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专栏 >> 李国伟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08-14 17:40:15
作者:李国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是日本于(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枪口径6.5毫米, 弹药6.5×50毫米,弹容量5发/弹夹,重量10.2公斤,全长1100毫米,枪管长485毫米,初速736米/秒,理论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该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闭锁机构为楔闩横动闭锁,楔闩位于枪机后部,由枪机框上的开闭锁斜面带动楔闩作上下起落运动。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的6.5×50毫米步枪弹以及标准5发弹夹,使用方便,射程较远,精度较高,但枪弹威力不大。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不能换枪管)、结构复杂易出故障等问题。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装备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也曾被中国军队缴获大量使用。
  日本92式7.7mm重机枪,1932年研制生产。枪口径7.7毫米,枪管长721 毫米,全枪长1156毫米,重量55.3 公斤,装弹数30发,发射速度450发/ 分(最大)实际200发/ 分,子弹初速800 米/秒, 表尺射程2400米,最大射4500米,其瞄准装置采用了光学瞄准镜,远距离的命中精度相当高。子弹涂油装置以及供弹机构与三年型机关枪相同,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枪口消焰器。供应弹方式采取了弹板式,因其特有的发射声音,盟国的士兵们称为「啄木鸟」。在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缴获了大量的九二式重机枪。
其它在中国流通的枪械还有:“苏联造”的“TT—33”手枪、“M1891”步枪、“波波沙”冲锋枪;“德国造”的卡宾枪、“MP40”冲锋枪; “法国造”的“哈其开斯式”重机枪;“英国造”的“恩菲尔德”步枪、“斯登式”冲锋枪;美国造的“M1903”步枪、“0.32英寸史密斯威逊左轮”手枪等各种枪械。因文章字数限制,这里就不一一赘叙。
    近代“万国牌”枪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近代西式枪械的流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过去的评价很简单,认为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西式枪械在中国流通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表现”,“是武器流通的半殖民地性的表现”。由于枪械的流通与列强侵略活动间存在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上述观点成为研究领域中的主流观点。但是今天我们讨论这一问题又需采取历史的、客观的态度。诚然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应当拥有自己的军事工业和国防能力,更何况近代中国经常是与侵略和屈辱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但在当时特定的政治、军事、国际环境中,事情要复杂许多,至少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早在鸦片战争前已有洋枪大量使用,此时中国还未进入“半殖民地化“过程;其二,鸦片战争后,西式枪械是中国人主动购买和仿制的,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防。要解释这些疑问仅仅用“侵略”、“半殖民地性”是不够的,结合近代中国军事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轨迹来看,西式枪械的进入客观上刺激了近代军事工业的建立,“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先驱们开始引进西方技术,使用机器生产枪械,从而诞生了中国近代的兵器工业。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兵器工业的发展,使军队装备得以更新,洋枪、洋炮取代了大刀、长矛,提高了装备水平,在近代中国历次的反侵略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兵工厂仿造的枪械和弹药,支援了前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释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2005年,第34页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27页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41页。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太行精神进高校”主题教育活动走进山西财经大学
·下一篇: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第五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美丽武乡摄影展开展仪式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举行(组图)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