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建立,要靠方方面面的推动。有这样一位校友,他从事法律出版32年,在他领导下出书无数,2015年底他退休时已是两鬓涂霜。他就是育英学校第16届2班校友,法律出版社总编辑吕山。

1971年吕山初中毕业分配到首钢机械厂当工人。1979年他自学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司法部法律出版社。他在法律出版社《法律与生活》期刊编辑部从事采编工作,先后担任编辑、副主编、主编。期间每期发行量达到120万册,是中国最暢销的法律杂志。他于1984年采编的“达式常在法庭上的陈述”,首次在中国以报道的形式呼吁对公民人格权名誉权的保护,轰动一时。
1994年,司法部任命他担任法律出版社副总编辑。他主持或参与国家普法规划的指定普法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先后出版了江泽民作序的《领导干部法律读本》、刘云山主编的普法读本和《中南海法制讲座》等多种图书,为推动全民普法做出了贡献。
2000年,司法部派他出任“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英双语的《中国法律》(香港)杂志总编辑。他积极探索中国法律海外传播的途径、方法,发行量显著上升,并被司法部指定为赠送各国驻华使馆的期刊。他还成功使《中国法律》成为第一本在台湾公开发行的具有内地背景的期刊。

2004年,他重返法律出版社先后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兼党委副书记。他每年审批、三审图书近千种。为配合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他主持出版了由中办、中组部、中纪委联合编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他主持出版了由全国人大法工委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丛书上百种,他亲自联络引进版权并主持出版了李克強总理早期翻译的法律名著《法律的正当程序》,被作为国礼随李总理出访时送给国外友人。他加強出版社管理,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型,法律出版社先后获得国家一级出版社、国家百佳出版社、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等各种荣誉,每年出版图书近两千种,在国内法律出版领域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发展成为集图书、期刊、数字化产品、法律文化创意设计等多种业务的法律信息提供商。他本人也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数字出版十大影响力人物等各种荣誉。

32年在法律出版领域耕耘,为国累得伊人瘦,退休时节两鬓白。但见证并亲历国家法治的进步,他觉得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