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换了人间(组图)
2025-07-15 10:48:08
来源:刘金岁月耀盛世
作者:八一军旗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主席一首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浪淘沙·北戴河》,将毛主席党中央夏季在北戴河办公的历史传遍了世界。从1954年至1964年11年间,毛主席每年的夏季都要到北戴河办公。于是,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决策相继在这里诞生,随着报端上“新华社北戴河电”这样的字眼,传遍全国各地,传到全世界。拥有夏季旖旎海岸风光,凉爽宜人气温,层峦叠翠景色的北戴河就和毛主席党中央紧密相连,成为人人向往的避暑圣地.

    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渤海之滨就一直代表着对未知世界和远方充满无限激情、浪漫的遐想。秦始皇在渤海边祭海,派徐福赴东方求长生术,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在渤海边眺望沧海,挥毫泼墨赋诗篇。北戴河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秦皇岛市西南15公里处,距北京约300公里。1898年,清政府宣布将北戴河辟为“准许中外人士混居”的避暑地。1912年,北洋政府的高官开始在北戴河修建度假住所。此后数十年间,北方的北戴河和南方的庐山成了国民党军政要员避暑的两大主要去处。

    1949年5月  ,中央组织部派先遣人员来到北戴河,开始接收吴家楼、德国府、联丰医院、齐家楼等建筑,建立中央组织部北戴河疗养院,后来改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疗养院,由中共中央供给部领导 ,设院办公室于4号楼,医务室于8号楼,开始接收干部休养。    

    1953年秋,中央决定夏天在北戴河办公,并成立筹备组开始在北戴河海滨疗养院内修建房屋、道路和水塔以供办公与疗养之用。1953年冬,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筹建中办警卫局北戴河管理处,先后接收和购买了住房53栋加以修葺,新建浴场和1号楼。真正形成规模已经是1957年了,新组建中直管理局北戴河管理处,管理整个别墅区。此时,别墅区拥有新旧楼房183处,总建筑面积12.5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超过了3平方公里。

    1954年4月21日,毛主席带着李银桥等警卫人员来到北戴河与已经提前几天带着李敏、李讷在这里等待着的江青会合,住进了因是天津商人章瑞庭所建而得名的“章家楼”。陪毛主席到北戴河的田家英,带着4岁的长女曾立住进了“章家楼”的后楼。三个月后,毛主席第二次来到北戴河,与其他一些中央领导人一起为即将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这一次他搬入了刚刚落成的中直疗养院“1号楼”。所谓的“1号楼”实际上就是一排平房,东头儿是住宿的地方,西头儿是会客的地方,中间是书房和餐厅。这也是管理处自建的第一栋别墅,砖木结构,红瓦屋面 ,配上淡雅的灰色水砂石廊柱 ,一幅朴实敦厚的建筑风格。 就是在这里,毛主席完成了对《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一书的定稿。

    毛主席每天都为主持即将召开的人代会筹备工作,审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忙到深夜,白天则会在工作之余到海边欣赏海景。一天,毛主席正在海滩漫步,偶遇几个渔民,刚聊了几句话,渔民们就匆忙的下海了。突然间大雨滂沱,整个北戴河就像泡在水里一样。毛主席一面为眼前雄浑壮阔的景象兴奋不已,一面想起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思绪万千。回到住所后,他让李银桥备好纸墨,挥毫写下《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只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主席的这首《浪淘沙·北戴河》,被后人视作在新中国各项建设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其心情和气概的真实写照。

    在毛主席整个50年代的作品中,“换了人间” 是一个基本主题。在此次来北戴河之前,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刚刚制定了宪法草案。而更早的一九五三年,党中央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5年计划。1954年2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第一届四中全会解决了高岗、饶漱石联盟 。更宏大的命题是,毛主席已经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通过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朝鲜南北分裂已成定局,日内瓦会议的结局又是越南的南北划界,美国更试图纠集其他国家一起将台湾两岸的分裂局面固定化 。毛主席从北戴河回京之后的9月3日和22日, 解放军两次以猛烈的火力炮击国民党控制的金门,把台湾问题提到全世界面前,表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1958年夏初,黎巴嫩人民起义反对本国的亲美政府。 7月中旬,美英两国出兵中东,武力干涉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再次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 此举既可牵制美军,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斗争,又可以通过打击国民党军队,摸清美对台湾共同防御的底线。

    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85分钟的大规模炮击,共发射3万余发炮弹,随后,福建前线指挥所又根据毛主席预定的封锁金门的计划,对金门岛从陆、海、空三方面实行全面封锁。10月6日,毛主席撰写了国防部两篇长文公告,先后提出暂停7天炮击和单日打,双日不打的办法,但均以没有美军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列。截止到年底,福建前线部队共击沉击伤国民党军队各型舰艇23艘,击落击伤军用飞机34架,毙伤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此后,这种警告性炮击打打停停持续到1978年12月31日。次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60年7月18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下决心把尖端技术搞出来。” 8月10日,毛主席再次强调:“今年要抓粮食,要力争多打粮,多搞菜,多搞代食品,总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1962年8月至8月下旬,毛主席在北戴河做关于阶级、形势和矛盾问题的讲话,提出:阶级还存在,有阶级就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斗争要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他还严厉批评了所谓的“黑暗风”、“单干风”  和“翻案风”  ,认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即中国的修正主义。毛主席的这些讲话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提阶级斗争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主席在北戴河期间,还接见了墨西哥、古巴、委内瑞拉、巴拉圭和巴西等一批拉丁美洲朋友。 1960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会见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当时,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签订的有关合同,撤走在华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图纸,使中国40多个部门的250多个建设项目被迫中断 ,在经济上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1960年6月  ,苏共又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 搞突然袭击全面攻击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中苏双方的分歧彻底公开化。胡志明此访,希望能促进中苏恢复对话,消除隔阂。毛主席肯定了胡志明的此次到访,称他是和平的使者。

    在北京的时候,毛主席的儿女们都住在学校,每周回来一次。而整天忙于国家大事的毛主席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于是,在北戴河的日子就成了一家人难得的团圆日。1964年7月末,一天,李讷刚刚从海边浴场游泳回来,带着一身的水珠,不管不顾的一头扎进爸爸怀中撒娇:“爸爸得陪我去游泳” 。 那天下午的阳光灿烂,毛主席在女儿的撺掇下去游泳了。在海中他舒展双臂,双腿自由自在的游着。李讷紧随其后,学着爸爸的样子在海水中奋力搏击,毛主席时不时的回过头来看一看女儿,父女俩这副天伦之乐的样子令周围十多名警卫人员羡慕不已。

    8月10日晚,李讷陪着毛主席在北戴河小礼堂观看了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当剧中响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李讷看到爸爸的眼睛湿润了,心中暗想:“爸爸可能是又想起了当年的战争岁月,或者想起了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岸英哥哥?”  当剧中人物说出“我们必须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这叫做谈谈打打,打打谈谈”  的台词时,坐在舞台下的毛主席笑着对李讷说:“这些话不都是我讲的吗?”  李讷兴奋地的回答:“我也听出来了!”

    此前的1959年4月,毛主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说出了一个想法:“如有可能,我就游黄河,游长江。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生物学家、文学家,只准骑马,不能坐卡车,更不能坐火车,一天走六十里,骑马三十里,走路三十里,骑骑走走,一路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从长江上游,沿江而下,从金沙江到崇明岛。国内国际的,我还可以搞,带个电台。比如,从黄河入海口走到郑州,走了一个半月,要开会了我就开会,开完了会我又从郑州出发,搞它四五年就可以完成任务,我很想学明朝的徐霞客。”

    此后,中央警卫局在北京西山一带秘密组建了一支护卫毛主席考察的骑兵大队,准备了二百匹战马进行训练。后来官至上将军衔的中央警卫局局长尤喜贵,就是跟随着这支骑兵护卫大队进入中央警卫团,开启了他的警卫生涯,一步一步成为“上将军”。1964年夏天,在北戴河的毛主席对李银桥说:“事情不那么忙了,可以考虑去黄河的事情了,再不搞,就来不及了”。当时,中央警卫局还把为毛主席训练的那匹白马,从北京调到了北戴河,在李银桥、陈长江等卫士的搀扶下,71岁的毛主席又跨上了战马,这也是毛主席最后一次骑马了。摄影师侯波还为骑上战马的毛主席照了张相。

    毛主席骑马考察黄河的计划,准备1965的春天成行。却因为1964年8月5日美国入侵越南,爆发了“北部湾事件”被迫搁置。6日早晨,毛主席在审阅谴责美国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稿件时,写了一个批示:“要打仗了,我的行动要重新考虑”。所谓“我的行动”,即指骑马考察两河之事。那张毛主席在马上提缰行走的照片,就成为他在北戴河最后永恒的记忆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军委一纸通知送上门,主席女肃然拒之:“父母是父母,我是我!”(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阿越:七律·八一感怀
·谭冠三与八一农场
·西藏军区举行“八一林”揭牌仪式
·革命后代参观武汉军区八一子弟学校旧址(组图)
·八一学校 红色摇篮(组图)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八一街道古城北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开展“英模寄语·助
·黄霖之女罗解难追忆父亲:八一起义 父亲在贺龙身边警卫
·郭李灵:铁血丹心 誓言无声——纪念八一将士郭雪萍同志牺牲八十四周年(组图)
·特稿:铁血丹心 誓言无声——纪念八一将士郭雪萍同志牺牲八十四周年(组图)
·纪念八一将士郭雪萍同志牺牲八十四周年(组图)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