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在雁翎队纪念馆得到传承(组图)
2011-05-30 10:38:15
作者:王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追寻”代表团团长、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袁建达聚精会神地看情景剧表演《痛打包运船》。(中红网王忱摄)

“追寻”代表团全体成员在雁翎队纪念馆前合影。(中红网王忱摄)

    大约下午四点左右,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主办、国家开发银行协办的“追寻”——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大型主题活动代表团来到了雁翎队纪念馆。这个代表团刚参观完冉庄地道战遗址,还计划去狼牙山和西柏坡。主要的团员都是来自哈工大和吉林大学的大学生,在馆内讲解员小李的讲解下,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着,许多团员还拿出了笔来记录自己所看到的。

    在嘎子村,来自贵州遵义,被许多同学戏称长得酷似嘎子的哈工大学生韩春,坚持要体验下雁翎队队员的生活,钻到了芦苇丛中。不一会儿,他就出来了,他觉得里面的蚊子那样多,雁翎队队员为了伏击日寇,能够在里面呆上那样长时间,是多么不容易。

    代表团一行还继续观看了情景剧《痛打包运船》,许多女生看到精彩的枪战、烟火特效和武打动作都感到很震撼甚至叫出声来,几位带队的领导也连连喊好。看到雁翎队战士占领了敌舰,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短暂的行程就要结束,韩春激动地向记者谈着感想,他说:“我很钦佩这里伟大的人民,他们当年是多么机智和勇敢地打击日寇啊!作为一位校报的编辑和一位当代大学生,我觉得宣传革命精神,不仅要学习,更要传承,要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影响,反正我要在报纸上多写弘扬革命传统的文章。”

    韩春旁边的哈工大学生关成志一直手掣着红旗,他也接着说:“我的家乡离这里很近,但是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党和抗日军民的伟大。我们这一代人现在还可以,但是下一代真的需要红色的影响,他们受的简直是狼孩儿教育,怎么能够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多做实事,让革命精神在中国牢牢扎下根来。”

    祖国的未来是他们的,他们到白洋淀接受教育,所收获的是对党所从事事业的理解,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望着这些年轻的面孔饱含着自信和激情向记者挥手作别的情景,就好像范云库等一批老同志的枪,已经被传到了年轻一代的手中。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多为人民做实事,永远为党添光彩”——从纪念建党二十年的痛击日寇到纪念建党九十年的情景再现(组图)
·下一篇:白洋淀文化苑看得过瘾、玩得痛快、休闲得舒坦(组图)
·张灯结彩,喜迎荷花节(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特稿:白洋淀文化苑新添娱乐项目“空中滑索”(组图)
·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特稿:企业家又是书法家的白洋淀文化苑董事长袁大炳(组图)
·特稿:河北白洋淀文化苑国际旅行社开业(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增多个水上游乐与体验项目(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新增多个水上游乐与体验项目(组图)
白洋淀文化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白洋淀文化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白洋淀文化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白洋淀文化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E-mail:js88@vip.sina.com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