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英雄湖北再创辉煌(红色地标巡礼·湖北篇)
2021-10-28 14:41: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程 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从中共中央五大会址,到湘鄂边苏区,从武汉长江大桥、宜昌三峡大坝,再到武陵山区脱贫后的美丽恩施,百年来,红色血脉在荆楚大地绵延,湖北儿女屹立潮头、敢为人先,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续写了一页页辉煌篇章。

    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与湖北相关的共有6条,分别是“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红色武汉·英雄城市”“湘鄂边苏区”“南水北调·活水之源”“中国三峡·世纪工程”“土家风情·美丽恩施”精品线路。这一条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感受到了湖北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红色基因永流传

    走进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每逢周末,这里就异常热闹。163号、164号和165号,这三座古老的西式三层楼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三座建筑坐西朝东,与附近的现代建筑相比,其红墙赤瓦的外立面格外亮眼。

    刚吃完早饭,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旁的陈列馆门口,戴着党徽的党员就已排起长队。上午9点,陈列馆的门一打开,大家自动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后进入馆内。

    陈列馆的院子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雕像成直角摆放着,径直走,推门而入,“中共中央在武汉”几个金色大字映入眼帘。馆内展陈分为《革命中心北移与中共中央迁汉》等5个部分,集中展现了1927年4月至8月,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等中共中央早期领导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为了让群众更直观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址进行了修复,尽量不破坏原建筑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文物。”讲解员陈海索介绍,今年,他们首次联合上海、广州、延安等7家中共中央驻地纪念馆,合作举办了《灯塔照耀中国——中共中央驻地联展(1921-1949)》原创展览。

    从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出发,行车往西南走,路过中山大道,跨过汉江、龟山公园后便驶上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自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以来,走过了无数南来北往的旅客。

    长江大桥以北1公里处,有一条聚集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五大会议旧址和毛泽东旧居等红色场馆的街道——红巷。

    红巷全长417米,青石小路、绿树成荫,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这里不仅有红色旧址,还有一群年龄70岁左右的“红巷爷爷”义务讲解员。他们戴着红帽子,穿着红马甲,只要游客有需要,他们就提着扩音器上前讲解。“我们不仅有‘红巷爷爷’,还有‘红巷青马’和‘红巷苗苗’等团队,他们现在都是我们街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代言人。”“红巷爷爷”邓广东说。

    大国重器显神威

    湖北因水而兴,长江和汉江从这里穿过,养育了5700万荆楚儿女,也见证了荆楚儿女战天斗地的历史。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站在宜昌市三峡大坝旅游区往下眺望,185米高的三峡大坝将长江截流,托起了一座2公里多宽的湖。

    三峡大坝旅游区观景台脚下,两套5级船闸系统正缓慢工作,上下游船只在船闸系统控调下,通过5个长度达280米、宽34米的阶梯状船闸后,可实现上下游通航。

    除了航运,防洪和发电是三峡大坝的另两大功能。2020年,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三峡水库也在8月19日凌晨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峰,这时,三峡大坝开启10道泄洪闸深孔,洪水顿时倾泻而下,场面极为壮观。由于三峡大坝成功应对了5次编号洪水,进而避免了60万人转移和49万亩耕地被淹。三峡电站还是世界上年发电量最多的单座水电站。

    雄伟的三峡大坝也带火了周边的风景,幽静凉爽的三峡大瀑布、壮美雄奇的三峡人家、惊险刺激的朝天吼漂流……这些景点和三峡大坝一起,构成了宜昌市全域旅游的蓝图。

    提到大坝,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丹江口大坝也是湖北的一张名片。在水库边步行,微风轻抚水面,波光粼粼。库区上的小岛,像一粒绿色的宝石嵌在湖中。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始建于1958年,横跨湖北河南两省,2014年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截至今年5月11日,丹江口水库已累计向京津冀豫调水379亿立方米,惠及24个大中城市约7900万人。

    为保障“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十堰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先后搬迁群众46.9万人,关闭转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1家。在十堰市博物馆,仍可以从历史照片中看到丹江口水库大移民的场景。

    为确保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十堰发展了以茶叶、香菇、中药材、油橄榄等为代表的绿色有机特色农业。不仅如此,十堰还从发展重工业的“汽车城”逐步转变,吃上了“生态饭”。

    小康路上景如画

    在湖北省建始县店子坪村,海拔1200多米的山间挂着一条公路,从村里的观景台往下看,山路犹如一条黑丝带,在青山里盘旋,将村子与外界连接起来。

    店子坪村老一辈村民还记得,那会儿只能徒步出山,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两天。“左边石柱河,右边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磨像骆驼!”这首民谣是过去店子坪村的真实写照。2005年,王光国决定与村民一起在绝壁上挖出一条“活路”。大家带着干粮、背着背篓、扛起锄头镰刀就每天往山下跑,终于在2010年凿出了2.5公里的毛公路,2014年5月,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这条11.7公里的店青公路全部硬化建成,被称为“愚公路”。

    “愚公路”修好后,村里人心里的“路”也通了。店子坪村村民说,村里的游客多了,大家伙儿纷纷开起了农家乐,还种上了辣椒、茶叶、猕猴桃等经济产量高的农作物。2015年,店子坪村集体成立愚公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原汁”“愚公”等商标销售土特产,统一收购标准,设计纸盒包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实事求是,从这里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湖南篇
·下一篇:甘祖昌、龚全珍夫妇:是传奇,是楷模!
无相关新闻
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两湖(湖北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