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二)
2023-07-14 17:34:32
来源:息陬孔猛
作者:孔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45年9 月17日上午,延安东关机场一架苏军的双引擎道格拉斯式运输机,向沈阳方向飞去。刚被任命的东北局书记以及日后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政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刚被任命的东北局委员以及日后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此外,还有日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重要领导职务的叶季壮、伍修权、曾克林等人此时正在飞机上。

    彭真等人飞离延安,是中共根据先期进入东北的曾克林反映的情况而所采取的部署。

    9 月5 日,曾克林率部乘火车抵达沈阳。驻扎在沈阳的苏军不准曾部下车,曾只好带着参谋到苏军司令部交涉。苏军卫戍司令卡夫东态度冷淡。曾克林强忍解释。

    卡夫东道: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最高统帅部是不会同意你们进沈阳的。

    曾克林据理力争:你们有最高统帅部,我们也有最高统帅部。我们的最高统帅部是毛泽东、朱德。我们是奉他们的命令来沈阳的。要我们离开沈阳,需要有延安总部的命令。

    经再三交涉,苏军驻沈阳卫戍司令卡夫东终于同意曾克林部下车,但部队必须住到沈阳市外30里的苏家屯。曾部2000余人抵达沈阳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群众涌上街头热烈欢迎的场面出乎苏军预料,于是又通知曾克林部驻扎在市区故宫东面的小河沿。

    9 月6 日,曾克林、唐凯率第十六军分区司令部进驻原伪满市政府大楼。

    9 月7 日,苏军驻沈阳最高军事机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邀请曾、唐。在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克拉夫钦科上将、杜曼宁中将率苏军驻沈阳各军兵种负责人、军长、军事委员会见了他们。席间克拉夫钦科表示了歉意。

    随后双方就如何相互配合作战,肃清日伪武装势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磋商,此次会谈对我军后续部队进入东北,开创东北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分区部队进入沈阳后,一度接管了日关东军的军火库,得到大量武器弹药,部队装备大力改善。中旬,又开赴南满,接管了鞍山、辽阳、营口、抚顺、本溪等城市。消灭了这些地区的伪满势力。

    然而,国民党势力也在东北急剧膨胀,国共的较量日趋激烈,苏方又不便公开支持中共,今后的局势难以预料。

    为得到中共中央的及时指示,苏军驻长春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了与中共中央联系,于是派曾克林同苏军代表卫斯别夫及翻译谢德林乘飞机抵达延安。

    9 月14日当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曾克林关于冀热辽部队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及进入沈阳地区后工作情况的详细汇报,并作出决定: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立即赴东北开展工作。

    眼下,搭乘这架道格拉斯军用运输机的便是几位中共“接收”大员……

    飞机准备直飞沈阳。因天气恶劣及飞机故障,飞机在山海关迫降。着陆时飞机冲出跑道,一头扎进田里,翘起了尾巴。陈云被巨大的冲击力推进了驾驶仓,但只吓了一跳,彭真受了轻微的脑震荡,叶季壮的腿被翻倒的油桶和通讯器材压伤,其余的人也都受了轻伤。

    9 月18日,彭真、陈云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在沈阳原张作霖大帅府西楼召开了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

    彭真、陈云传达了中央的战略方针并提出了东北局的当前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收缴敌伪武器,加紧剿匪工作,镇压汉奸和敌特分子;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准备回击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在接含的城市中摧毁伪政权,建立各级民主政府;在农村组织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大力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等等。

    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战略区实施统一领导的开始。

    中共中央东北局展开工作后,很快便与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党组织——中共东北党委员会接上了关系。

    东北抗日联军,是日本占领时期中共在东北地区坚持对日斗争的武装。

    【军史】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简史(第一部分)

    【军史】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简史(第二部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组成了多股游击队。中共党员李红光、杨靖宇领导的游击队发展到2000人。

    1934年秋中共满洲省委着手建立抗日联军,共编成七个军,并于1935年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

    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又编组了四个军。

    1937年对这11个军进行了整编,编为:

    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

    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

    第三路军,总指挥赵尚志(后为李兆鳞)。

    其总人数有4.5 万人。

    1938年以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联军的“扫荡”,使抗联又一次遭受严重挫折。

    1940年1 月杨靖字牺牲。

    到1942年底,抗联已不足千人。

    鉴于形势险恶,中共东北党委会(原满洲省委)决定将抗联的基干人员转移到苏联境内。于是周保中等撤到了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

    在1945年8 月的苏军远东战役中,抗联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潜入东北绘制日军防御工事图,刺探日军兵力部署。在苏联的三个方面军中组织了先遣作战分队,还有一些人被空投到战略目标担任侦察和向导工作。也可说他们是最先进入东北的中共武装。

    1945年9 月初东北抗联骨干分四批乘飞机进入东北,这些抗联部队分别是:

    第一批,1945年9 月6 日,由李兆麟、王效明率领,共170 余人,自苏联远东到达哈尔滨、吉林、延吉地区。

    第二批,于9 月7 日由彭施鲁带领,自伯力飞抵佳木斯地区。

    第三批,由周保中率领,分乘四架飞机,于9 月8 日分别到达长春,沈阳。

    第四批,分别由王明贵、范德林、董崇彬带领,于9 月9 日飞抵齐齐哈尔和大连。

    就在彭真、陈云一行飞往东北的当天,刘少奇致电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提出了当前的工作方针:向北推进,向南防御,具体内容是:

    为实现力争东北、完全控制热察两省的计划,将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调华东新四军主力10万人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10万人至15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留下一部分力量坚持和发展华东根据地。毛泽东表示赞同。中共中央此时还调派了大批干部赴东北,以加强东北党和军队的领导力量。

    继彭真、陈云到达东北后,中央又派出了政治局委员高岗、张闻天。其他相继派遣到东北工作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罗荣桓、林枫、蔡畅、王稼祥、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万毅、古大存、陈郁、吕正操、萧劲光等。

    这些中央领导人中,绝大部分担任和兼任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及其各军区的领导人,为这支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10月31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为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委。

    林彪1945年8 月24日离开延安,同行的有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刘伯承、邓小平和新四军的陈毅等人。林彪的目的地是山东,接替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当到达河南的濮阳时,一行人接到了中央“万万火急”的电报,要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原定去山东的同志,立即转道去东北。

    林彪是黄埔四期学员,湖北黄冈人。经历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和军团长的职务拾级而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9 月22日和24日,在往东北的路上,林彪向中央军委和山东的罗荣桓发去了两份电报。考虑到争夺东北的需要,林彪特别嘱咐山东部队做好“津浦路之破坏工作”,“除破坏铁轨外,必须挖坏路基”,以阻滞国民党军队沿津浦路北犯。

    就这样,冒着绵绵秋雨,边行军走路边考虑问题边指挥部队,林彪一行于10月上旬到达了山海关。东北局的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从山海关东行,免去了行走与鞍马的辛苦,乘火车顺利地到达沈阳。

    1945年11月4 日东北人民自治军在沈阳正式成立。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令员,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员,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员,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员兼第一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正当中国共产党调兵遣将派主力部队和大批党政干部进入东北之际,蒋介石也在利用国民党政府的那些优势,利用中苏条约,打着“接收主权”的幌子,企图在美国的帮助下,从海、陆、空强占东北。

    8 月31日,蒋介石任命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以国民政府名义将东北划分为九个省,9 月5 日,公布了东北九省二市主席、市长的名单。

    10 月12日,熊式辉抵达长春,原伪满冀东讨伐队姜鹏飞部任保卫。因苏联军方拒绝合作,重庆国防部企图利用美国飞机大批运兵东北的计划未能实施。

    空运的路被堵死,在重庆的督令下,熊式辉再次派代表与驻东北苏军当局晤谈,希望苏军能够网开一面,在撤军之前,允许国民党军在大连和营口登陆。

    由于大连是商港,为苏联控制的地区,苏联人一口回绝,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天上海上都走不通,蒋介石只好依靠地面部队,沿平汉、津浦路北上,向东北调兵。

    10 月中旬,国民党傅作义部5 万人抢占绥东地区,企图占领热河和察哈尔两省。同时,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率4.5 万人,从新乡沿平汉路进抵石家庄,与胡宗南部成犄角势,以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10 月下旬,国民党17个军约40万人,在日伪残余的策应下,分批向华北、东北推进。

    针对蒋介石的军事部署,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等部队,从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先后组织实施了察绥战役、邯郸战役、津浦路战役,歼灭国民党军7 万多人,大大迟滞了蒋介石的北进战略。

    利用有利时机,东北人民自治军对东北的部队进行了整编,共组建了十个军区。这些军区是:

    锦热军区,司令员李运昌,下辖第27旅,第30旅,第32旅及炮兵旅,约3 万人。不久,该军区调归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建制。

    辽东军区,萧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1纵队,第3纵队,直属第一、二、三支队和宽甸警备司令部,共3.6 万人。1946 年1 月,辽东军区改为南满军区,部队也作了相应调整,将第1、第3纵队合编为第4纵队;原山东军区第3师、鲁中警备第3旅与第十六军分区第21、第23旅合编为第3纵队。

    辽宁军区,1945年11月底由沈阳保安司令部一部在本溪组建。张学思任司令员,白坚任政治委员。下辖保安第3旅,第一、第二、第三军分区,1.6 万人。

    辽西军区,1945年12月由沈阳撤出之原辽宁保安司令部一部与公安大队等组建而成。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下辖保安第一旅,工人纵队及第一、第二、第五军分区,1 万余人。

    辽北军区,1945年11月,以梨树地区为中心组建而成。倪志亮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四六团及西安、西丰、海龙、梨树四个县大队,1 万余人。吉林军区,1945年11月组建于长春地区。由周保中任司令员,林枫任政治委员,下辖东北挺进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吉林、吉东地区保安团23个,3.8 万人。

    松江军区,1945年11月组建于哈尔滨市。由卢东生任司令员,卢牺牲后,由聂鹤亭任司令员,张秀山任政治委员,下辖哈东、哈南、哈西、哈北和牡丹江等五个军分区,1.4 万人。

    嫩江军区,1945年11月组建于齐齐哈尔。由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五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分区,850O余人。

    北安军区,1945年11月组建于黑龙江的北安,叶长庚任司令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支队,8000余人。

    三江军区,1945年12月由原冀中军区部队为主在佳木斯组建。孙景宇任司令员,李范五任政治委员,下辖二个团,2000余人。

    东北人民自治军,除设立上述军区以外,直属总部的部队还有:

    原山东军区第1师、第2师、第3师、第7师、鲁中警备第3旅;

    由原冀鲁豫军区第21团于沈阳以西地区扩编而成的第25旅;

    由原陕甘宁边区第359旅一部于本溪、抚顺地区扩编而成的第359旅;

    【军史】‘模范党军’八路军第359旅

    原新四军第3师,下辖第7旅、第8旅、第10旅、独立旅。

    这些来自冀中平原、胶东半岛、延河之滨和淮水两岸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黑土地的最基本力量。在向东北进军的几路主力部队中,最艰苦、行军最远的,大概要数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师。

    【军史】挺进东北为何首选新四军第三师

    1945年9 月下旬,新四军第3师所辖四个旅和三个团,分两路,陆续从江苏的盐阜、淮海地区出发,经江苏、山东、河北、热河,历时60多天,行程3000多里,抵达辽西锦州地区。

    1945年8 月中旬,黄克诚奉命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一部,进抵淮南津浦路以西,协同新四军第2师阻止国民党桂系部队东进。当黄克诚得悉苏军发动远东战役之后,一向深谋远虑的他向华中局书记饶漱石提议,立即给中央发报,建议中央及军委迅速派大部队到东北去,不要管苏联同意与否,不可错过时机。然而,饶漱石却不同意,黄克诚即以自己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报《我对目前局势和我军军事方针的意见和建议》。

    电报发出的第九天,在刚刚收复的淮安城中,黄克诚接到了命令,要他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开赴东北。

    当时李运昌部已在东北接管了苏军缴获的几座军火库,很多人主张留下装备轻装前进。在动员会上黄克诚力排众议,给部队下达了两条命令:一是要部队带上棉衣,二是要全副武装。多余的武器可以留下,交给地方使用。

    1949年9 月28日,黄克诚与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一起,率全师3.5 万人从淮阴启程。向山东进发。

    离开苏北之前,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曾指示第3师到达山东后停留一个时期休整部队,补充给养。黄克诚再三斟酌,于10月4 日向中央军委发报,主张兵贵神速,捷足先登,若滞留鲁地,贻误战机,建议到山东后稍事休整立即北进。

    黄率部在山东临沂休整两天后,即向河北进发。

    第三师苏北出发时部队动员口号为到陇海线作战。

    跨过陇海路后是到平津之间去作战。

    到达冀东地区,从杨村过了平津铁路,进抵三河、玉田一线后,各部队才正式开始了进军东北的动员。
   
    11 月中旬,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3师经丰润、迁安,由冷口出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3师一直把给养供给作为“先行官”。在江苏、山东、河北时一切顺利,但出关后给养发生严重困难。黄克诚为此两次致电中央军委,请求援助。然而,相继出关的部队太多,沿途实在不堪重负。

    第3师凭着顽强的精神于10月下旬经青龙、建昌到达锦州附近的江家屯,结束了这次历时两个月、跨越五个省的长途进军。长途行军,部队减员3000多人。

    新四军第3师到达东北时的战斗序列为: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副师长刘震,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第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郭成柱,5900余人;

    第8旅,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6000余人;

    第10旅,旅长钟伟,政委王凤梧,7000余人;

    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吴信泉,6000余人;

    师属特务第一、第二、第三团,7000余人。

    在挺进东北的千军万马中,黄克诚所率新四军第3师部队在数量上仅次于山东军区八路军,成为日后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和东北民主联军的骨干力量。

    新四军3师的前身,主要是抗日战争初期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第115师344旅之一部为基础编成的八路军第五纵队。

    八路军344旅旅长、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3师师长,是开国大将黄克诚同志。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为加强华中和华东地区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中共中央统一整编新四军,将活动于淮北地区津浦铁路以东、淮海、盐阜地区的八路军第5纵队和新四军一部,编为新四军第3师,由黄克诚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雄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第8、第9旅,共2万余人。

    新四军第3师第7旅前身是1928年4月由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6月,整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
    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
    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
    1945年10月,第七旅奉命进军东北。次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

    六纵队第1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16师。

    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

    第127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前身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43年3月,新四军第7旅第19团四连在淮阴北刘老庄英勇阻击1000多名日伪军的进攻,坚守三天两夜,毙敌17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战后,该连重建,被新四军第三师命名为“刘老庄连”。

    1940年8月,由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2支队新2旅、第687团、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6支队第4纵队合编而成八路军第5纵队。

    原新2旅与第687团改编为第5纵队第2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

    1941年2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第5纵队第2支队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旅,旅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下辖第22团、23团、24团。

    1943年3月,田守尧牺牲后,由张爱萍兼任第8旅旅长,后由张天云接任;除22、23、24三团外,还发展起独立团、阜宁、阜东、盐城、盐东、射阳、建阳、涟东、淮安、滨海总队。

    1945年8月,第8旅免兼盐阜军分区,旅长张天云,政委李雪三,下辖第22团、第24团和独立团。

    1945年11月,随第3师进军东北。

    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原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1营两个红军连队于1938年扩编的344旅特务团。后编为杨得志为支队长、崔田民为政委的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八路军第二纵队2旅5团。1940年8月向华中、苏北进军时,又改编为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的八路军第五纵队2支队5团。1941年1月在华中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1943年10月奉命由盐阜区进入山东滨海区,归滨海军区建制,改称滨海军区第23团。在1945年大反攻中,滨海军区第23团改编为山东解放军第2师第5团。

    第8旅在跟随新四军第3师进入东北地区之后,于1946年9月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4师。

    在1948年1月,东北野战军成立之后,改称为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4师。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之后,被改编为了第四野战军第39军第115师。

    新四军3师第9旅最初名叫四总队,是由淮北国民党六安专员盛子瑾管辖的部队。1939年,张爱萍亲自前往淮北争取这支部队,不久之后盛子瑾败退上海,四总队也成为了张爱萍的部队。

    1940年9月,张爱萍率领四总队与韦国清率领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成为黄克诚八路军第五纵队下的三支队。张爱萍在其中担任司令员,韦国清在其中担任政委。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三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9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

    1941年9月9日,新四军军部决定:第4师第10旅拨归第3师建制;第3师第9旅拨归第4师建制。第9旅旅长韦国清;政治委员康志强;辖第26、第27团。第10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金明;辖第28、第29团。

    9旅被划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4师。1944年9月,彭雪枫牺牲了,3天之后,张爱萍被调任到4师中担任师长,而韦国清则被任命为副师长。

    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9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6师。

    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第63师,延续至今为武警总部直属某机动师。

    抗日战争中,第9旅第26团(第188团前身)被誉为“钢铁26团”。

    1958年21军从朝鲜回国后,先驻山西榆次,后移防陕西宝鸡,最后进驻甘肃平凉至今。

    1965年9月,第187团第八连被国防部命名为“英雄八连”,与同时期命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等著名连队一起,成为全国、全军瞩目的英雄群体。

    到1945年夏季大反攻之时,3师的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8万余人,并组建地方武装2.2万余人,4年作战近5000次,歼灭日伪军6万多人,胜利完成坚持苏北抗日斗争的任务。

    抗日战争结束后,3师已发展到4个旅(第7、8、10旅、独立旅)15个团(含3个师属特务团),兵员共3.5万人,苏北地方武装也发展到3.5万人,成为新四军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师。

    1945年9月,3师4个主力旅和3个独立团共3.7万人,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领下奔赴东北,后来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四军第3师第10旅该旅是一支具有“红军血脉”的老部队,其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军第26军。

    1935年9月,编为红军第15军团第78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编入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

    1940年2月,第344旅旅部升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纵队部(后沿革为解放军第39军军部),另由下属的第687、第689团机关各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第344旅新旅部。

    1940年6月,黄克诚率第二纵主力南下支援华中新四军,与新四军彭雪枫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344旅编为该纵队第4旅。皖南事变后第四旅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

    1941年9月因在反顽斗争中损失严重,与第3师第9旅对调建制,改称新四军第3师第10旅,成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中流砥柱。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10月该部奉命进军东北,先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第10旅,1946年9月改编为第二纵队第五师。

    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延续至今为沈阳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

    1945年3月下旬,新四军军部决定由淮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新四军3师10旅副旅长覃健和淮海军分区2支队支队长冯志湘、政委石瑛负责组建独立旅。部队和干部主要从淮海军分区出,暂编两个支队,共4000人,编成后仍属3师建制。

    3月底,组编工作即告完成。其大体编成是:从3师及淮海军分区机关抽调干部,组成独立旅机关;覃健任独立旅旅长,冯志湘任副旅长,石瑛任政治部主任。抽调准海军分区第2、3支队归独立旅建制。

    1945年9月22日,独立旅接7师转中央21日21时电,令独立旅返回淮海区集结,归建于新四军第3师,准备进军东北。

    独立旅返回准海区后,进行了短短几天的休整。上级将淮海军分区新2团调归独立旅建制。此时独立旅的编制是3个团:

    2支队改为1团,团长俞和坦;

    新2团编为2团,团长吴大林;

    3支队改为3团,团长是张竭诚。

    原旅长覃健留淮海军分区任司令员。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吴信泉调任独立旅旅长兼政委。

    独立旅跟随新四军第3师进入东北地区之后,于1946年9月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6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
·下一篇:无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五)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组建改编发展纪事(组图)
·特稿:满江红·赞我英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
·特稿:热烈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涪陵)团史研究会“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光荣
·李永忠:热烈祝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涪陵)团史研究会“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组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七个“第一”(组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七个“第一”(组图)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