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吕正操:最后辞世的百岁开国上将,威震冀中的传奇抗日名将,张学良晚年最想见的两人之一
2022-09-23 16:34:37
来源:党史博采
作者:何立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09年10月13日,开国上将吕正操逝世,享年106岁。1960年7月1日,贺炳炎上将病逝,成为第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在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是最后一位逝世的,也是最为长寿的上将。吕正操的逝世,意味着建国初期授衔的57位开国上将已经全部走入了历史,也代表着一个英雄时代的谢幕。

    在张学良身边工作,张学良的爱国情操对吕正操影响深远

    1905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吕正操刚出生时,由于战火纷飞,为避免遭遇不测,母亲有时不得不把他藏在柴草垛里。上了四年小学后,由于家境贫寒,吕正操失学了,此后开始当学徒、种地。1922年,17岁的吕正操终于走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参加了东北军。在吕正操的少年时代,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的压榨与杀害,心里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上小学时,老师给他起了个学名“正言”,他自己改为“正操”,意思就是操练好了打日本侵略军。

    吕正操的一位远房亲戚在张学良的部队当军医,他说张学良的卫队旅是新式军队,重用识字的青年。经他介绍,吕正操来到张学良卫队旅1团3营9连当兵。张学良看他的字写得不错,便推荐他去考东北讲武堂。1923年,吕正操考上讲武堂第五期,1925年10月毕业。毕业后,吕正操成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负责管理讲武堂毕业生的分配和使用。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时间中,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对吕正操影响很大。

◆抗日战争时期的吕正操。

    1929年春,吕正操要求到部队去带兵。张学良同意了,派他到东北军16旅任中校参谋处长。在16旅任职期间,吕正操参加了1932年的热河抗战。因为作战勇敢,吕正操受到了张学良的嘉奖,被提升为647团团长。1934年春,647团移驻北平(后移驻河北徐水),吕正操也和中共北平地下党员刘澜波、孙志远等人频繁接触,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1936年10月,吕正操被张学良调到西安,在张学良公馆担任内勤工作,不久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晚年的吕正操,曾深情谈起与张学良离别时的情景:“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时,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张公馆和了解情况。‘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邀请中共代表团到西安共商大计。周恩来一行12人来到西安,住张公馆东楼。25日下午,张学良身着戎装(他平常极少这样穿着)来到我们的住处,说他要送蒋介石回南京,3天后就回来。当时我们判断蒋介石决不会放他回来,劝他不要去,张学良坚决不听。记得在‘西安事变’后不久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张学良曾非常郑重地说:‘我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扣留蒋介石?主要是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假如我们拖延不决,不尽快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将会出现更大的内乱,那我张学良将成为万世不赦的罪人,我一定自杀,以谢国人!’为了国家、民族,张学良早已将个人生死毁誉置之度外。”言语间,流露着对张学良的怀念和敬仰的神情。

    在晚年谈起张学良时,吕正操充满了感情:“张学良不仅是我的同乡,还是我的长官和老师。”西安事变两人在西安分别时,张学良35岁,吕正操31岁。他们说好3天后见面,谁知这一别却是54年。在这54年中,吕正操和张学良一直保持着联系,有时通电话,有时写信。由于蒋介石控制着张学良,他们有时写信不能署名。

    1984年6月,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从香港来北京洽谈商务,其间特地看望了吕正操,给他介绍张学良在台湾生活情况,并说:“我大爷知道我经常来大陆经商,一次聊天时跟我讲,在大陆有两个部属他十分想念,一个是吕正操,一个是万毅,让我找机会代他去看望看望。”之后,张闾蘅频频往来于海峡两岸,传递信息。

    1990年5月,张学良给吕正操写来一封信:“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谒延平祠旧作,书寄正操学弟正,九十老人毅庵(张学良的号)书”。张学良渴望统一之心跃然纸上。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

    1991年5月29日,吕正操抵达纽约,为张学良祝贺91岁大寿。他带来了祝贺张学良的生日礼物。一件是一整套张学良喜爱的《中国京剧大全》,另一件是新采制的碧螺春茶。还有一件礼物特别有意义,是大书法家启功手书的贺幛,上面书录了张学良视为座右铭的诗句:“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在5月30日的第二次见面时,吕正操向张学良郑重递交了邓颖超给他的信,并转达了党中央领导对他的问候。信中,邓颖超受邓小平的委托,诚恳欢迎张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回家乡看一看。对于邓颖超的信,张学良一字一句地认真看着。看到末尾邓颖超的签名时,他说:“周恩来我熟悉,这个人很好,请替我问候邓女士。”沉思了片刻,张学良又说:“我这个人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现在回去就会牵涉到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为了避免外界猜测干扰,吕正操决定不出席6月1日的公开庆寿活动。

    5月31日和6月1日两个晚上,旅美华侨先后两次为张学良将军举行祝寿宴会。吕正操送的贺幛被张学良特别悬挂在6月1日宴会大厅内显眼的地方,正式向外界透露了吕正操赴美为他祝寿的消息。6月2日,张学良给邓颖超亲笔复信,称呼邓颖超为“周夫人颖超大姐”。信中写道:吕正操“来美交下尊札,无限欣快,又转述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中枢诸公对良之盛意,敬请代向(中枢诸公)致敬。”

◆吕正操与张学良。

    张学良6月1日的91岁祝寿活动,为避免舆论产生副作用,吕正操不再出席,由阎明光代表大陆亲友参加。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祝寿礼仪上,张学良又秘密地告诉与吕正操同来的阎明光(张学良挚友阎宝航的女儿):他希望还要和吕正操见面!此事令吕正操非常感动。吕正操果断地提出:邀请张学良到中国大使馆的别墅即吕正操的下榻处做客。张学良欣然同意前往。张学良到象征着国家主权的大使馆做客,在某种程度上是回到了大陆。6月4日,吕正操在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的大使官邸和张学良再次会晤。张学良给吕正操带来一包台湾产的凤梨酥。交谈中,张学良尤为关心祖国统一的问题。他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吕正操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张学良表示愿意为祖国和平统一尽点力量。张学良说:“我过去就是做这件事的,我愿意保存我这个身份,到那一天会用上的。我虽然90多岁了,但是天假之年,还有用的着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意为中国出力。”

    2001年10月16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病逝,至死没有能够踏上祖国的土地。悲痛不已的吕正操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张学良将军和我既是桑梓情深,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一生,志在国家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为了救国救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和杨虎城将军不顾集团利益和个人身家性命,力挽狂澜,促成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功在民族,彪炳千秋。”
毛泽东称赞吕正操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

    1937年3月,蒋介石强令东北军改编,吕正操被任命为53军691团团长。同年5月4日,吕正操经中共北方局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吕正操所在的691团绝大部分官兵都是东北人,不断南撤,每个官兵都很清楚,这分明离家乡越来越远。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返回家乡,甚至也不知道,今后是不是还能回到家乡,能不能再见到亲人。南撤途中,士兵们纷纷说:“眼看着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不让去打,真是活受罪。”“老子不干了,蒋介石不抗日,中国自有人领着咱们抗日。”10月14日,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吕正操率691团在河北晋县小樵镇正式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人民自卫军最初编为三个总队,吕正操任司令员,各级领导职务由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担任。冀中平原上,树起了第一面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从这天起,部队走向了新生,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1937年冬,吕正操率部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进行整训,并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之命,率人民自卫军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在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的领导下及河北游击军的配合下,迅速解决了几十股汉奸武装和土匪武装,先后收编了各路杂牌武装,扩大了队伍。又与河北游击军并肩作战,胜利地粉碎了日军第一次春季“扫荡”,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在平、津、保三角地带,日军除占有24座县城外,整个平原的广大农村几乎都为抗日武装所控制。在吕正操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各县建立了抗日政权和各种群众性的抗日组织,人民生活也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广泛动员,纷纷要求参军参战。1938年4月,人民自卫军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署主任。

◆1942年五一反“扫荡”时,吕正操在前线。

    1939 年末,日本侵略军为了保证其战略交通线的畅通无阻,加紧对正太路的控制,意图把山东、河北、山西三个地连在一起。正太路是华北敌军运输、补给的重要战略交通线,也是对我根据地进行破坏的重要封锁线。此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收到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在前线发来的军机密电,报告了敌人的动向,接着,八路军总部发布了《关于大举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

    1940年8月20日晚10时,正太路第一战役打响。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等我105个团,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全线发起,即百团大战。此外,冀中区十万以上群众配合部队进行破路和反击。据吕正操回忆:“从8月20日至9月20日,冀中区平毁公路、铁路500多公里,炸毁铁桥、木桥20座,收电线13000 多公斤,毙伤日伪军1300多名。我军伤亡400多名。”实现了阻击敌人增援的首要目的。接着,第二、第三战役打响了。吕正操将冀中主力部队指向被敌人侵占的广大区域,冀中各地的民兵和百姓还冒着敌机低空扫射的危险,大规模地破坏铁路、公路及其他附属建筑物,“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从根本上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在整整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中,我军进行了大小战斗1800多次,计毙伤日军2万多人、伪军5000多人;俘虏日军280多人、伪军1.8万多人;破坏铁路450多公里、公路1500公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在残酷激烈的作战环境中,吕正操沉着、果决、满怀激情,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冀中百姓心目中的传奇人物。最多时,他一天之内打过五仗,常常一马当先。直到吕正操调到晋绥军区任司令员时,日本人的报道还说他们捉住了冀中军区的吕正操。“冀中名将”吕正操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被软禁的张学良托四弟张学思转告吕正操:“参加共产党这条路走对了!”在后来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吕正操感慨地说:“常常想起那些为了保护我们而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刺刀下的乡亲们,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吕正操在冀中平原站住了脚,建立了受老百姓拥护的抗日民主政权,老百姓和军队水乳交融,军民抗日士气大振。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实况,在《新儿女英雄传》《荷花淀》《烈火金刚》《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地雷战》《地道战》等文艺作品中都有脍炙人口的描述。毛泽东曾表扬他们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在冀中战斗的6年多时间里,吕正操与刘沙相识、相知并结婚生子,度过了他一生中十分难忘的岁月。

    1985年6月,吕正操曾和夫人刘沙专程回冀中探望久别的乡亲。在探亲之旅中,他特意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老房东促膝谈心论短长,漫步在滹沱河畔,寻找当年的战场,8天时间,他走了12个县,看了11个村镇。吕正操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一直系念着冀中这块曾在此浴血奋战的热土,始终不忘那些曾和我生死与共的冀中人民。”

    1943年8月,中央军委调吕正操带冀中军区六个主力团去延安。9月初,中央军委改令已到达晋西北兴县的吕正操留在晋绥军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从此,吕正操离开了自抗战以来他战斗了将近七年的冀中大地,离开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冀中人民。1944年冬天,吕正操作为中共七大代表到延安,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早在1939年,吕正操就给毛泽东写信,表达了到延安学习和见毛泽东的愿望。而当终于见到毛泽东时,毛泽东一见他就笑着说:你给我写的信我是看了的,“就是你那个签字为难了我,猜了半天,才认出是吕正操。”毛泽东问他:“干嘛要把三个字连成一个字呢?”吕正操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天后,毛泽东派人用一辆大汽车把吕正操和晋绥分局党委书记林枫接到枣园吃晚饭,边吃边谈,直到深夜。吕正操和林枫告辞出来,毛泽东还端着蜡烛照明,送他们走下山坡,上了汽车。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吕正操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吕正操率部向察哈尔和热河进军,配合苏蒙军对日作战。10月,吕正操率部进入沈阳,任东北军政学校校长。11月,吕正操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与中共西满分局负责人李富春、张平化一起,为建设巩固西满根据地和支援四平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吕正操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时,副司令员开始是黄克诚。黄克诚资历很老,他的老部队多,战斗力强,能打硬仗,吕正操认为他担任副职不合适。于是,他向东北局建议,以黄克诚担任司令员为宜。后经东北局研究同意,吕正操兼管总部后勤运输,黄克诚担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从中又可以看出吕正操以大局为重,荐贤让贤的良好作风。

    “铁道司令”吕正操

    1946年初,吕正操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松花江防守指挥司令部司令员。7月,他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专管铁路工作。为挖掘潜力提高运输能力,吕正操领导东北铁路总局开展了“死机复活”和“死车复活”活动。到辽沈战役前,东北解放区已接收和修复铁路5700多公里,通车线路里程达9818公里,占东北线路的98%,修复机车885台,为支援东北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辽沈战役前,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了铁道部,吕正操任铁道部长。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发布了紧急命令,要用最短的时间、最严格的保密措施,把东线部队送到西线新立屯、阜新地区,并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调运 2000万斤粮食和作战物资到前线。如同受领主攻任务,吕正操对关系东北决战命运的大规模军运任务周密部署,精心指挥。任务紧急,9月10日晚,军列正点发车。敌机夜间也频繁出动,铁路军运采取无灯火作业。扳道员把道扳好,确认道岔是否密贴。不敢提灯照亮,每次用手依次去摸,以保证军用列车及时安全地开往前线。军运开始不久,辽西大雨滂沱,西辽河水猛涨,有些线路被水淹没,是工务段职工拄着木棍,蹚水在激流中探路,引导军列慢慢通过被淹区段。短短9天之内,共运送64个军列,把10万大军迅速而隐蔽送上辽西前线,保证了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吕正操在这次抢运战中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然而他谈起来,只是把抢运归功于东北铁路工人的忘我奋斗。吕正操忘不了的是,那时还不能给铁路工人发工资,每月每人只发130斤高粱米,他去哈尔滨机务段了解到铁路工人拉家带口维持生计有困难,回来向陈云汇报,陈云决定将高粱米增加到250斤。这也还是很低的,但铁路工人说:“为了前线,不给钱也干。”

◆1948年,吕正操和妻子刘沙、子女在哈尔滨。

    在东北,当时日本机车是轮乘制,苏联机车是包乘制,各有长短。经过在两个机务段的对比试验,实践证明,在当时条件下,包乘制比轮乘制优越得多。吕正操便以此为参考,写了一篇《论乘务负责制》,发表在《东北日报》上。1949年3月,党中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吕正操从东北来参加会议,会前分别看望了中央领导同志。正在伏案阅读文件的毛泽东见他进来,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论乘务负责制》这篇文章,不错呀!我们就是要学会搞建设。”吕正操说:“我讲的有不少是外行话。”毛泽东微笑着说:“外行可以变成内行嘛!”

    在东北分管铁路运输,决定了吕正操后半生和平建设时期的工作。1949年3月,吕正操被任命为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任铁道部副部长。1950年10月,吕正操兼任抗美援朝军事运输司令员,组织铁路运输部门成立了志愿援朝大队,并多次到战地现场指导抢修铁路和物资运输工作。面对美国飞机日夜狂轰滥炸,吕正操指挥抢修部队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和应急措施,使铁路始终处于随炸随修、此断彼通的状况,并在有限的通车时间内发挥了很高的运输效率,从而建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抗美援朝前方部队的物资供应。

    抗美援朝后,吕正操兼任军委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奠定了他作为我军高级将领的地位。

    1958年,国务院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因病离职,中央决定吕正操代理铁道部长一职。周恩来说:我看吕正操当铁道部长合适,铁路这么大一个队伍,没有一个“帅”不成。在1958年11月16日至18日的全国铁路领导干部会议上,吕正操确定了“以运煤为纲,大力支援农业,保证重点,全面安排”的运输工作方针和“土洋并举,大中小结合,固本简末,强干弱支”的基建方针。1962年起,吕正操任铁道部代理部长。1964年11月5日,国防部任命吕正操兼任铁道兵第一政委。在1965年1月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吕正操被正式任命为铁道部部长。从1958年下半年滕代远病休起到1965年初被正式任命为铁道部部长的6年多时间里,吕正操以铁道部代行部长和代理部长的名义主持了铁道部的工作。

    担任铁道部领导期间,在吕正操负责的项目中,成昆线等西南三线铁道工程是一件极为艰巨的工程。成昆线比较复杂,有“世界地质博物馆”之称,毛泽东甚至说了成昆线修不好他睡不着觉的话。成昆铁路从1958年7月开始动工修建,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在1964年大会战前曾经三次上马三次下马。1964年,毛泽东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川黔、贵昆也要快修”的要求。在同年的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上,中央决定吕正操到西南负责成昆、川黔、贵昆三条铁路新建工程。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兼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视,让吕正操夜不能寐。为了修好这条铁路,吕正操动员了铁道部的工程局和铁道兵三十万人参加大会战。这是一场人类与大自然的较量。七级以上地震区,坡度四、五十度的深沟,十级大风劲吹的山谷,而筑路工人所面对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西方传媒称,成昆铁路是中国在经济战线上所进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然而,就是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30万筑路大军以异乎寻常的勇气和决心,使成昆铁路于1970年7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此前,川黔线于1965年10月1日通车,贵昆线于1966年10月1日通车。西南三线铁路的建成,对于西南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吕正操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8月,吕正操在北戴河休养。

    60年代末,非洲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问我国时,向我国提出希望帮助修建坦赞铁路的请求。周恩来把吕正操请到办公室问他:“如果把中国的铁路建设者派到非洲,帮助非洲国家修铁路,能不能完成任务。”吕正操说:“总理,我部下属的铁路建设队伍都是开得动、过得硬的硬骨头工程队伍,别说是非洲了,就是天涯海角也敢去,如果真要帮助非洲朋友修建铁路,我这个铁道部长决不搞本位主义,一定把最好的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派出去。”1976年,坦赞铁路投入运行。正因为中国人民竭尽全力,援助了非洲人民,而非洲人民也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斗争。所以,当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意味深长。

    1966年8月18日—11月25日,毛泽东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和各地师生。据《新中国铁路50年》统计:铁路共运送了5600多万人,人均行程568公里;仅9、10月间,全路加开师生专列6996列,其中发往北京 5493列。正常的运输秩序完全被打乱,大批物资积压。吕正操一面挨批判,一面顶着重压,采取果断措施,保证了国家建设重点物资的运输。在相当紧张的9月、10月,吕正操召开了全路电话会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立即成立两个班子,一个班子重点抓运动,一个班子重点抓运输建设;强调铁路职工要坚守生产岗位;宣布大多数党组织和铁道干部是好的,不能把所有的党组织和干部都打倒。对于这场运动,吕正操尽管没有什么思想准备,但他仍努力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力图减轻运输秩序混乱对工农业生产建设的破坏。

    1967年1月,全国掀起了由造反派夺权的“一月风暴”。1月13日,中央文革小组抛出“中断铁路运输”“反林彪的反革命小集团”等罪名,公开点吕正操的名。造反派把吕正操揪到工人体育馆召开万人批斗大会。周恩来知道后立刻赶到会场,他很气愤地对主持批斗会的头头们说:“你们不应该随便揪我的部长,吕正操即使工作中有错误,也应该让他工作,戴罪立功。”随后,周恩来亲自把吕正操交给在会场执勤的铁道兵战士护送回家,并一再叮嘱,“要保证吕正操的安全和工作、生活条件,不准进家揪人。”但造反派还是肆无忌惮地到吕家抄家,家里的物品和吕正操的笔记本、日记本、各种资料等,都被损毁或不翼而飞。

◆1987年,吕正操在赴新疆检查工作途中。

    在极端混乱时期,周恩来每天都要看《铁路运输简报》,每夜还要找吕正操到人民大会堂去开会,了解铁路运输情况,并亲自指示哪列车进京,哪趟车离京。在周恩来日夜操劳、亲自坐镇的指挥和多方保护下,吕正操勉强支撑应付着急剧激增的计划外运输的艰难局面。周恩来无奈地说:“现在是我替吕正操当部长了。”吕正操无奈地说:“我有什么办法,我说了不算。”

    1967年7月12日,吕正操被诬为“东北叛党集团”主犯的罪名,关押到京郊通县,由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监护”,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长达7年之久。

    1974年7月,毛泽东在武汉提出,要把吕正操、杨成武、余立金等放出来,让他们出席庆祝“八一”建军节的盛大招待会,名单见报。7月31日下午,周恩来抱病接见得以恢复自由的吕正操等几位军队干部。吕正操激动地表示:“感谢毛主席、党中央,总算把我的问题弄清楚了。”1980年1月12日,铁道部党组正式给吕正操平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时:为李大钊收尸入殓料理后事的人,与邓颖超有师生之谊,党史上一位不为人熟知的人物
·下一篇:无
·曹立军:铁血铸军魂 不朽的丰碑——记开国上将吕正操在冀中平原大地永清的峥嵘岁月
·特稿:铁血铸军魂 不朽的丰碑——记开国上将吕正操在冀中平原大地永清的峥嵘岁月
·中红网:历史需永远铭记 功勋将永垂不朽——记吕正操将军在永清的峥嵘岁月
·特稿:历史需永远铭记 功勋将永垂不朽——记吕正操将军在永清的峥嵘岁月
·悼开国上将吕正操
·“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访吕正操之子吕彤羽
·吕正操之子吕彤欣参观周恩来纪念地(组图)
·开国上将吕正操:难忘冀中抗日烽火(图)
·红笔杆:吕正操之子吕彤羽一行在云南寻访父辈创建的英雄部队(组图)
·特稿:吕正操之子吕彤羽一行在云南寻访父辈创建的英雄部队(组图)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