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2017-08-08 09:02:47
作者:长沙师范学院徐特立研究所 梁堂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徐特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创造教育思想.本文分析了徐特立创造教育思想产生的哲学根基,以及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性的培养过程和实施创造教育的目的等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徐特立;创造教育;创造性

    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一贯重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创造教育思想。

    一、创造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

    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的产生,源于他始终不懈地对真理的追求和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构成了徐特立创造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他“拿马克思主义作自己的指针,而不是贩卖马克思主义,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作工具,制造成品出卖。”[1]这些丰富的“成品”中,包括了他的创造教育思想。

    1.辩证法思想。“我们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可是有一句最主要的没有读,即《费尔巴哈论》上说的‘一切东西在辩证法面前没有神圣。’”[2]徐特立正是运用辩证法这个锐利的武器,推陈出新,发展创造。他说:“我们要用辩证法,古今中外法,把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变为我的。象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了,把它变为我的肉,这就对了,绝不是说吃了狗肉我就变成了狗肉。”[3]这里的“变”,正是在吸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充满辩证性的创造。正如李鹏同志所指出:“他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国家,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一定要吸收历史上的遗产,向古今中外学习。他认为,这里关键是一个‘变’字:‘变’就是批判地吸收;不‘变’就是‘搬’,便是教条主义。”[4]对于徐特立的这种理论特色和独创风格,谢觉哉同志作了高度评价,称誉为“贯穿辩证法,新奇出腐里”。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他强调,我们要想求得真知,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向事物中钻”,“向事物的本身中各侧面钻进去”。[5]“唯物论的逻辑学是钻进事物中去,由事物本身供给人们的逻辑,再以这逻辑还给事物。这种逻辑是新陈代谢的逻辑,是有生命的逻辑。”[6]一切正确的理论,都和唯物论的逻辑学一样,都是来自于事物本身,是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反映。事物是生动活泼的,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的,正确反映这一事实的理论必然也是生动活泼、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一般的人研究常根据现有的一般的原则就做结论,不积极的长期的向事物的本身中各侧面钻进去,不愿意多牺牲时日,从事物本身中找关系,而企图从外面搬来原则,把具体的事物纳入这一般原则的框架中。”[7]这必然导致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据此,徐特立批判那些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言不及“物”的唯物论研究者是“唯物论商人”。他们“只贩卖唯物论,在行动上就否定了。因为他们是小贩或者是批发商人,而不是唯物论的生产者,所以,虽然他们那里堆积无数的唯物论商品,天天鼓吹唯物论的价值,而自己对于唯物论的生产却是一个外行。”[8]要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造,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从而获得真知。

    3.实事求是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也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徐特立非常重视这种作风,认为它“对学习、对工作、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一切人、一切事业,都是重要的……它的本质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没有它,一切革命,一切建设,一切工作和学习都会有偏差,都会有走上歪风的危险。”[9]他一贯强调“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他说:“自以为是,是思想生命的一个病态。生命是不断的新陈代谢。自以为是者,他保守旧有的东西不加以自我批评,旧的物质不排泄,就无法吸收新的东西,就是思想的生命断绝。”[10]自以为是者,就不可能有新的创造。“在年高、位高、学高、动高的几种人面前,则‘自以为是’四字,就是第一等的障碍物。” [11]而年轻人如果自以为是,“不独危害自己,同时更会危害社会。”[12]对此,中共中央在悼词中称赞他“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反对迷信”。[13]这是对他一生中实事求作风的真实写照,徐特立一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他苦苦地寻求中国革命的光明之路,他不断地改革旧教育,创建无产阶级新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正是其创造教育思想的哲学根基和理论源泉。

    二、创造教育的重要性

    徐特立从多个角度谈论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

    1.人的本质要求创造。“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比动物伟大,就在于人能够创造条件,改变环境,改变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奴隶。”[14]我们知道,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正是人的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作为人,他从来不是消极地顺应自然,而是积极地改变环境,改变世界。正是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与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而构成和不断丰富其本质。

    2.革命要求创造。革命事业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打破旧的不合理的世界,创造一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新世界。“艰难创造的作风是革命的特色。”[15] “所谓革命精神就是创造性,要懂得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16]而且,相对历史上的其他阶级,“无产阶级、共产党……有彻底的革命性,因为她没有承受什么遗产,穷得很,一切全凭创造。”[17]而且,“我们处在困难的环境下,更需要更多的创造,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才更能创造出更多的东西。”[18]

    3.建设要求创造。他尖锐地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孔步亦步,孔趋亦趋,只成机器,没有人格;以后是帝步亦步,帝趋亦趋”[19]的现象,认为中国科学文化的落后,正是源于历史上早已铸成的这种思想根源。正是这种“唯君”、“唯上”、“唯长”的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因此,他告诫青年,缺乏创造性,就会成为一个“少顽固”,“假设‘少顽固’太多,就是新社会的莫大障碍”,[20]就会阻碍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建设新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须发现知识”。[21]

    4.发展科学和教育要求创造。“知,有接受知,有创造知。知识界也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分。前者是依样画葫芦。后者是推陈出新。”[22]只有推陈出新,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强调创造性、革命性,不向物质困难和群众落后投降。”[23]而且,我们的教育是为革命和建设服务的,是为改造旧世界服务的,“改造物质改造世界的教育,就必须有创造。”[24]

    三、培养创造性的过程

    “学别人的东西,有一个过程:(一)吸收;(二)使用;(三)批判;(四)发展。”[25]学习最后必须达到创造,创造性的培养大致须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1.增进知识是提高思考力、发展创造力的必要因素。“凡是伟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都是由于吸收了过去人类历史的知识遗产而来的。”[26] “凡是前进的东西,都是从落后的东西发展而来的,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落后的东西给前进的东西以创造的基础。”[27]因此,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和建设者,“轻视资产阶级的学说,想凭空创造是过左的、错误的。”[28]为此,每个人都应当吸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徐特立极力倡导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主张吸取各家之长,吸取人类一切文化遗产,以为我用。他自己也是走到哪里就学到哪里,活到老,学到老。他说:“我们要吸取过去人类知识的一切遗产,向我们的友党学习,并向敌人学习……向敌人学习,向友党学习,反对自高自大,是我们教育方针之一”,[29]表现出了高远的眼界和宽广的心胸。徐特立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也是主张并时时处处向一切方面、向一切人学习。他曾到日本考察教育,勤工俭学到法国学习并考察欧洲教育,曾到苏联学习和考察教育。他善于比较分析,从综合分析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在实践中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甚至在40年代敌人封锁、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的严峻形势下,他在响亮地提出我们要反对奴化教育的同时,仍强调要向人们学习,向“友党”学习,以至于向敌人、向法西斯学习,学习它们的先进技术和有用的东西,以为我所用。

    为了使创造的基石更扎实,使创造力能有极大的发展,他主张必须具有坚实、宽广的普通知识基础,而不能过早的专门化,因为“过早的专门化就只能守成不能创造,……如果只有普遍科学不够的专门家,想把科学推向前一步是不可能的。”[30]

    2.要批判旧有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继承,继承必须是有批判的继承,而继承又是为了创新。徐特立科学地分析了教育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一,一定要继承过去的遗产。第二,一定要有新的生产产生。”[31]他说:“研究科学不是凭空创造,所以需要实践和学习,同时要吸收过去人类历史的科学遗产。……要反对不读书,不细心研究,无知妄作,专发空论。”[32]然而,“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我们的创造力,不把科学看为教条。我们要反对经院学派式的博学鸿才,成为述而不作无批判的客观主义,对科学的批判是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33]他主张“一切读书都要加上创造批判的工作”,[34]强调“在学习人类历史遗产的口号之下,还应该发扬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即创造性、斗争性、科学性,这是我们学习的作风”,[35] “在向敌向友学习中,应该坚决的反对奴化教育和复古教育。同时反对贬抑自己,忘记了革命的创造性”。[36]他在谈到自己的教育实践时说:“我们在学校师生共同实践中,批判现用的教科书的内容、事实、理论和文字,加以发挥或修改。”[37]他说:“批判就是教育的武器。”[38]这个批判的过程,可以通过理论的分析和推理,然而更多的、更重要的必须通过实践。

    3.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加以吸收、消化、检验和批判,进而有所创造。徐特立认为,学校只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要使人才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他指出:“书上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劳动实践去体验,那才能够接受和消化,才能够成为我自己有血有肉的知识”;[39]“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40] “旧的理论与新的实践结合而产生了新的理论”。[41]他寄厚望于年轻的一代:“我们青年要有志气,要做科学家,要发现许多新方法新道理,那就不能只在书本子里去发现,只有从改造事物的劳动中去发现”,[42] “现在的青年一代,更要着重从生产建设的实践中发现关于生产建设的许多新办法新道理。”[43]可以说,积极地参与革命和建设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反过来,“学校教育如果脱离了社会,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斗争,脱离了各种条件,这种脱离了社会斗争和群众的教育,不独不能改造人,反而会使人畸形发展,变为奴隶。”[44]

    徐特立一生的理论成果,最根本的源泉正是他长期的革命、建设以及教育实践。他在创办教育时,坚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教育”的宗旨,强调“一切服从斗争需要”、“一切为了抗战建国”、一切为了培养“积极的新社会的建设者”。他的教育实践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为革命办教育,用革命精神办教育,用革命的方法办教育。他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把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与革命斗争和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使教育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下一篇:无
·特稿: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特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合举行“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军90
·特稿:四川华蓥:重走游击之路练意志(组图)
·特稿:肖世义谈《毛泽东精神》与作者
·特稿:“忆先辈 传家风 话发展”系列活动(一):杨尚昆同志诞辰110周年祭扫活动在重庆
·特稿:在历史的洪流中——两次国共合作亲历者黄埔三期乔茂材
·特稿:红色铁匠驼(组图)
·特稿:观建军九十周年阅兵赞
·特稿:天下黄埔一家亲
·特稿:三军会师势力壮——纪念“八一”建军节9O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梁堂华: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特稿:浅谈徐特立的创造教育思想
梁堂华: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特稿:抗战初期徐特立对张治中的统战工作
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合举行“铭记光辉历史
李崎、刘勇、王丹萍: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
特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与街道社区联合举行“铭记光
苗贵华:四川华蓥:重走游击之路练意志(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重走游击之路练意志(组图)
刘乂:肖世义谈《毛泽东精神》与作者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