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血染的红安
2021-10-28 15:19:38
来源:《党史天地》2003年第3期
作者:胡中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经过党组织的创建,大革命运动,到土地革命时期,红安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红安人民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黄安战役胜利以后,紧接着,敌人又向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1932年7月初,红安独立第一师配合红军出击,参加围攻麻城的行动。7日至8日,在红石堰、七里桥一带全歼敌三十九师九十三旅,生俘敌旅长章祖卿及以下官兵2000余人。7月中旬,红安独立第一师奉命南下,继续配合红军打击麻城南部敌军。27日,在李家集击溃敌军两个旅,缴获枪支六、七千支。这时,敌军卫立煌纵队和陈继承纵队,分别从孝感花园和广水两地向红安进逼,来势凶猛。
  苏区反“围剿”的主要战场摆在红安。红安独立第一师独当一面,在高桥地区将汤恩伯八十九师击退。12日,红安五区赤卫军配合独立第二师和红军少共国际团在贺家河、平顶岭、郭家洼一带与敌激战,歼敌一部。
  13日,红安城失陷。14日,七里坪亦被敌军占领。红安独立第一师立即跟随红军主力赶赴七里坪地区,打击陈继承部。当地群众,全力支援红军,从田间选择早熟的稻谷,现收现打,给红军部队食用,并将留着的麦种拿出来,供作军粮。红军指战员深受感动地说:“吃群众一粒米,就要消灭一个敌人!”
  15日拂晓,陈继承纵队向红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红安独立第一师奉命同少共国际团据险扼守,配合红军向敌反击。指战员们冒着炮火和飞机轰炸,与敌展开肉搏战。敌军不支,全线溃退。
  几次激烈的战斗,红安独立第一师配合红军作战,共杀伤敌官兵5000余名,缴获枪支3000余支。最后,敌军发出了“不料此次又遭惨败”的悲哀!
  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红安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红安独立第一师伤亡200余人,赤卫军、游击队伤亡400余人。先后在红安战场上牺牲的红安籍团以上的干部就有10余人。独立第一师第三团政委晏高寿、红军第三十团政委董德宏、红军第三十五团团长高绍先、红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张世海、红安独立团团长匡继学、红军团政委张家凯等都是红安人,他们的鲜血都洒在了红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在红安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等红军将领的指挥下,转战鄂豫皖三省。红安独立第一师及红安的五区、三区、四区、一区等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配合红军抗击敌人,不惜牺牲,参军参战支援红军,打出了一个较好的局面。但是,中央分局在张国焘的领导下,于10月10日晚在红安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对革命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分析估计,对红军的行动路线和作战兵力作出了错误的调整和部署,导致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放弃鄂豫皖根据地,被迫走出红安向西转移。红安人民忍受着极度的悲痛,擦干身上的鲜血,掩埋好烈士们的尸体,坚持斗争。
  红军主力转移后,红安中心县所辖4个县的绝大部分地区沦入敌手。敌正规军和保安团、民团等反动武装,企图彻底消灭革命力量,全面摧毁革命根据地,大肆“清剿”,提出了“血洗红安”的口号。敌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庐舍为墟。
  10月下旬,敌八十九师进剿七里、紫云区,沿途见人便杀。在桂家洼村,敌人把群众全部赶到对面的山峪中,用机枪扫射,一次屠杀了300余人。紫云黄龙冲一条山沟,近1000名被害群众的尸体几将山沟填平,人们称之为“死人沟”。在天台山,2000余名群众避难深山沟,被敌人逼至平头岭全部杀害,此即“平头岭大血案”。方圆60里地的天台山成为“无人区”。紫云区被称之为“死人区”。七里坪西门的河滩,有块百米之地,尸骨堆起了一尺多高。县城的校场岗、永家河的沙滩、觅儿寺的南街、八里湾的北街,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杀人场。他们把尸体,或堆成高阜,或抛入河塘山沟。不准家属亲友收尸。在沙洼村,一次杀害200多人,把尸体拖至河中,上面铺垫门板,任其人马践踏。整个红安,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敌人对革命群众是集体屠杀。对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赤卫军、游击队员,则施尽了酷刑。其刑法有枪决、刀剁、挖眼割舌、剖腹掏心、火烧油炸、活埋分尸、斩首吸血、砍手脚、点天灯(在人头上凿洞,上油点灯)、开水烫、火砖烙、钉铁钉、穿铁丝等,刑法之多,无所不用,残忍至极。
  在敌人的大屠杀中,红安人民的房屋、耕牛、农具也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紫云区来家河村原有640间房屋,被敌人烧毁了464间。七里区天台山乡1400余间瓦屋和茅房,全部成为瓦砾废墟,763头耕牛被抢光劫尽。全县总计毁坏房屋10万余间,抢走耕牛35000余头,农具、衣物,不计其数。
  国民党反动派在红安这块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可饶恕。上海出版的《斗争》杂志出专辑进行揭露。其中《黄安万人塚》一文写道:
  “据上海各资产阶级报纸记载,鄂东的黄安受了极大的灾祸,被杀的民众大约有十多万。”“一九三二年蒋介石匪军用尽一切力量,才占领了黄安,施行极残酷的屠杀,把群众的头颅割下来,堆在城外,使之成为高阜。这就是所谓的万人塚。”“黄安的七里坪,也有同样的万人塚。”“从黄安城到七里坪约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其间不但田亩荒芜,房屋颓废,就是连走兽与飞鸟都几乎绝迹。”红安,是革命的鲜血染红的。
在与敌人的斗争中,红安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高桥区共产党员田开寿,带领游击队在七角山活动时不幸被捕,敌人用铁丝穿他的耳朵,逼过他供出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名单,田开寿拒不提供。敌人把他的身躯砍成八块。牺牲时,他高声喊着“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平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友南,被捕后敌人以“交出同党”为条件,免刑释放。刘友南宁死不屈,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仙居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况春田,带领群众在老君山打游击,一天下山筹粮被敌人抓去。敌人软硬兼施,企图诱降。况春田宁可肝脑涂地,也不卖身求荣,被敌人严刑拷打致死。潘家湾村女共产党员晏春山,带领地下党员和群众配合游击队打敌人。一次,她翻山越岭,绕过封锁线,将敌军准备偷袭仰天窝的情报报告了红军游击队。使敌人阴谋落空。后来由于坏人告密,晏春山被抓。敌人对她钉手指、上压杠、灌辣椒水逼她供出游击队驻地。晏春山坚贞不屈,始终不泄密。敌人强迫她带路寻找游击队,她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把敌人带到远离游击队驻地的鸡公寨大花台岩顶,手指陡峭的悬崖,大声喊道:“游击队就在这里,跟我一块去找吧!”接着,她高呼“红军万岁!”的口号,跳下了悬崖,壮烈牺牲。大别山里出好汉,生就骨头似铁坚。
  革命的烈火是扑灭不了的。1932年11月30日,留在根据地的红军在红安的檀树岗的河滩上集合开会,正式成立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红安独立第一师第二团一部和红安五区独立营先后编入七十五师特务营。
  红安县委对境内的革命武装也进行整编。将七里、紫云、仙居、永河、城区等区的赤卫军、游击队、县独立团合并编为红安独立第七师。下辖两个团,共1500余人。师长夏如银。红安中心县所辖的地方武装也组建了第四路游击师。约800人枪。河口县成立了第八路游击师,约800人枪。在县委的领导下,这些武装部队立即投入了“反清剿”斗争,配合红二十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1933年3月至4月,连续取得了郭家河、九龙缠顶、潘家河等三次战斗的重大胜利。粉碎蒋介石大规模的划区“清剿”,七里、紫云、桃花、仙居、二程军区的大部分地盘又回到了红安人民的手中。革命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
  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红安的二程、仙居军区组织了“便衣队”。这种“便衣队”开展党的活动、根据地建设、统战工作、武装斗争更方便,更有效力。因此,在开展游击战争中,便衣队不断发展,几乎遍及全县,在粉碎敌人的“清剿”,支援红军,扩大游击根据地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突破大别山防线,于1938年9月1日出动飞机18架次,轰炸红安城。炸毁防空哨所及民房14栋,炸死炸伤居民24人。7、8、9日,日军又出动飞机17架次,对红安城进行第二次轰炸。投弹60枚,炸毁房屋110余栋。10月25日至26日,又出动飞机48架次,对红安县城及近郊农村进轮番轰炸,投弹110余枚,炸毁房屋200余栋,炸死农民10余人。27日,日军从宋埠、歧亭进攻红安城。“一日竟毁70余村,葬身火窟者达五六千人,至于什物、粮食、牲畜之损失,诚不可以数计。”日军的进犯,红安全县共烧毁房屋6442间,拆毁民房800余间,日军每到一地,逢人便杀,若遇妇女,先奸污,后杀死。全县死难群众10394人,其中妇女3051人。
  日军占领红安城后,四处设立据点,构筑工事,修筑军运公路。这些巨大工程,都由占领区的群众负担。每日强征民工5000余人,先后达4年之久。红安城东锞子山地下室的修建,耗工300多万个,死伤民工不计其数。搜刮农民粮食20多万担,牲猪5000余头,铜、铁、锡近6万斤,各种工具11000余件。红安在日军的铁蹄蹂躏之下,山河破碎,人民饥寒交迫。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烈士县”——不朽的丰碑
·下一篇:无
·鄂豫两地共扬红色文化——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赴河南省参观学习(组图)
·杨建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来红安县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图)
·特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来红安县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图)
·“党建+特色产业”“党建+幸福家园”——红安石古岭村极力打造靓美乡村点亮群众幸福
·将军故里 传奇红安(组图)
·杨建文:将军故里 传奇红安(组图)
·特稿:将军故里 传奇红安(组图)
·乡村振兴路上冲锋一线攻坚克难的“女先锋”——记湖北红安县上新集镇党委书记方丽琴
·纪念红军冯寿二战斗座谈会在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召开
·湖北省红安县石古岭村抓基层党建引领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