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导游词集>>正文
前南峪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导游词
2005-09-17 00:00:00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是太行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却度过了极不平凡的岁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敌后总校就设在这里。
    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进行了妥善保管和维修,1986年6月(抗大建校50周年),投资32万元,修建了抗大纪念碑。纪念碑肃穆地矗立在前南峪村口,碑上刻有胡耀邦、徐向前、何长工的亲笔题词。抗大陈列馆设在纪念碑对面的南山坡上,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在纪念碑前设有面积3000平方米的广场,供参观者瞻仰和举行集体活动。这里保留着邓小平、刘伯承、左权、彭德怀、吕正操和抗大副校长罗瑞卿、滕代远、教育长何长工、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的旧居以及电台、图书馆、总机房等旧址。1995年,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曾锻造出一批批民族精英,他们把革命的火种播向长城内外,撒遍大江南北。今天,我们走进这静寂的小山村,追寻英烈的足迹,依然可以感受到抗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抗大在陕北的创建及发展
    1935年,我国的政治形势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的紧要关头,抗日救亡已是迫在眉睫。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团结全国爱国青年,积蓄抗日力量,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5月20日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创建抗日红军大学。
    1936年6月1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在陕北瓦窑堡创建并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毛泽东同志在典礼大会上指出:我们创办"红大"是为了迎接民族战争的到来,并指出:我们"红大"要继承黄埔军校未完成的任务,在第二次大革命中成为主导力量,即要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央决定"红大"的政治委员由毛泽东同志兼任,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教育长罗瑞卿、党总支书记莫文骅。
    1936年6月21日,国民党第八十六师高双成部队一部偷袭瓦窑堡,"红大"随党中央迅速撤离,于7月3日迁到陕北保安城(今志丹县)。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和发展,全国进入准备全面抗战的新阶段。各方面都迫切需要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红大"一期学员于此时毕业,分赴红军主力部队及全国各地。一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从红大走出,其中有: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陈光、杨成武、刘亚楼、王平、谭冠三、莫文骅等同志和林彪、黄永胜等。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各地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纷纷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为适应即将爆发的抗日战争对人才的需求,"红大"除继续培养红军干部外,还要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学校由培养红军干部扩大成为培养全国性的抗日干部学校。1937年春,"红大"校部迁往延安,并于1月19日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7年1月21日,抗大第二期举行开学典礼。学校成立教育委员会,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委员有林彪、刘伯承、傅钟、罗瑞卿、刘亚楼、杨立三、莫文骅。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刘亚楼任训练部长,傅钟任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任政治部副主任,杨立三任校务部长。
    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为抗大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37年"七七事变"后,海内外优秀的炎黄子孙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口号下,冲破国民党的拦截和日寇的封锁,纷纷奔赴延安,抗大校园出现了母女、父子、夫妻,甚至全家都来学习的动人景象,抗大规模空前发展。当年毛泽东同志经常到校授课、作报告。在1937年5月至8月期间,毛泽东到抗大讲授《辩证唯物论》,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历时3个月。后来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就是在抗大讲课所用讲稿的主要部分。1937年7月,抗大第二期毕业,毛泽东为学员毕业证书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
    1938年3月19日,毛泽东到抗大视察,他对知识青年学员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广大知识青年在战争中学习,他指出:"你们到抗大学习,有三个阶段,要上三课,从西安到延安八百里,这是第一课,在学校里住窑洞,吃小米,出操上课,这是第二课;现在第二课上完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第三课,这便是到斗争中去学习。"毛泽东的讲话使抗大知识青年备受鼓舞。
    1938年3月底,第三期学员开始陆续毕业,至5月全部分配完毕。除一部分学员留校当教员和做机关工作外,其余人员立即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4月16日,抗大第四期正式开学。此时,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伤亡惨重,在抗日战争全局中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却得到较大发展,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开始进入主导地位。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华北、长江南北等地展开了更加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并牵制着日军向中原及大西北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威望。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日益提高,位于大西北的抗大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广大爱国青年和一些知名人士及华侨,他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投笔从戎,通过各种渠道,冲破阻力,克服重重困难,象潮水般地涌向延安,奔赴抗大,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这一期吸收了众多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当中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平津地区及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大中学生;有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如郑律成、贺绿汀、欧阳山尊、莫耶、史若虚、汪浑、张平、颜一烟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4名华侨青年;有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子弟,如国民党元老黄兴之子黄鼐、冯玉祥侄子冯文华等。
    为满足广大知识青年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抗日要求,抗大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大量吸引外来知识分子的指示,本着"来者不拒,随到随即编队"的原则,开办了第四期学员班。第四期开学前后每天要接纳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外来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当时毛主席欣然为第四期开学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并指示抗大把为抗日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作为这一期的中心任务。
    广大知识青年的加入,不仅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而且在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抗大学员经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努力改造世界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坚强骨干。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11月30日,抗大政治部召开全校党的活动分子大会,深入传达学习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毛泽东的指示。12月12日,毛泽东在抗大干部晚会上作报告,毛泽东的报告为抗大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办好抗大指明了方向。
    抗大第四期从1938年8月至12月陆续毕业,毛泽东为抗大第四期学员毕业证书题词:"努力奋斗,再接再厉,光明就在前面。"
    抗大第五期于1939年1月28日开学,学员编为5个大队,此时,抗日战争形势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政治上加紧实施对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的诱降活动,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国民党部队的战略进攻,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占领区资财。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畏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加强,不断进行反共活动,制造分裂,大搞磨擦,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
    挺进敌后办学
    由于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封锁,一方面造成了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使广大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革命青年难以通过封锁线投奔延安。为了继续发展国防教育事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9年6月20日作出了《关于抗大陕公本校等迁到东南的决定》,为便于行动,将抗大总校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来又改称"青年纵队"),罗瑞卿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成仿吾任副司令员,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王智涛任参谋长,欧阳毅任副参谋长。
    7月10日,抗大总校告别延安,挺进东南,在队伍出发前的欢送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出重要指示,以"三个法宝"作为临别赠言:"一要坚持统一战线;二要开展游击战争;三要巩固内部团结。"他说:这是同志们上前线去的总方针,是拯救中华民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法宝。
    原计划抗大总校从延安出发,分两路通过同蒲铁路封锁线到晋东南的长治、潞城一带办学。但是,罗瑞卿带领先头部队渡河到永和关后,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汾河涨水,难以徒涉,而且日伪军从7月7日开始对我晋东南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敌情和水情都发生了变化,不可能按预定路线挺进,罗瑞卿同志当机立断,率先头部队西渡黄河,返回延川与成仿吾、张际春等共同研究,请示中央军委,改道经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待机挺进晋东南。
    8月1日,得到中央军委同意改变行军路线的电令后,决定抗大总校分成三个梯队,分别前进。他们先后从延川、延长一线出发折向北行,经清涧、绥德、米脂、佳县到达黄河西岸的盘堂渡口,分批乘船渡过惊涛骇浪的黄河,到达东岸的黑峪口。黑峪口属山西兴县境内,是我军一二○师主力部队开创的根据地,群众基础较好,队伍在兴县曹家坡稍事休整后,由彭绍辉、罗贵波率领一二○师三五八旅一个团和地方武装一个团护送三个梯队先后出发,继续东进。纵队从兴县出发,在康宁镇附近,翻越石梁山,再跨云中山,通过忻县以南太原以北的庄磨、豆罗一带的同蒲铁路封锁线,翻过五台山南端的系舟山,进入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稍事休整后,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关怀下,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掩护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援下,纵队顺利徒涉滹沱河,又经过几天强行军,于9月底到达河北灵寿县陈庄、麒麟园一带,粉碎了日冠企图在途中消灭抗大的阴谋,完成了向敌后进军第一阶段的任务。
    1940年2月10日,晋东南地区已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局势比较稳定,总校即从陈庄出发,冒着凛冽寒风,涉过结着薄冰的滹沱河,越过正太铁路封锁线,经南障城抵达测鱼。这时接到侦察员报告东冶头发现敌人,校首长当即决定临时改变行军路线,避开东冶头的敌人,绕道山西和顺境内,经辽县的捌儿镇、桐峪,到达武乡县的洪水、蟠龙一带,胜利地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任务。此后,抗大总校靠近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便于接受其领导,也便于加强对各分校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
    抗大总校深入敌后办学,教学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学校由于经常要抗击日寇的"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骚扰,所以流动性很强。期间共进行过两次大的转移,一次是从山西武乡蟠龙转移到山西黎城霞庄;另一次是从黎城转移到河北邢西浆水。由于形势逼人,抗大学员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坚持教学,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中,创造了特殊的学习方法,用青春之笔,写下了壮丽的人生诗篇。
    抗大在浆水
    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艰难行军办学,抗大总校于1940年11月4日到达邢台县浆水一带,在这里进行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敌后正规化办学,培养了六、七、八三期学员。抗大在浆水办学的艰苦历程和从事革命活动的伟大实践,是河北邢台抗战和教育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
    抗大总校在到达浆水之前,曾派出了当时的代理秘书长李挺率勘察小组到浆水一带进行实地勘察,发现浆水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抗日政权在这里建立得较早,当时浆水是邢西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群众基础较好,所以浆水被选为敌后正规化办学的地点。时值抗大第六期。
    当年,抗大将校部设在前南峪,何长工、腾代远两位校首长在前南峪村的民房里居住,政治部设在浆水,卫生处设在安庄,医院设在桃树坪村,供给处设在河东村。校部设军事教育科和政治教育科,另设学员部、上干科和基本科。
    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时,正值华北一带连年遭受史无前例的水灾、旱灾、蝗灾特大灾害,再加上战争的破坏和敌人的经济封锁,生活比起延安时更加困难。学员们经常以黑豆粒、玉米粒、谷糠和野菜充饥,有时甚至连点海盐都吃不到,用的就更加困难,晚上没有油灯,就用柴草棍穿上几个麻籽仁点燃照明,没有粉笔就用黄土做粉笔,没有黑板就用锅底黑涂在墙上代用,没有肥皂就用柴草滤过的水洗衣服,没有牙膏就把食盐水滤净熬成盐粉代用。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经常在学习、战斗之余,开荒种粮,种菜,开办豆腐坊、粉坊,为了节省开支,烧柴自己打、吃粮自己运,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到很远的地方武装运粮。为了不与民争利,购买粮食、开荒种地,一般都到很远的地方。当时,经常到白云山上砍柴,到山西南天池一带开荒种土豆。
    抗大在浆水期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寇的扫荡,封锁不断发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针对当时学校流动性大,学员体力消耗大,疲劳过度,时间不能保证等情况,抗大运用了沙盘学习法,即让学员每人削一根大木笔,经常带在身上,每到一处,设置沙盘,稍有时间,教师就发下识字条,让学员在沙盘上练习写字。即使战争发生了,在频繁地行军中,他们仍要坚持练习,在行军中,前面的学员背上挂个识字板,作为后面学员的学习黑板,边走边识字。同时,还规定每天行军不超过60里,一天要挤时间学习两个小时,行军间隙、饭前饭后都要组织学习。另外,还运用俱乐部、墙报、军政演讲会和问答会的形式组织学习。
    1941年1月28日,抗大总校第七期开学。中央军委特别指示,要求总校"坚持在华北训练部队干部,着重训练上级干部,训练参谋人员,培养教员,有计划地编写教材,整理总结教育经验,加强对于分校的领导"。遵照军委的指示,这一期专门开办了参谋训练班和教员训练队,而且,特别强调了学校的正规化建设。过去教育计划由训练部门自行制定,这一期则先由训练部门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拟写草案,然后由校首长召集有关部门的领导认真讨论、修改,最后经校首长审查修订,正式颁布,在全校贯彻执行。凡是教育计划规定的课程,都由校首长分工主持,召集各科目的教员集体讨论,指定有造诣的教员执笔写出初稿,经教材编审组审查通过,最后由校首长审阅批准。这一期共编印出版教材41种,发行18000多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和部队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套教材被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誉为"敌后教育的灿烂之花"。
    1941年6月1日,是抗大建校五周年纪念日,为了宣传抗大,树立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总校决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抗大提前成立了创校五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并着手准备各项工作。专门修筑了象征性的城门、阅兵场和阅兵台。在总校准备的同时,各分校也成立了筹委会,进行校庆准备工作。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这次庆祝活动极为重视,新华日报以抗大五周年纪念为题发了纪念专刊,毛主席、彭德怀、罗瑞卿、左权等领导同志写了纪念文章,毛泽东同志在专门为这次校庆大会出版的《抗大五年来工作经验汇编特刊》中题词:"勇敢、坚定、沉着,向着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朱德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总政罗瑞卿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十八集团军事野战政治部等都为大会题了词,一二○师首长贺龙、抗大五分校校长陈毅、华北朝鲜联合会等纷纷发来贺电表示庆贺,邢台县各区的村庄也为大会送来了锦旗。
    "六一"那天,前南峪村总校校部驻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会场右侧的山上矗立着用松枝扎成的"太行之光,抗大万岁"的标语牌。会场上布置了朱德、彭德怀总副司令的题词"号召千万青年走上革命战场,高举抗大旗帜,插遍整个中国",中共北方局的题词"用马列主义武装千百万青年"及各兄弟部队、地方党政机关、群众团体赠送的一百多面旗帜和五十多份贺电贺信,把会场装点得五彩缤纷,会场气氛被烘托得热烈隆重。
    大会首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何长工同志任阅兵司令,在他一声"立正"的口令下,整个会场安静了下来,彭副总司令等十四位高级首长,骑着雄伟的战马,从阅兵场东面的木制城门口走进来,彭总、罗主任一马当先,在学员们的欢呼声中挥手前进,各位首长在主席台就座之后,何长工同志指挥进行了阅兵分列式表演。接着张际春主任致开幕词,滕代远副校长作工作报告,何长工教育长致答谢词,野战政治部罗主任作指示,各界来宾及地方党政机关代表也发表了讲话。大会上还表扬、奖励了五年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模范干部和工作人员。最后,大会以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了《致毛泽东同志暨中共中央电》,汇报了抗大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坚决表示:誓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永远高举着党的教育事业的旗帜,为创造大批坚强的革命干部,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第二天,开始了为时数天的大型体育运动会和抗大成就展览会。运动会在白天进行球赛、田径赛和全副武装竞走等体育比赛,晚上举行晚会,进行歌咏比赛和由文工团表演的精彩文艺节目。庆祝会引来了当地近万名老乡前来观看,当时人潮涌动,红旗招展,场面非常热烈。
    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等首长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为大会题词。邓小平、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纪念文章。《新华日报》(华北版)特为校庆发表了社论并开辟专版,《解放日报》也刊发了对校庆盛况的报道。罗瑞卿还代表十八集团军总部专程赶来参加了庆祝大会。
    为配合校庆活动,还举办了为期8天的展览会,陈列出各种模型、实物和图表4500多件,系统地介绍了抗大五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全面地反映了抗大教职学员的学习、战斗、生活,完整地总结了抗大的办学经验。
    纪念活动历时8天,在此期间,誉满华北的抗大文艺工作团举办了多次专场演出。演出了"东征记"、"青天白日"、"大学教授"等剧目,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扶老携幼前来观看,每场观众达万人以上,使抗大事迹得到了广泛传播。
    校庆是抗大挺进敌后办学成就的总汇报、总演习,是抗大5年来优良校风和革命精神的演示。这次活动,扩大了抗大的政治影响,充分证明了抗大不仅仅能在敌后这种残酷的环境里生存,而且能够茁壮成长、发展壮大。
    1942年5月1日,总校在浆水镇举行第八期开学和附设陆军中学成立典礼。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莅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这一期学员大部分是十八集团军直属队、一二九师、晋冀豫军区等机关、部队的干部和少数新吸收的抗日根据地青年及地方党政机关干部。附设的陆军中学主要招收部分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战士学习文化知识、军事和政治理论,培养军队建设特种兵部队骨干。
    8月21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张际春任抗大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长工任代副校长(后任副校长)。
    抗大第八期,在制定教育计划时,遵照军委指示,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规定主干科和基本科的教育时间为两年,陆军中学为三年。第一年按文化程度编队,主要进行文化教育,第二年依职务、工作性质编队。对于知识青年队,首先组织他们到农村和连队深入实际搞社会调查,穿插进行政治时事教育,第二年进行军事和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地方武装干部队只轮训3个月,主要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政策及民兵中的军事、政治工作。
    抗大挺进华北敌后办学,培训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军政干部,使他们成为抗日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骨干力量。他们活跃在敌后各个战场,带领部队、民兵和广大群众,开展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打伏击、毁碉堡、破公路、扒铁路、炸桥梁、拔据点,打得日、伪军人仰马翻,魂飞胆丧。因此,日寇把抗大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发誓要"消灭抗大"。当时侵华日酋冈村宁次曾叫嚣:"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导游词
·下一篇:特稿:渼陂古村讲解词
·特稿:新四军纪念馆景区导游词(主馆区)
·周振华:新四军纪念馆景区导游词(主馆区)
·特稿:新四军纪念馆景区导游词(主馆区)
·李克农故居导游词
·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政府:李克农故居导游词
·特稿:李克农故居导游词
·特稿:李克农故居导游词
·特稿:北上抗日宣言第一村石峰村红色旅游导游词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导游词
·吕萍: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导游词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