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
2008-07-03 16:42:32
作者:肖芳麒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佑华山脚下,有一条一尺多宽的小水沟,弯弯曲曲一直通向蒋家村。小沟两旁的数百亩土地全靠这沟里的泉水灌溉。无论寒冬还是酷暑,这沟终日淌着满沟的泉水。只要在沟的两旁挖一缺口,泉水便会哗哗地流进田中。人们都说这块沼泽地是块“宝地”,这条沟是条“宝沟”。然而,为什么这里的水源源不断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从蒋家村到佑华山大约有六七里路程,路两旁的黄土岭一座连着一座,全是光秃秃的“癞痢头”,莫说长树,连草都不生一根。
  到了宋朝中叶,许多逃荒的难民在这儿定居下来开荒种地。可是荒地被开垦以后,却连年干旱少雨,而旦它是斜坡多于平地,没有一个地可以储水。真是“下雨一泡脓,天晴一块铜”开出的田地还是十年九不收。
  有一年五月,文天祥奉父命从候山回富田看望年迈的祖母和勤劳的母亲。佑华山这条路是他回家必经之路。那天,他鸡啼头遍就起来盥洗,吃过早饭,便挟着雨伞,背起包袱上路了。
  一路上,文天祥极目四望,尽管现在正是早稻孕苞之时,可是所过之处,泥土烤成银白色,庄稼半死不活。文天祥感慨万分,叹息道:
   “唉!这叫穷苦百姓如何生活下去啊!”
  他来到一个山坳时,还不到已时,但空中的烈日却似火轮一般喷射下来,整个山坳没有一丝凉风。文天祥口干舌燥,想找一点水喝。可是这山坳里哪里找得到有水的地方。他走呀走呀,汗水把衬衫湿透了。忽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茅棚,他喜出望外,两只脚格外有劲地朝小棚走去。
  一进棚子,只见一个年迈古稀的老人躺在用木棍支撑成的铺上,轻轻地呻吟着。文天祥走过去,轻轻地叫着:“大伯!”老人没有回答。文天祥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大伯,大伯”文天祥又轻轻地呼唤着。老人稍微睁开双眼看了一下又闭上了眼睛,喘着粗气。“大伯,你病了吗?”老人轻轻点点头。文天祥又问:“大伯,你想喝点水吗?”老人又点点头,可是到哪里去找水呢?
  文天祥刚走出茅棚,但回过头一看,老人张着干裂的嘴唇,气喘吁吁地喊道。“水,水!……”文天祥一听,又返回棚内,掷下雨伞、包袱,对着老人的耳朵说:“大伯,你安心地躺一下吧,我去找点水来,给你解渴。”
  文天祥找到一个盛水的小瓦罐,走出棚来。他东寻西找,见不到一滴水。他早已渴得要命,头昏目眩,浑身上下软绵绵的。但为老人不致于渴死,他不顾自身安危,继续寻找水源。
  走到一个人迹罕到的山凹,文天祥发现一丛杂草,长得青绿茂盛,郁郁葱葱。文天祥暗自高兴,心想:这杂草下边一定有暗泉。于是他放下瓦罐,大步跑回棚里,从老人的铺下寻出一把卷了刃的锄头,又大步跑到草丛边,不一会儿就在草丛地挖了一个大坑,可是坑中不见一点水。
  文天祥心想:自己劳累倒不要紧,如果那病危的老人因为没有水喝而命归黄泉,岂不可怜!想到这儿,他振作精神,又挖起来。忽然听得“卡嚓”一声,火星四冒。原来是挖在一块石板上。文天祥对准茬口,用力一撬,将石板掀起,只见一般清清的泉水涌了出来。文天祥大喜,立即俯下身子饱饮了一顿,然后用瓦罐盛了一罐,跑回棚内。
  老人喝着清莹的泉水,激动得热泪盈眶,顿时觉得病好了七分。他要文天祥带他来到泉水边。老少两个,一个挖一个锹,没用多长时间,便把水沟开了两三里,泉水沿着水沟哗哗地流着,灌溉着一丘丘禾苗。
  为了纪念文天祥,这一带农人就把这口井叫做“文泉”。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文笔点水
·下一篇:富水河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