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红色传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白山黑水英魂永存
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文字记者 贺晓雁、摄影记者 田理
浏览次数:
2025-08-29 22:15:0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习近平

    辽宁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国歌素材地,是一片承载了无数可歌可泣故事的红色热土。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让我们一起走进坐落在辽宁大地上的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触摸革命文物上留存的时代温度,让抗日先烈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6月的辽宁,风和日暖、草木葱茏。驱车行驶在辽东山区宁静的乡间公路,隔不远就能看到一块路牌,指示附近有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地或密营等红色遗迹,把人们的思绪暂时抽离岁月静好的初夏时光,带回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东北抗联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武装,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明知前方是牺牲仍捐躯赴国难,在挑战人类极限的恶劣生存条件下顽强苦斗,开辟了全国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日战场,歼敌17万余人,牵制敌军76万之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白山黑水间的抗日丰碑。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核心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位列其中。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位于辽东山区的本溪满族自治县是东北抗联老游击区和根据地之一,坐落这里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记录了东北抗联这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展陈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于2007年5月开馆,建筑面积504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展品1000余件,通过丰富的照片、史料、文物以及场景复原等手段,再现了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精诚奋发……夺回我河山:林海雪原篝火旁诞生的《露营之歌》

东北抗联战士的靰鞡鞋

    东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日寇为了切断人民群众与抗联的联系,施行“坚壁清野”政策,给抗联的生存造成极大困难。抗联将士经常几个月吃不到粮食,只能以树皮草根充饥,煮食牛皮制成的靰鞡鞋成为难得的蛋白质来源;在林海雪原行军,衣裤常被树枝刮烂,没有棉衣的战士,只能披着破棉被、口袋布御寒。抗联将士们的回忆录中时有提到:“50多天没有吃粮食”“百日未见油星、盐巴”“为避免烧火暴露,冬天在雪地里只能抱在一起取暖。睡觉时哨兵半小时就要叫醒,否则会冻死”……抗战胜利后,彭真同志曾经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在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

杨靖宇牺牲前最后一夜居住的地窨子

    为了应对日军清剿,东北抗日联军在深山野林里建起了很多秘密宿营地,被抗联战士和当地群众称为“密营”。这些密营主要以地窨子为主,就是在密林深处挖一些长方形大坑,上面用木头当横梁,用蒿草盖在上面,营中空间狭小,湿冷阴暗,生活条件异常艰苦。1940年2月22日,恰逢农历正月十五,气温降到零下四十多度,五天粒米未进的杨靖宇将军在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一处地窨子中度过了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夜。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年仅35岁的杨靖宇将军被日寇包围,战至最后,壮烈殉国。

复原的林海雪原露营场景

    密营生活充满了困难,抗联战士们依然保持着乐观与坚韧。写战歌、唱战歌,成为他们振奋士气、坚定信念的重要方式。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夺回我河山。”这是脍炙人口的抗联歌曲《露营之歌》。《露营之歌》在林海雪原的篝火旁诞生,在身处险境的将士中传唱,在深冬寒夜激发起无数抗联将士必胜的信念和豪情。《露营之歌》的作者李兆麟曾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1946年3月,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

    牵制敌军76万余人,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展陈

    坚苦的环境并不能消磨抗联将士的斗争意志。有统计显示,从1932年至1940年,包括东北抗日联军、抗日义勇军在内的东北抗日武装共出击15万余次,活动范围遍及东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歼敌17万余人,牵制敌军76万余人。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高度肯定了东北抗联的斗争:“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参观者瞻仰东北抗联英烈碑

    据统计,自1933年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起,到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东北抗日联军牺牲的师级以上指挥员100余人,其中包括军级干部30余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多战死,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很罕见。

    东北抗联部队从最多时3万多人锐减到最少时不足2000人,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但陈列馆内的东北抗联英烈碑上只刻着少数烈士的名字。因为敌后斗争惨烈,战士担心身份泄露后家属遭到日伪军报复,很多抗联战士在部队中隐姓埋名,只以编号称呼,牺牲后也没能留下姓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传承|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第一份抗日宣言在这里发出
·下一篇:无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探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组图)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赴辽宁省本溪市暑假社会实践团: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参观东北
·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争——访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抗联英雄王庆云》一书出版(图)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获赠抗日诗集
·辽宁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本溪满族自治县
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