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以文化传播视域解读《青春之歌》
2016-07-13 10:18:51
作者:河北大学 乔云霞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多种养分滋润了作品使之久存

    杨沫与女作家冰心、丁玲、张爱玲等同时代的国内知名女性作家相比,所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高,仅有初中水平。她的成功依靠的是刻苦的阅读和勤奋的写作,写来写去,熟能生巧。

    杨沫的创作特点鲜明,有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她既不是张爱玲式的“高贵的孤独”,也不具备林徽因的优越感与贵族诗情,冰心式的温婉安宁也不属于她,丁玲与她同属革命作家序列,但丁玲比她更豪迈粗放。杨沫身上流着湖南人的血,是一位吃辣椒长大的女性,这决定了她渴求动荡和冒险,又敏感多情,有着湖南人特有的执著、生猛, 是一位有胆有识的作家。她坚持革命现实主义,从生活出发进行创作。她的作品不华丽轻飘,文风朴实,不务情节的铺排,不做人物的夸张,而是以广阔的视野,注视着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变化。她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以人物的性格和多舛的命运吸引读者,文章中充满着蓬勃的青春活力,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受读者喜爱和尊敬的作家之一。

    杨沫性格豁达宽容,一向喜好读书,从不拒绝新鲜事物,一双美丽的眼睛总是渴求地注视着世界。她在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过起住校生活,把全身心倾注在读书之中,特别是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广泛涉猎。“五四”运动后,我国反封建、争自由民主的小说逐渐丰富起来,欧洲和日本十八、十九世纪的宣扬个性解放的文学作品也源源不断地被译介到中国,这些文学作品对当时的青少年影响很大,也自然深深地吸引了少年时期渴望新生活、渴望精神食粮的杨沫。郭沫若的小说《落叶》是杨沫读的第一本新小说,继而她又阅读了郁达夫、张资平、朱自清、冰心、庐隐的作品,以及鲁迅、茅盾、丁玲、蒋光慈、萧军、萧红等;还阅读了日本的厨川白村、小林多喜二、芥川龙之介等左翼作家的作品。从此,杨沫逐渐爱上了文学,并从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汲取营养,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也成熟了自己的思想。郭沫若的早期创作使她受到浪漫主义的熏陶,郁达夫的小说让她看清现实生活的严酷,小林多喜二的左倾作品激发了她对革命、对动荡生活的向往,受芥川龙之介的感伤小说的影响,她常常想到死。

    文化乃是各民族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底蕴,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杨沫汲取了多种文化影响,尤其俄苏文化直接影响了她的成长,进入了她的创作。

    1933年除夕,年轻的杨沫结识了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 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苏俄小说,眼界逐渐宽广起来,思想上也逐渐靠近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一时期,杨沫阅读了不少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书籍以及诸如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绥拉菲莫维支的《铁流》等刚刚被译介到中国来的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使她渐渐亲近和接受共产主义,并开始寻找共产党。在杨沫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屡屡提及对俄苏文学的阅读,诸如《普希金文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托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巴甫连科的《幸福》,屠格涅夫的《木木》、《雅诃夫•巴辛可夫》、《一个不幸的女子》,柯切托夫的《叶尔绍夫兄弟》,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柯歇伐雅的《我的儿子》,帕•茹尔巴的《马特洛索夫》,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女作家兰德的《我们活着的人》、《颂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特里佛洛夫的《大学生》,以及曾经轰动全中国、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在向苏联文学学习和借鉴。“青少年时期读的文学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以后人生道路的走向,包括那些作家的笔调和文风,也会像白纸染墨一样被吸收着。” 青年时期阅读的俄苏革命文学不仅引导杨沫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也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俄苏文学对杨沫小说创作的影响和启迪是明显的。苏俄文学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创作动力和源泉,也成为一种创作模板和典范,使得杨沫的小说带有诸多俄苏文学的印痕与气质。

    首先,杨沫走上革命之路就有着俄苏文学的影响。杨沫曾回忆道:“从那个除夕之夜起,在这些革命朋友的教育鼓舞下,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读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读起苏联的革命小说,渐渐,我的心情变了:我从忧郁、苦恼变得欢快、活泼;我从满目的凄凉、污浊中,看到了高尚和光明;我诅咒憎恨罪恶的人生,变得热爱并歌颂起美好崇高的事业,我终于找到出路了!”  “我读的第一本进步书籍是《怎样研究新兴社会科学》。从此,我空虚的心灵顿时充实起来了,我满眼漆黑看不到一点光明的眼睛突然明亮了。从此,我如饥似渴的读起了我所能找到的一切革命书籍;也读起了高尔基的《母亲》和其他苏联革命小说。我再也不想死,而且想活——活得有意义,活得让青春发出绚丽的光彩⋯⋯”  “我为什么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我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作家写出一些作品来,那也是和世界各国作家的富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作品的启迪分不开的。读了18、19 世纪伟大作家的作品,曾经使我向往自己要有一颗诚实、高尚、纯洁、美丽的灵魂。十几岁时,当我读了我国当代最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后,少年的心灵得到了美的享受,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30 年代,当我读了苏联革命作家的作品和我国丁玲女士的一些小说后,他们坚定了我走向革命的意志和信心——它同时也教育、鼓舞了千百万像我一样的青年走上了立志改变旧中国的道路。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 

    俄苏文学带给杨沫创作的灵感和启发。杨沫在1950 年10 月14 日的日记中写道:“在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丹娘的故事——英勇忘我的苏联青少年的爱国行动,使我激动。我自然的想起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也有多少青少年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又有多少群众、干部、战士牺牲自己保卫祖国的英雄事迹⋯⋯想着、回忆着,不知不觉我的热泪竟夺眶而出⋯⋯于是我想,一定要把这部小说写出来!把它贡献给那些为祖国而牺牲生命的勇士。” 并决心通过对优秀的俄苏作品的阅读与学习,“多用点功,研究一篇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怎样学习并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我所以引了高尔基的这样一大段话,正是因为《青春之歌》就是吸收了这位大师的创作经验来写作的。” 她积极地在俄苏文学中汲取营养。

    俄苏文学的有些作品对杨沫的创作有着直接影响。特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杨沫的创作影响非常大,《青春之歌》最初的名字为《千锤百炼》,就隐含了“钢铁的锤炼”之意,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相呼应。她在1951 年9 月22 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闲中翻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自述,又激发我想起久已想写的那本书来。我想还是大胆的写吧!⋯⋯大胆,大胆的写起来吧!” 接着在三天后的9 月25 日又在日记中写道:“真的,保尔鼓舞着我。我真的开始写这部小说了。” 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浓厚的“自传性”和“青春成长”色彩也被杨沫借鉴和采纳。杨沫谈到:“是的,我写《青春之歌》确实深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影响,书中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本人)深深感动着我、鼓舞着我,也启发了我——决心把个人的一些生活经历也糅进到书里去。因此写这部书时,我常常激动不已,甚至常常泪滴纸上。”

    杨沫小说中的俄苏文学印痕。俄苏文学的创作主题、体裁、风格内涵以及叙事结构都对杨沫的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这不仅是当时历史和社会的大政治环境及当时的文学思潮影响所致,也有杨沫自身的主动效法和学习。杨沫自幼所带有的桀骜不驯、勇于反抗与崇尚浪漫、富于幻想令她更容易接受苏俄文学的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模式,使她在她的作品中很快地对俄苏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了回应:杨沫在选题上紧密围绕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战争,以“革命”为主题;在手法上采用长篇小说的样式筑就鸿篇巨著;推崇革命英雄,弘扬革命精神;并有着俄苏文学传统的人道主义精神,融入了浪漫主义因素,在情感上对人物予以关怀。《青春之歌》对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与战争进行描画,既饱含涌现在当时文坛上热浪滔天的革命激情,也不乏女性的浪漫情怀,以细腻的笔触书写人间的真挚美好的情与爱,逐渐形成了融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苏俄文学中革命者的爱情感染影响着杨沫的小说创作,杨沫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的情感线索,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杨沫笔下更加丰厚了,“革命+爱情”的主题也突出起来。《青春之歌》的优势,从复杂的历史背景、斗争环境以及人物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野中,不仅表现事件的曲折过程和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而且注意到揭示时代、环境、人际关系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刺激、推动、催化和调整,各色人物的心理活动历程及时代所赋予的印记,又不失普通人的特性。这部作品塑造得最为丰满、成功的是林道静这个形象,这个形象里有杨沫自己的生活经历,更有杨沫的阅历、思考和典型化。杨沫站在更高的角度细致地写她所热爱的人物,使人物光辉夺目又血肉丰满。林道静的不幸、追求、抉择处处扣人心弦,她的方向在三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之中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在今天的现实中无疑也有她特别的教育意义。

    (乔云霞,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界人物研究所所长。)

    参考文献:

    杨沫.谈谈《青春之歌》里的人物和创造过程[J].文学青年.1959(l).
    杨沫.什么力量鼓舞我写《青春之歌》[N].中国青年报,1958—05—03.
    杨沫.杨沫文集.5.散文选[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73.
    杨沫. 什么力量鼓舞我写《青春之歌》[N].中国青年报,1958—05—03.
    真实的杨沫——读《我的母亲杨沫》.光明日报网.2011-09-26 00:00:00
    钱中文.巴赫金全集〔Z〕3.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512.
    钱中文.巴赫金全集〔Z〕3.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32.
    马波.母亲杨沫.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283.
    宫东红.她们的言说——二十世纪女性作家创作述评[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8.
    杨沫.杨沫散文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133.
    杨沫.青蓝园——杨沫母女共写家事和女性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5、66.
    杨沫.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文集.六[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109.
    杨沫.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文集.六[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37.
    杨沫.谈谈《青春之歌》里的人物和创造过程[J].文学青年.1959(l).
    杨沫.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文集.六[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159.
    杨沫.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文集.六[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160.
    杨沫.青蓝园——杨沫母女共写家事和女性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125.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三十二年
·下一篇:无
·特稿:“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三十二年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继承英雄思想(组图)
·特稿:忆峥嵘岁月,谱当代赞歌(图)
·特稿:华水红色长征实践队之信阳何家冲(组图)
·特稿:神八路补天
·特稿:最治南海
·特稿:法政学子追忆陈望道,致敬红色先锋(组图)
·特稿:西路军将士胡有贵子女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凭吊(组图)
·特稿:向青州抗日英雄学习,致敬!
·特稿:向青州抗日英雄学习,致敬!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乔云霞:以文化传播视域解读《青春之歌》
特稿:以文化传播视域解读《青春之歌》
乔云霞:“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三十二年
特稿:“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三十二年
梁雪怡:缅怀革命先烈,继承英雄思想(组图)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继承英雄思想(组图)
边宇欣、汤晓晨、朱秀剑:忆峥嵘岁月,谱当代赞歌(
特稿:忆峥嵘岁月,谱当代赞歌(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水红色长征实践队之信阳何家冲
特稿:华水红色长征实践队之信阳何家冲(组图)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