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博研究
中国博物馆学百年发展述略
2010-11-19 14:40:41
作者:甄朔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载于《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四期,作者:甄朔南)

  一般认为博物馆学一词最早是在1877年由杰·格雷瑟(J.Graesse)在一本杂志中以《专业学科的博物馆学》一文中提出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在1869年由一位名叫菲利浦·马丁(P·ma氏in)的人在他写的《动物标本手册》一书中首先使用了这个名词。不管怎样这个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近代博物馆学荤始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二战后经历了50一90年代各国专家多方论证,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博物馆学已经是一门整合型的人文社会科学。我国的博物馆学是随着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建立而开始孕育、其基并逐步形成的。它一方面不断地由东方(日本)与西方引进理论与实务,一方面又把自己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尽管它随着国内的社会、政治的动荡而起伏跌宕。但时至今日,它也在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旧中国时期博物馆学的孕育与发展

  张骞在1905年创建南通博物苑时,世界上刚开始有很少的博物馆学的著述,他主要是学习日本,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南通的地方特色型朔南通博物苑。他是我国第一位比较系统研究博物馆学的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博物馆的目的、功能、任务与分类已有基本认识,为我国博物馆展示理念奠定了正确的方向.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利用社会资源征集藏品的先凤他是我国第一位提出重视和培养博物馆学的人。例如他在考虑建立什么样的博物苑时,已提出在中国办博物馆的根本目的是教育,是为了救亡图存、集思益智。在张骞的时代,全世界对博物馆的性质还不清楚,人们了解的博物馆性质只能是它的功能。张套当时已提出博物馆应该是“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这就是说博物馆应当有古今中外的文物与标本,然后组织陈列,对外开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博物馆学在谈到博物馆的基本分类时依其内容分为历史类、艺术类与自然科学类,南通博物苑就是这样分馆展出的。同时还有小型的动物园与植物园,也符合今天对博物馆以及相关机构的定义。又比如我们今天谈到展示理念时包括展示的规划、展示的手段与风格、展示的评估、观众的调查、展示的管理。张容当然不可能提出完整的展示观,但他已掌握了展示理念中最基本的要素。例如他主张“博物馆之建设,有异于工商业及他种之会场。非参研学理,确有规则,见者且非笑之”。也就是说所有的展品都要经过专家鉴定,不出错误,然后用“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系统分类的方法陈列,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展出方式。此外他对博物馆建筑应服务于展出、馆内外环境的设计、展出方式以及满足观众休息、展示的管理等都有在当时来说超前的创意。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开始发展,这是当时的时代发展使然。第一,社会需要博物馆,博物馆的实践需要博物馆学理论的指导。张容办博物苑成功的经验又催化了各地办馆的高潮。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又极大地促进了博物馆学著述的问世。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博物馆学走进了高等教育的课堂,1942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设立了图书馆博物馆学系,由荆三林教授讲授博物馆学。第二,有一群学有专长又热爱博物馆事业的文化精英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促进博物馆学在中国的发展。例如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协会的68人中除了极个别人以外,大都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中的权威人物,他们的社会公信力很高。此外还有蔡元培、鲁迅、曾昭橘、杨钟健、韩寿营等人。第四,民国成立后,民智大开,与博物馆学有关的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被引进后,为我国博物馆学的发展注人了更多的学术营养。而此时接受欧美影响的《博物馆学概论》以及深受日本博物馆学家影响的《博物馆学通论》先后出版,虽然书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当时在普及博物馆学知识上起了一定的作用。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浅议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下一篇: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研究综述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