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太行山红色旅游区>>红旗渠精神>>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富平习仲勋陵园(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流淌半个世纪的精神正能量——写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50周年之际
2015-04-17 00:12:51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兴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分享到:0

   巍巍太行山东麓,悬崖峭壁之上,一渠清水蜿蜒流淌。

    2015年4月5日,位于河南林州市、素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将迎来总干渠通水50周年纪念日。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渠水无言;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此间蕴含的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为当下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注入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劈山修渠,让愚公移山神话走入现实

    驻足红旗渠畔,气势险峻的虎口崖下。只见崖头的巨石悬空向外突兀10多米,像伸着的老虎嘴,渠水从凹陷的“老虎”肚子流过。想当年,就在这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半山绝壁上,修渠人腰系绳索,抡锤打钎,硬生生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岁月无痕流过,铁锤钢钎的交响、隆隆的开山炮声虽已远去,但在虎口崖这样看得见的风景背后,一股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创新进取的精气神,仍穿越时空震撼人心。

    林州自古以来山多水少,土薄石厚,凿井无泉。翻开县志,从清朝后期到上世纪60年代的大致统计,光“旱”字就有不同程度和形态的描述: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还有其他委婉些的形容,如冬春无雪、无雨,蝗虫等等,皆是干旱的原因和衍生物。

    穷则思变。面对旱魃肆虐,林州人发出“重新安排河山”的呐喊。1960年,10万工农大军一头扎进茫茫太行,向晋冀豫交界的浊漳河进发,准备劈山修渠,引水入林。

    “当时大家想法很简单,就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67岁的劳模张买江回忆。

    林州市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蕾说:“提到当年修渠,很多人都会质疑,‘没那么大的荷叶,怎么敢包那么大的粽子?’但其实你只要走进那段历史,就知道林州人除了苦干实干,还有巧干。”一个细节是,红旗渠干渠全长70多公里,水流落差仅9米,坡比1/8000。此间用的多是土法制造的“水平仪”。

    1969年,红旗渠全面竣工。数据显示,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穿越千年,愚公移山的神话定格在太行山上。

    淬火升华,改革年代谱写跨越三部曲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红旗渠畔拓荒创业的火热激情照亮了每段平凡的岁月,激励着这里的人们执着地守望精神家园,续航梦想,书写传奇。

    登上太行山,俯瞰林州市,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呈现眼前。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这个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51.3亿元,增长8.9%。曾经为水发愁的林州,已是河南县域经济前八强的常客。

    “回首半个世纪的征程,继‘战太行’之后,林州人与时俱进,先后又谱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跨越式三部曲。如今,打造‘晋冀豫三省通衢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林州市市长王军说。

    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副处长周锐常告诉记者,红旗渠的修建结束了林州水贵如油的历史,此间还锻炼培养了一批工匠。最重要的是,“劈山引水”的成功实现打磨出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融入每个林州人的血脉,也渗透进林州的每一步发展。

    “老一辈的林州人常说,以前看到太行山就害怕,自从修了红旗渠,信心就有了。现在让林州人钻个山洞、垒个渡槽,就像切豆腐一样。正是带着这种不畏艰难、敢想敢干的闯劲,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时,林州的能工巧匠走出大山,用‘一把瓦刀劈开致富路’。”

    如今,经历了艰难困苦的锤炼、市场经济的淬火,红旗渠精神也从最初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断丰富发展,并增添“难而不惧、富而不惑、奋斗不已、自强不息”的鲜活时代内涵。

    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说:“精神是干出来的。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民生期盼、历史责任和时代要求,党员干部别无选择,依然要带领群众大干、苦干、实干、拼命干。”

    渠水无言,流淌半个世纪的精神传奇

    参观过红旗渠的人,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站在渠边,只见水流,不闻水声。50年沧海桑田,红旗渠的精神传奇就像这无声渠水一样穿越时空默默流淌,并走出大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先念情系红旗渠:百闻不如一见,人工天河!
·下一篇:无
·“林州”改“红旗渠”市可创新改法
·张海霞、李洋:信阳师院经济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赴红旗渠考察学习
·特稿:信阳师院经济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赴红旗渠考察学习
·七律.题林州红旗渠
·范兴运:七律.题林州红旗渠
·特稿:七律.题林州红旗渠
·特稿:七律.题林州红旗渠
·林林种种“红旗渠”(五)(组图)
·特稿:林林种种“红旗渠”(五)(组图)
·温新建:林林种种“红旗渠”(五)(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