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正规红军学校在这里诞生
2008-03-27 23:44:31
作者:本站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第一所正规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就诞生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富田陂下村,后几经转迁到了吉安城和永阳。现根据有关党史资料,择其发展历程简述如下:    
  1928年2月,在东龙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东龙区委,10月,改称为中共东固区委,随后不久,东固区委在东坑祠堂开办了活动分子学习班即干部训练班,用以培养政治、军事干部。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到达东固与红二、四团胜利会师。并留下毛泽覃和曾任红四军三十二团党代表的陈东日等一批红四军伤病员在东固养伤,同时,又帮助指导东固区委和红二、四团的工作。3月,按照红四军在井冈山宁冈龙江书院举办红军教导队的方式方法,以东固干训班学员为基础,在东固螺坑办起了红二团教导队,又称东固教导队。由陈东日担任队长,有学员100多人,每天三操两课,学军事、学文化、学政治。东固区委的活动分子学习班和红二团教导队实际上成为中共江西省委在赣西南革命武装力量的训练基地,为赣西南地区输送了一大批具有领导能力的党和军队的优秀分子。    
  1929年6月,按照赣西南特委的指示,红二、四团统一在东固整训,将红二团教导队改为红二、四团教导队,由李介思任队长,肖龙章任支部书记,陈东日担任政治部主任,不久由金万邦接任。那时候参加教导队学习的学员都叫学兵,既要学习、又要打仗。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刘华香少将(青原区富田镇江背村人)还清楚地记得,他是在哥哥的帮助下偷偷地由富田到东固于1929年6月报名参加红军,因读了五年私塾有点文化,一报到就被分配到红二、四团教导队当学兵,六个月毕业就分配到红六军第二旅政治部当宣传队员,两个月后被提拔为宣传队队长。四个月后即1930年7月,就被调到红三军二纵队第六支队机炮队任指导员,走上了红军指挥员的岗位。    
  1929年9月,红二、四团教导队由东固螺坑迁到富田陂下,开始称红军学校。1930年2月,在二•七会议上,根据红军发展的需求,决定建一所规模较大的红军学校。当时陈东日向毛泽东提出要求回红四军工作,毛泽东说:“赣西南现在是我们的家,你就在家里办好这所红军学校吧。”于是陈东日再一次留下来了。这所学校正式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是毛泽东,陈东日任教育长,教育长下设军事主任和政治主任两种教官,教官大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的。2月20日,毛泽东亲自到陂下敦仁堂红校给学员上课。学员有100多人,成立了步枪、迫击炮、特种三个军事大队。大队下设中队、分队、小队,党内组织为校委会,直接受赣西南特委领导。校委会下设支部、支部下设小组。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两门:一门是政治课;一门是军事课。当时红校还配有枪支两百多条,除了上课外,还要参加战争以作实际的实习。据当时资料记载,红校学员和地方红军部队一起,分别参加了第三、第四、第六、第八次攻打吉安的战斗,表现得非常英勇。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由富田陂下迁陂头永慕堂,改称为赣西南红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简称红三分校,前期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委,陈其涵任教育长,陈东日为学生总队长,这时已有学员600多人,设有五个军事大队,一个政治大队,开设了军事、政治、医学三个专业。红四军离开赣西南后,李文林继任校长,金万邦继任校委书记,后由陈东日任校长兼校委书记。不久,红三分校迁吉安青原山阳明书院旧址。10月,红军攻下吉安后,迁到城内五中,撤离吉安时红三分校迁永阳。1931年7月红三分校解散,学员编为红一方面军教导总队。期间,红四军前委也给赣西南特委来信,要求红三分校与龙岩的红军随营学校合并成为一所更大规模的红军学校。与此同时,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永新禾川)还办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陂下古村革命斗争大事记
·下一篇: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及历史地位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