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永远的父亲——纪念红军、西路军老战士杨朝银诞辰103周年祭文(组图)
2013-01-21 11:47:59
作者: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员工 杨明义、宏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父亲常年生活、工作的宕昌县,解放初期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这里山大沟深,没有电也就没有广播,收音机也没有,靠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从省城送来一批报纸或传闻才能知道外面的消息。就在195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父亲回家走在大街上听到有人念李先念副总理出国访问的报纸,顿时他停下脚步,仔细听完后,又让那人把报纸念了一遍,心想这难道就是当年红军部队我们三十军的李政委么?于是,父亲就对那人说“同志,李先念是我当年的老首长,麻烦请你帮我给李副总理写封问候信,就说我是当年红军部队的警卫战士名叫杨朝银,首长现在国事繁忙,祝愿他多保重身体,我非常想念徐元帅和李副总理•••”。时隔不长,也就是9月份,李先念副总理给宕昌县委写了一封亲笔信,是用蓝色墨水写的,内容是“回忆真有其人,请你们妥善安置或介绍进京。”落款是:李先念  国务院十二办公室  1956年9月,是几日,当事人就记不清了。当事人苏秉刚,时任宕昌县委秘书,负责信访工作,他与县委副书记史正卿一起拿着这封信找到我父亲,就说“你给李先念总理写的信他收到了,转下来了。”父亲激动地说“哎呀!那太好了,快给我念念。”秘书念完信后,紧接着副书记问“李先念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这里安排不了的话,把你介绍到回北京,你看如何?”父亲说“嘿!我既不识字,头脑又是大炮轰下的,一天晕乎乎的,说话也不亮晶,我去了干什么呢!北京不敢去,给他老人家不给为难。再说当地政府给我已安排了工作,我也有了一个家,何况我的战友们大多也都牺牲了,我还活着,就已经知足了。”县委副书记又问“那你现在有啥困难啦?”父亲说“没啥困难,生活得过就成了,要是可能的话,每月给我供应上一、二斤茶叶就行了。”父亲朴实的话语感动了所有的人,后来在文革时期这茶叶也就无形中取消了。父亲为革命出生入死、血雨腥风地一路走来,从不因为自己曾经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而自居。反而时时处处在严格要求和检点自己不要丧失红军本色,要时刻牢记首长的教诲、部队的战斗作风和战友们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父亲一生崇高的思想境界,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他在革命战争的熔炉里已是淬火成钢,从而对待革命工作不怕苦和累;对待自己不图名、不为利,更加坚定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同时,也为我们奠定了不断成长的前进道路,我们将继承和发扬父亲光荣革命传统,立足本职,不断进取,力求对社会多做贡献。

    父亲生前经常给我们讲起他长征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父亲说“在长征途中,有一次骑马送信,突遭山洪爆发,战马和人都被冲倒,不慎将那封重要信件被弄丢失了。我紧张的将这一情况禀告徐帅后,徐帅先是急得来回走了几步,然后大发雷霆,把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你是怎么搞的,不知道这信有多重要吗?……’过后徐帅又对我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说‘我们都是革命党人,要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有时一封信件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关系到整个战局的成败,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完成任务。以后在工作中不仅要胆大,更重要的是心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父亲说“通过徐帅语重心长的教导,使我深受感动,打这以后,首长的教诲时常鞭策着我从昨天走到了今天。”父亲的讲述使我们深受教育,父辈们对革命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工作极端负责人的态度,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克服艰难万险,才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父亲时常要让我们时刻牢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他们都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父亲曾说“我的部队是我革命的家,我离开这个家的时间太久远了,不知道幸存下来的首长和战友们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我很想念他们。我要是不在了,你们要能见到我的首长和战友的话,就一定要替我问个好,并时常去看望他们。”为此,父亲去世后我们就设法打听健在的父亲战友们的踪影,可由于种种困难和原因,我们的愿望一一落空。

    就在父亲去世32年后的2010年清明节前夕,我们兰州红西路军的后代们组织前往四川巴中将帅碑林瞻仰当年父辈们在那里创建的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那里是父亲曾经战斗和辉煌过的地方,我一定要把父亲的魂魄带到川陕根据地去。到了四川巴中将帅碑林,看到红四方面军全军将士们的碑林栩栩如生、浩瀚如林、英灵盖世、气贯如虹的壮丽景观时,这才使我激动地感到我带着父亲的魂柩终于回到了他的部队,回到了他大半生以来日夜追思的、渴望回归的革命的那个家,于是,我也给父亲在这里立了块碑,从此父亲和他的首长、战友们团聚在了一起,再也不会从此离开了,相信父亲在九泉之下一定会感慨万分、激动不已。然后我就一个个地打听父亲现健在的战友。总算打听到父亲的一个战友在西安,也就在2010年冬至节那天,我从兰州乘坐火车专程前往西安看望已是96岁高龄的张毅老伯(红军时期李先念的警卫员,离休时为兰空11军正军级),是张老伯的儿子从火车站接的我。当我得知老人的身体欠佳时,不知该不该打扰呢!怀着忐忑的心情和老伯的儿子一起来到家中。考虑到老人的身体,起先我没有到里屋去拜见老伯,是老人的儿子先进去给他父亲说:“爸爸,您战友的儿子从兰州来看您了,您认识一个叫杨朝银的红军时期的战友么?”我从外屋认真地听着,只清晰地听到老人在不到五秒钟之内用细微的声音说“我认识”,顿时我的热泪夺眶而下。七十多年前惜别的战友,今天还能毫不犹豫的想起来,这是真的吗?我们一直在追寻着父亲的亲密战友,就想亲耳聆听父亲红军时期的战友讲述父亲的故事,那才更加生动和悦耳呢!况且张老伯和我父亲都是从鄂豫皖一起一路走来的战友,那才感情更加丰富呢!今天总算找到了认识父亲的战友了,我们的孝心可有处去了,我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当老人的儿子从里屋出来给我说“我爸认识你爸,但现在还不便见面,等我爸情绪稍微稳定了再说吧!今天是冬至,我们先包饺子吃。”于是我们一起开始忙碌着在厨房里包饺子。突然老人的儿媳妇急切地嚷道“赶快送老爷子去医院”,这时我不顾一切的来到老伯的身后,就看见年迈体衰的老伯全身在不停地颤抖,口水一个劲地往外流,此时此刻我的心里难过极了,那种焦虑不时的一直在自责着是不是因为我的到来,提起了我父亲的名字,老伯的情感受到了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呢!老伯送去了医院,老伯的儿子让我在家里等候,并叫来兰空的一个对西路军问题有研究的王有生老师来陪我聊天。我们妙趣同声,聊得娓娓道来,相信这也是一种情缘吧!下午,老伯的儿子从医院回来对我说“小杨,你也不要太难过,老人犯病谁也无法预料,对不起了,那你就先回兰州吧!等我爸身体恢复得好一点了再说,你看怎样?”我说“大哥,是我不好,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我怕老伯万一缓不过来,那可就后果不堪设想。”大哥说“你那么老远专程来看我爸,都把我感动了,我就认你这个老弟,所以你也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就放心的先回去吧!到时有啥情况我再告诉你。”于是,我怀着不安的心情于当晚乘坐火车离开了西安,回到兰州后我不时地打电话询问老伯的情况。至今,老伯还住在兰空的医院里特级护理,就连家属都不得随意前去看望。我时刻在挂念着老伯的身体,从自己的潜意识中早已把老伯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了,可谓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眼看现健在的红军先辈们越来越少,而且还不便打扰,我们的遗憾已经到了绝望的时刻,现健在的红军老前辈们,上帝给他们长寿的宝贵时间还有多少呢!

    让我们最最难以忘怀的是到了每年的阳历11月7日这一天,父亲早早地念叨着就要给他过生日,可他自己的胎生之日(1910年1月20日)却一次都没有过过。父亲曾说“部队建军这一天,我被光荣的选拔为徐总指挥身边的警卫战士,这不但是我一个人的荣耀,也是我们家族的荣耀。从此,我跟随部队和首长南征北战,铸就了我为革命出生入死,奋斗一生的光荣使命。所以,我不可忘记11月7日这个神圣的日子,这一天就是我的生日。”父亲从艰辛走向辉煌,从失落走向光明,就是这一荣耀之星鼓舞着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父亲坚贞的革命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淳朴的生活印迹,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此,每到这一天父亲从单位赶回家,我们就像过年似地围坐在父亲的身旁,父亲高兴地就给我们讲起他长征的故事,还教我们唱那时他们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川陕根据地红军歌”、“送郎当红军”等好多特别好听的红军歌曲。我唱几句父亲亲口教我们唱的歌吧!“无产阶级红四方面军,来到了四川省为的是穷人,共产党干革命要把土地分,创造工农新政权人人有功;努力努力努力向前进,向前进杀死了反动派敌人,打土豪斗地主要把土地分,建立苏维埃政权革命成功。……”一首首父亲曾教我们唱他耳熟能详的红军歌曲,都是那么的动听,时时地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鼓舞着我们刻苦学习的勇气。我们特别高兴和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最爱听他讲长征和战斗时的故事,唱歌也抑扬顿挫,让我们回味无穷。虽然有时讲起他离去的战友就伤心落泪,但父亲坚强的意志始终鼓舞着我们天天向上。每到这一天,父亲也不只一次的提起张掖一家救命恩人的事,父亲说“我能有今天,是张掖救命恩人和你们的姥爷一家人拯救的我,你们谁愿意去张掖给我的救命恩人家当孩子我都高兴,就看你们谁想去,谁若愿意的话我们就共守同盟来做妈妈的工作好么?”其实我们谁也不想离开这个家,每当父亲说起的时候我们都在掉泪,母亲就干脆不让父亲提这件事,就怕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受到伤害,所以父亲很难,也不是他心有多么的狠而要把我们送人,而是父亲的良心上过不去才有这种想法的。后来父亲也就在他过生日欢喜的这一天不再提这事了。这时,母亲把精心烹饪的饭菜和米酒端上桌来,我们高兴地共同举杯来庆贺我们这个“革命的爸爸”生日快乐!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幸福生活好每一天!父亲常说“你们不但是我的儿女,也是我战友们的好儿女,特别是我牺牲了的战友们,他们无儿无女,因为是他们的冲锋陷阵,才是我们勇往直前的。你们一定要像对待我一样,常常思念着他们,每到逢年过节时也要给他们行孝祈祷,来告慰他们的英灵。”父亲也曾告诫我们“你们要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牢记革命先烈们付出的巨大牺牲,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建设祖国。”

    在父亲病重卧床不起的日子里,念念不忘的就是他心爱的部队、尊敬的首长和亲密的战友们,以及甘肃百姓对他的救命之恩。四十多年过去了,战友们的名字都还在父亲的脑海中历历在目,不知是否都还活着,身体都好么,他很惦念。他还记得清楚,那时,他们的警卫营长孙汉言,警卫排长周白清。共有三个班,一班长康先海跟徐总指挥;二班长黄成礼在总政搞后勤;三班长袁成典跟王树声副总指挥。有一天,父亲从昏迷中醒来对我说:“我又梦见了我的老首长徐向前了,徐帅还是和当年一样,那么威武神勇,对我特别的关心,问我现在在哪里,家有几个孩子,生活的还好吗,让我常来北京看他,我一高兴就醒了。”父亲激动的样子令我们非常感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那份阶级感情是那么的厚重,我们又何尝能忘怀呢!父亲怀念逝去的战友,他们个个英勇善战,冲锋在前,可是他们大多都牺牲在了疆场上。河西战场埋忠骨,给父亲留下了终身的印迹。

    父亲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一再嘱托我们:他死后,要把他的遗体运往河西走廊,埋葬在祁连山脚下,他要和在河西战场上牺牲了的战友们在一起。“这一生自河西战场受伤离开部队和我的战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他们身边,我太孤单了,死后能和我的战友们在一起,在那个世界里我们还能在一起继续干革命,就再也不会离开他们了。或许还能和救命恩人在那个世界里相遇,来实现我的诺言。”我从兰州回到父亲身边的第九天,也就是1978年3月 30 日,父亲与世长辞了。父亲的这一遗愿我们没能实现,是因为我们当时能力有限,这事至今十分愧疚,内心一直不安。说起救命恩人之事,后来听母亲是这样给我们说的:全国解放后,父亲想着先回湖北老家看望我们的奶奶是否还健在,因为我们的爷爷早年跟随讨伐袁世凯的爱国队伍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是我们的奶奶把父亲姊妹六个一手拉大的,等从老家回来后,再去张掖寻找那家救命恩人。1954年开春,父母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乘坐马车从宕昌到陇西走了一天一夜,然后从陇西乘坐火车到武汉,后转车到大悟县,再用扁担把三个孩子放在两个框里挑着徒步行程50多公里,到了宣化店镇河西村的上杨湾老家。当走到老家的村口时,父亲一眼就看到离别了24年后的自己的母亲怎么一个人站在路口张望着,这时父亲放下三个孩子飞奔似地跑过去抱住我们的奶奶,哭着说“妈妈,我回来了,您站在这里是在等我么?”因为奶奶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奶奶当时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不好使,就问“你说什么?你是谁?谁是你妈妈?”父亲接着说“妈妈呀!我是福娃(小名),是您儿子啊!是儿子不孝,回来得太晚了,让您受苦了。”这时奶奶才听清楚了,赶忙双手抚摸着自己的儿子欲哭无泪地说“福娃,我的儿啊!你怎么才来看我呀!我盼你盼的眼睛都瞎了,就是不知道你的死活,我们村和你弟兄两个一起出去的娃子们除了老三回来了,其他的一个也都没有回来,今天喜鹊老是在房屋顶上叫着,心想我的儿子可能要回来了,娘就站在这里等啊等,总算把你给盼来了。娘没有白等你啊!回来就好,回来娘就放心了,回来就再也不要走了。”这时父亲急切地说“妈妈,您的儿媳妇和您的三个孙子也都看您来了,你能瞧得见么?”奶奶高兴地说“我的儿媳妇在哪里?我的孙子在哪里?快让我摸摸。”我母亲这时急忙拉着奶奶的手说“妈妈,我们来晚了,让您老人家受苦了,能够见到您,是我最大的福分,从今后我要好好地伺候您,我们把您的三个孙子也带来了,妈妈您高兴么?孩子们,赶快叫你们的奶奶。”奶奶听到孙子们的叫声,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把三个孙子亲了又亲,摸了又摸,奶奶这才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乡亲们听到我父母回来的消息,都热情地赶来看望,奶奶家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可是,父亲的思想压力接踵而来,父亲知道部队的战友们好多都为革命牺牲了,特别是从宣化店参加革命的每个人在部队里个个都是战斗英雄,像熊厚发、张文德、陈家柱、潘幼卿等他们在部队里带兵打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他们一个个都牺牲在了对敌作战的最前沿。就说和父亲一个村一起参加革命的50多人中,肯定是有不少人牺牲,可是父亲也没有想到他们怎么一个也没有人回家乡来看看,难道他们都牺牲了么?父亲心想得设法不让乡亲们难过,就得把情绪控制住把话往好里说。乡亲们一定都会来打听自家人的情况,要问他们都在哪里?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当乡亲们问到自家人的情况时,父亲一个个变着法子在安慰着他们,不让乡亲们有一丝丝的失望和难过。父亲委婉地说“自从我们跟着部队离开家乡后,我们各自都在自己的连队,我们都没在一起。但是,他们都工作很忙,因为新中国刚建立,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他们暂时没有时间回来,请放心,他们都很好,他们到时会回来的,我这是抢在了他们的前面先走了一步。”乡亲们看到我父亲回来了,他们也就满怀信心地寄予了对亲人无限的期待,耐心等侯着自家亲人的归来。就在五十三年后的2007年,我们寻根问祖回到父亲的家乡时,这才知道了父亲所在的杨湾村,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加红军的56人中,至今唯有父亲和我们的三叔杨朝胜回过老家,其余也都牺牲了。是父亲九死一生的传奇故事,折射出他非凡人生的人间传奇,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许多感动和力量源泉。父亲和母亲把我奶奶伺候了半年多,奶奶终因常年思念在外的儿子,严重的心绞痛再也无法让她活了下去,于是在这年的冬季来临时,奶奶慈祥地走了,父母含着悲伤的心情将奶奶葬礼完后,为了留条根在老家,于是就将最小的只有一岁多的儿子留给了我们的叔父后返回了甘肃。之前,父亲家的人和乡亲们都不让我父母回甘肃,父亲就想着他要感恩救他生命的我们的姥爷一家人,他要为姥爷姥姥养老送终,于是他丢下自己的亲生骨肉不得不返回甘肃来履行他的诺言。这年的冬天,父母和两个孩子回到了我们的姥爷姥姥这边。父亲经常给湖北老家写信询问孩子的事,不幸的是时间不长,丢下的那个孩子得病死了,母亲为此大病了一场,父亲也后悔自己不该把孩子留在老家,也心痛的不得了。到了第二年的开春,父亲准备要去张掖看望他的救命恩人一家,这时,当地政府已给他安排在县食品公司养猪场工作,因人手紧张,不便离开工作岗位,于是先把去张掖的事搁置一段时间再说,没想到这一搁置,由于工作的繁忙和超负荷的劳作,就再也没有机会歇下来去释怀对恩人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恩和赤诚,这也使得父亲一辈子不能心安自得而遗憾终身,父亲在工作岗位上劳累成疾导致身体溃败后再想去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已经是力不从心了。父亲去世已经30多年了,我们没有一天不为父亲的事情着想。

    2006年9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宕昌县委、县政府在哈达铺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我们将父亲长征遗物(张掖恩人为掩护父亲精心制作的那两个小木箱)、父亲对长征故事的回忆以及同我们在一起的生活片段所整理成的《怀念我的父亲》一文,一同移交给了哈达铺长征纪念馆,以示永久的保留。2007年4月,我们通过当地政府找到了父亲的老家,才得知父亲是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的河西村上杨湾人。经村支书给我们讲,当年这个村参加红军的56个老前辈中,只有我父亲在1954年携带家眷回过一次老家,我叔父解放后回到老家外,其余的至今杳无音信。之后,我们又到坐落在大悟县的鄂豫边烈士陵园里去踏访,欣慰地看到这个村的革命先烈们一个个都以革命烈士记录在案,我们的心才踏实了。

    2009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河西征战主战场之一的高台县落成开馆。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深切怀念,也是对父辈革命精神的极大弘扬和对西路军红后们精神的极大鼓舞。我于8月10日沿着父辈们西征的足迹,乘车沿路体会当年父辈们衣衫褴褛,在零下20多度戈壁滩上艰苦行军作战的真切感受,仿佛看到了父辈们英勇杀敌、不屈不饶的战斗场面,听到了父辈们战斗时的喊杀声和马匪骑兵马蹄的咆哮声,感受到了父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又在9月下旬,也就是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们兰州的西路军红后们重走父辈西征路,当了解和感受到父辈们悲壮的战斗历程和英勇不屈的牺牲场景时,深深地触动着这些红后们的情感。大家走一路哭了一路,每到一处墓地,停下来就擦拭墓碑,跪拜先烈忠魂,告慰先烈英灵。奇怪的是每到一处墓碑前祭拜时就下起了雨,然后又雨过天晴,难道这是先烈们的忠魂欣喜地看到了晚辈们的孝道而显灵了呢!还是晚辈们虔诚的尽孝之举感动了上帝,才使得两代人有了灵魂的沟通呢!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的女儿王宇红说得好,“父亲说长征苦,西路军苦的多得多,今天我们能回望这段历史,对得起我们活着的革命前辈,我们更要对得起在祁连山、在大漠深处为今天的共和国捐躯的白骨忠魂。关心、关注西路军这段历史的人,到河西走廊去走一走你才有最基本的发言权,当然最好的季节是在10月到来年河西的春天。”是的,长征苦,西路军更苦,受伤和被俘的西路军将士那是苦上加苦。父亲说“受伤后找不到部队,那才真正的是叫苦啊!曾经在部队和首长战友们在一起同甘苦共命运,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克服,什么困难都不怕,就是牺牲了也有组织会记载我,给家乡的亲人们有个交代,首长和战友们会掩埋我的,心里有底,我会坦然离去。这可好,找不到部队和战友,独自一人颠沛流离他乡,万一死了,谁能证明我这辈子都干了些啥。我可是离开家乡跟随红军队伍出来干革命来的呀!我不能死,我一定要找到部队,我要回到首长和战友们的身边。所以,失去部队的那种苦难常人是感受不到的,那种失落感就像自己是没爹没娘的孩子一样孤苦伶仃的可怜。”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曹发根和他的中原军品藏馆(组图)
·下一篇:特稿:参访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地(组图)
·特稿:孤独的入世者——画家周加华访谈录
·特稿:赞《东方红》联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来红安调研文化旅游资源(组图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高校演绎“井冈情·中国梦”(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阳师范学院“践行荣辱观,重走长征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特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院
牛国艳、徐雅萍: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
特稿:共悟井冈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安师大携手25所
李梧铭: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特稿:追忆井冈情怀,传承红色梦想(组图)
周璞: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特稿:专访毛主席特型演员任震龙先生(组图)
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荷花绽放千姿百态(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