:全国“双百”英烈谱(上)044——张学良(图)
四川蓝天救援模拟特大地震救援开展综合演练(组图)
四川华蓥:玫瑰园里感恩母爱(组图)
“红色沂蒙行名家书画展”在革命老区“红嫂家乡”举
缅怀红军著名女将胡筠烈士史话
姚老庚:缅怀红军著名女将胡筠烈士史话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