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毛泽东的读书学习生涯
2022-04-25 10:03:44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中国新闻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投身革命事业后,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1927年,他实地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后,写下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瑞金时期,他在寻乌进行社会调查,写下了《调查工作》(后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名言。1938年3月15日,在抗大学员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强调:“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在他看来,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是从学校的书本里学的,而是在学校外面的大学校里学的。马克思的学问,也不是从学校的书本里学到的,是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处看书看事而学的。

    1964年,毛泽东年逾古稀,但仍然豪情满怀,曾计划策马奔腾,沿黄河而上,直抵源头,对黄河两岸进行系统的自然考察和社会调查,甚至随行智囊团应包括地质学家、历史学家等细节都在他的准备之中。青年时代壮游天下的读书激情,始终在领袖心中激荡,豪情万丈的浪漫主义光芒,伴随一代伟人终老!

    (五)

    中南海菊香书屋,是毛泽东的个人藏书室。据统计,毛泽东的私人藏书近10万册,可谓汗牛充栋,墨香飘逸。置身菊香书屋,犹如书海遨游,从马恩列斯全集、鲁迅全集,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从世界名著译丛,到《辞海》《辞源》和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古今中外,哲学、经济学、军事学、文学、地理学等,门类齐全,无所不有。

    毛泽东“嗜书如命,书以伴行,书以伴眠,甚至书以伴厕”。凡是他活动的地方,无处不放书,无处不读书,无事不问书。毛泽东的床很特别,超出普通床一倍多,出奇的宽大;造型也很奇特,里低、外高,高的一侧睡人,低的一侧放书,板床的三分之二被摞得二尺高的书籍占据,睡觉基本上是躺在书堆里。有的书摊开,有的书堆放,看似凌乱,但在毛泽东的头脑里,什么书放在什么地方,全都清清楚楚,井然有序。所以,工作人员整理床铺时,一定要按照毛泽东自己码放的样子,将这些书籍一一恢复原貌,方便他寻找。

    北京图书馆旧馆与中南海大院北门隔街相望,毛泽东经常到图书馆借书。1958年,北京图书馆换发新的借书证,工作人员为了借书方便,也给他办了一个。北京图书馆的同志把毛泽东的借书证编为一号。这张北图一号借书证,毛泽东一直使用到去世。据不完全统计,仅1974年,毛泽东从图书馆借阅过的书刊就有近600种,共计1100余册。外出巡视,毛泽东也经常到当地图书馆借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庐山等地的图书馆,都留下过他的借书记录。

    毛泽东曾经说,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读书。理发时间,他也读书,还幽默地对理发师说:“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咱们互不干扰。”

    晚年毛泽东,视力减退,但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天天看书。平装小字本的看不见了,就看新印的大字线装本的。身体虚弱,就让工作人员给他念书。毛泽东要工作人员找的最后一部书,是他长期珍藏爱读的宋人笔记《容斋随笔》,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最后一天读书,时间是1976年9月8日。根据护理记录,毛泽东当天看书、看文件共11次,时间累计2小时50分钟。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他用一生的读书实践,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誓言,也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一笔无限珍贵的读书遗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为什么对一根普通竹拐杖视若珍宝?
·下一篇:无
·中红头条:毛泽东的读书学习生涯
·毛泽东为什么对一根普通竹拐杖视若珍宝?
·毛泽东为什么对一根普通竹拐杖视若珍宝?
·毛泽东八岁到八十岁的全部诗词,见证伟人一生!
·毛泽东与胡耀邦(组图)
·中红头条:毛泽东与胡耀邦(组图)
·特稿: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召开《毛泽东手迹典藏》学习研讨会(组图)
·韶山毛泽东广场毛主席铜像(组图)
·另一种角度怀念毛泽东
·毛泽东逝世的国际悼念和反响述析(组图)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