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播报
记2017年中直育英同学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三(组图)
2017-02-20 11:37:14
作者:毛宏志/文 刘珑、郑敏敏、黄坚/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为健康和友谊干杯

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曲声中结束联欢

八十年代返校重温旧梦

同学们和刘惠芳老师

再听一次老师的课

    2017年中直育英同学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际的报道工作,很多老校友参加了文字和图片报道供稿。毛洪志同学把前几年写的回忆育英生活的短文提供夲网,希望大家都来参与。 照片有部份老校友在团拜会照的,一并附上。

    编者

    少年往事 1

    我靠着在育英小学大礼堂内考试时讲了个乌鸦与狐狸的故事,胡德芳老师通过了我的入学测试。是老爸领着去的,1961年9月1日,忘记是谁带我去的育英小学。没有当时的记忆了。

    但是,我记忆犹新的是,入学第一周,回到月坛华北局宿舍时,xx姐姐告诉我,你们家搬走了,搬回西单中组部辟才胡同宿舍了。你自己从街口乘坐13路公共汽车到西四下车往南走就可以到了。她说因为郭叔叔马上就要调往兰州,家里也有许多事要忙,不能送我了。xx姐那时育英6年级,事后我想她要转学,要离开北京去随郭x叔叔,阿姨大西北,心里恐怕也不好受。

    我到是记清她说的路线和胡同名称了,到西四下车后,我就抓了瞎。哪边是南啊?!我就问道上的行人,哪边是南啊?行人给我指出了南的方向。我就往南走,走着走着,就二乎了。怎么还不到啊!对吗?

    我这个7岁的孩子在街上徘徊着,徘徊着。眼看天色暗下来了,怎么办啊?急人啊。怎么就没有人接接我这个刚刚上一年级一周的小学生啊。

    正在焦急,紧迫之中,忘记是碰到家里人,还是碰到熟人了,这下可算是一块石头落地了。我被领回了西单的家。这是我上小学第一周发生的事情。终生难忘!

    少年往事 2

    去学校的班车

    那时,每个年级除了4班是住在学校附近机关大院的同学走读,1,2,3班基本都是住校同学。每个周日的晚上同学们返校,周六在校食堂用过午餐后,从学校门口再乘车回家。

    那时,各个机关都有车来接。只有个别同学是家长迎送。大点的就有自己往返的。

    那时,组织部的班车是一部据说从朝鲜战场缴获的绿色大鼻子汽车。联络部的好像也是同样的。

    xx机关的最牛,是司格达。

    不记得谁家家长搞特殊化用配给的小汽车接送子女的。我们能够乘坐班车已经是特殊了。

    从西单组织部大门口乘车的同学有,孙x,孙x,孙x;谭xx和她的弟弟,妹妹;马小x,刘小x,孔xx,孔xx,迟笑x,韩xx,万小x,刘伟光,冯凌海,李小琴,李小帮,高建,邓小刚,刘洪,段小x,陈小x,王小平和姐姐,周首炎,吴小仲,田小波,易x,易满,薛晨晨,程建军,王海军,王建军及姐姐,赵伊莉,还有李克(有的高年级的不记得名字)等。远道的,低年级的一般会有家长送到乘车地点;到万寿路学校门口,有低年级的生活老师接住,带往宿舍。

    那时,为了占座还早去,尤其在冬天,天黑得早,也冷,有个座位似乎能暖和许多。为了座位,偶尔会有高年级挤兑低年级同学的现象。我就被冯xx挤兑过一次。他比我高三届呢。有人就在旁边乐了,哈哈,你看,你没有哥哥在就不行吧!?我哥在,我哥比他高一年,他就不欺负我。猜猜谁说的。

    想起来,真有意思。那时就知道力量均势了。

    少年往事 3

    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海淀区万寿路。
    据老师们介绍,校园的旧址是国军的军营,之前还有日本的医院。
    学校的大门是铁栅栏的,顶上有尖屋顶。
    右侧是传达室,左侧是杂物间。
    校门的正对面影壁上是毛泽东主席书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左侧是朱德总司令写的“时刻准备着”。
    向右是一条大道,一直向北。道路右侧是果树。
    道路的一半途中右边,东侧,有教师宿舍院。
    学校大门进去,向左是修剪过的一米多高的柏树矮墙通道。
    地面是水泥的。每个1,5米多有一个伸缩缝隙。
    大门左手有自行车棚。这一侧是土路,在柏树通道的左侧。
    顺着柏树通道走西前行,正面是教学楼,有校长,教务主任办公室,老师的办公室。
    教学楼一进去,右侧是教师学习会议室。里面曾有电视,是老师们听进修课用的。电视是锁在木质的电视柜中的,有专人保管。
    里面都是暗红色木质的大排椅。
    柏树通道向西前行的右侧有个水泥小空场,空场边上是圆形的喷水池,池边有花灯灯柱。周围有低垂的柳树,还有秋季开放粉红色浦蒲的榕树。
    喷水池再往前,是学校的大礼堂的台阶。拾阶而上是大礼堂。可以容纳800人。
    大礼堂的外侧大门有三扇,质量都不错的,铜质把手,红色木门,有玻璃格的。
    大礼堂内的入口有左右两座门,门口也是滞留区。
    旁边应该各有两个门。
    里面的座位都是布面木质的翻座椅。座椅上套着暗红色的套布。
    大礼堂内有左右两个通道,座位分前后两排。
    大礼堂台上有演出用的幕布,台前还有乐池。
    大礼堂西侧有通往教学楼的通道。大礼堂上面也有通向教学楼的室内通道。
    大礼堂用来全校开大会,看电影,听报告,自编自演节目。
    大礼堂的左侧,东侧有合欢树。夏秋季开放出粉红色的绒花,像蒲公英的蓬松。开花前是一排带籽的长筴。(自然灾害时不够吃,我们说这个像豆角,能吃吧,真想吃吃解饿啊)。
    穿过这条榕树下的土路,右侧是日式老房子,里面有卫生所,有职工宿舍(?),食堂。记得里面颜色是淡绿的,还有拉门呢。室内是地板地。房子通道是水泥地。通道里有水泥的长长的自来水池,用来洗脸,洗衣等。
    顺着大礼堂西侧通道进入教学楼。楼门有两层红漆门,一层是玻璃厚门,内侧是纱窗门。门有拉簧。
    进入后,左侧是图书馆。馆边有一侧小门,是保管员进入用的。

    图书馆大门打开,正对面即可看到巨幅的毛泽东主席与斯大林相对而坐的油画。
    图书馆的面积大约有500平米。老师说,藏书有两万册。
    图书馆管理员这一侧有借书台,台后是图书保管室,室内有许多高高的书架。
    进入教学楼的右手,是音乐教室,音乐教室旁有通往大礼堂的通道,通道前有道门。
    音乐教室紧邻是自然博物馆。里面有许多动物标本。
    自然教室前又是一道门,进入后,右侧是宿舍区。宿舍区一共有三进。每一进都是间隔10米左右的二层楼。
    墙围是浅蓝底,白墙。
    地面应该是水磨石漫地。屋内是木地板。
    宿舍分大宿舍,有15人左右;小宿舍,有6人左右。
    钢丝床。钢条拉带,棕垫。学校提供军用绿色毯子。
    被褥自备。
    床边有贴墙的一排矮柜,拉门。用来放衣物。
    宿舍中间有卫生间。卫生间左侧是几排水泥盥洗池,用于洗脸,刷牙,洗衣等。
    每进宿舍楼之间都有绿树,花草的绿地;可以从每进楼间隔的门出入。(老师一般不开)。
    宿舍楼尽头是浴室。浴室右侧有旧时的老房子,通往医务室那边的。
    自然教室西行,紧边上是男女卫生间。
    卫生间边上就是教室了。一直通往西边。顶头是大食堂。
    教学区左侧有西,中,东三个院落。中院最大,游玩设施最多,阳光最好。
    有转伞;滑梯,水泥乒乓球台。土地。
    西,东小院记得都是红砖漫地。

    四年级教室与三年级教室之间,右侧,有个大门是通往大操场的。
    西,中,东三个小院都有室内通道间隔,每个间隔边上都有卫生间。
    西边尽头是学生食堂。一侧是1-3低年级的,一侧是4-6高年级的。
    每个食堂门口都有水池,用来洗碗的。还有漱口。
    教学区通道门楣上,通道边都有中国,外国名人的画像与格言。
    每个窗户前的木格窗台上常常由员工布置着盆花。
    从3,4年级间的大门出去,就是大操场。
    操场有足球场。足球场的外圈是跑道。
    跑道旁有沙坑。
    足球场的北侧有两个篮球场。
    篮球场北面又是果树林,有铁丝网拦住的。
    跑道的东侧,通道边有一排健身器材。
    宿舍楼的尽头旁边还有体育馆。里面有篮球场,健身器具。二层是观赛台。
    体育馆北侧外,是假山,小动物园。顺着过去,有理发室。
    这条通道又是与学校进来的大道相通的。
    大礼堂后,宿舍楼右侧还有一个操场,有篮球场。
    食堂外侧西面有约25米高的烟囱,也是我们不时锻炼用的。爬上去。
    学校的西南角有垃圾台,也是不时用来锻炼的。往下跳。小2米高。
    学校周长,据老师说有800米。练习劳卫制就是这么计算的。
    学校呈四方形,占地1平方公里。
    校园是解放军叔叔建设的。
    全北京,乃至全国至今恐怕也找不出这样一所现代化的校舍了。(据说十一学校与育英使用相同图纸建造的)
    这是全苏(联)式的学校建筑。建于50年代。
    校舍是全部连体的,风雨无阻的。
    在1997年,财务部中国经济担保公司为了建设,收购了育英小学的校址。育英小学原来的超现代化校舍不复存在。 (补充:外交部机关班车好像是黑色大道基。)

    少年往事 4-1

    我们的老师--胡德芳

    在育英小学,从1961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在校5年;一直跟着我们的班主任是胡德芳老师(中间,2年级第二学期郑德莉老师因胡老师生病代课一个学期)。

    胡老师于1957年毕业于中专师范学校。

    进入育英小学后,先教的是金波哥哥他们班。我们入学后,就一直跟着我们班,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

    胡老师的当时的样子在脑海中的印象不是十分清晰了,只有一张4年级时候照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胡老师的样子还是依稀可见。

    长辫子,大眼睛,显得很有特点。

    那张照片是我们在4年级时获得优秀少先队小队称号,学校为我们照的。

    也是,育英小学期间唯一的一张集体照片。

    我们入学之后的学习,首先从汉语拼音开始,也少学点汉字。

    我由于在幼儿园大班时没有天天老实听课,学习汉语拼音与部分汉字,入学后,自己还担心是不是难学。胡老师在教学时,告诉我们原音和辅音的拼音,很快我就掌握了拼音方法。举一反三,老师再说,我一下就能拼出来了。一下子感觉不错了。

    二年级时,老师讲列宁的向导一课,先由国利同学背诵一段,然后,胡老师讲解列宁如何循着蜜蜂采蜜的途径找到了养蜂场去看望工人。通过胡老师这一课,我们得知动物,飞虫还有它的特点,可以以它的特点引导人们去思考。同时,通过这一课,我感觉国利有个大脑袋,太聪明了。有时摸摸自己的脑袋感觉是否比国利的脑袋小。

    二年级第二学期,胡老师好像是得了肝炎呀,还是生小孩,休假了,由郑德莉老师代课。郑老师还教过10届的大哥们呢。她脸色较白,龅牙。可惜我们班恐怕只有我记得郑老师!郑老师对我特别好,总是鼓励我,重视我,我差一点第一批就加入少先队了。后来,胡老师回来,我那一阵子与胡老师闹别扭,一下子把我从预备入队的名单中取消了。

    到了三年级,我因为总是暗地自满,认为没有什么难的,上课也不是特别认真听讲了,结果,成绩逐渐下滑。

    到了四年级,1964年,我们参加了大型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一般都是4,5年级的同学参加。每个班由老师选大约8-10名同学参加。最早去的有小虎等人,小虎子是好学生,又是音乐课代表,所以,他自始至终都参加了。我也是较早参加演出的。但是,有一件至今 遗憾的事情也发生在那时。

    有一回,学校给每个参加演出的同学两张人民大会堂的观演票,我想送回家吧,给在家的哥哥看。于是,我请假回家了。老师要求下午回来。我回家把票交到之后,就往回返,途中父亲还让我央个着在西单文茂文化用品商店给我买了一副海陆空军棋。

    在西单东侧,乘坐38路到万寿路,回到了学校。当时,班里是自习课,老师不在。大家都挺闹腾的。一个个交头接耳的。我坐下后,也是一边做作业,偶尔也说话。

    突然,教室大门开了,胡老师推门进来了。她一看这幅景象十分生气地说,怎么教你们的?老师在与不在都要一个样。她随即要求,上课讲话的都站到讲台上来。一下子有6,7个人老老实实地站到了讲台上。我想,我就说了两句话,不算数。可是,有人揭发了,说毛也说话了。老师说,那你也站到讲台上来。于是,迫不得已,我也上去了。

    胡老师批评了之后,开始说,今天晚上还有演出,我从新从没有讲话的同学中选。于是,她叫了参加演出的同学,让他们准备。这里还特闹的洪洪呢!没法子。

    晚上,留下的同学晚饭后,做作业,然后回宿舍睡觉。躺在床上,不知为何睡不踏实。似乎还在想下午的事。明明只说了两句话,还是谁招我,我才说的,凭什么不让我去啊。还憋屈呢。嘿,估摸着到11点多了,他们这帮家伙怎么还不回来啊?可能有什么好事吧?将近12点时,听到宿舍楼道里有人急促的走路声,还有低声的话语,话语中似乎透着一股兴奋。是洪洪他们。好吗,他们回来了,告诉我们说,我们见到毛主席了,还刘主席,朱老总。演出后,在宴会厅国家领导都来了,接见演出人员和少先队演出人员,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也就是在这天晚上,周总理宣布了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赫鲁晓夫下台,大家欢欣雀跃。这一天是1964年10月16日。

    那时, 我们参加东方红的演出,结束后,每人发一个大面包,果料的。真好!又一次,演出结束,集体到宴会厅吃了一顿。那个汤真香,几十年都没有再遇到这个味道,直到最近的妇女节,和朋友家出去吃饭,在全聚德吃的汤就是这个味道。

    我们演出时,还要在后台换演出服。那时,我穿的美丽绸的裤衩还破了,屁股差点露出来。带补丁的。还要家长给买一双白色网球鞋。央格我妈半天才给我买了。4,2元钱一双。

    那时,演少先队,最后演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要手拉手,拉成人链。我旁边的同学是十一学校的,好像是个女生吧?由于害羞,没使劲拉住,移动时,手还脱开了。

    到5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又参加了东方红的电影拍摄,坐在人民大会堂观众席上的最前排。

    那时,拍摄保卫黄河片段,一个镜头不过,就要接着拍。记得有一次连续拍摄了8个小时,又累又饿又渴。真是体验到了拍摄电影不容易。辛苦。

    我们演出时,看到了许多著名演员也在现场。秋里,王昆,郭兰英,胡松华,才旦卓玛等。

    到了5年级,自己学习抓得不紧,总是容易沾沾自喜,满足现状,结果成绩一路下滑。记得有一天晚上,晚自习之后,大家都回宿舍睡觉了。唯独胡老师把我留下了,说你怎么回事啊?成绩一直下滑,快不行了,要不给你转到宏庙小学吧?那里都是你们机关的孩子(她不清楚宏庙小学一点不软,是一所老校,这批人里后来出了好几个专家,学者,副部级干部)。

    在胡老师吓唬之后,我上课也不敢走神了,老实地听讲。胡老师也真是全力帮助我,在5年级第一学期,还让我担任了中队长(4年级,照相时是小队长。绝大多数人都不记得这回事,但是,天地良心,绝不打妄语)。受到胡老师的鞭策,鼓励,奖励,我大有进步。我还和胡老师商量着办起了班里的小图书馆。我把我家里的许多书都拿到班里来。有红旗飘飘等。

    还有,父亲专门给我买的中国少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歌集,四册。其中,有最年少作者骆宾王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是骆宾王7岁做的诗。

    那时,年级还组织班级间的体育比赛。比如,赛足球。比赛时,胡老师说,女生们别闲着,要表现出团结互助的精神。于是,女生们给男生站脚助威,拿毛巾擦脸,送水慰问。

    胡老师还组织班里排演节目演出。有建明的我是一个黑孩子,琳娜的女高音电影地道战主题歌,主席的思想放光芒(八届田大哥提示歌名为《毛主席的话儿记心间》)。建中的笛子演奏。国利的口琴演奏。过度自编自演的相声。胡老师也是吹长笛的。

    当了中队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还得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嘴。有Xx同学那阵子闹腾,总和我过意不去,不时骂我,还推搡我。那时,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都说,你是中队长,不能打架,不能骂人。我听大家的。(其实,我们两个在学校墙边上摔过跤)。

    胡老师有时真的挺厉害的。她讲课时,有次问大家长大之后想做什么。回答是各种各样的。

    有个同学说想当农民。大家都不理解。3年自然灾害还没饿够啊?!后来,成为什么也成了老师批评同学的话题。有次有个同学学习不认真,没有答对问题,好吗,被老师着实地教训了一家伙。“你这个样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还能干吗?

    这是胡老师教训同学最狠的一次。言辞严重了一些,但是,从我的经验看,单纯由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性子也不行。要有适当压力,要适当引导,要鼓励,激励。

    1966年,文革开始了。好吗,解放了,不用上课了,没有作业了,玩吧!!哈哈哈!

    给老师写大字报。写什么呢?拿张旧报纸,胡编!老师有什么错?想想,能编就编,要不怎么干革命呢?拿个毛笔瞎划拉半天,没得写。算了不写了,玩吧。

    文革期间,也是玩。但是,总是感到越来越不对劲了。胡老师和我住的近,我有时去看看她。

    还约上洪洪,力平一起。久之,和胡老师一家也熟悉了。她家出身不太好,文革也受到一定的冲击。

    她先生王超叔叔参加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是54军的,也是魏巍讲的最可爱的人。我至今一直与王超叔叔保持着联系。我敬重他是为国家贡献过战斗过的志愿军战士,每个时代都有英雄,都需要英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光荣历史,不分官大官小。

    胡老师后来因为哥哥,弟弟先后在80天之内去世,伤心过度,也罹患癌症。患病期间,最尽力,最帮忙的是大队委金波。她几乎每天都抽空到医院去照顾胡老师。小青同学也为胡老师联系了住院条件较好的医院和较好的医生。此前,力平也长时间为胡老师安排住院治疗事宜。我见她最后一面时,她卧床,还笑着对我们说不要紧,没事。

    不久,她就离开了我们。胡德芳老师离开我们的日子记得是2007年10月10日。

    今年春节,我给王叔叔打电话拜年时,说起胡老师,他说你胡老师已经离开6年了。

    真快!

    少年往事 4-2

    我们的生活老师

    生活老师是源于我们学校的寄宿制特点,也是源于战争时期要照顾孩童行军生活而形成的。

    在我们那时的生活老师的作用不亚于班主任,完全可以称为班副。生活老师不仅负责同学们的起居,还要负责同学们的卫生健康,尤其对父母长期工作在国外,或外地的无父母照顾的同学来说,生活老师起的作用就更加全面了。

    我们班最初的生活老师有李阿姨,后来不久就换成郝阿姨,到2年级第二学期就又换成郭慧敏,郭老师一直带我们到文革前的5年级。

    李阿姨有双明亮的眼睛,像是河北农村出来的,很淳朴。

    郝阿姨为人亲切,很少发火,她带过我哥哥,姐姐。2012.06.10在北展遇到郝阿姨,她不但问我,还总是问我哥姐。由于我妈刚去世两天,头脑还晕,忘记留下郝阿姨的电话,以后每年也好电话拜年啊。

    郭老师带我们首先教我们要守时,按时起床,还要看谁的动作快,被褥叠得整齐。

    还要看小手是否洗的干净,擦油了没有。一切正常才可以出去跑步,锻炼。

    最早教我们正式劳动的也是郭老师,她告诉我们如何擦玻璃。先拿湿布擦一下,再用干布擦,把玻璃上的纹擦干净。擦窗户楞也要一点一点地擦,不能漏。不能有灰。

    擦地板最累。因为从来没有干过活,又是日本式的擦地板。先用抹布蹲跪在地上来回擦地板,擦过之后,再用大蜡板打在抹布上,把蜡打在地板上。

    日后,我们养成了搞卫生的好习惯。不干则已,干就比别人搞得干净。犄角旮旯,窗棂,门楣的灰尘我们都会打扫干净。

    在饭堂,我们被告诉如何涮碗,如何才算刷干净了。不但正面没有残渣,反面也不能有。洗涮碗筷之后经值日生检查,放到大筐里,一圈一圈地摞起来。

    3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吃清水熬白菜,一人一小铁碗。见不到荤腥。主食是糙米饭,高粱米,红薯面馒头。许多人吃不下去,不想吃。老师说,一定要吃啊,我们国家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十分紧缺,只能吃这些了。而就是这些还是农民叔叔们辛苦种出来供我们吃的;他们很多人都还吃不饱呢!听了老师们的说明,我努力地吃,较快地就习惯了。其实,不习惯也不行,反正我怕饿着。所以,到了今天这么多年,我几乎没有挑食的习惯。

    中午,一般有午休,老师也要督促着抓紧午睡。以便睡好,下午好学习。

    晚上,通常9点前就要熄灯睡觉。睡觉后,老师夜间还要检查。尤其在1,2年级时,有同学还有尿床的毛病,对有此毛病的老师夜里还要专门叫1-2次,让他们起来小便。

    冬天了,虽然有暖气,但是,老师还是要检查一下,看谁踢被子,别着凉了。

    老师常常要检查同学们的卫生状况,手皴了没有,皴了要摸蛤蜊油。

    每周周四,要搞整洁。洗头,修剪指甲,更换衣服。好像是两周洗一次澡吧?洗澡间分为男女两部。进去是更衣间,浴室是灰色水磨石砌成的,50公分长。

    老师先帮助放好水,然后分两批洗澡。特脏的老师还要帮忙搓搓。洗完了,还要把同学们的脑袋擦干,以免着凉感冒。

    老师还常常为调皮的同学操心。2年级的时候,两个同学玩失踪,整整一天一夜没有露面。害得老师们着急啊。满世界地找。最后,次日清晨,他们俩在浴室过道走廊屋顶上探出小脑瓜时才被老师发现。老师赶快把他们搀扶下来,问饿着没有,冻着没有。一块石头落地了。我们心想,好歹没有被大灰狼抱走。当时,有同学说,他们俩被大灰狼抱走了。

    有时谁在班上调皮,不认真学习了,郭老师也要做做工作,问问情况。胡老师不在时,郭老师就帮助督促同学们做作业,学习。

    课间时,郭老师要督促大家做眼睛保健操,时时提醒看书距离间隔30公分。

    郭老师的脾气也是有名的,一般同学都挺怕她的,背后叫她郭胖子。她从小就不大喜欢我,她喜欢的是小帮。小帮机灵,聪明。说我太木讷。

    即便如此,我还是感激老师从小为我们培养了好的习惯。特别是这种习惯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时,我总有一种莫名的骄傲。

    (有同学说我记得清楚,感谢。大家一起回忆吧。对文革后的记忆也有,但是似乎不深刻,也不太全面了。时间,场合不同吧)

    少年往事 4-3

    我们的老师们

    1.算数老师

    刘惠芳老师跟我们时间最长,一直到了5年级,文革前。

    她在冬季总是穿着蓝底大白点的棉袄。

    她对我们班的算数天赋好的X 虹,洪洪偏爱有加,不时带着他们研讨算数,推动班上同学共同进步。

    2.音乐老师

    * 汪老师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脾气比较好,有时也急。声音比较高。

    她在1,2年级时教我们音乐。在图书馆对面的音乐教室。

    印象最深的是她教我们的一首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一共八段。记得第一段歌词是: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汪老师教的还有《卖报歌》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继往开来——记2017年育英学校校友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二(组图)
·下一篇: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记2017年中直育英同学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四 (组图)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记2017年中直育英同学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四 (组图)
·继往开来——记2017年育英学校校友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二(组图)
·友谊长存——记2017年育英学校校友会春节自费团拜会之一(组图)
·北京育英学校基金理事会2016年度会议召开(组图)
·中直育英同学会摄影学会召开年会(图)
·反腐旧作三十首
·怀念周总理(诗两首)
·迎鸡年——中国版图似雄鸡有感(图)
·馬共秘密短波電台歷史曝光(史海鉤沉:关于“马共”的回忆之四)
·中国湖南的马共秘密电台大曝光(史海鉤沉:关于“马共”的回忆之三)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