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景区
北大营营房旧址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敏杰 徐康辉 满达呼 邢佳璐
浏览次数:
2025-08-20 21:47:2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2号,一座青灰色仿牌楼建筑静静矗立,这里,曾经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地——北大营。
抬眼看去,“北大营”三个黑色大字嵌在斑驳的门楣之上,青砖砌成的围墙,历经风雨沧桑仍显坚固,部分墙体保留着日军炮击留下的弹痕,成为日军侵华的铁证。

    “在这里,打响了中国14年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8月12日,记者与第十四届沈阳市政协委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刘长江一同走进沈阳北大营营房旧址,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感受从一枪烽烟到民族精神丰碑的历史转变。

    “九·一八”打响抗战第一枪

    “来沈阳为什么必去北大营?”

    “因为这里是国殇之始,警钟长鸣!”

    ……

    讲解员给一群大学生讲的几句话,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94年前的烽火硝烟中。

    跟随刘长江的脚步,走进北大营营房旧址,斑驳的墙砖、弹痕累累的墙面,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悲壮与英勇。

    青砖营房前,刘长江还原了1931年9月18日那惊心动魄的一夜: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许,日本关东军爆破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随即以240毫米口径大炮轰击北大营,670余名日军从西、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当时的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一场没有抵抗的屠杀开始了。

    “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约6700人,虽接到‘不抵抗命令’,但是那一夜,六二〇团团长王铁汉违抗‘不抵抗’指令,于次日凌晨1时40分下令对日军实施还击。”刘长江介绍,这场战斗持续至19日凌晨5时,造成日军伤亡25人,中国军队伤亡失踪483人。

    “此次反击是‘九·一八’事变期间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的武装抵抗行动。这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是中国人民不屈抗战的先声,是不甘屈辱、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体现。”刘长江说,正是这场突围战,揭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序幕。

    从北大营的这个夜晚开始,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即将到来。关于这一晚,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上,刻着一段文字这样描述:“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九·一八”的警钟为何要长鸣?北大营的这一夜,就是答案。

    沈阳的蜕变印证民族精神的力量

    北大营旧址内,旅长办公室复原展区、兵营宿舍复原展区按照当年的格局布置——办公室的墙上还悬挂着驻防图;士兵宿舍内,木板通铺摆放整齐,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

    “北大营是‘九·一八’事变的重要见证,但后来保留的遗迹很少了……”据原辽宁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赵杰介绍,鼎盛时期的北大营,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然而,因时代更迭、几经战火,后又因多次城区改造,剩余营舍也被逐渐拆除。

    “2001年,我在省政协全会期间提交提案,呼吁保护北大营遗址。但是,提案的落实是比较曲折的。最初连遗址位置都难以确认,地面满是白沙,有居民居住的,也有改建他用的,很多历史痕迹基本上被掩盖了。”赵杰回忆,直到几年后施工时,部分遗迹意外被发现,加上持续的呼吁和社会各界对历史认知的提升,遗址得以留存。“大家看到的这三栋灰色的老营房就是政协助推北大营遗址保护的成果。”赵杰说道。

    如今,这座拥有116年历史的古老营房,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遥相呼应,成为沈阳近代历史的见证。

    刘长江表示,北大营已经成为象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符号,承担着传承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职能。

    北大营营房旧址副主任周思宁介绍,2021年12月23日,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旧址自2023年起积极开展小志愿者公益讲解活动,截至目前已到第三批,累计有四五十名小学生参与其中。

    “我希望通过为游客们的讲解,让北大营的这段历史不再遥远;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当年驻守北大营官兵们保家卫国的精神得以传承。”来自沈阳市盛京小学的12岁小学生支美答自豪地告诉记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青椅山机场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