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联播
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2021-06-28 14:19:01
来源:老龄健康论坛
作者:吴玉韶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本文发表于2021年6月28日《中国人口报》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经历了“老龄不是问题”“老龄成为问题”“老龄国家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结回顾新中国70多年老龄事业发展史,有许多成功做法经验,对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发展也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70多年老龄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老龄问题是党中央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无论是“老龄不是问题”时期,还是“老龄成为问题”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把老龄事业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要注意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向,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1989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一次将老龄事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各地区、各部门都应关心老年工作。我国从1994年开始制定实施国家老龄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7年来连续实施了五个老龄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2050年之前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样长周期、制度性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西方国家难以做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等研究老龄工作,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作出许多重大战略部署。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老龄问题是发展问题,没有发展就没有老龄问题,同样没有发展也解决不了老龄问题。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古代人均预期寿命短,公元前人均预期寿命在20岁左右,平均每百年增寿1岁,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前人均预期寿命在25至30岁之间,饥饿、战争、瘟疫、疾病、婴幼儿死亡率高是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发生后,科技和医疗技术快速提高,天花、鼠疫、肺结核等传染病被现代科技控制或消灭,使得人均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左右增长到现在的77.3岁,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飞跃,这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国的巨大成就之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

    必须始终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创新

    老龄问题既是老问题又是新问题。法国于1864年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至今157年已有近百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是一个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综合国力、发展阶段、政治体制等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既要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更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体制、传统文化、家庭养老、基层组织等独特优势,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的道路,一方面解决好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为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市场社会责任共担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目标,需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老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合力。近年来,养老领域是出台文件最多的领域之一,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努力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责任边界。厘清政府养老责任边界,今后一个时期最主要的任务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老龄产业是巨大的朝阳产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供给要靠市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聚焦老年人在健康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刚需。养老具有政治性、市场性、群众性等多重属性,仅靠政府、市场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力量作为重要补充,要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社会力量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始终坚持积极老龄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行动。我国虽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多年了,但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仍然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思想未备”问题突出,目前许多养老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理念滞后,很多政策仍然是“老龄问题”老视角,缺乏积极应对新视角。要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破除认识误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起实施国家战略强大的思想和行动合力。要通过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实现非主流老龄化到主流老龄化的转变,要把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观纳入到所有公共政策,纳入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的全过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质是全社会各个系统适应老龄化社会新常态的过程,关键是政策法规的调整完善,而且是确立积极应对的全新视角。所以,深化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领导干部是关键,要抓住“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要进党校(行政学院)、进社会主义学院、进各级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解决领导干部“做得到、想不到”问题。

    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奉献的老龄精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经历了从“老龄不是问题”到“老龄国家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70多年老龄事业发展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为民奉献、自立自强、创业敬业、改革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老龄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新时代老龄事业,仍然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必须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老龄精神并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没有老龄精神就不可能成就新时代老龄伟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心向党 甜蜜分享——敬老基金管委会第四届西瓜节在双林寺隆重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启动“乐龄陪伴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工程" (组图)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传达学习全国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工作省级培训班精神(组图)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部分分支机构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组图)
·关于召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分支机构负责人会议的通知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首个新浪微公益项目——“为老人回家搭建爱的桥梁”项目正式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2019年分支机构培训暨部分省(区)市老年基金会工作交流会在天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组图)
·在北京门头沟上清水双林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敬老志愿者培训基地举行《门头沟抗战
·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参观《门头沟抗战历史图片展》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敬老志
·特稿:八路军研究会冀热察分会参观《门头沟抗战历史图片展》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为老年服务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为老年服务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为老年服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