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毛泽东战争年代的新闻作品
2022-06-20 13:28:37
来源:封面中国
作者:封面中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十分重视新闻的战斗和舆论作用,曾为新华社撰写和修改了大量的新闻稿件。这些文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革命艰苦和辉煌的历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毛泽东亲笔撰写的新闻文稿,与他的文章和诗词一样,不仅具有战略思维的大手笔,字里行间突显政治家的缜密思维和睿智,而且文笔简练流畅,用语诙谐辛辣的特点跃然纸上。其善于运用中国历史典故的笔法,可以说信手拈来,不失为新闻文稿的上乘之作。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特别注意政策与策略的相互结合,在掌握充分事实的基础上,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斗争。解放战争初期,为揭露国民党统治集团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曾多次为新华社撰写评论、消息等新闻文稿,强调和平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最终目标。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却调集重兵抢占抗战胜利果实,同时向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1945年9月,国民党军出动20余个师,包围并攻击长期坚持大别山地区抗日斗争的李先念指挥的新四军第5师和王树声领导的河南军区部队,却宣称:“政府在此次战争中全居守势”。为在全国人民面前和国际上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11月5日,毛泽东以中共发言人的名义发表《国民党进攻的真相》的评论,在列举了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的确凿事实后,着重指出:“我豫西、豫中、鄂南、鄂东、鄂中等处解放区都被国民党军队侵占,大肆烧杀,迫得我李先念、王树声等部无处存身,不得不向豫鄂交界地区觅一驻地,以求生存,但又被国民党军队紧紧追击。这难道也是取守势吗?”短短数语,就将我军所处的不利处境公之于世,有力地揭穿了国民党当局颠倒黑白的伎俩。这样,不仅博得全国人民和国际上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同时也蕴涵着古代兵法中哀兵必胜和后发制人思想的精华所在。

    毛泽东一贯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在其起草的新闻文稿中多有体现。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10月,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又在辽西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10月27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的消息,在简要介绍战役过程后,形象地描述:“我军迅移锦州得胜之师回头围歼,飞将军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飞将军”取自西汉名将李广的绰号,因其在讨伐匈奴中作战勇敢,用兵神速,致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使其数年不敢来犯。在这里,毛泽东形象生动地将东北野战军指战员比喻为“飞将军”,欣慰之情油然而生。其意是对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作风的高度褒奖。

    毛泽东博览群书,善于兼收并蓄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实之中,并赋予形象生动的解说。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对河南南阳守敌发起攻击,并于4日占领南阳。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新闻报道。在这篇后来被作为大学新闻专业的范文中,毛泽东在文稿一开头,就以简练精辟的语言,首先介绍了南阳的历史和人物。指出:“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从而将南阳历史与人物给以通俗化的解说,堪称毛泽东娴熟运用中国历史的典范。

    正是毛泽东发挥了军事与政治并举的优势,不断揭露敌人的阴谋,因此才取得了空前伟大的胜利。1948年10月23日,华北敌军企图偷袭石家庄和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在敌强我弱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先后为新华社撰写了《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和《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的报道,以高超的智慧,吓退了敌军,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偷袭阴谋,确保了党中央的安全。解放战争时期,针对美、蒋勾结的种种阴谋,毛泽东给予了坚决有力的揭露和回击。从《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别了,司徒雷登》,到《“友谊”,还是侵略?》等,以铁的事实揭露了美国政府的虚伪和援蒋反共的本质。平津战役中,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政治与军事的手段,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坚持以最大的努力和平解决平津战事。对此,毛泽东在1949年2月1日为新华社所写《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的述评中指出,平津国民党军“比较好的一条出路,是军队离城改编,让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和平地接收城防和市政,这是北平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原因。”但是,由于天津国民党军拒绝走和平改编的道路,因此,“二十九个钟头内十几万人解除武装,陈长捷、林伟俦、杜建时等一齐被俘,北平孤立了,毫无希望了,决心走第二条路,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可能性从此产生。”这里,毛泽东用朴素和极具说理性的语言,阐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基本原因,其内中蕴涵的对政治与军事时机的运用与把握,为一个月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为指导全国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作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的教子之道(组图)
·下一篇:无
·毛泽东的教子之道(组图)
·毛泽东在林彪出走的那些日子里
·毛泽东的俭朴生活(组图)
·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著作影响了多少人?世界上或许没有任何一位政治人物的著作有如此之多的读者群
·新发现:毛泽东1919年在北京福佑寺创办“平民通讯社”
·锐立文保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开展馆藏纸质文物酸化调研及脱酸验证工作(组图)
·蒋建农:毛泽东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组图)
·1968年,毛泽东为何派8341部队去援越抗美?主席:这支部队太单纯(组图)
·毛泽东:我不需要与国际接轨(组图)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