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老知识
家乡的老中医(组图)
2019-02-27 15:04:31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近日看陈宝国、许晴、冯远征主演的《老中医》,该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刚看了几集,不知道后来的走向如何。只知道当年上海中医药界的遗老遗少们,有点不尽职、不敬业,还时不时的做出一些苟皮倒灶的龌龊事来。盐城是我的家乡,盐城与上海比,盐城是小地方,十年前我也曾写过“家乡的老中医”“小巷名医”,并发表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报纸上,现予转发,谨以此对历史作个补充。

    另,文中的人物照片均选自电视剧《老中医》。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这是我学生时代经常听到,今天仍非常熟悉的《汤头歌诀》中的一首,是当时家乡盐城储巷医院袁惠民先生兴来吟诵被我无心记住的。我离开家乡已经四五十年,但袁先生对我的深切教诲让我终身铭记,先生的医术和学问让我终身难忘。

    储巷医院是一家以中医外科为主、兼有西医内科的小医院。它是上世纪50年代由袁先生组织当地知名度较高的医生创立的民营医院。鼎盛时期,有著名的西医内科大夫郑先生、中草药专家许先生等几位医生和一批学徒医生,总共也就十来个人,但它却承担着周围许多城乡居民治病救命的责任。医院离我们家很近,小学、中学的寒暑假期,这里就成了我最好的去处。因为医院里总有一批年轻的学徒医生,我喜欢听他们成天念念有词的死记硬背各种集解、医案、歌方、金鉴等中医经典书籍,喜欢看他们晾晒、切片、碾末、研制各种中草药,更喜欢的是在医院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医院的院长就是袁先生,很少有人叫他院长,人们习惯称他为先生。袁先生祖传世医出身,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是受人尊敬的,积蓄肯定不少。据说他们一家是从里下河地区搬迁过来的。医生是文化人,对时势政治是敏感的,老父亲解放前即将家中的田产变卖,让袁先生举家搬迁到这里挂牌行医,自然就躲过了后来可能因高成份而带来的种种劫难。

    袁先生是盐城地区中医外科名家,尤以对疔疮、痈疽、流痰等病症最为擅长,其名声远达徐州、南通整个苏北地区,时常也会有上海、杭州等外省市的病人慕名求医。远道而来的多为疑难病症患者,凡经袁先生之手多获奇效。我曾见过一个中年男性病人右腿膝盖处溃破,患处颇似人脸,其形如同用笔画出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和嘴。据说此病俗称“人面疮”,非常少见,绝大多数外科医生,此病一生难见一例。这位病人在上海、南京的许多大医院都没能治好,最后经人介绍到袁先生这里作最后的求治,袁先生只用了几贴膏药就给治好了。  

    痈疽是南方湿热之地常见、多发又最难诊治的病症。史书记载西楚霸王项羽的亚父范增就死于痈疽,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晚年也饱受痈疽之苦。痈疽俗称搭背,人们常以手臂过肩,手够到处的痈疽为上搭背,手臂向下反伸到后背,手够到处的痈疽为下搭背。痈疽又分有(脓)头为痈、无(脓)头为疽。痈疽又有阴阳之说,有头者为阳痈,无头者为阴疽,最难治的是阴疽。袁先生对痈疽之病的辩症施治颇为精细,用药极其审慎。诊治过程也极为严格,凡有痈疽病者入院,一定要禁声(音)、背光。并要求病人的居处切不可有杵臼、推磨、爆竹之声,以防痈疽因声而扩散,痈疽之散则近危殆矣。十几年来我所见袁先生治愈痈疽病人无数,慕名求治者络绎不绝。夏秋多雨时节,也是阳痈多发之际,小巷常有车辆塞途、舟船盈河之盛况。袁先生家学渊源,熟知各类医学经典和名家妙方,临床经验又非常丰富,被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常有病人送他“妙手回春”、“神医现世”的匾额和条幅。

    今天准确诊断病症并不难,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多得很,而几十年前的家乡则完全靠医生凭经验作病理分析。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好药仍是治病的关键,所谓好药就是对症下药的药。袁先生之所以有很大的名气,就在于他不断研制开发“七里散”、“八里集”等一批他们家祖传秘制的药。

    袁先生在调制丸、散、膏、丹祖传秘方时,都亲自上手,他人均皆回避。学徒医生做的都是研制过程中的体力活,配方及后期调制过程则不得而知。袁先生大多以散、集为名的药方,今天想来是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道理的。散者,化也;集者,聚也。活血化瘀自然为散,聚毒除病自然要集。

    袁先生成为名振一方的医生,除了药到病除以外,还因为他授徒较多,使其在总结自己一生丰富的中医学理论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教学和授课经验。他是许多医科学校的客座教授,上海、南京、苏州许多著名的医学院和大医院经常请他授课讲学,或请他会诊疑难杂症。袁先生有好的声誉,是因为他的医技高超,也在于他的医德修养。不仅是接受过他治疗的病人,对先生钦敬感佩,但凡接触过他的人或他的同道,也均皆视其为楷模。盐城地区对他的医学成就和医风、医德也极为推崇,因而袁先生在荣任盐城中医协会副理事长、区医协会主任外,还兼有县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社会职务。

    袁先生收徒教学,选人极为严格,跟他学徒的医生,从无平庸、懈怠、懒散之辈。袁先生要求他的学生们,三年课程除了要死记硬背各类医宗金鉴等中医名家典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熟读之后的融会贯通和深刻理解,但凡背不熟理解不好的学徒医生们,遭骂、挨罚是常有的。这些学徒医生的实习活动主要是每天看袁先生及医院里其他老医生诊治病人时的望、闻、问、切(号脉)接诊及辩症过程,给病人手术及术后的上药和处方。至于术前的打麻药,术后的包扎处置则由学徒医生们代劳了。袁先生治病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他每次给病人动完手术之后,他亲自在病人伤口处上的各类药粉,他上药时无计量标准,全凭感觉和经验,但又极为讲究。他会在很多小药罐里精心选择各类药粉。然后按照他自己设定的先后程序和经验中的多少上药,这里面的决窍他是绝不会对这些学徒医生们讲的,全凭这些学徒医生们自己的悟性了。

    学徒医生们另一个重要的实习活动就是制做中草药。医院每年夏秋季节会收购大量的中草药,总要堆满好几间屋子。一年的收购的量相当于下一年的使用量,现在看来这个小医院一年接诊病人的量也是惊人的。到了冬季,学徒医生要把夏天晾晒之后的药材全部用手工切成小块或薄片,或用脚踩的碾槽碾制成粉末,这个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尤其所有粉类的药大多是用于外敷的,必需用罗筛过成精细如面粉的药末。三年学徒下来,上百种草药和各种丸、散、膏、丹之类的药全部都是自己亲手研制而成的,这种基础功夫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既是一个研磨性情难得的人生体验,又是一个学习药物知识难得的知识积累。名师出高徒,三年一个学季,从这个小医院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医生,他们当中也有不少后来成为当地名医的。先生的长子袁文星先生颇有乃父遗风,深得老先生的真传。其医学造诣和医学成就远近闻名,名声和影响不亚于当年袁先生创下来的基业,今天来自各地的患者都是仰慕文星先生之名而来求治的,中国楷书大家卢中南先生为其书写的“大医精诚”的匾额即是对文星先生家传有道的褒奖。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北大教授警告中老年人:千万不要死于无知!看看你做错多少
·下一篇:无
·北大教授警告中老年人:千万不要死于无知!看看你做错多少
·“阳光·尊老·爱幼”迎新春联欢会在京举行(组图)
·爱心企业家到北京万寿阳光老年公寓慰问耄耋老人、与革命前辈欢歌笑语喜迎新春(组图)
·李华亭:毛泽东——中国新医学道路的指引者(图)
·民政部改革方案出台,新增“养老服务司”
·从钓鱼想到的
·全国首届百家“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首届百名“最美敬老志愿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长寿经:早中晚要这么做才能高寿
·习近平:“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组图)
为老年服务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为老年服务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