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头条
乡村振兴 先振人心(组图)
2021-10-14 16:22:34
作者:人民网原总裁、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何加正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视频:有人街头随机采访青年学生,问大米多少钱一斤,面粉多少钱一斤?受访者表情认真,先是回答不知道,随后,又凭想象,猜出的价格五花八门,有说几元、十几元的,有说几十元的。再问农民一年收入多少?有说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还有说一百多万元的。看得出,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是严肃的、认真的,不过,这些问题似乎离他们太遥远,远到胜过外星人的故事。

    其实,何止孩子。长期生活在城里的大人们,对如今的农业、农村、农民又了解多少呢?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曾经从农村走出来的人,说起农村的事,往往也说法各异。信息来源不一,地区差别很大。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法、理解也就自然有所差别。关于当前最热的乡村振兴话题,笔者就听到不少不同的看法和说法。有人鼓掌,说是该轮到乡村振兴了,举双手赞成这个国家战略;有人摇头,简单两个字:“没戏”;有人垂头丧气:没那么容易;有人干脆两个字:“折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些人或源于对农村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缺乏了解,或源于对当前农村存在问题的担忧,或源于脑子里残存的某些印象,对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表现出信心不足,疑虑重重,褒贬不一。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近些年,农村在急剧变化中,即使笔者曾经长期从事“三农”报道,由于脱离久了,说起农村,脑子里要么是一片茫然,要么还是过去的一些老经验、旧知识。加之耳边常常听到“农村人口流失”“土地撂荒”“农村凋敝”等各种说法,因而遇事也不敢妄加评论,甚至也做过一些不正确的判断。幸好,近年来有机会阅读某些农村刊物,持续关注农业问题,对“三农”总算有了些新的了解。由此,对乡村振兴这个事关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就是说,事关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每一个人的伟大事业,有了新的认识。

    乡村为什么要振兴?能不能振兴?怎么振兴?

    首先说说为什么。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提出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到来的一个过程。人类社会永远都在不断发展的路上,不同的民族、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已从温饱进入了小康,现在,正朝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迈进。乡村振兴,正是这个阶段性现实提出的要求,是与发展中的时代脚步相契合的,是脱贫攻坚之后必将走进的一段新征程。这个战略的提出,既有把握时代脉搏的主动规划,更有现实环境提出的客观要求;既是实现远大目标的必然选择,又是解决面临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

    谁都无法否认,我国当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城乡差距。一边是高楼大厦,有了现代化设施的城市;一边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尤其偏远地区,不少农民刚刚摆脱绝对贫困,少数农民还在“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线上。是任由城乡差距继续扩大,还是及时把乡村振兴提上日程,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广袤农村落后的状况下实现现代化。只有农业发展了,乡村振兴了,中国才能顺利走入现代化。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有人也许要问,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为什么还是总体落后,是不是我们的政策出了问题?其实,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我国就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多年来也得到长足发展,今天的农村早已不是我们许多人记忆中的样子,许多现代化因素正在农村大地上成长,但始终问题众多,差距依旧。记得1992年,笔者撰写的《人民日报》社论《千万不可忽视农业》(刊发于1992年12月9日)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这前前后后,关于农业基础地位这个宏观话题,不知讲了多少次,差不多年年讲,时时讲。为什么?就是因为农业弱势地位难以改变,问题的顽固性和改变的艰巨性超出想象。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前所未有地将农村问题系统化地进行战略安排。这就大大超出以往的“基础地位”问题,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长期难以改变的状况,将农村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那么,乡村振兴能不能实现?说到能不能做到呢?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有人说,提个口号就解决问题了?口号当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口号是方向,是引领,是战略的高度概括。实际上乡村振兴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战略行动。有人将乡村振兴战略分为七个内容,分别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还仅仅是几根筋,其内涵极其丰富。众多方面,必将支撑起乡村发展的新局面。对此,我们有理由抱有信心。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40多年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丰厚积累这样一个现实。它包括物质的、经验的,也包括体系、体制、制度层面的。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已今非昔比,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化、科学化、良种化等现代生产元素日益增多,市场在农村经济中已发挥主导作用;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支持比重越来越大;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巩固中完善并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实践正取得明显成效;乡村环境整治和改水改厕等新农村和农村文明建设正在各地推进;脱贫攻坚在全国范围取得全面胜利。如此种种,无一不是乡村振兴的良好基础。

图片来源王春雨

    我们的信心还来自于党中央的决心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组织领导体系。这是乡村振兴的最基本保证。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各地下一步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各地必然会将工作重点向农村这个薄弱环节转移。加之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反哺农村能力。这些物质的、精神的、体制的、机制的基础,在乡村振兴中必然会发挥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乡村振兴必然到来。

    我们当然不能回避乡村振兴面临的众多难点。诸如农村人口流失问题,土地撂荒问题,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产业薄弱问题,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脱贫成果巩固难问题,以及非常具体的诸如留守儿童问题等。这是导致许多人对乡村振兴信心不足,或心存疑虑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种情况除了说明乡村振兴存在困难,不也充分说明,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吗?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随着乡村振兴脚步加快,对人才、资金,以及其他各种要素的吸引,是必然的过程。对此,我们同样需要抱有信心。

    那么,怎样实现乡村振兴?具体的路怎么走?笔者认为,有几点是必须要考虑的。

    首先,要靠产业振兴。产业是基础,乡村各项事业的振兴,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犹如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离不开枝干。我们看到,当下但凡乡村发展走在前面的地方,都是产业发达的结果。产业不兴,乡村难以振兴。

    其次,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系、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这是造成城乡差别的重要根源。也是“三农”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现在,到了彻底打破这个状况的时候了。打破城乡界限,需要城乡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比如,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让城市居民享受到的现代文明生活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及早惠及农村。同时,在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做到城乡“一盘棋”安排。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播撒“立德树人”种子 奋进“乡村振兴”征程——漫谈涉农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建设与融合传播
·下一篇:无
·乡村振兴 先振人心(组图)
·何加正:乡村振兴 先振人心(组图)
·播撒“立德树人”种子 奋进“乡村振兴”征程——漫谈涉农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建设与融合
·石家庄市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讨会在正定举行(组图
·特稿:石家庄市经济学会2021年年会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讨会在正定举行
·李海明: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特稿: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李泽波:传承红色基因 共谋乡村振兴——史志档案党支部与新楼村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
·特稿:传承红色基因 共谋乡村振兴——史志档案党支部与新楼村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
·传播健康养生理念 分享地标优质农品——优农委9.27丰收节活动成功举办(组图)
乡村振兴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乡村振兴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乡村振兴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