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毛主席书法
这当然是研究毛泽东书法最深刻最有见地也最有感情的一篇文章(组图)
2019-04-01 15:13:20
来源:中书汇书法学苑
作者:中书汇书法学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泽东在延安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毛泽东暮年批示文稿

毛泽东1938年题词,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辞世。

    我那时刚上小学一年级,清楚地记得当时全校同学都被组织默哀。

    我这个年龄的人,对毛主席没有感情,因为太小。而大人嘴里的毛主席一会儿是好人,一会儿又是坏人。

    改革开放以后,毛泽东功过三七开被党中央确定。

    再后来,毛泽东逐步淡出视野,大家天天忙着挣钱当官了,宦海商海沉沉浮浮。

    直到40岁,随着价值观的逐步稳定,我才开始真正关注毛泽东这个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2009年起,我开始着手撰写《书从天来——重读历代书法家》,最后一章是毛泽东,这让我从更多角度去接触毛泽东。我读了大量的关于毛泽东的公开资料,也实地考察了毛泽东战斗工作过的很多地方,从韶山到井冈山,从古田、瑞金到到遵义、六盘山,从延安到西柏坡,从北京到上海、杭州、武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有的时候甚至彻夜难眠,甚至泪流满面……

    我确信,这样一位对中华民族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人物,想对他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再过100年是不可能的。能够肯定的是,毛主席确实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一个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大国,居功至伟,无人比肩。

    在出版社审稿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章仍旧是重点,逐级上报审阅,删改处颇多,最后因为一张插图的出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还专门要求提供相关出版资料。曾经,出版社编辑一度建议我删除毛泽东这一章,但我拒绝了。我觉得,毛泽东这一章是全书最要害处,因为它完美揭示了中国书法的最核心本质——精神,毛泽东的书法如此完美地体现了精神性,不仅是个人,而且启发和代表了那一个时代。经过多次反复,这部《书从天来》终于在2012年底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值此毛泽东去世41年的日子,我摘录《书从天来——重读历代书法家》中的一些章节,以表纪念。

    毛泽东的书法,简单概括如下:

    一,毛泽东的书法,首先是一部重要文献,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信息,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档案资源。其墨迹内容涵盖之广、产生影响之深、所存规模之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书家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极为勤政,其文件多为亲手起草,很少口述,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墨迹。

    二,毛泽东的书法,是其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映射。他把对自由的渴望、对新世界的憧憬、对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气概,作了天然的、充分的、艺术的表达,并且影响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进而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力。

    三,毛泽东创造了完全崭新的书法新形象,是继王羲之、颜真卿、怀素以后,最具有创造力的书法大家,因其领袖地位和个人崇拜,毛泽东书法产生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实影响力。

    正因为上述理由,中国2000年书法史的尾声,应该毫无保留地定格于毛泽东。没有毛泽东作为结尾,这部历史就显得太令人遗憾,就是一部自唐以来反复堕落和低俗化的历史。毛泽东书法的光芒,照耀千古,一直照彻到唐,照彻到秦汉,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接壤。因此我将毛泽东举为旧时代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书家,更是新时代第一位伟大的书家。

    什么是书法?是不是只有创作作品才叫书法?平常的手稿算不算?如果只有创作作品才叫书法,那么,王羲之、颜真卿就不算书法家,明以前,只有怀素、黄庭坚、米芾算书法家。

    实际上,伟大的书法,往往不是创作,而是手稿,是一些伟大人物在自然状态下流露出的精神状态。《兰亭序》、《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都是。从这层意义上看,中国书法形式感层面的因素,永远不是核心和底层,核心是人和他的行为。书写过程本身也是艺术,至少是书法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书法不仅是造型艺术,它包含了更多的形式感层面之外的东西,这是书法艺术很难独立出来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的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一举一动都具有了不得不赋予的形式感之外的价值。因此,他的所有手书墨迹(包括硬笔、主要是铅笔),我们都可以因为其超越于形式感之外的价值而纳入到毛泽东书法体系中加以研讨。

    与秦始皇、魏武帝、唐太宗一样,这些理想主义者,其内心深处总是涌动着人生苦短的悲情。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抱负没有时间去实现。秦始皇用“坑儒”,揭露了长生不老的骗局,表达了对万寿无疆的绝望,唐太宗极度喜爱《兰亭序》,将真迹同葬于地下与之长眠,不仅是喜好王羲之“尽善尽美”的书法,更是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认同。毛泽东也曾手书《兰亭序》的这一段。他的晚年,多用铅笔,写出了他的生命力的急剧衰退,像1960年3月22日的《中央转发鞍山市委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虽然篇幅长达4页,但气力远不如50年代的文稿;1970年关于兴建某水利枢纽工程的批示已经严重颤抖,但仍有气力;到了1974年8月25日的书单,还有其强硬的带棱角的书写特征;而1975年8月5日与他人对话时辅助用的笔迹“实录、构体”二字,已经几乎无力捉笔。谁也不能逃脱自然规律。特别是他指定的接班人林彪叛逃摔死以后,毛泽东又染眼疾,他再也写不出七十多岁还能飞扬雄壮的《解放军报》、《光明日报》那样的字迹了。

    很多人已经习惯而不作思考地认为,艺术是个人事件,艺术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心灵,而不应服从于外界的任何功利要求,甚至认为有纯艺术,为艺术而艺术。当然,这也一直是艺术理论界的重要话题。这里,笔者不想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逻辑来反驳这个命题。笔者只是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伟大的艺术,从来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激发人类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是为人类服务的。毛泽东的书法,就是典范。

    毛泽东书法的实用性,并不是毛泽东书法的技术层面内容。他写过很多的古代文学作品、自己的诗词,也专门进行过纯粹的书法训练,但是,更多的作品都是为现实而作,为人民而作。一个不能将自我的小情感与人民的大情感结合起来的艺术家,是不成功的小艺术家。毛泽东的文人情怀,从来都是连接着时代、现实与人民。他的题词、文稿与书信,是他书法构成的第一要件,其次才是诗词歌赋。这与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以后的文人的书法构成并不相似。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现实性的书法,一点也没有消弭个性,恰恰,强调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现实服务的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当代最具个性的书法大家。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最全毛泽东书法手迹欣赏(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主办第三场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毛体书法家宋明政畅谈探索毛主席书法变
·特稿:毛体书法家宋明政畅谈探索毛主席书法变化奥秘(组图)
·毛体书法家宋明政畅谈探索毛主席书法变化奥秘(组图)
·毛体书法家宋明政畅谈探索毛主席书法变化奥秘(组图)
·江山、李学叶、布铁威:毛体书法家宋明政畅谈探索毛主席书法变化奥秘(组图)
·特稿:毛体书法家宋明政畅谈探索毛主席书法变化奥秘(组图)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